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04, 2017

讀介陳寧貴的《旅程》 / 雅子

讀介陳寧貴的《旅程》 雅子

法國作家朱爾·凡爾納(Jules Verne)於1873年出版《環遊世界八十天》的古典小說中,描述英國紳士福克與他的僕人從倫敦出發、透過鐵路與輪船橫渡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等地,最後回到英國倫敦的冒險故事。16年後,美國記者依循這部小說所撰寫的路徑,花了72天完成書中的壯舉。從廿一世紀的眼光回望,那速度是輕而易舉的。然而,至今環遊世界依然是許多人的夢想。因為便捷發達的交通工具,旅行對現代人來說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無論是拜訪陌生的國度,或者重返記憶的旅地,都是令人愉悅的事。旅行,也非必然是搭飛機、坐輪船到達遠方,透過巴士捷運,或者開車或者散步,在住家附近,到鄰近山城的小旅行,只要心境對了,就是一種旅行。因為旅行,我們吟唱詩歌;因為旅行,我們懂得鄉愁。現在讓我們跟著陳寧貴老師所撰寫的旅程,一起坐捷運去旅行:

搭上捷運 空座位拉我坐下
閉上眼睛 進入黑暗的城市
兩站後 一陣濃香撲鼻,一股體溫襲膚
旁座焚燒起來了
她可能是個像烈火般的女郎

過兩站 她將火從我身邊捻熄離去
有個人立即過來投入她座位的懷抱
白花油味兒辛辣刺入鼻孔
咳兩聲粗礪如砂紙的嗽,令我聽覺微疼
他可能是個正和疾病打架的七十老翁

過兩站 從我鼻孔拔出辛辣,離去
有個人立即過來接住那老翁的咳嗽
他一坐下來竟霸去三分之二空間
我聽見他很艱苦的搶吸著空氣
他可能是個鯨吞空氣維生的大胖子

過兩站 他掠奪大量空氣拋下我,離去
這是播音響起警告我得在下一站轉車
此刻我才睜開一直貪戀著黑暗的眼睛
伸個懶腰用力把自己推起

離去時座旁仍空無一人,跟上車時一樣
我懷疑我剛才做了一個夢
也許剛才坐在我身旁的只是
一些鬼魂

這一首由陳寧貴老師發表於華文現代詩第12期的作品,讀來生動有趣。搭捷運時候,您會做些什麼?滑手機?聊天?閉目養神?還是觀察人群。很顯然的,寧貴老師貌似閉目養神,卻以感知觀察別人。

搭上捷運 空座位拉我坐下
閉上眼睛 進入黑暗的城市

作者在主動與被動之間轉換了立場,閒置的空座位成為一個邀請者的角色。而下一句的黑暗城市,表面上說著是閉上眼睛後的視覺;從另一個角度也是暗指某一方面的城市黑暗。兩站之後,來了第一位以感知觀察的對象。作者寫道:

兩站後 一陣濃香撲鼻,一股體溫襲膚
旁座焚燒起來了
她可能是個像烈火般的女郎

這香氣是臉上塗脂抹粉的味道,也可能是噴灑的香水氣味道,透過體溫蒸散進入空氣,而且彼此的身體應該靠得很近,近得足以讓作者肌膚有感,才會有烈火般的女郎之結語。人都是愛美的,愛自己的美也愛欣賞他人的美。讀詩的我很好奇,身為男性的作者如何保持定念?怎能沒有被香味與熱度啄開雙眼瞧個究竟?作者接著寫道:

過兩站 她將火從我身邊捻熄離去
有個人立即過來投入她座位的懷抱
白花油味兒辛辣刺入鼻孔
咳兩聲粗礪如砂紙的嗽,令我聽覺微疼
他可能是個正和疾病打架的七十老翁

多麼奇妙的轉折!如果以曲線圖表達,應該是雲霄飛車的坡度,而且是最刺激的那一種,從最高點向下俯衝。用將火捻熄形容烈火女郎下車,寧貴老師的幽默在此表露無遺。接下來的白花油味兒加上如粗礪的咳嗽聲,同時以嗅覺、聽覺的感知猜測身旁的人,再透過耳朵微疼顯示雙方之間的距離。作者並未因為白花油取代了濃香而調整二人之間的距離。或許您會說椅子的寬度是固定的。但有誰不曾因為喜歡或討厭的心理因素而帶動身體語言?潛意識中,我猜難免如此。又過了二站,下一位人物交替登場。作者寫道:

過兩站 從我鼻孔拔出辛辣,離去
有個人立即過來接住那老翁的咳嗽
他一坐下來竟霸去三分之二空間
我聽見他很艱苦的搶吸著空氣
他可能是個鯨吞空氣維生的大胖子

拔出、離去、接住,以誇張的動詞來傳達身旁空位人物接替登場,誰說詩歌一定要有虛無飄渺的詞彙,我喜歡寧貴老師如此平易近人又充滿畫面的語言。顯然地,在這一段文字中,作者感受到壓迫,空間的壓迫、空氣的壓迫。艱苦的搶吸著空氣,這會有聲音,濃濁且大聲的呼吸聲,讓人無法忽略他的存在。而且以鯨吞空氣來形容,我們可以想像那一個霸佔座位三分之二空間的體積是多麼壯大擁擠。大胖子,是此段的結語,如同烈火女郎、如同咳嗽的七十老翁,將黑暗世界透過聽覺、嗅覺與觸覺的感知描繪出一個生命狀態的具體形象。我總會想著,他為何不張開眼睛應證心中的想發?但這不正也是這首詩趣味的所在。對於固定的二站,而不是有時一站或者三站、四站,作者並未在此留下特別的花樣,只是告訴讀者有人上車、有人下車,而我以為,二站的距離是咀嚼一段詩歌最美的長度,不是嗎?到達旅程終點前,作者寫道:

離去時座旁仍空無一人,跟上車時一樣
我懷疑我剛才做了一個夢
也許剛才坐在我身旁的只是
一些鬼魂

當我們還耽溺於方才的感知畫面時,作者猝不及防地又拋出夢與鬼魂之假想,告訴我們烈火女郎、咳嗽老翁與大胖子可能都不是真的。因為是閉上眼睛的暗黑城市,透過視覺以外的感知而描述,誰又能排除只是打了個盹兒做了個夢的可能性?又或者,他真的遇見不同空間的朋友。窗外的景色、旅途的夢境,偶爾也有特別的遇見。人生如夢,夢如人生,人生的旅程不也都是如此嗎?有人上車,就會有人下車。有人上車,上得讓我們驚奇;有人下車,速度讓我們措手不及!但誰又能把握在下一站遇見誰,誰又能預測下一站要與誰告別?林語堂先生在生活的藝術第十一章旅行的享受中寫道: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我認為陳寧貴老師捷運的旅程是充滿探險的精神,是以感知體察的快樂,無論是否經歷的是人是夢還是鬼魂,他的旅程是充滿想像的、是豐富的、是快樂的,決不會只是枯燥無味的滑著手機等待到站下車。這一首以最樸實文字寫出最生動的華語現代詩〈旅程〉,適合在讀一段文字之後閉上眼睛重新反芻,想像自己身旁出現一位烈火女郎,出現一位擦了白花油的七旬老翁或者是一位呼吸濃重的大胖子。或許下一次當您搭捷運時,也試著閉上眼間模擬寧貴老師於黑暗世界的感知,來一段在現實與異想之間的感知旅程。相信我,這奇趣必然勝過手機螢幕。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