星期日, 9月 17, 2017

過番

●過番
客家辛酸史

在原鄉,客家人大部分聚居在山多田少的丘陵地,謀生不易,加上地
處沿海,所以就促成到海外工作或移民的風氣,無論到南洋或到台灣,都
稱之為「過番」。一般把番客託水客帶回之信件謂之「番信」,寄回之
銀兩謂之「番銀」。

客家婦女平日不但家事全包,還要分擔大半的農事,精神上長期的思念丈夫;獨撐家庭生計的擔子更是沈重。所以在送別丈夫的山歌中透露出滿滿的離情與無奈。

阿哥出門去過番,
妹子趕到汕頭攔;
雙手牽緊郎衣角,
問哥幾時轉唐山。

阿哥出門去過番,
洋船等到粵海關;
妹子有話當面講,
下番搭信過艱難。

男人去過番,婦女固然孤寂,但男人又何嘗願意呢?山歌所唱的:
「想起在家難過日,
逼到過番擔錫泥。」

過番路頭長畢竟不是愉快的事,為了改善
家中的生活,不得不離鄉背井去過番。粵東之風的一首「過番」,從籌不
出路費只好「賣猪仔」過番,到漂洋過海輾轉到南洋,人生地不熟,語言
又不通,做苦力還要防番人搶。水土不服,三天兩頭鬧風寒,沒錢治病命歸陰,死人就像死猪、死狗般,隨意棄於公墳。

命大不死存有些許銀兩,朋友兄弟就邀去賭博、找娼妓,好像凡夫遇神仙,忘了家中斷伙煙,有錢不想轉唐山。最後好嫖終得性病,再來嘆息:

「身邊盤纏都使盡,
就來乞食在門前,
沒錢無能轉唐山,
在家那係有勤儉,
何必漂洋來過番?」

以上雖非所有番客的際遇,此歌既盛行於粵東,則表示類此遭遇之番客
不在少數。這種可預見不幸的後果,卻不得不孤注一擲的過番,是客家人
的宿命。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