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31, 2016

等待

●等待
/陳寧貴 /劉正偉

椅子淨空了自己
以微溫的寂寥
等待老友歸來
它的老友是誰呢
乍聞滿地入眠的樹葉們
紛紛醒來竊竊私語
忽然有腳步聲
悄悄傳來了,是
遠遊歸來的
夏季風


星期五, 12月 30, 2016

客語文學詩歌選

總統府新年發出的春聯
自自冉冉  歡喜新春
有人對自自冉冉覺得奇怪
但對寫詩者不會覺得奇怪
自自冉冉有
祝福新年欣欣向榮之意
2016年可說是
客語文學的自自冉冉年
是自從2003
葉菊蘭任客委會主委
出版台灣客語文學選集以來的大豐收
2016年中出版了
客語詩選  散文選  小說選
其中不少作品很精湛
即使翻譯成各種語言都夠水準
新年新希望
但願客語作家新秀輩出
讓客家族群
以客語文的書寫在台灣文壇
閃亮發光!!!

●繼張芳慈編選的2016年客語詩選出版後,緊接著台灣客家筆會編選的《客語文學詩歌選》《客語文學散文選》《客語文學小說選》三巨冊在年底隆重出版!

星期二, 12月 27, 2016

檔案資料

檔案資料
《真正的文學批評是一種愛》 鷹之論詩
 
 『那些睚眥必報者,可能根本就不是詩人。』
  
 我批評人無數,但卻至今沒有一個私敵,因為,我的出發點是愛,既是對被批評者的愛,也是對這世界的愛!因此,我的批評從未敢“擅離文本”,因為,在我眼中,詩人本就是這個物欲橫流時代的一種好人(少數借詩歌附庸風雅裝潢自己形象的活動家除外)。
 
 諸如被很多人指認為“壞分子”的下半身詩人沈浩波,在現實生活中不但不是壞人,反而力所能及去幫助那些窮苦詩人(據說曾為一耳疾患者四處奔波。)。又如,因為“梨花體”事件被評論家口誅筆伐的趙麗華,她還為詩歌不能列入高考作文而奔走疾呼,這不能不說是為詩歌擔當的一種善舉。
    
 真正的文學批評和上帝造世界的方向應該是一致的——希望這個世界更完美!被批評者如果是一個真正的詩人,自然也不會惱怒、記恨,因為他也想以一種更完美的方式存在,至於那些睚眥必報者,可能根本就不是詩人。
  
 因此,被我批評過的人,至今也未發現一個把我視作他的敵人,非但如此,大多數被批評者還都心悅誠服地表示理解和感謝(有些甚至還因此成為了我的好朋友),如,車延高、大解、馬新潮、朵漁、于堅、陳先發、余怒、楊煉、湯養宗、唐不遇、路也、娜夜、葉麗雋、西娃等等。
   
  詩人會死在評論家手裡嗎?我相信真詩人不會,死的只能是偽詩人,因為文學批評最終職能只有一種——讓“價格”回到價值,讓現象回到本質。比如,波德賴爾、史蒂文斯生前都曾遭到一個時代的猛烈詆毀與批評,但他們的文本並未因此而“死亡”,反而價值更加彰顯,令後世記住了他們。而他們同時代那些生前掌聲鮮花圍繞的名詩人,又被記住了幾人呢?
   
  有價值的文學批評應該是一種“開瓶器”,是詩人寫到一定程度所必須的一把打開瓶頸的鑰匙,比如,我曾批評余秀華的詩歌本體弱缺少普遍性,一旦她真要明白了詩歌的本體是“事”(或物象關係組成的情節),她就會發現自己寫的不是“現代詩”,而是詞句新鮮結構落伍的“傳統詩”,整體還是有句無篇的;她如果真的明白了什麼是普遍性,她自然會意識到自己詩歌裡很多“任性的土話”,這個瓶頸不打破,她便無法再上一個臺階,最終也是雷平陽那樣的“土話詩人”。
 
 再比如,我曾批評類似歐陽江河、洛夫、臧棣、瘂弦等學院體詩歌中的過多抽象化,再過十年八年,大家都會明白,詩歌中的抽象化概念及術語並不是文氣和難度的標誌,而是作者基本功未過關未能抵達深入淺出之境的標誌,是對詩歌難度的逃避。再比如,我批評“新詩十九首”的膚淺幼稚,海子詩歌的不入門,這些只是初學者才剛面臨的第一個瓶頸下的產物,這在一個成熟詩人眼中是一目了然的,比如,楊煉一下就看明白了,他回復說完全正確。
   
  可悲的是,中國詩壇的話語權機構根本不明白這些,視文學批評為洪水猛獸,他們左手在詩歌刊物擺上一些名媛名家,右手招呼一幫吹鼓手在他們的理論刊物包裝吹捧,對於有價值的批評文章一律拒之門外。 這種一廂情願式的造神運動顯然違背了詩歌發展的客觀規律,難道你把這些人“保護”起來,他就不貶值、不腐爛了嗎? 難道中國作協、詩歌學會就變成“動物保護協會”了嗎?
 
 孟子說,“國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馬克思說,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發展,把一部分人“保護”起來當名家的做法,顯然把詩人當成了動物園裡的動物。眾所周知,獅子和野牛對壘了千萬世紀,但獅群和野牛群都在健康、蓬勃地繁衍,若為了野牛不被獅子吃掉,就把獅子消滅掉,要麼野牛氾濫成災,草地荒蕪,要麼,老弱病殘野牛成堆,生機渺茫。很顯然,“中國詩壇動物園”的現狀屬於後者。
   
  更可悲的,中國是學者和詩人分不清的一個國度,他們認為學歷越高越懂詩,詩歌的問題皆由他們來包辦,結果呢,詩歌中賣弄文化知識的,被學者們當成了他們的同類,當成了詩人中的“資深學者”,賣弄感覺和修辭的,又被他們當成了鬼、神、妖精來膜拜,成了“天才”。你把理論刊物讓他們“承包”的結果是什麼呢?無非,凡是詩人,一個也不看,一個也不訂你的刊物罷了,詩歌理論刊物不讓詩人看,難道讓不寫詩的教授們研究?事實上,除了一個馬永波外,我至今未發現教授學者們中有一個會寫詩的,說他們懂詩,不但我想笑,詩人們都笑出聲了。
   
  而更更悲催的,這種“動物園”邏輯也傳導到了各大大眾刊物,這些被他們包裝出的“紙人”,再次受到大眾刊物的吹捧,這令他們儼然成了地球上空前絕後的“動物”。比如,新詩百年之際,很多大報社記者去採訪所謂的大理論家謝冕,試問,對於一個連最起碼詩歌理論常識都不懂的人,你想讓他說清楚啥命題呢?比如,他說,詩歌抒情是正道,說理是邪道,大詩人蘇東坡難道是走了邪道的詩人?
 
 著述《詩學》並把詩歌視為比歷史更具哲理性的亞裡斯多德,把哲學和詩歌列為兩位一體的尼采,把詩歌視為哲學形象化的馬拉美、葉芝、特朗斯特羅姆,把詩人列為哲學家的柯勒律治難道都在胡說?把詩歌視為最真的哲學的艾略特,把詩人當成是權利至高無上的哲學家的雪萊,難道不會寫詩?還有把詩歌比作六論之首的孔子,說詩即是思的海德格爾等等,一個人再無知,不能無知到無視文學史,一個人再狂妄,不能狂妄到地球上空前絕後唯我獨尊。
   
  主席說過,讓人說話嘛,天塌不下來的;伏爾泰說:『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卻誓死捍衛你說出觀點的權利。』
  
 若中國詩壇過去的一百年是“動物保護史”,那麼,接下來的這個百年,將是“網路”和“官刊”究竟誰更代表中國文學史的爭論史。我真的希望,這種爭論提早到來,提早結束。因為,畢竟文學批評的本質是一種愛,沒有文學批評介入的文學史就是沒有愛的歷史。 我更不相信,一個真正的詩人會恐懼愛拒絕愛!若因為擔心愛中可能夾雜一點恨,我們就拒絕愛,那我們連那頭拒絕進動物園的野牛也趕不上了。
    
  我為只能吹捧不能批評的中國理論刊物感到悲哀!
 
  為那些以小人之心度詩人之腹的理論編輯們感到悲哀!
  
  為中國詩壇一切“動物保護主義者”感到悲哀!

小荷最新詩集 《荷塘詩韻》

小荷最新詩集
《荷塘詩韻》
已由秀威 釀出版了
從簡介中得知,小荷曾獲客委會舉辦的桐花文學獎,想來她亦是我們客家才女,倍感親切與期盼。小荷愛蓮,《荷塘詩韻》裡的詩,散發蓮的幽香,如唐.李商隱,贈荷花有云: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啊!原來遙遠
也可以是咫尺
天涯原來是無涯

〈埡口雲海〉
二月循著季節的階梯而來
扣響天空之海
伸手摘一朵屬於冬春換季的雲
折疊成風景明信片

喬治麥可

喬治麥可逝世,用這5首經典歌曲回顧他的一生

有天我們離去時,還能留下五首詩在這世間流傳嗎?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
/5eec4afd6236c599ee286be96c
6adeccfac44cbf0b6ad73feeca056a
80c0dce2?openExternalBrowser=1

星期一, 12月 26, 2016

焚化滿掌的鶯啼

鄭丰神偷天下:
巫王咪縍的聲音在楚瀚耳邊響起:「你還不會就死。我剛才親吻你時,已經給你下了『吊命蠱』,讓你留下一口氣。」

火,是不可以吻的。敢吻的,只有詩人。
終於
火昇起,燈蛾撲火似的
遁入火中 ,企圖
焚化滿掌的鶯啼,企圖
火浴昇

可是太遲了
烽火早已薰黑了命運的
臉色,癡狂的
蔓藤伸出來
纏住一場

星期日, 12月 25, 2016

洛夫 三粒苦松子

剛剛讀到正偉PO出精彩的2016年度詩評家:熊國華〈從洛夫詩作中學技巧〉。國內詩人中,我嗜讀羅門和洛夫,讀了四十多年可說讀透紙背。記得二十多歲時在主流詩刊發表讀介洛夫三首詩,還意外收到他的一封信,來讚說寫得鞭辟入裡。個人讀洛夫的經驗,洛夫的技巧只有七個字,就是杜甫說的,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是天才的能耐,凡夫雖懂亦不易企及。
●洛夫
三粒苦松子
沿著路標
一直滾到我的腳前
伸手抓起
竟是一把鳥聲
●洛夫
晨起對鏡
他決心重整他的形式與風格
他洗臉洗出了五行
乾毛巾擦去了三行
他穿衣服時想出了兩行
刮鬍子刮去了兩行
他梳頭梳出了一行
刷牙刷去了三行
他如廁蹲出了五行
衛生紙揩去了六行半
剩下的半行
喝完最後一杯也就忘了
●洛夫
再多的醒
無非是顛沛
無非是泥濘中的淺一腳深一腳
再多的詩
無非是血痕
無非是傷痕中的青一塊紫一塊
酒,是載我回家唯一的路

@倉央嘉措

網紅推動知識有價,他請專業名家每天發文一篇,一年的訂費只要人民幣一元,竟然有百萬人訂閱。真是令人驚訝。是否知識產權經營方式正在巨變。前日說道,川普在推持發文短短數行,便能震撼全世界,他不必再透過傳統主流媒体的著名記者採訪報導宣揚。未來的愛詩人,也可能在網路發佈極超好的幾首詩,便能驚艷詩壇名聲遠播,不再必要透過報紙副刊文學雜誌或甚麼文學獎的加持。雖然有人以為是冷笑話,然而大家心裡明白,這已是必然趨勢,據聞,就像智能機器人,每三個月將佔據人們百分之六的工作機會,因此全民每月領取國家生活薪資的考量,不得不將在世界各國考慮實行。
@倉央嘉措
每個人都有
自己的天涯
好多年了
你一直在我的
傷口中幽居
我放下過天地
卻從未
放下過你
我生命中的
千山萬水
任你
一一告別

和權最新詩集《詩三百》

●和權最新詩集《詩三百》
由秀威  釀出版了

和權是菲華著名詩人,是網路詩社群常客,創作力豐沛,作品內容豐富多彩,數十年如一日的創作功力,在本書《詩三百》琳瑯滿日呈現。如寫給女兒的詩,殷切盼望的愛心表露無遺:

贈妳,一座鋼琴
要妳明白
每一光潔的琴鍵
無不是美好的日子
要妳勤習樂理
分清黑白
要妳諳練,靜修
起落有序地在
長長的鍵盤上
輕、重、徐、緩
鍵鍵鏗鏘
彈出和諧的樂音



星期六, 12月 24, 2016

鍾順文寫詩玩詩

鍾順文寫詩玩詩,對詩神繆思無比崇敬,過去,他大概是南部詩創作產量的第一人。但如果在「掌門詩社」中,鍾順文對詩神缪思的赤膽忠心,自稱第二,不知誰可稱第一。自民國七十年出版「六點三十六分」後,每隔幾年,鍾順文必出詩集,如今在創作量發表上,可能也是南部第一名,二十年前,他就曾勇奪全台的第三名,足見其創作的豐沛。在量上是驚人的,質上是否成正比,有些見人見智。筆者算是持肯定的一位。
「燈下蟻問」:
一隻螞蟻,停在我翻開的書上
冒充驚歎號,要我驚歎
牠的存在,絕非偶然
我此身偌大的驚歎號
不怪牠小巫作風
牠似乎解意,弓身成問號
要我回答哪來的唐突靈感?
我儼然闔書
要牠理解被施壓的堪苦
再豁然開書
見牠擺動双鬚,似懂非懂地
走向段落的句末歇停
不再動聲色
像我一樣
初看這首詩,有驚喜的趣味感。螞蟻與人的一小一大,作者以現代白話的語言,佈置古典詩的對比感受,並且巧妙地予以溶合。「一隻螞蟻,停在我翻開的書上,冒充驚歎號,要我驚歎」只是白描句子,讀者起興,虛與實的交錯,延伸想像空間。「牠的存在,絕非偶然,我此身偌大的驚歎號」書上的一隻螞蟻,是小驚歎,冒充的驚歎號,加進書中,是調侃人生是值得驚歎的,答案十分肯定。螞蟻的存在絕非是偶然,做為人的我,自然要大驚歎,也許人也是冒充的大驚歎號,這有了哲學思辨的味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這四行,乍看人是主題,小螞蟻是客題,但是小驚歎號明明在書中出現考題,冒充的小螞蟻拋出了問題,似乎叫著:「喂!老兄,請問答案?」「不怪牠小巫作風,牠似乎解意,弓身成問號,要我回答哪來的唐突靈感?」小巫雖然見大巫,小巫理直氣壯質問:「我的問題,請解答?」耶!去你的!小傢伙!我的腦袋比你大,有沒有搞錯,人生是荒謬的,居然大哉問,我沒有答案。闔書施壓,開書解放,小螞蟻,你懂嗎?鍾順文在海軍造船廠任士官長,上有長官打官腔,回到家裡面對妻小,生活瑣碎雜事必遭逢一些問題,這也是壓力,爬行的小螞蟻,你總算懂了吧!你是不懂的,你太天真了!詩人與螞蟻的對話,最後主導權屬於詩人,小螞蟻在句末停歇,詩人也是,不動聲色當然只是短暫的,接下來猶是生活唐突的生命滄桑,無可奈何的「動與靜」,依然驚歎號與問號,俏皮的矛盾,有想像空間的趣味,讀者各自解讀,若一定要答案:無解。
「詩緣--那比薄冰還堅硬的緣份」:
水流到盡處而窮而酸而冷
冷有冷過你的心底嗎?
那明澈之後又渾濁,渾濁之後又明澈
酷似梧桐和苦楝的立場
陰差又陽錯差擦身又差肩
日日夜夜夜日日等我為你立碑
在雲在風在紙鳶斷線之處
沒有碑文沒有記事,只有一陣風相伴
你說沒有鼓沒有鐘沒有鑼沒有鈸無妨
只要我長一句短一句左一句右一句的吟哦
比失調的蟋蟀聲還耐味動聽
我急速回到水流的源頭又猛又快又火
熱有熱過你的心火嗎?
而你又遠又深的靈魂深處
有我漸瘦漸削漸扁的身影
意象是不許重複的轉折
解構解構解構重構重構重構的情感
那堪你一次的謠言拒絕
在千里之外,我冷得比冰還颤抖
左一下前一下右一下後一下的傾身
只為博得開一次詩的雪花
我願意回流至水的盡頭
濕一身許一生不解的詩緣
兩段各十二行,扣的很緊的詩句,到底想說什麼?想起鍾順文與謝佳樺的結婚專輯,筆者也受邀撰稿,看到這篇調侃的風趣文章,劉春城認為筆調活潑有味,引一段:「自認識鍾順文迄今,他對寫詩的熱愛始終不減,一年維持相當的產量,其詩創作已超過一千首,精神可嘉。而鼓勵從未寫詩的謝佳樺習作更功不可沒,先是他影響她,接著是她影響他,這兩年,兩人互相激勵,詩藝大有進展。」
在鍾順文「不出聲的胚胎」詩集中,謝佳樺作序以「子宮對話」:
人與人之間,便是如此
一個不小心,你便踏入我
的世界。別無選擇。你。
我。
悠遊的情絲。時而眠睡,
時而清醒。你扣敲心扉,
接收我脈動的節奏思維
的頻率。說是乳蠕動的意識
,欲踢開詩的扉頁
兩首詩的對照,與筆者對鍾、謝的瞭解因緣。鍾順文與謝佳樺的婚姻生活,特別是謝佳樺以耀眼的才情,進入了詩壇。詩人與詩人的對話,細膩而敏銳,兩人十多年的婚姻,兩人經常出双入對,兩人的互動關係,攤開在眾人之前。鍾順文的文字控駁能力,曼妙而洗練,堪稱爐火純青。他可以用精鍊的語言,以唯美抒情掩飾夫妻關係,但這離現實生活太遠,詩人實話實說,若一味暴露生活的牢騷,一味揭瘡疤,那讀者何必看詩人的詩集。看大眾化的影歌星八卦更好看,但那些狗皮倒灶的東西,沒有什麼營養,這也為什麼羅大佑批評周杰倫沒有深度,喜看並欣賞洛夫的詩集。
以生活入詩,是鍾順文的絕活,語言經過轉化過程,提煉出精純的意象。「子宮對話」,有所影射婚姻生活,鍾順文經過了兩次的婚姻,造成生活的一些挑戰,遭遇著煩人的瑣事,嚴苛而深邃。兩人的談情說愛到結婚生活,詩人在詩裡的辯證關係,因為,生命逆境的強度,時時刻刻降臨的波折,鍾順文並以細膩的轉折技巧,戲劇性的表現手法;因之,使詩變成一種演出,或一個事件,進入讀者的腦海中。
謝佳樺經營「謝佳樺工作室」,販售佛珠、佛像、天珠等高價位的藏密寶物,兩人成為佛教徒。「錯在我的第三世偏偏遇上你的第六世」達賴喇嘛三世、六世皆為轉世靈童。三世達賴,從誕生、坐床、受戒、學經、幻現奇跡、化身源自三寶佛法僧,巡遊西藏各地,以及最後在青海蒙古部落中傳佈佛教,達賴三世的「淬煉精金」名著而客死他鄉,一生備受推崇。
達賴六世倉洋嘉措,很小的時候即被當時的藏王第巴‧桑結嘉措選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在成為六世達賴喇嘛之前,倉洋嘉措都是生活在民間,過著自由自在的一般人的生活。六世達賴被認證的時候已經十六歲,當時的他,有情詩集在民間流傳,可以看出六世要修身,卻又放不下對情人的思念,他所寫的的情詩,真摯感人,風行全世界。人間是一齣戲,人人演不一樣的角色。達賴三世的潛修苦行的磨折,與浪漫多情的達賴六世,角色互動,詩人進行拼圖與拆解的遊戲。薄冰、窮酸、渾濁、立碑、斷線、失調、漸瘦、漸扁、解構、重構、拒絕、颤抖......然而:「只為博得開一次詩的雪花,我願意回流至水的盡頭,濕一身許一生不解的詩緣」,不管生活起了什麼變化,唯一不變的是詩人的本質。做為詩人,生活儘管不順遂,詩人寫詩之必然,詩是苦悶象徵的紓解出口,如此,閱讀梧桐和苦楝,也有了象徵的意味。夫妻的關係,說明兩個詩人的身份,詩觀的若干不同,導至如歌德所言「詩與現實」客觀、抽象與具體,理想與現實,精神與物質,相對與絕對。兩人互比苗頭總是有的,鬥嘴冷戰總是有的,兩人的愛情結晶,充滿著歡笑與悲傷,一路走過來,五味雜陳,兩人陸續習佛的宗教觀,試圖改變或稀釋生活壓力。許多人的婚姻永遠嫌不夠聰明,早就有人形容「牙齒與舌頭」的關係,但婚姻太過美好的想像,無法認清婚姻有實際的一面,這才是重點。
鍾順文的情詩,可以說有些複雜,夫妻相處之道,熱烈的情感與真切的苦惱交熾,不是詩與夢,現實生活的環境因素,喚醒新的緊張,讓感情變得更機敏,鍾順文在「不出聲的胚胎」與「刺青的時間」兩本詩集裡,圍繞在感情生活的鋪陳描述,居然佔一半的份量。我們不必反對、否認一些前行代詩人,用了太多的裝飾性語言,文字浮誇而缺乏精神的誠實,掩飾生活的不美滿不幸福。在這點上,筆者極欣賞黃樹根「同款的夢」,他甚且把劍拔弩張夫妻比喻成台灣兩大黨的對峙緊張關係,以及海峽兩岸錯綜複雜的敵對關係,有令人拍案叫絕的「黑色幽默」。鍾順文呢?字裡行間,隱喻、明喻、暗示、象徵的技巧,讀著讀著,有時讓人會心一笑,有時讓人忍不住噗嗤一笑,一種說不出的「俏皮幽默」。如此而言,鍾順文、黃樹根的婚姻抒情詩,大膽解剖日常生活的切片。兩人皆勇敢呈現赤裸的一面,詩提供了美學的「真」,是要在我們身上示範,有時文學的寫實比生活現實來得更實在,詩人靠著想像力與才華,建構了自己的風格與品味,甚至於詩人對婚姻關戲的錯覺與誤會,更創造了詩行獨特的情境。
鍾順文的表現,在「不出聲的胚胎」「刺青的時間」兩本詩集,表現相當的卓越,詩的純淨元素,詩的濃縮張力,風格多變的技巧與內容。鍾順文長期實驗著語言。自書的「意象是不許重覆的轉折」,來自我要求,來增廣我們的想像與理解力,且使我們對愛的感覺變得更具體。他記錄、鑒照了他個人希望、理想與挫折,起先是鍾順文的鼓勵謝佳樺而寫,由於謝佳樺教授吉他,繪現代畫,本身對現代畫與現代音樂極為敏銳,即使寫現代詩也勇於實驗,鍾順文的詩,在高雄詩壇,一向屬於勇敢探入險境的人,謝佳樺更前衛的風格,影響後期鍾順文的風格,自「六點三十六分」之後,更成多變而不同的表現方式。而也正因為如此,鍾順文在兩本詩集裡做了更進一步的伸展,抽象的,曖昧的,糾纏的,且把詩質引向形而上學。此類詩可以學黃樹根一樣,全部收攏集成一本,會很有看頭。兩本絕對是真情流露的好詩集,互相輝映。
從幾本詩集中 ,找出筆者欣賞的詩:山、豆花歲月、頭髮與詩、六點三十六分、冰啤酒、燈下賞蝶、蓄髮記、不出聲的胚胎、夢之存在、茶夜、寄居蠶豆、燈下苦瓜、禪與蓮的糾纏、三讀洪通、人間、刺青的時間、酒與夜色、除了愛,難道不能做其他的事嗎?燈下、處女航、鷹等。
詩人與自己所建構的詩篇,以適應現代詩創新需要的一些苦心;他將語言解體、重組,詩,從上面有限的分析舉例中,我們或能稍窺到他創新技巧與內容,以求顯露原本隱藏的經驗與神經,以感受語言的強度與細緻,使用語言的特殊性,誰也不能否認鍾順文經營意象的匠心。簡簡在第一本詩集的序標題中:「坐在意象群中的詩人」鍾順文是以經營意象見長,且創出不凡的語彙與技巧!打破傳統的造句法與方式,鍾順文的印尼話、北京話、廣東話、福佬話的多重語言,搗碎了一般國語的修辭法。不只是為實驗而實驗,詩人操作技巧的語境,是如此地長期投入。可以說,三十多年的錘鍊功夫,他塑造自己獨特的語言、節奏、內容與技巧。鮮明的風格早已確立。
鍾順文與筆者,相識最早,詩人與詩人對話,觀察交流,距離感太近了,好像看得很真切。筆者不否認,憑印象與感覺論詩是可能的,撫今追昔,鍾順文猶鍥而不捨地在這一條路奔馳,筆者很是欽佩。前面提到「意象是不許重覆的轉折」,三、四十年的寫詩經驗,相信自己的品味與判斷,他對詩藝的追求,他對意象的追求,並非每次都很靈,有時為了探索提煉詩的密度,不免過於玩弄文字與玩弄技巧。
詩的朝聖之旅,對詩的朝聖,詩人的飛翔路徑,不少高雄詩人展現對詩的忠貞與深情,光是掌門人就有一牛車,太多人對詩充滿了使命感。這絕對是好事一樁。「掌門30」之後,掌門詩人在高雄詩壇的卡位,會有人擠進前幾名,大家的立足點會起變化,應該會更接近一些。鍾順文做為全方位的創作者,企圖借新的技巧(酒瓶),裝新的內容(酒),只有源自詩人本身的覺醒與努力,在這點上,汪啟疆、張詩的視野可以參考,使內容更加紮實,這樣的實驗才具有意義。
一個詩人,四十歲再寫詩,必需具有歷史感的縱深。記得鍾順文以前會讀一些資料,向歷史取材,曾處理高棉戰爭問題的「煉」,但此類作品很少再看到。汪啟疆颇具自覺,「台灣海峽與水稻之歌」的嘗試,向台灣史找題材,也交出令人一亮的作品。花開得很漂亮,等待採擷成熟的果實,這個果實如果是水蜜桃,外表得顏色佳,水份夠,果肉香甜,嚼起來才有味道。換句話說,鍾順文做為量上的超多者,量已不是問題,而是質的提昇。因此,加強內容的紮實與深度方面,鍾順文在內容上猶有進步空間。

楊子澗的《來時路》

檔案資料
【書評〈新詩〉】向楊子澗的《來時路》敬禮
推薦書:楊子澗《來時路》(雲林縣政府文化處出版)
◎蕭蕭

楊子澗(楊孟煌,1953-)要出版他的第三本詩集《來時路》(1981-2014),此書寫作時間橫跨兩個世紀、三十三個年頭。詩集的編輯脈絡清楚,卷上╱道情(1981-1989),卷中╱留白(1990-2001),卷下╱花芳(2002-2014),卷中所謂「留白」是真的全然空白,書頁無詩,如此清楚交代自己的寫作歷程,真如他的〈自序〉所說:「回憶是慘酷的。」

回憶既然是慘酷的,詩人卻又不免於陷入殘酷的回憶,這是現實的真實嗎?

實則,楊子澗有許多光彩的紀錄,1979年獲國軍新文藝長詩銅像獎,1982年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出版詩集《劍塵詩抄》(嘉義:興國出版社,1977)《秋興:劍塵詩抄二卷》(北港:風燈詩社,1981),這兩部詩集出版相距四年,第二與第三部詩集則相差三十五年(《來時路》2016年出版),所以,根據這些數字,要想研究楊子澗,其實可以用兩面鏡子相互映照,對映出他的真實。

其一,有詩之年(1972-1989,2002-20**)與無詩之年(1990-2001),這是兩面鏡子。楊子澗是一個每首詩都儘量記錄發表報刊與日期的人,對詩珍愛如此,那不寫詩的時候是怎樣輝煌他的生命?是因為戮力於以詩心教人雕龍、教人寫作而無詩嗎?

其二,《劍塵詩抄》、《秋興:劍塵詩抄二卷》與《來時路.道情》是寫作時間相連續的作品,可以稱之為楊子澗的揮劍揚塵時期,這是一面鏡子。相對於此的是《來時路.花芳》(2002-2014)、臉書作品(2014之後,持續中),收劍望塵時期,這是另一面鏡子。拔劍入紅塵的漢子與收劍覷紅塵自稱的初老者,兩面鏡子會照出什麼樣的楊子澗?

其三,多少年來,人以「劍塵」為號,詩以「秋興」為集名、以「道情」為卷名,一直被視為典型中文系代表的楊子澗,「台灣文學網」也稱言「其詩溶入古典詩詞的風味」,「他的作品中常可感受到一股空靈意趣與樸實的田園風味」。最近卻大量寫作台語詩,部分作品收入《來時路.花芳》中,花芳是華語「花香」的台語書寫。若是,華語與台語,也形成兩面鏡子的態勢,雖未均衡,但落地長鏡與一方小鏡卻也有可觀、可比的地方,楊子澗如何駕馭他的學用語與母語,值得分析

其四,風燈期與風燈後,會有大不同嗎?
問題都很小,回答起來可能都會是一篇碩論,留給青年學者吧!作為一個詩讀者,我們只要進入這本詩集,取得讀詩的樂趣,對映我們自己的「來時路」,也就是一個小小的完成。

楊子澗於你、於我,就是一面鏡子。楊子澗從一開始的純情風燈角色,北港牛墟懷舊風雲,一直到臉書上的攝影與詩篇,從一而終,恨不得將他所知道的故事敘說給你、給我,但那語言是恆常的抒情語彙,是在山水花草中得取、是在天地風雨中得取,從1977年的《劍塵詩抄》到2016年的《來時路》,四十年間走在正確的詩路上。他的詩,就是人生的一面鏡子。照見古今,照見苦樂,照見你我。

深入淺出

剛剛讀了「張靜【詩賞】深入淺出」一文:『常常覺得許多詩人寫詩,喜歡將自己擺在後現代的位置去書寫,所以寫出的詩很強調意識流、魔幻、超現實、拼貼、跳躍性、陌生化(更改詞性、翻轉語義)等修辭法,雖則這些都是寫詩的一些手段,然而卻忽略詩的本體---智性與感性,如果把上述的修辭都刪去,你會發現許多詩作空洞、冷感、一句看完。』讀來心情複雜。寫出好詩是非常艱難的,天份是必備條件,書寫手法主義流派又五花八門,莫衷一是。要寫出深入淺出的好詩更是難上加難,寫白了容易落入口語化散文化,無詩味了。這是對詩人的嚴格試煉,也是寫詩的樂趣之處。

●倉央嘉措

         從此,

  我就在唐詩宋詞裡痴痴的等,

  等你的一個凝眸,

  將我的深情輕擁入夢;

  我就在水墨丹青裡脈脈的候,

  候你的目光穿越紅塵桑田,

  輕輕滑過我顫栗的靈魂。

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

         從此,
  我就在唐詩宋詞裡痴痴的等,
  等你的一個凝眸,
  將我的深情輕擁入夢;
  我就在水墨丹青裡脈脈的候,
  候你的目光穿越紅塵桑田,
  輕輕滑過我顫栗的靈魂。  

星期五, 12月 23, 2016

新年到詩詩如意

新年到詩詩如意

川普在推持發文短短數行,便能震撼全世界,他不必再透過傳統主流媒体的著名記者採訪報導宣揚。未來的愛詩人,也可能在網路發佈極超好的幾首詩,便能驚艷詩壇名聲遠播,不再必要透過報紙副刊文學雜誌或甚麼文學獎的加持。
清晨開機,像窗簾,颯一聲
拉開嶄新的一天,晨曦
早已等在窗外急著進來

這時我們便開始生活在網路
大數據的宿命中。

它隨程式所欲
似乎替我們尋回了荒廢多年的歡愉
似乎解構了在我們心頭

淤積多時的憂鬱

星期四, 12月 22, 2016

●情詩

日昨提到,武俠中所謂的極厲害的萬蟲囓心蠱,應是人間的愛情,鄭丰在神偷天下小說中的這段描寫如詩:

楚瀚再望了紅倌的墓碑最後一眼,說道:「大哥,我該去了。」尹獨行嘆了口氣,說道:「我送你一程。」尹獨行直送楚瀚到了鎮外,望著他上馬而去。此時已是傍晚,尹獨行望見暮色中,野地裡,一騎正癡癡地等候著。黑馬上的黑衣乘客戴著帽,蒙著面,見到楚瀚縱馬馳過,便緩緩在後跟上。尹獨行嘆了口長氣,他知道那是百里緞,楚瀚的「影子」。

●情詩
那天,不慎打翻一瓶墨水
黑色汁液,張牙舞爪
向心愛的一首甜蜜情詩
撲去。還來不及呼痛
心愛的情詩已被支離成
破碎的玫瑰花,卻仍
散發著消亡的幽香

詩的雞湯

珍愛今生的燈光,莫為了貪望天邊彩霞,而踐踩身邊玫瑰!

 莫渝短詩如泰戈爾有深意,詩的雞湯啊!



人間有苦

有愛

今生的燈光勝過

孤懸月

寫詩不只是技巧的演進

〈挑戰自己 〉       王勇  菲華詩人
 

     臺灣詩友陳寧貴兄提出一個有趣的問答:「有大詩人李杜寫不出的詩嗎?」「有啊!請看劉正偉以下的詩。寫詩不只是技巧的演進,更是新題材的描述,才能貼近現代人心靈。」
 

     我選介其中的兩首,〈臉書〉(Facebook):
 

  孤獨個體潛藏寂寞的靈魂

  都在此相互取暖,相濡以沫

  衷心的讚嘆,自然的鼓舞

  非思不可,我們每日修行的道場

   

 〈小三〉:



  救護車警笛由遠而近,又匆匆離去

  聽說,那個名聞社區的女人

  將她的心事從十二樓拋下

  墜落的速度,流言怎麼也趕不上
 

     寫詩的趣味是挑戰自己,方法是不斷求變,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技巧、題材。
  

      時代在變、社會在進步,文學的思考模式、表現技巧同樣也在更新。一位寫作者,最擔心的是迷戀自己過往的成就,滿足於自以為是的高度;如果這樣有著自我嚴格的要求還算有自知之明,不至於越寫越爛卻感覺良好!
  

     有品位的作者應是生活的智者,隨性而為之,寫不出有新意、自覺無法超越自己,最好是緩一緩、放一放,等創作激情的低潮過去後,有了新的感悟,再重新出發。而重新出發的選擇之一,是不斷地閱讀他人的作品、評析,從中吸取養份,吐納生新,獲得性靈的昇華。

 
      正偉兄在創作量頗豐的狀態下,選擇一再開拓新的書寫題材,如前引之 〈臉書〉與〈小三〉,都是當代人最常接觸的事物與人事,然而,越是我們熟悉的題材,往往越難表現,想要寫出全新的意象,只能求助於神來之筆。微型詩因為強調致命一擊的靈光穿透力,反而更適合創新書寫的表達。
   

     只要我們擁有挑戰自己的勇氣,敢於推翻既有的成就,重新來過,就能放下常規技巧,走一條獨特路徑。

       不妨你也來試試!
 

  ‧原載2016年12月23日菲律濱《世界日報》蕉椰雜談專欄

http://worldnews.net.ph/post/58328 

星期三, 12月 21, 2016

詩觀

下載了有女金庸之譽的鄭丰最新武小說神偷天下到手機,因此能隨時隨地偷閒閱讀幾章。深感刀光劍影固然驚心動魄,然而兒女私情才是真正驚心動魄。武俠中所謂的極厲害的萬蟲囓心蠱,應是人間的愛情,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都逃不過此蠱之歡喜與傷害。從千絲萬縷的小說情節中,亦可看見作者與讀者性格的差異,作者認為應放大細寫的情節,讀者卻覺得可以一筆帶過,因而只好跳過不讀另覓故事主線。因此創作者創作時直書胸臆即可,我想寫詩亦然。

●詩觀
點燃詩想,沖天而去
頂峰,轟然爆裂以
粉身碎骨的壯烈,綻放
五彩繽紛的詩篇。
猶如情愛,狂烈唇舌交織中
雷電纏綿,霹靂四起
引發的強烈詩想
是那道乘著狂風暴雨
而來的閃電,直奔你的心室
突然,將心室的暗擊


台灣文學客家客家筆會編選

台灣文學客家客家筆會編選
《客語文學詩歌選》
《客語文學散文選》
《客語文學小說選》
三書出版了

星期一, 12月 19, 2016

呼喚

台灣傳統書局原有3萬3000多家,這幾年關了1萬多家。重慶南路的書店及書報攤原來有300多家,如今剩不到10家。紙本報紙副刊文學雜誌就要消失。卻有人說在網路創作的人,都想到紙本刊物獲得正式認證,如此仍迷信著即將退化的尾巴,不是很阿Q嗎?



你認識的那個美麗女孩

還在人群裡

你大聲呼喚她

但是聲音無法接近她

這時你才想起

那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你的呼喚

在時間的叢林裡

不過是一小枚

尚未落地的枯葉

星期日, 12月 18, 2016

乾隆詩四萬首

●妙文
乾隆詩四萬首,誰人誦得其一句?
乾隆壽89歲。一生活了32220天,平均每天要寫詩近2首。一部《全唐詩》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餘首,而乾隆一人就輕輕鬆松寫了4萬多首,這也算得奇蹟。       乾隆把寫詩當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對他來說,寫詩不是附庸風雅,而是真愛。他在一首詩中說:
“慎修勸我莫為詩,
我亦知詩可不為。
但是幾余清宴際,
卻將何事遣閒時?”

石頭

●巴布狄倫
我並不感覺孤獨
每個人都應被扔石頭

●石頭
無情的石頭,並不想
帶著唾沫飛來,是那些
曖昧的心在石頭上
吐了唾沫,扔來

石頭飛行的晦澀航線
猥猥瑣瑣直奔頭壳,卻因
擠不進我的思想裡,僅留下
他們不名譽的疙瘩

星期六, 12月 17, 2016

檔案資料


檔案資料
〈從中國新詩百年看兩岸新詩與互聯網發展概況〉 劉正偉
 
一、前言
 
 胡適是推動白話詩與白話運動的先驅,他在1917年1月在《新青年》第2卷第5號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是倡導文學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接著二月他在該刊發表首批八首白話詩,新詩發展至今已滿百年。
 
 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八事為:「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 現今看來多仍可取,實為文學改革之良策。如「須言之有物」為文學本質,而用「不用典」乃見仁見智。
 
 新詩發展百年, 大陸各地新詩界多有慶祝活動,台灣卻罕有相關活動,新詩發展作為民國時期產物,實為弔詭。
 
二、新詩百年發展概況
 
 如以兩岸百年詩歌流派、流變與發展來看,筆者以為大概可分四個階段:一、草創期(1917~1949):嘗試派、創造社、新月派、早期象徵派、現代派、九葉詩派等。二、創新期(1950~1978):現代詩社(現代派)、藍星詩社、創世紀詩社、笠詩社、葡萄園詩社、大海洋詩社……。三、多元期:(1979~2000):朦朧派、白洋淀詩群、第三代詩群、鄉土派、女性主義、後現代主義……。四、網路期(1993~):下半身寫作、垃圾派、網路寫作、70後、80後、90後詩派……。
 
  第一期草創期,為新詩與新文學嘗試、摸索階段,多嘗試白話、浪漫、象徵主義等各種實驗技法。這時期以胡適為首,著名詩人有徐志摩、魯迅、冰心、聞一多、卞之琳、李金髮、何其芳等。
 
 第二期創新期,為50至70年代,大陸歷經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風暴,基本上詩歌創作幾乎停頓或壓抑;而台灣卻由日治時期跨語言一代與大陸來台詩人延續著新詩的蓬勃發展。尤其是紀弦組織現代派,提倡「橫的移植」與「新詩再革命」,藍星詩社與覃子豪新詩教育的播種,創世紀詩社的引領風潮,都功不可沒。主要詩人有:紀弦、覃子豪、洛夫、余光中、鄭愁予、瘂弦等。
 
  第三期多元期,在台灣詩壇歷經鄉土文學論戰與女性主義、後現代主義衝擊,各種創作技法多元而開放,甚至情色詩也擅場。而大陸則剛結束文化大革命,詩人寫作仍餘悸猶存,惟漸漸從地下轉公開發展,尤以1979年3月北島在《詩刊》發表〈回答〉一詩,標示著朦朧詩派的誕生。例如朦朧詩派主要代表人物顧城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即成為當代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主要詩人有北島、顧城、楊煉、芒克、舒婷、于堅、席慕蓉、楊牧、陳克華等。
 
  第四期網路期,時間有與第三期重疊,實乃多有網路與實體多元發展並行之趨勢,至今亦然。台灣的網際網路詩發展,幾乎與大陸同時期,是由米羅卡索(蘇紹連)、須文蔚的《詩路》等帶動。以至於各種部落格、臉書(Fasebook)、粉絲專頁的出現,每個人都是「自媒體」,讓網路詩更蓬勃多元的發展。大陸則在1993年3月詩陽首次透過互聯網(網路)開始大量發表詩作,是大陸網路詩的開端。這一時期的主要詩人與網紅(網路紅人)眾多,而前二時期的詩人仍活躍者眾,且多紙媒、網刊並棲現象。
 
三、互聯網的興起 
 
 互聯網(網路)的興起,是劃時代的創舉。人人都是自媒體,都是編輯、版主(群主),讓發表管道更通暢、更開放、更即時、更多元,且幾乎不受傳統編輯把關的影響。惟也如此,更顯網路詩作的良莠不齊現象,詩人似乎還是多會回到詩刊、報刊、詩集等傳統紙媒,獲取「認證」的落實心態。
 
 兩岸新詩發展因政治與地理條件影響,各有先後與優劣。但寫作題材方面,大都是多元開放,惟台灣的取材更自由些,如情色詩、政治諷刺詩、女性主義詩等,幾乎無所拘束。文字運用方面,台灣的新詩比較偏現代、典雅;大陸的新詩,偏口語寫作和地方特色都有,也有比較典雅的。
 
 但是網路社群的發展,確是飛躍進步,從起初的博客/部落格,到近幾年的臉書/微信,網路發展的神速往往出人意料之外。網路與自媒體的推波助瀾,讓新詩進入真正民主化、平民化,甚至口語化的傳播時代。
 
 近年大陸手機普及,讓微信網刊傳播與使用更發達,隨時閱讀日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習慣。而能真正每天被大量閱讀點擊的是各種自媒體公眾號,公眾號是類似fb粉絲專頁。筆者友人曾經去找排名很前的公眾號問廣告價格,發一條廣告13萬人民幣。平均每天點擊率數十萬上百萬者多有。
 
 大陸方面博客(部落格)2005-2010年左右當紅,現在式微。新浪、搜狐、網易等博客,已經沒落,起而代之的是微博:騰訊微博和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建立在幾億人使用的QQ上,佔有先天優勢。但現在用微信(騰訊公司)的人比用QQ和微博都多。當初微信行銷就是用紅包功能籠絡了大家的心,因為可以溝通又有娛樂功能;資訊分享還可以發紅包。
 
  例如大陸由中國作家協會主導的最大詩網絡《中國詩歌網》,號稱有十萬詩人註冊,每天超過百萬人次瀏覽。剛筆者(12/12)進去點閱,一首9/27發表的詩〈我站在出口站等你〉,被「贊賞」(70%歸作者)的最高金額是3678元人民幣,合一萬多元新台幣,讓人驚訝。
 
 大陸有三大互聯網為bat(baidu、alibaba、Tencent)即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 。騰訊文學即閱文,前年收購了起點網,為目前最大的網路文學平臺。還有掌閱是上市公司,掌閱網是一直和他抗衡的文學平臺。都是可以簽約上網貼文貼詩賺錢的網站。
現在台灣網站,雅虎資訊較被動、臉書(fb)比較個人化、痞客邦上分享的東西廣告性質居多。臉書(fb)比較有網站與詩刊相結合的為:詩人俱樂部(台客、華文現代詩)、吹鼓吹詩論壇(吹鼓吹詩論壇)、野薑花雅集(野薑花詩刊)等。
 
 台灣稍微有規模的閱讀網站是城邦的popo網,現在去那裡寫書能有讀者的還是18禁,悲哀啊!台灣市場、人口都相對小,還有網路閱讀習慣都不及大陸 。大陸現在有一種叫分享經濟的概念,例如uber、airbnb都是分享經濟,在台灣卻還都是違法的。可見大陸在網路與文學經濟發展上,超越台灣甚多。
四、互聯網的另類傳播
 
  台灣歌手詩人方文山,自中華傳統詩詞中取材,創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風格,命名為「素顏韻腳詩」。讀來、唱起來朗朗上口,也有復古的意涵,一時引為流行,也算是替新詩尋找詩歌結合、傳播的可能。
 
  大陸互聯網的新詩另類傳播現象,當屬近兩年網路竄起的腦癱詩人余秀華,以《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在《詩刊》的微信公眾號發布而出名,亦有人說是炒作。看法兩極,惟正面居多。也有人說余秀華的詩有梵古的狂熱和執著,又有著魯迅的冷酷和深刻。不管說她的詩勵志,還是心靈雞湯也好,反正她就是紅了,且紅遍華人世界,靠的就是互聯網無遠弗屆的傳播威力。
 
  互聯網的新詩更另類傳播現象,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冒出一些網紅詩人。其中也有被反諷的網紅詩人,例如趙麗華的梨花體、車延高的羊羔體、烏青的白雲體等口水詩、廢話詩體,都是被瞬間瘋狂轉載而爆紅的另類網路紅人。
 
 女詩人趙麗華(1964-),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自2006年8月發端於網路的「趙麗華詩歌事件」,被媒體稱為自胡適白話新詩運動以來的最大的詩歌事件。其「梨花體」諧音「麗華體」,被有些網友戲稱為口水詩,如《一個人來到田納西》:
 
毫無疑問
我做的餡餅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我終於在一棵樹下發現》
 
一隻螞蟻,另一隻螞蟻,一群螞蟻
可能還有更多的螞蟻
 
  趙麗華的詩在網上引起如此強烈反應的原因,就是明顯直白的口語化寫作,並沒有達到傳統詩凝煉的要求與質感所致。網路上到處可以看到網友們模仿梨花體惡搞,譏諷、取笑之。詩人徐勇韜表示:「她的詩本身是對經典文本和經典詩意的一個反諷,而網友則又對這種反諷進行了反諷。」
 我們來看烏青的《對白雲的讚美》:
  
天上的白雲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極其白
賊白
簡直白死了
啊——
 
 車延高的羊羔體,得到魯迅文學獎,讓大眾嘩然。而烏青的白雲體、廢話體詩作,則被專業人士稱為「娛樂派」詩歌,毋寧也是一種替苦悶大眾製造娛樂效果式的反諷啊!
 
五、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的,人們都能夠即時互動並參與文學創作。
 大陸現在很多東西是網上先火然後才有傳統媒體關注 。其實現在實體文學和網路文學的界限越來越不明顯的,比如網路作家也有受邀加入作協的。很多紙刊與網刊結合,兩岸都有。
 
 就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方面來說,兩岸的新媒體都迅猛發展,漸漸取代傳統媒體。傳統媒體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種「證道」的感覺,即一部作品在網路很紅賺錢是一回事,但似乎還有要能走實體出版才會有被正統認可的感覺與迷思。
 
 曾任海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現任《詩刊》副主編的李少君,曾在九月底來台中參加明道大學與吹鼓吹詩論壇合辦的座談會,筆者向他詢問過《詩刊》的發行量為每期四萬多本,且每月分上下兩期出刊。可見,紙刊還是有其市場。相較於台灣紙本至多一期季刊約千本的發行量來看,實為驚人。
 
 筆者女弟子河南女詩人九月認為,目前大陸詩網魚龍混雜,沒有一定之規,可以說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缺少一些文評引導,也缺少一些領路人(資深大詩人)的引導。
 
 引用筆者學生兼網友肖晶話說:「我們很多作者都這麼想:作為網路文學作者一員,我相信,一個寫歌的歌手今年都能拿諾貝爾文學獎,我們搞網文的也不見得就是不可以。」
 
 歷史的車輪始終往前,在後現代知識爆炸的當下,誰知道再次新詩百年後,世間還流行什麼?說不定那時候網路文學才是正統 。
 
‧本文在2016.12.18高雄佛光山舉辦的兩岸詩會宣讀論文。

星期五, 12月 16, 2016

網絡寫手

●據說這是目前網絡寫手的現況,其實只要創作者保持原有的興趣與熱情,便能享受創作過程中的樂趣,或自我情感療癒,如此已獲得滿意回饋,也就不會被名利妄念所拘束。

『網絡寫手在廣大讀者看來,近十年可說是新崛起的高收入群體。但根據中文網的現狀,不難發現這領域同樣是兩極分化,高者一個月可達幾十萬,低者全心全意學雷鋒。  公開資料顯示,在第十屆作家榜子榜單“網絡作家榜”上,“唐家三少”以11,000萬年度版稅位列第一,位列榜尾的“魚人二代”也有1000萬年度版稅收入。這樣的拔尖人物當然少之又少,多了反倒不正常,更無可能。

        現在網絡寫手雖多,有的甚至是簽約寫手,但絕大多數沒有錢拿的,以及一個月拿幾百塊錢的。 不拿錢和拿小錢的寫手,為至少每天十小時趴在網上,付出了重大代價:眼睛壞了,頸椎、腰椎、肩椎出現種種不適。不少寫手,除了在家裡寫作,唯一去的人群聚集或排隊等候的場所,就是醫院。但他們不敢輕易放棄按時發稿,否則就會失去讀者群;那些與原創網站簽約的寫手被扣錢,辛辛苦苦多年的積累與操勞,因拿不到全勤獎,結果白忙一場。』

從歌詞到歌詩

●從歌詞到歌詩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依然趬過大家看好的村上春樹,而落在大家大呼意外的:現年75歲的美國民謠詩人巴布狄倫(Bob Dylan)獲獎理由是:「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裡,創造新的詩意詞句。」記得四十年前,詩人余光中就大力推介過他,余光中當時也因而寫了很多民謠風的詩,加以楊弦的譜曲演唱,廣受年輕一代(如今已五六十歲)的歡迎,啟動了台灣民歌的流行。巴布狄倫(Bob Dylan)可說是台灣民歌的源頭,民歌也大量使用現代詩譜曲。的確,我們不得不承認,世上許多歌詞已很詩化,內涵衝擊威力和流行深廣度超過了詩。以下是巴布狄倫(Bob Dylan)那首膾炙人口的《答案就在風中飄》歌詩:

一個人要走多少路
別人才把他稱為人?
一隻白鴿要飛越多少海
才能在沙灘沉睡?
炮彈要發射多少次
才會被永遠報廢?
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風中飄,
答案就在風中飄。

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才能被大海淹沒?
一些人要生活多少年
才能獲得自由?
一個人要轉多少次頭
還假裝什麼都看不見?
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風中飄,
答案就在風中飄。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看見天空?
一個人要有多少耳朵
才能聽到人們的哭聲?
在他知道太多的人死去前
有過多少死亡發生?
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風中飄,
答案就在風中飄。(張祈 譯)

後來名詩人余光中也寫出精彩的《江湖上》這首詩,經楊弦譜曲演唱後,風行一時,如今聽來依然風味十足,堪稱經典。我記憶猶新,那夜落著細雨,可能與心情有關,總覺得那天台北的夜晚格外詩意,當時我參與了四十多年前在中山堂,楊弦與余光中相得益彰的民歌演唱會,真是盛況空前,散場時記得還遇見主流詩刊同仁詩人羊子喬。余光中的《江湖上》:

一雙鞋,能踢幾條街?一雙腳,能換幾次鞋?
一口氣,嚥得下幾座城?一輩子,闖幾次紅燈?
答案啊答案 在茫茫的風裡

一雙眼,能燃燒到幾歲?一張嘴,吻多少次酒杯?
一頭髮,能抵抗幾把梳子?一顆心,能年輕幾回?
答案啊答案 在茫茫的風裡

 為什麼,信總在雲上飛?為什麼,車票在手裡?
為什麼,惡夢在枕頭下?為什麼,抱你的是大衣?
答案啊答案 在茫茫的風裡

一片大陸,算不算你的國?一個島,算不算你的家?
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輩子,算不算永遠?
答案啊答案 在茫茫的風裡

民歌流行後,民歌紛紛採用現代詩作為歌詞,,除了我們熟知的楊弦搭配余光中,又如李泰祥齊豫搭配羅門蓉子鄭愁予羅青的詩,其他如林建助陳輝雄施孝榮搭配出版唱片「小草、拜訪春天」傳唱迄今。也有採用傳統唐詩宋詞譜曲的,名歌星鄧麗君還特別出了專輯。一時間使得市面歌曲詩意盎然,而至目前以詩寫歌詞已頗普遍,周杰倫與方文山搭配即為一例。記得我主編陽光小集詩刊時,主辦過兩場詩與民歌之夜,一場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另一場在實踐堂,觀眾人山人海的爆滿,可見當時大家對民歌的喜愛狂熱。音樂人知名前輩民歌手韓正皓,也採用我兩首詩「傘」和「居」譜曲,在李宗盛的木吉他合唱團傳唱下,亦曾風行一時。

「傘」:
傘  才一張開  便悄然撐起一場美麗的夢
雨  落在傘上  聽聽是誰在撥弄我們的心弦
手  撫過你的長髮  髮絲如琴絲
忽然彈出幾許  甜情 和蜜意
傘  才一張開  便悄然撐起一場美麗的夢
雨  落在傘上  聽聽是誰在撥弄我們的心弦
聽聽是誰在撥弄我們的心弦

「居」由羅吉鎮演唱,當時許多朋友看見羅吉鎮在電視上打歌紛紛相告。據說羅吉鎮結婚時,也在婚禮場演唱,喜氣洋洋獲得滿堂彩。沒想到一晃眼,二三十年前往事了:
我要在你的內心裡
定居。因為你的心
最美最溫柔,像春天
更像一首詩。當我沉睡在
在你內心裡
你原是一首歌,一首
最美妙的歌。只有世上最美的靈魂
才能唱出這歌。只有你
只有你,才能把我的名字
唱出聲音

那日讀到聞一多詩獎獲大獎作品,深感如今的的詩已與歌詞已合而為一,詩若寫成歌來唱,必然是非常叫好叫座的歌詩:
《三隻狗》
   三隻狗白天一塊去追一片雞毛
  晚上三隻狗又一起汪汪汪
  咬一片月亮
   
  三隻來自村裡三家的狗娃子
  真正是吃飽了沒事幹不能消化
   
  三隻狗一隻是張狗蛋家的
  一隻是趙狗剩家的
  一隻是高狗狗家的
 
 《農村現狀》
 有力氣的男人外出找錢去了
才長大的姑娘被勞務輸出了
連長得一般的寡婦
也進城給人擦皮鞋了
老得掉牙齒的老家
只剩下年邁的父母
帶著上小學二年級的孫輩
白天在去年的土地上
掰包穀
夜晚守著三間瓦房
和兩聲狗叫

以下是Bob Dylan 致諾貝爾獎晚宴謝辭,歌者與詩者的心靈可說融為一體:「
作為一個表演者,我曾為五萬人表演,也曾為五十人表演,我可以說:為五十人比為五萬人表演還難。五萬人只有單一的人格,五十人則不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獨立、彼此有別的身份,一人一世界。他們能夠更清楚感知一切。你的真誠,以及它與才華深度的關聯,都會受到試煉。我不會因諾貝爾委員會人數這麼少而迷惘。」(高塔翻譯)


But there’s one thing I must say. As a performer I’ve played for 50,000 people and I’ve played for 50 people and I can tell you that it is harder to play for 50 people. 50,000 people have a singular persona, not so with 50. Each person has an individual, separate identity, a world unto themselves. They can perceive things more clearly. Your honesty and how it relates to the depth of your talent is tried. The fact that the Nobel committee is so small is not lost on me.

Bob Dylan諾貝爾獎晚宴謝辭全文中譯

12月13日下午 4:35
※Bob Dylan諾貝爾獎晚宴謝辭全文中譯
「我的歌是文學嗎?」( “Are my songs literature?” - Bob Dylan )
美國駐瑞典大使阿茲塔 拉吉(Azita Raji)代Bob Dylan 致諾貝爾獎晚宴謝辭全文
高塔翻譯 2016
謝辭全文
諸位晚安。在此謹向瑞典學院成員和今晚與會的每一位貴賓,致上最熱忱的祝福。
很抱歉,我今晚無法親臨,和你們共聚一堂,但是當知,我肯定在精神上與你們同在,並且對獲頒這座崇譽獎項,感到無比殊榮。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是我從不曾想像或預料的事。從小我就耳熟能詳,閱讀並沉浸於許多被認為名實與此獎項相符的作家們的作品:吉卜林、蕭伯納、湯瑪斯曼、賽珍珠、卡繆、海明威。這些文學巨擘的作品被教授於課堂,典藏於全世界圖書館,以景仰的語調傳誦,無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我竟也入列,實在難以言表。
我不知道這些男或女作家可曾想過諾貝爾獎的榮耀將加諸自身,但我揣測全世界每一個地方,任何寫書、寫詩、寫劇本的人,都可能在內心深處秘藏這麼一個夢。它可能埋得太深,以致於不覺有它的存在。
如果有人曾告訴我,我有獲頒諾貝爾獎的一絲絲機會,我會認為,這幾乎等同於我站在月球上的機率。事實上,在我出生那年,以及此後幾年間,舉世無人被認為好到夠資格獲得這項諾貝爾獎。所以我承認:至少我可以說是加入一個非常希罕的小團體。(按:迪倫生於1941,1940-1943年間,諾貝爾文學獎從缺。)
當我接到這個驚人消息時,正在客途,我花上不只幾分鐘的時間來處理它。我開始想到莎士比亞,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我猜想他自認為劇作家。「他正在創作文學作品」的念頭不可能曾經進入他的腦子。他的詞句為舞台而寫,用來唸出聲,而非閱讀。當他寫《哈姆雷特》時,我敢確定,他想的儘是些各異其趣的事:「誰是最適合這些角色的演員?」、「舞台該怎麼設計?」、「我真的要把場景設在丹麥嗎?」他的創意洞見和野心無疑地在他的腦海裡,但他還有更多俗務要考慮和處理:「資金到位了嗎?」、「留給我的贊助者的好座位夠嗎?」、「我該到哪兒去弄一顆骷顱頭?」,我敢打賭,莎士比亞最沒在想的就是:「這是文學嗎?」
當我十幾歲開始寫歌時,甚至在我因自己的能力而搏得若干名聲之後,我對這些歌的殷盼不過爾爾。我想它們可能會在咖啡廳或者酒吧被聽見,或許之後還會來到像卡內基音樂廳、倫敦帕拉丁劇院的場所。假如我真的作大夢,或許我可能想像自己錄一張唱片,然後在收音機聽到我的歌。在我心中,那就是最大的大獎了。錄唱片並在收音機聽到你的歌,表示你觸及廣大的群眾,也表示你或許可以繼續做你著手做的事。
這麼說吧,我已經做我著手做的事很長的時間了,現在我已經錄了好幾十張唱片,走遍世界,唱過幾千場演唱會。但我的歌是我做的幾乎每件事情的重要核心。那些歌似乎遍及許多不同的文化,在許多人的生命中佔有一席之地,對此,我心存感激。
不過有一件事我必須說。作為一個表演者,我曾為五萬人表演,也曾為五十人表演,我可以說:為五十人比為五萬人表演還難。五萬人只有單一的人格,五十人則不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獨立、彼此有別的身份,一人一世界。他們能夠更清楚感知一切。你的真誠,以及它與才華深度的關聯,都會受到試煉。我不會因諾貝爾委員會人數這麼少而迷惘。
不過,像莎士比亞,我也經常竭盡全力創作,並為人生俗務疲於奔命:「誰是這些歌的最佳樂手?」、「我在正確的錄音室錄音嗎?」、「這首歌的曲調對嗎?」有的事永遠不變,即使已過四百年。
所以,我非常感謝瑞典學院,一謝他們花時間思考這個問題,並且最後,再謝提供這個美妙的答案。
謹祝福各位。
Speech full text
Good evening, everyone. I extend my warmest greetings to the members of the Swedish Academy and to all of the other distinguished guests in attendance tonight.
I’m sorry I can’t be with you in person, but please know that I am most definitely with you in spirit and honored to be receiving such a prestigious prize.
Being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s something I never could have imagined or seen coming. From an early age, I’ve been familiar with and reading and absorbing the works of those who were deemed worthy of such a distinction: Kipling, Shaw, Thomas Mann, Pearl Buck, Albert Camus, Hemingway.
These giants of literature whose works are taught in the schoolroom, housed in libra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spoken of in reverent tones have always made a deep impression. That I now join the names on such a list is truly beyond words.
I don’t know if these men and women ever thought of the Nobel honor for themselves, but I suppose that anyone writing a book, or a poem, or a play anywhere in the world might harbor that secret dream deep down inside. It’s probably buried so deep that they don’t even know it’s there.
If someone had ever told me that I had the slightest chance of winning the Nobel Prize, I would have to think that I’d have about the same odds as standing on the moon. In fact, during the year I was born and for a few years after, there wasn’t anyone in the world who was considered good enough to win this Nobel Prize. So, I recognize that I am in very rare company, to say the least.
I was out on the road when I received this surprising news, and it took me more than a few minutes to properly process it.
I began to think about William Shakespeare, the great literary figure. I would reckon he thought of himself as a dramatist. The thought that he was writing literature couldn’t have entered his head. His words were written for the stage. Meant to be spoken not read. When he was writing Hamlet, I’m sure he was thinking about a lot of different things: “Who’re the right actors for these roles?” “How should this be staged?” “Do I really want to set this in Denmark?”
His creative vision and ambitions were no doubt at the forefront of his mind, but there were also more mundane matters to consider and deal with. “Is the financing in place?” “Are there enough good seats for my patrons?” “Where am I going to get a human skull?” I would bet that the farthest thing from Shakespeare’s mind was the question “Is this literature?”
When I started writing songs as a teenager, and even as I started to achieve some renown for my abilities, my aspirations for these songs only went so far.
I thought they could be heard in coffee houses or bars, maybe later in places like Carnegie Hall, the London Palladium. If I was really dreaming big, maybe I could imagine getting to make a record and then hearing my songs on the radio. That was really the big prize in my mind. Making records and hearing your songs on the radio meant that you were reaching a big audience and that you might get to keep doing what you had set out to do.
Well, I’ve been doing what I set out to do for a long time, now. I’ve made dozens of records and played thousands of concerts all around the world.
But it’s my songs that are at the vital center of almost everything I do. They seemed to have found a place in the lives of many people throughout many different cultures and I’m grateful for that.
But there’s one thing I must say. As a performer I’ve played for 50,000 people and I’ve played for 50 people and I can tell you that it is harder to play for 50 people. 50,000 people have a singular persona, not so with 50. Each person has an individual, separate identity, a world unto themselves. They can perceive things more clearly. Your honesty and how it relates to the depth of your talent is tried. The fact that the Nobel committee is so small is not lost on me.
But, like Shakespeare, I too am often occupied with the pursuit of my creative endeavors and dealing with all aspects of life’s mundane matters. “Who are the best musicians for these songs?” “Am I recording in the right studio?” “Is this song in the right key?” Some things never change, even in 400 years.
Not once have I ever had the time to ask myself, “Are my songs literature?”
So, I do thank the Swedish Academy, both for taking the time to consider that very question, and, ultimately, for providing such a wonderful answer.
My best wishes to you all,
Bob Dylan
Banquet speech by Bob Dylan, Nobel Laureate in Literature 2016, presented at the Nobel Banquet by the 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Sweden Azita Raji.
Nobel-prize-award-ov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