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30, 2016

倉央嘉措如是說

@倉央嘉措如是說
每個人都有
自己的天涯

好多年了
你一直在我的
傷口中幽居

我放下過天地
卻從未
放下過你

我生命中的
千山萬水
任你
一一告別

羅門名作麥堅利堡 朗讀

詩人羅門名作麥堅利堡 朗讀

1980---2016




星期二, 11月 29, 2016

新的出版方式

出版詩集值得談談,看見劉迅在臉書說:「據文史哲彭社長說,如今圖書館都不買書了(或選擇性買一點...);文化主管單位的預算,也大都撥給藝文演出界(作秀看得到、有政績),書商很多都苦哈哈...好處更是下放不到寫詩的朋友的。」傅詩予也說:「詩集還是要出的,僅管沒人買!不過我不反對詩人行銷自己的詩集,這和名利無關,只是為了繼續走下去的一種方式。」據天下雜誌調查,台灣書市近五年銷售腰斬,遭受懸崖式衰退,雪崩式崩盤,可見任何書種大多幾乎滯銷。至於詩集的銷售,很有可能會是在於創作者在臉書累積人氣,終於靠網友的感情支持 訂閱。詩人高塔有高見:「沒有觀賞者,花就不綻放?沒有人買,梵谷就不畫?」的確,只要我喜歡,就會不計代價。我覺得紙本詩集若無市場,不如以電子書方式共享散佈,皆大歡喜。

竹簡已被紙本取代,如今紙本書擋不住被電子書取代趨勢,就像電子報逐漸取代紙本報,EMAIL取代寫信,這種改變,對紙本世代在心理上難免產生很大失落感,產生出如鄉愁般情愫。然而對網路原住民的新生代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事。

紙本詩刊也將被網路詩社群取代,其實PO出一首詩就是一次出版,一首詩的出現是能與一本詩集的出版等量齊觀的。大家心中琢磨琢磨,宇宙萬物既是由微粒子組成,詩集當然也是由一首一首詩組成,每一首詩都有詩者個人風格基因,見微知著,因此一首詩就能視為一本詩集,一首詩的出現,幾乎能與一本詩集的出版等量齊觀。

星期一, 11月 28, 2016

可簡化為一個讀者:自己

●可簡化為一個讀者:自己
近日詩人劉正偉,PO出幾篇詩觀佳作,有人讀了可能頗有所感所得,有人讀了可能一腦子漿糊。《一首好詩,必須面對“五個讀者”》太麻煩,可簡化為一個讀者:自己。正如畢卡索說你自己覺得好就好。再說根本,創作需要天賦才情,大胖子不適合跑百米,可練舉重,創作者需有自知之明。然而,創作用來自娛抒發情感不行嗎,其實這才是創作的最原始本質,老老祖宗為了將思想突破自我腦袋侷限,而有了壁畫,後來才有文字。未來文字有可能被影音和虛擬擴充實境取代。如今我們只是在人類文化演化進程中用文字暫時留下足跡罷了,文字將是千萬年後人類的遺跡化石吧?哈哈,抱歉說遠了。

●(《人民文學》發表作品)

《一首好詩,必須面對“五個讀者”》   大陸作者:鷹之 論詩
  
 薩特說過,從來就沒有為自己寫作這回事,任何一個詩人的寫作最終都是關於社會的寫作,從你第一次靈感到來寫下第一句詩的那一刻起,你的面前就已經在站立著一排無形的讀者,或者說你已經被他們放在了一個秤盤上,不管你是否承認他們的存在,這絲毫都不影響他們時時刻刻對你的稱量。
   
 比如,時下那些調侃、好玩、搞笑的類口語詩,難道真的就是在自我解嘲嗎?當然不是,在這些詩作的誕生之前,作者可能就已經為它們虛擬了“買家”,諸如那些類口語風格的編輯、評委(這種風格所占比重在七成以上)以及和其類似創作風格的哥們姊們等等。
 
 再如那些下流粗俗的下半身、垃圾派詩歌,那些中產階級飽嗝似的段子體、日記體、打油體等等,他們也有一個互相吹捧相濡以沫的小團體,如果僅僅是自己玩給自己看,他們也不可能一口氣玩上好多年。但毫無疑問,這些急功近利者,最終都將成為時代河流上的泡沫,熱鬧一陣自然煙消雲散,因為他們只把自己的讀者層限定在了一個狹隘的小圈子之內。所謂山不厭高,水不厭深,作為一個真正的詩者應該有魄力迎接任何一個層面讀者的挑剔,或者說,你能“輻射”的讀者群體範圍有多大,你就是多高級別的詩人。
  任何一個詩人,都將面對以下五類讀者:
  
一, 大眾——旋律、正能量
  
 儘管,有些好詩是屬於多數人欣賞的,也有些是只獻給少數人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任何一種精英文化都在時時刻刻向大眾文化嬗變著。比如30年前以晦澀朦朧著稱的“朦朧詩”,我們現在看起來不但不朦朧,甚至感覺他們有幾分稚嫩、簡單,但這反而越來越符合了當下民眾的審美觀,比如著名朦朧詩人舒婷在近些年的民間朗誦會中,幾乎每次都能感動多人落淚,這和那些讓聽眾“望風而逃”的“打炮詩”是多麼大的反差。
  
 既然所有的詩最終都將面對大眾,那麼就請記住大眾對詩歌的基本要求吧:美、流暢、正能量!詩歌可以不押韻、不分行(如寓言詩、散文詩等),但不可能不講究節奏、旋律,至於那些故意聱牙詰屈的翻譯詩模仿者最終都將誤人誤己,因為若干年後,你的詩歌在後人面前將形同“裸體”,那麼,你當初那些隱秘的小缺點難免被放大多少倍,那些磕磕絆絆的淤塞部分很可能被稱作“便秘”、“結石”。
 
二, 詩人——意外化
 
 不可否認,現在詩歌的主要受眾還是詩人群體,但有些詩人博客相對“車水馬龍”(當然是相對,跟寫散文、隨筆、小說的博客還是沒法比),有些詩人的博客卻冷冷清清,這是為什麼呢?儘管不排除少數博客是沾了“話語權”、“名人”、“美女”、“帥哥”等效應的光,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來自一點——意外性,這些博客能給持續他們提供陌生的、新奇的、意外的氣息。
 
 那麼,你想取得詩人群體內部的承認與擁戴,就必須持續貢獻出令他們感到陌生化的東西,具體點說,必須至少保證在你的一首詩歌裡有令人意外的一句,是的,哪怕一句!否則,如果大家看你的作品感覺就像左手摸右手,當然興味索然了。實際上不止詩人群體,任何一個受眾群體恐怕都喜歡看令他們感到意外的、新奇的、陌生化的作品,沒人會有耐性把你婆婆媽媽的家長裡短看完。
 
如以下兩首:
 《農村現狀》
 
有力氣的男人外出找錢去了
才長大的姑娘被勞務輸出了
連長得一般的寡婦
也進城給人擦皮鞋了
老得掉牙齒的老家
只剩下年邁的父母
帶著上小學二年級的孫輩
白天在去年的土地上
掰包穀
夜晚守著三間瓦房
和兩聲狗叫
(《人民文學》發表作品)
  
《三隻狗》
  
  三隻狗白天一塊去追一片雞毛
  晚上三隻狗又一起汪汪汪
  咬一片月亮
   
  三隻來自村裡三家的狗娃子
  真正是吃飽了沒事幹不能消化
   
  三隻狗一隻是張狗蛋家的
  一隻是趙狗剩家的
 一隻是高狗狗家的

    (聞一多詩歌獎,獲大獎作品)
 
  這樣水準的詩即便獲了大獎,發表了權威刊物,也不可能贏得詩人群體的支持與回應,因為兩首詩中都沒有一丁點令人感到意外化的詩性存在。
   
三,編輯——“有機體”
  
你寫詩可以不投稿、不發表、不參賽,但不可以忽略“編輯”這個讀者的存在,因為,下一代的普通讀者(包括你的後輩親友)很可能就代替這個“編輯”去約束你,在當前編輯都“壞掉”的前提下,你不妨親自做自己的一次“編輯”。
 
那麼,編輯的職能是什麼呢?形象一點說,他是為“大眾”和“詩人”前兩個讀者把關的“門衛”:

1, 在語言出新的基礎上更強調思想出位,否則即便是美的、流暢的、正能量的,也難保不令人過目即忘,因為,任何一個負責任的編輯都不想他的刊物“過期失效”,都想他編輯的作品具有時代的“領頭羊”性質。
 
2, 為詩人的“意外性”尋找技術支撐,於堅說過一句話,反對隱喻,就是反對沒來由的A是B,如果這種新奇僅僅是建立在頭腦發熱前提下的一句信口開河,那麼即使在新鮮,也是新鮮的皮毛,長此以往詩歌會成為寫詩人的“專利”。
  
3, 不要用“方言”寫詩。當然,這個“方言”不僅僅是指地方性語言,還包括那些僅僅自己看得懂的“被窩”語言,網路流行語(如管女人的乳溝叫“事業線”),詞語遊戲(如,“我在後院種下了半畝光陰”,“這堵牆像睡眠”等,這些都無任何意義。),還包括那些去掉畫面的配畫、配圖詩等等(這也形同“方言”)。
隨便舉兩個詩人群體喜歡的例子便知:
  

《鏡頭:螞蟻》 付顯武
 
更多的時候是一粒米飯在搬動光陰
在熟悉的黃昏
一粒米飯頂著暮色慢慢回家
 
螞蟻只是安裝在米飯上的輪子
螞蟻只是推了幸福一把
 

 
 首先,這首詩便是典型的配圖詩,因為詩中這個“鏡頭”是個特指的鏡頭,不是任何地方都成立的泛指性鏡頭,比如在野外、山間、大道邊,更多時候是見不到銜著飯粒的螞蟻的,它們更多時候是銜著草籽和昆蟲,但在鄉村的房前屋後卻很容易看到,因此,這首詩必須配上那個特指畫面作為補充才適合發表。
 
 因為我曾把這首詩“改編”為能離開畫面的非配圖詩,被人誤作“改詩”,那就再提示幾句:實際若在配上畫面前提下修改,只需把前面三句刪掉即可,僅留下結尾兩句可能更有意味,因為前三句畫面已經提示過了。即便如此,“螞蟻是米飯輪子”和“螞蟻推幸福”仍舊存在邏輯自悖,這形同“輪子推輪子”。此外,在這句“螞蟻只是安裝在米飯上的輪子”新鮮比喻的背後仍舊是一個陳舊主題,無非“勤勞致富”四個字,作為一個詩人仍需在寓意上繼續探究。

 
再看這一首:
 
《死亡像羞澀的門框》 ■得兒喝
 
死亡像羞澀的門框
母親只是多扶了它一會兒
它就矮下去、小下去
直到變成一個相框——
緊緊扶住了母親
 


 詩友得兒喝的詩比較感人真誠,我一直很欣賞,但他拿來這首詩讓我評,我卻犯難了,因為這個“死亡像羞澀的門框”的比喻根本不通。首先“母親扶著門框”的這張像,代表的是她生前的一個鏡頭,而非代表她站著死的遺像,這張“大相框”變成代表遺像的“小相框”,是由“活”變成了“死”,並非“死亡”在縮小,因此,我建議他重寫,並把不夠莊重的“羞澀”一詞換掉,試改如下:

 
這個門框像個善變的魔鬼
母親只是多扶了它一會兒
它就迅速矮下去、小下去
直到變成一個相框——
把母親緊緊圈在裡面

 
四, 評論家——影射性。
 
我在立體詩學中曾把一首好詩比作是“點(高)”、“面(寬)”、“影(厚)”組成的立方體,其中的“影(或厚度)”就是一首詩影射生活的能力,對這個“影”的發掘就是評論家的主要職能。直白點說,一首詩只有文字表面的“意思”,而無文字背後的“意義”,那一首詩只有過期失效的觀賞價值而無任何社會價值,更談不上歷史性的承傳價值。你要真想為後代留下點傳世作品,那就先在你的文字背後為評論家留點聯想空間吧,只見當下不見未來的“現實性”等於零。
 
但詩歌的“意義”和小說的“意義”還不是一回事,若小說的“意義”更傾向於“以小見大”,那詩歌的“意義”更傾向於“以小折射大”。因為小說的基本顆粒是“情節”,或者說是從“人”到“人”(社會),但詩歌的基本顆粒是“意象”(含事像),是從“物”到“人”,雖然詩歌也可敘事,但側重點是場景而非情節本身。因此,評論家就類似打通“物”和“人”之間聯繫的橋樑和紐帶,他們的存在縮短了時代和詩歌之間的時空距離。
如,于堅的《零檔案》:
 

[檔案室]

建築物的五樓
鎖和鎖後面
密室裡
他的那一份
裝在檔袋裡
它作為一個人的證據
隔著他本人兩層樓
他在二樓上班
那一袋
距離他50米過道
30級臺階

 
[卷一 出生史]

他的起源和書寫無關
他來自一位婦女在28歲的陣痛
老牌醫院
三樓
炎症
藥物
醫生和停屍房的載體
每年都要略事粉刷
消耗很多紗布
棉球
玻璃和酒精
牆壁露出磚塊
地板上木紋已消失
來自人體的東西
 
[卷二 成長史]

他的聽也開始了
他的看也開始了
他的動也開始了
大人把聽見給他
大人把看見給他
大人把動作給他
媽媽用“母親”
爸爸用“父親”
外婆用“外祖母”
那黑暗的
那混沌的
那朦朧的
那血肉模糊的一團

[卷三 戀愛史(青春期)]

在那懸浮于陽光中的一日
世界的溫度正適於一切活物
四月的正午
一種騷動的溫度
一種亂倫的溫度
一種
盛開勃起的溫度
凡是活著的東西都想動
動引誘著
那麼多肌體
那麼多關節
那麼多手
那麼多腿
到處
 
[卷四 日常生活]
 
1 《住址》
 
他睡覺的地址在尚義街6號
公共地皮
一直用來建造寓所
以前用鋤頭
板車
木鋸
釘子

現在用攪拌機
打樁機
衝擊電鑽
焊槍
大卡車
水泥
大理石
鋼筋
澆灌
衝壓




 

[卷五 表格]
 
1《履歷表》

登記表
會員表
錄取通知書
申請表
照片
半寸免冠黑白照
姓名
橫豎撇捺
筆名
11個(略)
性別
在南為陽
在北為陰
出生年月
甲子秋
風雨大作
籍貫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年齡
三十功名塵與土

[卷末](此頁無正文)
 
......
 
 這首詩如果不是掩埋著一個“畸形時代,讓一代人的存在歸零” 的“驚天秘密”,僅靠這些枯燥無味的名詞可能流傳至今嗎?可能取得國際認可(德國獲獎)嗎?當然,這樣的詩若無評論家的介入,僅靠普通讀者對這個“零”的參悟,的確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不可否認,當前詩壇是生活化寫作一統江湖的時代,根本談不上什麼佈局、謀篇、造境技藝,或者說本就在以生活說生活,根本不需要評論家這個“橋樑”,但我們不能因此放棄詩歌的藝術性探索,畢竟“平庸就是平庸者的通行證”的日子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五,時空——坐標系
 
一首詩的真正價值最終都會由時空來決定,沒錯,想達到入史、影響世界的效果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們更無權替未來人對今人作出判斷,但這並妨礙我們“溫故而知新”,我們當然可以根據歷史和周邊世界大詩人的創作共性提前確立一個參考坐標系,把自己作品放在上面稱量一番:
 
縱軸——歷史參考
 
我們從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李商隱、蘇東坡、辛棄疾等大詩人留下的千古名篇中可輕易得出兩點:
 
1, 思想性
 是雷打不動的“詩言志”,以頗具不可言說性的境界論高下。
2, 藝術性
 靠建築美、繪畫美、音樂美(聞一多)所統馭下的用意象(實際以物象或複合意象為主)說話,最終達成人和萬物水乳交融物我不分的“互動”關係,即“天人合一”的意境。
  
橫軸——周邊世界
我們從但丁、波德賴爾、里爾克、史蒂文斯、龐德、艾略特、葉芝、米沃什、沃爾科特、特朗斯特羅姆等大詩人身上也可輕易發現兩點:
 
1, 思想性
 以追問終極價值為主旨的說理式警醒,或更具神性色彩、理性價值的詩言志(看看米沃什、沃爾科特、特朗斯特羅姆八九十歲寫的詩便一目了然)。
 
2, 藝術性
 以營造新奇比喻為語言基本單位的神性寫作,最終達到“人神統一”之境。日前已“中為西用”,進入“天人合一”的深度意象探索階段。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基本明確,一旦到達詩歌金字塔的最高階段,中國詩和西方詩在精神向度上便沒有什麼方向上的差異,所謂的民族性差異無非中國詩人向一個廣義的“天”明志,而西方詩人向一個更具體的“上帝和諸神”明志,因為中國的“天子”把宗教的神聖性給限制、降低了,導致那些具體的宗教人物被反復解構。

 至於感性和理性的差異,是格律和自由體兩種不同體例造成的,這與人種人性無關,中國古詩嚴謹的格律雖然打開了一條通向意境的捷徑,但卻限制了理性的延伸,而西方詩歌雖然在“三美”上不及我們的格律詩,卻更適合“邏輯(思)”的成長,現在這種分野自然不存在了。
 
 至於藝術上,更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一個意象,一個事像即可包攬全部,並且頂尖詩人所習慣選取的物象、意象範圍也是頗具驚人的趨同性,比如屈原、李白、蘇東坡等人多選取浩瀚磅礴的“天象入詩”(如屈原的“太陽”,李白、蘇軾的“月亮”),因而被後人稱作“天才”,而到了波德賴爾、里爾克、沃爾科特、特朗斯特羅姆等人那裡依然如是,天空和大海仍然是他們創作的第一“玩伴”,估計再過五千年這一格局仍不會變:天才寫天,地才寫地,人才寫人。那麼,還有什麼懷疑呢?和他們處在同一個矛盾統一體中寫作,永遠是離這個最終目標最近的一條路。
 
總之,在衡量自己作品真正價值時,必須要站在“所有的好詩都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雙重探險”的高度,向自己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 你的文本思想高度是和他們站在同等格局、體量的前提下嗎?具有打動天下人的普遍性嗎?
 
2, 如果你的思想探險是理性的,是站在中國玄學的承繼性基礎上嗎(你想憑空創立一派超越老子的玄學,可能性不大)?對當代哲學和宗教有前瞻性的觸及動作嗎?如果你的呈現主題是感性的,達到了呈現載體的極端化嗎?
 
3, 你所塑造的意象是獨一無二的嗎?如果是,具備本質上為那些事物命名的能力嗎?如果不是,具備本質上為那些事物再次“改名”的能力嗎?

針對以上命題,我找了很多年,除了于堅的《零檔案》外,至今也未在中國名家的大獎詩中找到過一首經得住考驗的案例,因為他們的詩主題大多是“模棱兩可的”、“似是而非的”、“模模糊糊的”,根本感性和理性分不清。
 
 他們為啥主題模糊?因為他們骨子裡根本就沒有新鮮的清晰的思想之核,更談不上胸懷天下的開闊境界,一旦清晰就變得陳舊、老套、小家子氣,便只好去犄角旮旯玩“斜”的。理論上講歐陽江河該具備思想出新的能力(李犁兄說他是國內唯一和我在思想高度上具有可比性的詩人),只可惜,至今未見他一首細膩有質感的詩,通篇都是靠大而無當的說教支撐,缺少詩的必備韻味。

 
 
1, 你的文本思想高度是和他們站在同等格局、體量的前提下嗎?具有打動天下人的普遍性嗎?

2, 如果你的思想探險是理性的,從玄思角度是站在中國玄學的承繼性基礎上嗎(你想憑空創立一派超越老子的玄學,可能性不大)?從哲學和宗教角度有對當代哲學和宗教前瞻性的觸及動作嗎?如果你的呈現主題是感性的,達到了呈現載體的極端化嗎?
 
 
3, 你所塑造的意象是獨一無二的嗎?如果是,具備本質上為那些事物命名的能力嗎?如果不是,具備本質上為那些事物再次“改名”的能力嗎?

羅門1983年創作的「傘」--

自古以來,詩是菁英分子的玩物,其審美標準亦由菁英分子設定,詩似乎與一般大眾關係不大,一般大眾若看不懂詩,只能怪自己水平不夠。如今教育普及,一般大眾都是知識份子,加以網路時代的降臨,一般大眾如虎添翼,全民皆能寫詩,人人都是詩人,有道是,只要肯寫,人人都有機會成名十五分鐘,然後就會被後浪淹沒。從今以後,我們將發現,詩壇的天空流星燦爛,卻找不到恆星。

●羅門1983年創作的「傘」--

他靠著公寓的窗口
看雨中的傘
走成一個個
孤獨的世界
想起一大群人
每天從人潮滾滾的
公車與地下道
裹住自己躲回家
把門關上

忽然間
公寓裡所有的住屋
全都往雨裡跑
直喊自己
也是傘

他愕然站住
把自己緊緊握成傘把
而只有天空是傘
雨在傘裡落
傘外無雨

本詩幾近口語白描,與六、七十代晦澀詩大異其趣,詩中關切現實中的人與生存爭鬥的景況。若批評羅門長期逃避現實,本詩就是反駁的證據,雖然本詩也運用了超現實的手法--公寓裡所有的住屋/全都往雨裡跑--只有天空是傘/雨在傘裡落/傘外無雨—這奇思異想的矛盾語法深化了詩的質感,猶如傳統禪詩—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帶給人更深沉的詩想境界。


1981年11月
替詩人羅門
出版厚450頁
的詩論集「時空的迴聲」
是迄今
最完整呈現羅門詩想的著作
也是羅門最喜歡的一本書


星期日, 11月 27, 2016

千碼之外的夢魘/是一塊強壯的方糖

我一直好奇,在網路詩社群裡怎麼看待鯨向海的詩。鯨向海的詩已受肯定,這種詩的運作形式,有別於洛夫余光中年代,接近夏宇又有不同之感,與陳克華的詩文字剛性而發亮,相較起來,鯨向海的文字較軟性善曲捲。今天聯副傳來一首鯨向海的詩《海嘯患者》,是首諷刺詩吧,「一望無垠的暗示中/千碼之外的夢魘/是一塊強壯的方糖」這種組合文字的確是有其創意的。在網路詩社群裡會怎麼看待這樣的詩呢?

1
人間
深似
一天的地獄
潮浪
未知的
海嘯患者
與幻想的
病痛
在沙灘上
嬉戲
2
一望無垠的暗示中
千碼之外的夢魘
是一塊強壯的方糖
(純淨,特甜
非常容易犯罪)
從高處墮落
島嶼盡處,斷代的杯底
炙鬱且苦
努力融入漩渦
化作洪流
3
前方厭倦的懸崖
險渡每一夜的慾望
橫流
四方疾苦
是否有所回應
當煙火開始上升
所有星星安靜下來——
浪得虛名者
也實在是
浩浩蕩蕩了些
4
海龍王的浪
也有千百種叫聲吧
暗礁傷痕累累
荷爾蒙滿到喉結
意外逼出了原形:
冬日清晨的大海
他孤獨
蒸騰的澡堂
5
身體髮膚拼湊一只筏
黃昏揚長而去
太空開始沉沒
雄心壯志
就算已在海平面底下
深夜
又聽見一男子在街心
歇斯底里大喊:
「你到底有沒有愛我啊……」
如果你真有才華——
衰頹的髮線和崩壞的肚臍
都會原諒你

星期六, 11月 26, 2016

老 伯 婆

●素民詩人的反撲
仔細讀了憩園寫的獲五萬元大獎的詩:〈關乎身份(給獨身主義者)〉。也讀了嚴厲批評:『這種單純玩智力遊戲,沒有情感投注的所謂“後現代詩”,思想的幼稚、結構的粗糙、用語的低俗、品相的邋遢,帶給讀者的不是享受而是忍受。』我讀了並不覺得忍受,倒是看見了詩從格律解放後,詩人處心積慮玩弄抽象晦澀難解文字許多年,令大眾讀者無法忍受後,遭到了強烈反動反擊!
嚴格說來現在的自由詩還在摸索,尚難堅持定論高下。尤其網路加入往昔沒有的戰局。未來還有智慧機器人加入啊!

●老 伯 婆
老 伯婆今年度好一百歲
同頭擺共樣
朝晨日頭一出來
佢就起床
端凳在大禾埕唇坐
看大人去上班
看細人去上學
這兜大大細細
全部係佢介子子孫孫

細莊介人
透早一下就走淨咧
佢就看燕子在屋簷下做巢
看蝠婆在頭那頂飛來飛去
看烏蠅停在毋知麼儕
跌落介圓糖頂巷
看憊了,佢就攝目珠(閉上眼睛)
這下佢看到後生時節介自家
在大禾埕晒穀、打豆、做覆菜
一年又一年
頭那毛從烏晶變到灰白
嬌嫩介聲音也變到
像乾黃介樹葉落地介聲音咧
佢看到
豁毋忒介恁多過往
佢歡喜笑了

星期五, 11月 25, 2016

詩的批評

●詩想起

詩的批評
有印象式批評
和學院式批評
印象式批評
貼近作者心靈
直指作品核心內涵
學院式批評
則以文學流派主義分析
有時令人莫測高深
其實
讀者讀詩是很直覺的
不會經過條理分析後
才決是否喜歡該作品
直覺定居在潛意識裡
潛意識有極強大的
本能認知透視力
作品內涵的風吹草動
直覺皆能瞬間
细微敏感的如斯響應
所謂作品不落言詮
指的就是這個現象吧

星期四, 11月 24, 2016

給詩壇帶來什麼?

資料儲存
《口語詩氾濫,給詩壇帶來什麼?》  大陸作者:鷹之
  
 自上世紀8、90年代以來,受時代商品經濟大潮的影響,詩歌的這種“貴族血統”正一點點異化、退化掉,轉而向“小品文化”、“乞丐文化”、“流氓文化”大踏步邁進,因為現代白話新詩中誕生了一種“新詩體”——口語詩。
 
 客觀說,詩歌不分什麼口語書面語,任何一種語言風格都能成就好詩,甚至《詩經》、李白、白居易、蘇軾、辛棄疾等人的成名詩詞中也不乏口語風格的,但新詩中的這種“口語詩”在脫離格律約束之後,如果再放棄意象的含蓄之美,和文章基本已經消弭了界限,如果這種失去控制的“文體”,再和投機化、功利化寫作動機相結合,那麼它將變成一個詩歌的反面東西——媚俗化口水。我們回顧一下近三十年來的詩壇里程,不難發現,中國詩歌在世人眼中的負面形象,基本全是這種“口水詩”帶來的:
   
  下半身——口語詩
  垃圾派——口語詩
  梨花體——口語詩
  羊羔體——口語詩
  廢話體——口語詩
  腦殘派——口語詩
  嘯天體——口語詩(順口溜)
   頹蕩——口語詩
      
   而今,隨著腦癱詩人余秀華《狗日的王法》、《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兩首口語詩的意外爆紅,又將這一向下趨勢推向極致——由低俗化向粗鄙化、下流化加速墜落!這不得不令人擔憂,除了大多數默默無聞的無名詩人要頂著這頂莫須有的帽子(因為,好詩當代讀者沒聽說,凡是聽說的都是下流詩)寫作外, 余秀華本人也成了第一受害者,她大多數字字血淚凝結成的優秀作品無人問津, “蕩婦體”反而成了她的代表作,這是件多麼悲哀的事!
 
《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會睡到台灣來嗎,老實說這首詩讀來很爽很刺激,大眾要讀的就是這種作品啊,誰管甚麼品味。再說形式早就壓倒內容,大師都是這麼幹的。再說自由詩就會寫成這樣。粗野的詩也只有敢粗野的詩人能寫,波特萊爾還寫得很絕讚呢。獨裁政權也可能很恐懼這樣的詩吧。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余秀華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
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
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
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
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
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
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
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
把一些讚美當成春天
把一個和橫店類似的村莊當成故鄉
而它們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唐朝,杜牧也把白居易訐譙要死  
  『受西方後現代思潮影響,邯鄲學步者走向歧途』
    
   我在《給“後現代”一次合法性命名》中曾經論述過,所謂“後現代詩歌”實際就是一次全球化泛智性詩的崛起,從內容決定形式的角度來說,是一場倒退,因為詩人追尋終極真理的腳步停止了,現代主義的理性被無主題、無方向的非理性噓頭寫作所取代。從形式反作用內容的角度而言,談不上進步和後退,而比較接近於股票市場的“行業輪動”,那些把後現代淩駕于現代主義之上者等於說智性詩比理性和情志類更偉大,是一種認識誤區,即便當代智性詩當真達到了王維的程度,也不能因此說王維就是比屈原更偉大。
 
 但由於中國詩歌理論界對此一直處於失語和茫然狀態,而一些蹩腳翻譯家又趁機把一些諸如布考斯基之類的垃圾口語詩人引入中國,這導致了諸多詩歌愛好者的茫然失措,很多激進者便不分青紅皂白盲目模仿效仿之,結果不言而喻,泥沙俱下,良莠不齊便成了當今詩壇的現狀。這些打著後現代旗號的粗俗口語詩至少對漢語詩歌造成了四種傷害:
   
   1,批判意識缺失。
   
   西方後現代主義總體與他們的多元化社會現實是亦步亦趨的,但在中國卻不實用,因為當前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是尖銳的,總體還處在是與非的二元對立時期,比如強拆、被精神病、癌症村、地溝油、轉基因等等問題,要麼是,要麼非,不回答便是逃避。因此,用西方後現代那種嬉皮士、無厘頭的輕佻語調來應對中國的社會現實,到頭來全是不痛不癢的風涼話、小品文,這不但不是什麼進步,跟當初堅持地下寫作的朦朧詩人相比,反而是一種詩人人格上的倒退,還不如魯迅的雜文來得痛快。
   
   2,審美能力喪失。
   
   針對生殖器、屎尿屁滿天飛的現象,我們可憐的評論家們竟提出了“審醜說”,並越過後現代把現代主義代表詩人波德萊爾的《惡之花》抬出來狡辯。實際這世上根本不存在什麼“審醜說”,西方現代主義運用這些詞彙時是用來批判當代工業文明對古典主義精神文明以及自然生態的破壞。
 
 他們擔心上帝被科學這頭怪獸殺死,後現代主義運用這些詞彙是基於“妓女有妓女的世界觀”、“小偷有小偷的世界觀”、“同性戀有同性戀者的世界觀”解構主義理論前提下,二者本就風馬牛不相及。試問,人家批判假醜惡難道不能用些醜惡詞彙嗎?而且,在中國存在“妓女有妓女的世界觀”之類問題嗎?這和你的抒情詩、言志詩、哲理詩、生活詩有什麼關係呢?難道自我輕賤、自我醜化也是一種時尚嗎?
   
   3,普遍性喪失。
   
   亞裡斯多德在《詩學》中曾經說過,詩歌是關於普遍性的藝術,而當下的後現代風潮因為背離了普遍性的哲學和宗教,因而屬於一個“草根”化的東西,每個民族、種族、群體都有自己的草根文化,我們盲目引進這種怪模怪樣的狹隘東西,等於“狗尾續貂”,對我們的文化並未有實質性的幫助和促進。
  
 首先,西方的後現代詩歌同樣也沒得到西方民眾的認可,西方後現代中的深度意象仍然佔據主導地位,嬉皮士之類的仍然屬於小圈子化的自娛自樂,這從某些國際性詩歌交流活動中詩人的發言稿可輕易找到答案,我們盲目引進這些“滯銷貨”等於搬石頭砸自己腳。其次,作為國際最高獎項的諾貝獎文學獎,至今未接受一個所謂的後現代口語詩人,我們去盲目效仿也同樣離國際性越來越遠。
   
   4,意味缺失。
   
   中國古代的智性詩之所以能深受讀者青睞,是因為文字背後有個道教、禪宗理論的玄學積澱,針對當時的社會環境而言,具備一種普遍性對應,受過老子、莊子、達摩、慧能等多年玄學薰陶的讀者都能剝絲抽繭尋覓詩核的存在,如陶淵明、李白、王維、蘇軾等人的智性詩,不但深受讀者喜愛,甚至還變成對聯、春聯走遍了千家萬戶。但這種舶來品的所謂後現代嬉皮士詩基本是個“飄飄搖搖影無蹤”的個人化東西,無法將其安置在一個普遍性理論支撐的文化背景中,讓讀者在迷茫困惑中“嚼蠟”,誰又有那個耐心和閒心呢?
    
   我們看看如下這首獲五萬元大獎的詩:
    
   〈關乎身份(給獨身主義者)〉 憩園
   
  如果我不是詩人,我也會失眠
  不過不會有這首詩。當然我不是
  詩人可能是其他的什麼,數學家
  AV攝影師,牙醫,小販子,男妓等。而實際上
  以上是不成立的,因為,我即使是男妓
  也可能是詩人。舉這個例子在於,否定
  詩人是一份職業,極力地。現在我。
   
  你不信,打個比方。
  我是詩人,你不是,你是
  心靈醫生。我去看心理疾病,
  我也沒打算告訴你。你穿白大褂
  手感上像鄰村張鞋匠家的豁牙小芳。
  我略有遲疑,你伸出一個手指
  問我是幾。我說一,你又伸出一個,我還說一。
  (應該是二)然後你不高興,你不說我看得出來。
  你肯定覺得我的思維不該像處女一樣單純
  而該像懷孕的鯰魚一樣靈活。
   
  (你肯定這是心理測試嘛)問題一,你沒問我
  它們的關係,即便我理清了它們的關係,答案
  也沒針對性,一個病人遇見一個具有針對性的醫生
  是危險的。像兩個一那麼單純,即便有關係
  依然會出現“0”、“2”
  或其他情況。兩種以上可能性還是“1”。
    
  (我以為你也該是這麼想的)問題二,我必須
  澄清,我是寫現代詩的詩人。不過,我真心不懂狗屁現代性。
  考慮到讀這首詩的人身份不太明朗,所以我,決定
  殺死這首詩。以一個盲刺客的身份出現在另一首詩裡:
  在黑乎乎的陽臺上,幻想兩條腿
  有兩根彈簧將我的身體彈出窗外。
  當然這些是瞎謅亂造的,因為讀我詩的你可能也是
  一個無厘頭的詩人。假如還是剛塗過唇膏並來了例假的女性呢
   
.................
    
   很顯然,這種單純玩智力遊戲,沒有情感投注的所謂“後現代詩”在中國是不可能有市場的,因為你無法從中找到一星半點的漢詩基因,思想的幼稚、結構的粗糙、用語的低俗、品相的邋遢,帶給讀者的不是享受而是忍受。
   
   那麼,為什麼類似布考斯基之類的垃圾口語詩人在美國沒市場,在中國詩人中卻趨之若鶩呢?原因很簡單,中國現代詩總體比美國的現代詩水準要低一個檔次,那麼在他們國家最差的詩人,理論上也應該比中國的垃圾派下半身要高一格,這些口語詩人不具備模仿美國深度意象派詩歌的能力,而對布考斯基之類正好跳跳腳夠得著,在一種急於求新求異出風頭的功力目的驅使下,便一擁而上大快朵頤了。
   
   『網路流行語成了口語詩人的香餑餑』
    
   安迪•沃霍爾曾經對網路作出過兩個相互關聯的預言:“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加起來耗時半個小時,就能搞出一個名人,然後再搞死一個名人。
 
 而今,近三十年過去,沒想到他的預言這麼快變成了現實。網路本就是各種資訊和流言蜚語交織而成的大垃圾場,那麼最容易產生的當然是嗡嗡叫著的蒼蠅、蚊子,真金白銀這種比重比較大的東西自然就沉到了穀底。因此,最近三十年通過網路成名的詩人含金量都不大,基本都是急於顯山露水的口語、類口語詩人,如前面提到的下半身、垃圾、梨花、羊羔體等等,其實,這些投機者的成名路線跟蒼蠅蚊子的產生方式差不多,就是四個字:追腥逐臭。
 
  哪裡有花邊新聞、有俏皮話引起了騷動,他們便風風火火尋蹤而去,諸如“車震”,“野合”,“很傻,很天真”,“你懂”,“萌噠噠”,“任性”,“熊孩子”,“睡你”等等網路流行語都是他們上好的“詩歌佐料”。
    
  如以下這首所謂千萬人轉載的網路爆紅詩:
   
   《大雨》  作者:曹臻一
   
  那天大雨,你走後
  我站在芳園南街上
  像落難的孫悟空
  對每輛開過的計程車
  都大喊:師傅
   
  
   這種所謂分行文字的爆紅讓人感到莫名其妙,若這也叫詩那當真全民皆詩人了,其實這就是前不久網路流行的一個小段子改裝:“雨天,某人一邊追著一輛公車,一邊喊:師傅——師傅——等一等——,這時公車探出一個人頭,對著追趕的的人,喊了一聲:悟空——你就別追了”。那也只好用趙本山的一句小品臺詞做評語,“小樣,你穿上個馬甲,我就不認得你了”。
   
  如果感覺這個改裝版本還沒有原版本更“口語”,那就再看看比其更紅的“烏式廢話體”:《對白雲的讚美》“天上的白雲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別白特白/極其白/賊白/簡直白死了/啊——。”
   
   《一種梨》:我吃了一種梨/然後在超市看到這種梨/我看見它就想說/這種梨很好吃/過了幾天/超市里的這種梨打折了/我又看見它,我想說/這種梨很便宜。
   
   按理,寫各種體屬於詩人的自由,不應該受到責難,但是當你作為詩人(或詩歌愛好者)中的一員,應該自覺維護詩人群體的尊嚴,不應因你的一時之快,敗壞整個詩人群體在民眾中的形象,世人對詩人諸如“說你是詩人,你願意啊”的調侃,全是因這類詩歌而起。
     
  『口語詩人當編輯、評委,正加速詩壇“惡之花”的氾濫。』
   
   受國情限制,世人對《人民文學》、《詩刊》等老牌刊物早已形成詩壇的“泰山”、“北斗”、“權威”、“專家”等固有印象,但遺憾的是,由於近些年這些刊物要急於提高下滑的發行量,編輯基本都換成了好熱鬧、愛炒作的口語詩人,因此所謂“國刊”正不知不覺向“口語刊”演變。
 
 當然了,口語詩人當編輯也不是不可以,任何一種風格的詩人當編輯都應該得到尊重,但當一個群體集中體現為一種風格時(尤其一本刊物一個口語編輯),由於失去了矛盾對立面的制約,難免都會迅速向一種極端化發展,因為他們骨子裡便有著愛出風頭愛湊熱鬧的基因,這顯然有悖於主席所宣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我們從近幾年這些刊物的獲獎名單中不難發現這個趨勢:
   
   《人民文學》詩歌獎: 
   
  2012:軒轅軾軻(類口語),羽微微(分行隨筆或散文詩)。
  2013,劉年的組詩(類口語)、榮榮的組詩(類口語)。
  2014,吉狄馬加(“牆像睡眠”之類語病詩製造者),馬新朝(浪漫主義意識流)。
  2015,雷平陽(口語)、江一郎(口語)。
   
   《詩刊》詩人、詩歌獎:
   
  2012,張作梗(有句無篇的感覺體)、湯養宗(類口語)、張曙光(類口語)
  2013,雷平陽、離離、沈浩波(全部口語)
  2014,胡弦(深度意象),王單單(口語)、余秀華(口水加書面)
   
   從這份名單不難看出,除了一兩個名家或官刊編輯外基本都是口語詩人,這不免讓讀者產生疑問,難道口語詩就是當代優秀漢語詩歌的法定代表?為何兩大國刊都不約而同齊推口語詩人?為何類似雷平陽、沈浩波、軒轅軾軻等詩人能今年在《人民文學》獲獎,明年獲《詩刊》獎,隔一兩年(為了避嫌?
 
 再回到《人民文學》獲獎?難道說這些口語詩人就當真到了技壓群雄鼇裡奪尊的地步?難道中國詩人不會運用老祖宗千古流傳下來的深度意象了?還是說,訂閱《人民文學》、《詩刊》的讀者群全都是口語詩愛好者?強推口語詩就能增加他們的發行量?還是用他們的獲獎文本來回答這些問題吧:
      
   《雪夜上梁山》   江一郎
   
  操他娘,老子已經一無所有了
  二十年前,老子丟了工作
  十年前,愛妻做了野雞
  如今,這骯髒的賊婆娘
  竟跟一個嫖客飛了
  操他娘,飛得還真乾淨
  雞毛都沒落下
  怯懦的父母,抹著淚搬回鄉下
  可鄉下哪有什麼土地
  偌大一座城鎮,空蕩蕩
  不見一個親人
  拉板車,我沒有力氣
  想做鴨,又找不到富婆
  人一樣站著
  狗一樣活著
  罷罷罷,不如落草為寇吧
  今夜天降大雪
  今夜,這黑暗無邊的天空
  落下白花花的銀兩
  喝酒吧,痛痛快快醉一場
  然後,提一杆紙做的長槍
  騎一匹西風瘦馬
  天亮前,我上梁山
  梁山若不收我
  我砍了這夥山賊的鳥頭
  挑在槍尖當酒壺
  操他娘
   
   面對這種《人民文學》賞識的獲獎詩,讀者當真能夠喜歡嗎?這種把花邊新聞改編成的段子外加幾句“猴七鬧八”的調侃,當真比花邊新聞的原文更精彩嗎?當然了,這倒並不是說這些粗話、俚語不能入詩,恰恰相反,他前面的幾句粗話總體和內容是相得益彰的,但到後面的時候寫飛了,如以下這段:
   
  然後,提一杆紙做的長槍
  騎一匹西風瘦馬
  天亮前,我上梁山
  梁山若不收我
  我砍了這夥山賊的鳥頭
  挑在槍尖當酒壺
   
   作者寫作的基本功實在太差了,他尚在浪漫主義的誇張和超現實的荒誕分不清階段,他無法給一首詩提供一個完整且統一的情緒,這首詩的前半部分屬於典型的現實主義語境,但到了“然後,提一杆紙做的長槍,騎一匹西風瘦馬”變成了浪漫主義誇張語境,而再往後“梁山若不收我,我砍了這夥山賊的鳥頭”又變成了超現實主義的荒誕派,作者甚至已經不知道自己是在表達目呲俱裂的憤怒,還是眉飛色舞的調侃了。試問,你既然如此憤怒怎麼還有心情講笑話呢?你既然在演一齣悲劇,怎麼演著演著又變成了肥皂劇?其實也不止他,諸如江非、軒轅軾軻、沈浩波等類口語獲獎詩人也跟他同樣不入門,這種寫著寫著就“飛起來”導致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雜交的錯誤很常見。
   
   面對這種詩歌,可能有讀者會產生疑問,是否筆者特意選取了《人民文學》最差的獲獎詩做例子,其實絕非如此,比之更差的比比皆是,諸如中年婦女洗澡不關門,少女洗澡摸到了私處之類的“萌噠噠詩”等等,在此我就不引用了。
 
   那麼,《人民文學》為什麼專挑這樣的不入門口語詩獲大獎呢?除了口語詩編輯就好這一口(他們自己就是寫的那種類型)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提高發行量,他們所關注的並非這首詩本身有何價值,而是這首詩中提到的那件事、那句話是否有新聞性、娛樂性,他們專挑余秀華《狗日的王法》、《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來炒作就是最好的明證。但因為片面增加一本刊物的發行量,就以犧牲現代漢詩的品相為代價,總體看還是得不償失之舉,甚至說由此帶來了現代漢詩的一場劫難。
   
  『到了對“轉基因”說“不”的時候了!』
    
   我曾說過,一個詩人的覺醒,是從意識到文學史開始的,但一個詩人的成熟,是從懷疑文學史開始的,作為一個當代詩人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以下兩點:
   
   所謂文學史,就是“反時者”寫成的。
   
   文學史從來就不是趕時髦的弄潮兒寫成的,而是那些反世尚、反潮流的真藝術家寫成的,因為每個時代的潮流都是由那些隨波逐流者、庸庸碌碌者組成的,比如李白、杜甫因為和那個時代“休閒體”劃清了界限,懷著一種“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的霸氣和一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著精神,方才有了“李杜詩篇萬古傳”的輝煌未來。
 
  同樣,蘇東坡正因為和其當代吟風弄月的“娘娘腔”劃清了界限,方才有了“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放派”,區區一個“蘇辛體”埋葬了多少代“英雄豪傑”?作為一個有良知的詩人,應該有勇氣、有魄力對當前的媚俗化口語潮說“不”!那就讓那些“追腥逐臭者”去爭奪點擊率吧,讓那些急功近利者去經營眼球經濟吧,不妨安靜下來,沉潛到靈魂深處,去悉心完成自己的“詩歌天命”,畢竟詩歌的歷史是後人寫成的。
    
   『做一個官刊、教材、文學獎的懷疑者。』
   
   “世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 這世上的每一個天才都不是凡人發現的,都是下一個時代的天才感知到的,因此,作為一個清醒的詩人必須明白,當前的《人民文學》、《詩刊》,“魯獎”、“矛獎”,已經於“國家”、“權威”等概念沒什麼關係,因為他們的組織者與“天才”沒任何關聯,只是一個由庸人、俗人所組成的小圈子、小幫派,他們強制安排的“中國詩等於口語詩”的假像是靠不住的。
 
 不要讓一種“官比民高”的陳舊思想再左右你的意識,試問,類似《人民文學》、《十月》這樣的刊物,除了行政級別還有什麼?而所謂的“行政級別”不就是朱零和穀禾的級別嗎?一個編輯部就那麼一個口語詩人坐莊,他們的眼光可能比一個民間優秀詩人群體更高?它們的分量可能比一本詩歌民刊的檔次和分量更高嗎?
 
 試問,一個民間舉辦的詩歌獎,可能把周嘯天那樣的打油詩納入其中嗎?多個不同風格的民間詩人群體,可能讓這些詩歌土豪一而再再而三重複獲獎嗎?難道就因為這些刊物有個國家刊號,就能證明獲獎者的身份和地位是國家級嗎?有這想法的民間詩人不叫盲從,而是典型地自輕自賤!
    
   當前之所以口語詩人還能帶著一點遮羞布,就是因為“敘述式”和“口語詩”混在一塊統稱為口語詩,二者一旦分離開來,那麼所謂的“口語詩”就是大老粗模仿思想家說話,雖貌似一本正經煞有介事,實際是抒情、理性、智慧皆不上數的三無產品,全是沐猴而冠的小兒科。
 
 毫無疑問,世界上每一個沒有矛盾對立物的事物都是可疑的,就像美國後現代以深度意象為主導,以口語化的城市詩為枝丫那樣,這段時期的文學史必然由民間來完成,“深度意象”也是中國文學史不可或缺的一個鏈條,讓口語、類口語為主導國刊是一個極不正常的階段罷了。
 
 這是中國詩歌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不是哪個掌握話語權的機構、組織所能左右的,這些把低俗詩、下流詩抬到風口浪尖者,也必將受到歷史的審判,因為沒有對立面制約的文學史是不存在的,沒有蘇東坡和沒有李清照都不是完整的文學史。

沉默之聲

童年時,看見祖父的窗台,寫著一副字:「口開神氣消,舌動是非多」,告誡子孫要謹言,以免造成覆水難收之悔。然而人類與宇宙的本性一樣,是極情緒化的,要實踐並不容易,唯有勉力而行。至於我,學了半輩子也沒學會。有違祖訓,徒呼負負矣。

●沉默之聲

子時,我
坐在蓮花上
一面數息,一面參悟
漸漸漸漸


悟出一種姿勢
開成一朵
蓮花

星期二, 11月 22, 2016

詩想起→傳承

●詩想起→傳承
老頑固
說的正是意識形態
每個年代的人
皆有其意識形態
而且各自堅持自己的最好
因此不管科技多麼進步
創世紀的新產物
總會受到前行代者排斥
一方面學新技術費力
一方面主要是
被自己的意識形態卡住
至今仍有許多年長作家不願接受網路
認為網路是混亂無序沒隱私的是非之地
因此即使人的壽命
延長到兩百歲又有何用
長輩們仍會活在百年前社會
當作業系統不斷更新
有人堅持要用DOS
不是不能用而是太匪夷所思
記得早期客語詩人創作
大多書寫傳統舊事務
新生代讀來勢必一臉茫然
寫作者的內容能不更新嗎
否則如何傳承

劉正偉〈給我遠方的姑娘〉評析


資料儲存
〈劉正偉〈給我遠方的姑娘〉評析〉  
余境熹(香港詩人)  

漢語新詩雖無一定格律,亦不講求押韻,但對內在的音響節奏仍十分重視,故聲情並茂的佳作多不勝數,而劉正偉〈給我遠方的姑娘〉即為其中之一,該作全文如下:  
一句輕聲道別 影子,就越拉越長了  像遠方朦朧的山頭  依然,記得妳的眸似星子  髮似流雲,唇似野火  膚似初雪,頰似蘋果  眉,卻深深深鎖    深鎖腦海中的還有,嚶嚶  柔情似水的呢呢細語  像整夜滴滴答答不寐的雨滴    給我遠方的姑娘  衾枕被褥就要乾了  快快回到我的臂彎  草要綠了,花要開了  春天,就要來了  

首行「輕聲」(hing1 sing1)、三行「朦朧」(mung4 lung4)皆為疊韻,四行「依然」(ji1 jin4)、七行「深鎖」(sam1 so2)則屬雙聲,除第二行的「越拉越長」兩個「越」字用上複辭外,第四行起「眸似星子」、「髮似流雲」、「唇似野火」、「膚似初雪」、「頰似蘋果」連續五句的排偶更是全節亮點,一個「眉」字收束語勢後,又以延宕的「深深深」三「深」疊字,並由「野火」的「火」、「蘋果」的「果」、「深鎖」的「鎖」押韻,形式多樣,而總以聲音的迴環往復前呼後應為依歸,使讀者有美不勝收的聽覺享受。    到詩的第二節,劉正偉先以「深鎖」頂真,扣連上文,使聲韻不斷,接著連用「嚶嚶」、「呢呢」、「滴滴答答」等重言,貫通全節,末了又不忘以「雨滴」的「滴」照應「滴滴答答」的「滴滴」,通過短間隔的重複,構成優美的旋律。    最後一節,「衾枕」(kam1 zam2)疊韻,「快快」疊字,寫「就要乾了」之後,借「快快回到我的臂彎」略作緩衝,再道出「草要綠了」、「花要開了」,又用「春天」二字稍一蓄勢,即接以「就要來了」,利用多次「……要……了」組成排比,令詩作讀起來更加流暢而富於氣勢。    奧希普‧勃里克(Osip Brik, 1888-1945)說過:「形象和語音二者創造的成分是同時存在的,以致每一部作品都是這兩種不同類的詩歌創作意向的合力。」有了上述聲韻分析的基礎,再來細讀〈給我遠方的姑娘〉,可發見劉正偉結合「形象和語音」的努力——首節開頭的疊韻和複辭使聲音綿延,配合的是與愛人離別的戀戀不捨;五句排偶如疊浪連波,洶湧而至,配合的是憶起情人時的心潮澎湃,難以抑止;「深深深」疊用三字,唏噓喟嘆,配合的是相隔既成事實,眉頭緊鎖的沉重;第二節巧用頂真,嶺斷雲連地蟬聯上段,配合的是縱然分別,對愛人的掛牽一刻也不曾中絕;每行用疊字,呢呢喃喃,配合的是情人迴盪耳際的柔聲細語,纏綿而溫馨;長句「像整夜滴滴答答不寐的雨滴」,由「滴滴」到「雨滴」,「滴」聲止而復作,配合的是徹夜不寐、欲罷不能的思念;第三節的疊韻疊字,配合的是對戀人焦急熱切的呼喚;四次「……要……了」的排比,聲音由小轉大,配合的是對所思慕者愈趨強烈的期盼,昂揚的、熾盛的、噴薄欲出的愛火,一發,不可收拾。    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 1809-49)認為音樂的格律、節奏和押韻融入詩中,乃是成功詩作的「重大契機」。劉正偉的〈給我遠方的姑娘〉,即可謂妥善地把握住這「重大契機」,是內容、形式俱佳的作品。〈給我遠方的姑娘〉是譯成日文而首先在《饗宴》詩誌第75期發表的,據云詩中的擬聲詞如「嚶嚶」、「呢呢」等,曾給翻譯家頗大的考驗——事實上,要在譯文中把整首詩的聲音效果都保留下來,應該是難於登天吧。     順便解答一個問題:誰是劉正偉筆下的「遠方的姑娘」?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她說廣東話,可能是香港人。為甚麼?〈給我遠方的姑娘〉除「深鎖」之外,能產生雙聲疊韻效果的「輕聲」、「朦朧」、「依然」、「衾枕」全部需用粵語發音,其接收對象不可謂不明顯了。     劉正偉不只寫客語、河洛語詩,還寫粵語詩。   .刊《乾坤》80期(2016.10)(圖:洛神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渾沌理論的科學家,讀了這首詩會有異於文學學者的評論:這首詩可以明顯看到碎形結構,存在著一種映喻式的張力。

所以說,道理人人會說,若寫不出好作品也枉然,我看過科學家用神祕的大自然碎形結構評論普立茲獎得主唯伯的詩,張系國還特別推荐閱讀,我頗有所獲.

星期一, 11月 21, 2016

歲月

●福克納
 好的藝術家,認為
 任何人也不能教他
 他特別虛榮,不論
 以前的作家多麼優秀
 他也要超越他們

●  歲月
年輕的歲月
天上來的瀑布
傾入胸懷
眼眸深處
燦亮水花飛濺

年老的歲月
關不緊的水龍頭
時間之水滲漏
一點點一滴滴
將每個夜晚的夢打濕

●卡謬
在冬天的深處,
我終於知道,
在我身體裡面
有無法征服的夏天。
In the depth of winter,
I finally learned that
within me there lay
an invincible summer.
-Albert Camus

《窺》

我畫了一扇窗
打開窗,看見
我在窗外
看著窗裡的我

《紅塵》

種植在春風裡的愛情樹
五年來沒半點成長
昨夜將它移植到夢境
今晨一看,它竟然成長了五年

戲161121

問蜈蚣先生,你腳這麼多怎麼走路,這麼一問,蜈蚣先生反而不知怎麼走路了。寫詩之道百百條,看了反而不知怎麼寫。我祖父是個漢醫師,他曾說有些藥不能同時用,會減低藥效,所以有人拿藥方來抓藥,他會悄悄避過一方藥。這是一種啟示,其實寫詩完成後,主要是檢查刪除不必要的句子和段落,將最驚奇畫龍點睛的句子放到詩要結束的地方就對了。

● 戲
褪下社會小人物介身份地位
著起帝王戲服
佢介身影
一下間澎風起來囉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盡像天地間介一切
都跪落佇佢腳下

看戲介人毋使愐忒多
大家共下坐尖來
歡歡喜喜欣賞
這大鑼大鼓炒作下介鬧熱

看到裡尾
看戲介人同做戲介人
共下流目汁共下笑翻天
戲做束大家拍拍勢窟
趕遽轉去

這時節恁氣派介帝王
褪下蟠龍戲服
縮歸小人物介真身
天光日繼續為下一餐飯打拚

星期日, 11月 20, 2016

台灣之索

如果有人在網路拍賣2034年的演講門票,你會買嗎?每張門票不便宜9999元人民幣,而且限時限量二十張,想不到吧,真的很快都賣光了。演講者聲稱到2034年正式發售演講門票,票價勢必升值。這就是網路奇蹟,這就是網紅的威力,在網路上甚麼都可能發生,當那些社會菁英得意洋洋不可一世之際,一回頭,社會大眾早已離他們遠去,菁英已孤獨,網路正熱鬧!

◎ 台灣之索
綠隊和藍隊拔河,他是那條繩索,繩索斷了
綠隊帶走他的右腦,藍隊帶走他的左腦
綠隊摘走他的右眼,藍隊摘走他的左眼
綠隊扯走他的右耳,藍隊扯走他的左耳
綠隊拎走他的右手,藍隊拎走他的左手
綠隊拆走他的右腳,藍隊拆走他的左腳

從此以後

右腦為綠隊思考,左腦為藍隊思考
右眼為綠隊觀看,左眼為藍隊觀看
右耳為綠隊傾聽,左耳為藍隊傾聽
右手為綠隊書寫,左手為藍隊書寫
右腳為綠隊奔走,左腳為藍隊奔走

最後剩下的那個他
是半截無法操控自我身軀的脊椎

台灣出版人彭正雄

檔案儲存
台灣出版界的奇人俠士
不平凡的台灣出版人彭正雄      ◆無名氏[卜乃夫]撰◆    青年日報(2001/08/28,29)
  照說,只有政界、軍界、大企業界,才會出現奇人、俠士。出版界只是企業界的一種文化點綴,一件小擺設,那談得上有什麼奇人、俠士,像王永慶、張忠謀雖不能稱俠士,卻稱得上企業界的奇人。台灣出版業那裡會冒出王永慶這號人物!
   中國出版業倒真出過奇人,他就是王雲五。他經營的商務印書館,是廿世紀中國文化重要保母之一。王公幾乎未進過學校,全靠自學,卻能通讀大英百科全書。後來他入閣任財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說他應是內閣總理之才,但王雲五這棵文化巨樹,只能生長在一千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大陸,四萬多平方公里的台灣,出不了這種巨樹。
   此文論奇人、俠士,不想涉及偉人或大名人,易言之,不欲指量的奇、俠,而是專指質的奇俠。比如說,你前後喝過一桶大海水了,算嘗過「海」味,但你只喝過一小酒杯大海水,也算得上嘗過海味了,這是以質類比。
   出版業也是商業,是做生意。俗話說:「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在出版家,則是賠錢的書不出版。彭正雄所以可稱奇人,因為有時他竟敢反叛上述出版商的清規戒律,賠錢的書他也肯出版,只要是好書。
   隨便舉個例子。幾年前紀弦從美國來台,帶了一本雜文集《千金之旅》,有廿幾萬字,想出版,儘管他是鼎鼎大名,卻無出版社肯接受此書。因為它無甚特色,也算不上好書,肯定銷不好。此書找到彭正雄,後者一口答應,使他喜不自勝。彭明知此書是賠錢書,但念及紀弦是當年台灣現代詩點火者,文學史少不了他,坊間卻無一本專書提供他的史料。未來史家及研究者必感困難。他印此書,多少可解決一點困難。像他這種為文化、文學研究者設想的出版家,台灣恐無第二人,可謂既奇又俠。
   再正式舉幾例。前些年,某出版社想請人編台灣現代詩名家的評論專集,首先印了李瑞騰編的「詩魔的蛻變」,是許多評論名詩人洛夫的論文彙編。但書上市後銷路甚不佳,出版商立刻打退堂鼓,預約好編寫的另外幾本名家評論彙編,決定不再出版。大概彭正雄在出版界也有些「奇」名,他們便找彭,彭又是滿口答應,前後印了蕭蕭編的「詩儒的創造」(評亞弦),「詩癡的刻痕」(評張默),「人文風景鐫刻者」(評葉維廉)這三種書,每種全有數十萬字,出版費自是不貲。雖三位詩人買了一些書,出版社還是賠了點錢,雖然所賠有限。但更大的耗費卻是人力。印此三書,所耗一定人工,形同義工,無分文報酬。彭的看法是,這三位詩人全是現代詩名家,作品流傳青史,未來海峽兩岸現代詩讀者、教授,研究學者,必視此三書為瑰寶,因為這以前尚無人出版過這些書。他能出這種好書,自感喜悅。
   他對現代的詩盡力最多的是印了羅門廿餘本書,多為詩集,還有研討會上評論他的一些論文,甚至他的特殊作品「燈屋」也出版。他說,羅門是他近四十年老友,他重視這份友誼,更看重羅門被選為台灣十大名詩人之一。在友誼加學術的天秤上,金錢的力量應是較輕的。
   說穿了,這是他對台灣新詩界的俠情流露。
   關於賠錢出好書,例子還有不少,限於篇幅,我不再提了。
   早在廿九年前,各大學的博士、碩士寫好研究論文,即使自費,許多出版社也不願替他們印。彭正雄知道後,總說:「拿來,文史哲願替你出。」這時學校只肯付四千元論文助印費,彭正雄並不計較,寧願再賠些錢,予以出版,學生取走一定的書,其餘舊文史哲。直至目前為止,這廿九年中,彭正雄印了三、四百種博士、碩士論文,即使他們有些人已開始出名,經濟較寬,付費較多,他仍給予一些照顧。像龔鵬程、黃永武這些知名學者,早年博士論文悉由文史哲印。龔鵬程寫「四十自述」時,還提到此事,對彭表示謝意。
   除了博士、碩士論文外,台灣有些學者願意自費印著作或全集,包括一些非知名學者的文人,全找彭正雄幫忙,因為總善予照顧,定費較低廉,印刷也較精美,校對更較認真,像名教授方祖燊,雖在文史哲出版過十種書以上,但他的「方祖榮全燊」,仍願自費請文史哲出版,因為他們全敬重彭的敬業,無一般商人俗氣,最難得是,他有俠氣。
   大約他的俠氣、奇氣已名播四方,許多學者、名人全想請他出書。他似乎已變成有求必應的彌勒佛了。
   人們可能覺得這是一個平常人,他既不是財主沈萬山,憑什麼能堅持願意賠錢出好書,我試提出下列幾點來解釋。
  (一)常和他接觸的友人,一定會覺得,他真是個奇人。三、四年前,他居然徹底學拿破崙,每天只睡五小時,有時還不到一小時。這二、三年(今年也已六十三歲了),經我們不斷苦勸,健康第一,他才開始睡六小時。那許多年,每日他工作十六小時,一個人生龍活虎抵得上兩人,這樣業務自然做得又深又透,也省了一些成本。
   (二)卅年來,他共印了一五○○種書,倉庫現存的尚有一二○○種,每年印四十種左右,每月三種半。近十年來,每年約出書七十種左右。據我所知,大陸有些相當大的出版社,每年只出一百種書,人員卻有百人之多。(註)在台灣每年如印四十種書,人手也得七、八位,但文史哲卻只有三名幹員,彭與妻子、女兒。這樣少的人,印這麼多的書,在中國恐怕要入「金氏紀錄」了,如果中國有「金氏紀錄」。
   (三)像文史哲這樣大的出版社,一般總有社長、總編輯、美工、會計、校對、發行、送貨、雜工,但這許多職務,彭一個人包下,他幾乎變成魔術化身的人物。我每見他騎著摩托車,把一大包又一大包新書送往書店,不僅佩服他經營的智慧,更欣賞他的含辛茹苦的大禹精神。正因為他能身兼數職,自然又省下一些開銷。我們這些朋友見他太辛苦,都勸他多用一個人。他說,多用一個人,每月總要支付二、三萬元,一年下來,要幾十萬,有這筆錢,我又可多出一些書了。
   (四)上面這段話,倒揭穿了他的靈魂秘密。為什麼他這樣愛印書、印好書?十幾年前,某大報報導他的事蹟,標題「癡心一片,執著一人。」他對書確是一片癡心,他告訴我:「每次出一本新書,捧在手裡,我真是歡喜。」也難怪,人類所以能從野獸進步為文明人、文化人,全靠書嘛,古人貼這樣小標語:「敬惜字紙!」也是這個意思。印書既是彭的幸福,也是他活潑生命力的源泉,這一門專業,他當然做得很出色了。只要想想,印書如此之多的大出版社,辦公室卻小得可憐,只有卅坪左右,又是在一個小巷子裡。他這種苦幹精神,真如孔子讚顏回,說他「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五)努力節約成本只是「節流」,還得「開源」才能賺點錢。一九七九年出版的張仁青撰「應用文」,一直暢銷到今天。此書一年的利潤就可以助彭一年印十本左右的書,有的書被學校選為教材,也銷得不錯。同樣重要的是:他出的那些文史哲古籍學術專著,由於具有一定價值,早獲得口碑,在國內外也爭取到不少固定的客戶,因而獲得一些利潤。不過,談到這些古籍,此事就須從頭說起。
   彭原是新竹市人,週歲就遷居台北。他的學歷並不高,畢業於高級商校,相當於高中水平。可是,他在著名的學生書局工作近十年,卻學得一身本事,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為人極誠懇,器度寬宏,又喜助人為樂,便在各方面建立很好的人脈關係。當初他開業辦「文史哲出版社」,由於故宮博物院領導及友好教授支持,再加影印、印刷兩方面的友人協助,他赤手空拳,白手起家,便出版了一套「明版善本影印」的書,不只贏得國內、美國、日本學術界的重視,此後繼印的古籍學術專作,也吸引他們漸成為固定客戶。
   到現在為止,他出版的學術專著,最重要的是「文史哲學集成」多種,其次是「文史哲學術叢刊」、「台灣近百年研究叢刊」、「南洋研究史料叢刊」、「藝術叢刊」等多種。像「南洋研究史料叢刊」這種專著,其他出版社絕不會印,但他認為,南洋華僑有數百萬,他們當中總有些人要閱讀,甚至研究此書。又如他目前不斷印「中日外交論文集」,日本及各國國際外交學者也要看此書。早年他陸續影印殷商篆刻等史料,中國及日本許多篆刻家(包括藝術家)也視為珍寶。有一回,我在他社裡見到古本明代「李卓吾文集」,他笑說:「這些明代影印本早賣光了,剩下這一兩本也保不住了。」可見真有價值的書,總不愁沒人讀的。
   彭從事文史哲出版並不容易,首先他自己要懂得古籍。為此,前後他師事過台大教授吳相湘,又多次請教毛子水、鄭騫、高明大師及嚴靈峰、戴君仁、夏德儀、昌彼得、林尹等教授,這些學者全願指導,他這才能馳騁古籍,通版本學及其他基礎學問。在名師傳授、薰陶下,他自己也學識豐富,業有專長了。他主辦過「文史哲雜誌」,也寫過論文「台灣地區古籍整理及其貢獻」等數篇。他不只是出版家,也是學者。當然,最大的貢獻是他創辦台灣最重要的文史哲古籍出版機構,而且以花甲之年,仍為文化、出版理想奉獻心力。
  今年八月一日是文史哲成立卅週年,我們一些文友特舉辦小小餐會,慶祝彭正雄先生的事業成功,並對他的道德、智慧、堅強的意志表示敬意。
  大家希望我寫一篇蕪文,介紹正雄先生事跡,匆匆草成,尚乞方家指正。
(註)這些出版社編輯雖多,但大半是掛名,不一定做實際工作。

曾美霞作品
酗告白

有人酗酒 
說是借酒澆愁
總是陶醉於
天地間的旋轉之美

有人酗咖啡 
為了提神
清晨那一杯 
是美好一天的開始

有人酗戀愛 
靠愛情滋養人生
徜徉伊甸園 
偽裝年輕
企圖回到青春歲月

被人告白也會上癮
酗告白
只是為了證明
自己存在的價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276CTTDfNY&feature=youtu.be

星期六, 11月 19, 2016

詩人許其正的作品《童年》


這是詩人許其正在最新出版中英文對照詩集《拾級》中的一首詩,有趣味性而又藏有深意。一個追逐彩色玻璃彈珠小孩子,最後竟然隨著彩色玻璃彈珠掉進設定的遊戲小洞裡,正如詩人自己剖析:我們不都那樣追逐著彩色的玻璃彈珠長大的嗎?而且最後掉進設定的遊戲小洞裡嗎?那個洞在我們出生前早就設定了,該是我們最後的歸宿吧。短短的詩,道盡古往今來代代人命運無奈的輪迴,正如唐代詩人張九齡所云:運命惟所遇 ,循環不可尋。又如英國作家赫胥黎的見解:我無法駕馭我的命運,只能與它合作,我不是心靈的船長,只是它鬧鬧嚷嚷的乘客......

一顆彩色的玻璃彈珠
向前滾轉著
在地板上
後面跟著
一個小孩子
在追趕
笑聲被滾轉過……
哭聲被滾轉過……
時間被滾轉過……
突然滾來了一聲
大人的吆喝
玻璃彈珠滾進了
設定的遊戲小洞
連那個在後面跟著
追趕的小孩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UlkUVjihSBQ&feature=youtu.be

星期五, 11月 18, 2016

法鼓山161119

2016年11月16日蘋果日報專欄文章,靠說話營生的作家(朱宥勳)一文:
作家「說話」的能力。日本天野先生表示,在他合作過的作家當中,普遍來講,他覺得台灣作家對於「公開演講」是最駕輕就熟的。因此跟台灣作家合作這些活動時,都不需要太操心。相反的,許多日本作家幾乎沒有辦法處理這種場面,必須寫好了稿子上去低頭念完。 據天野先生的說法,日本作家的收入主要都是純粹靠稿費,說話能力如何自然也就不是必要條件。據調查台灣目前作家稿費收入每月平均是2877元到3811元。(這與二三十年前作家每月可收入一萬多元的稿費認知相去甚遠,這與紙本媒體的不斷殞落有關)

看開點吧讀讀(菜根譚)
階下幾點飛翠落紅
收入來無非詩料
窗前一片浮青映白
悟入處盡是禪機

●法鼓山


如微風的
心情,隨山旁的落葉
飄了出來

沿途欲流出
天地外的
水聲,悄悄
流進耳朵

聽覺
洗了又洗
瞿然,我聽見什麼
不禁俯身撿拾那
神秘的聲音

傳說這座山是沒有門的
誰也入不了山
尋尋覓覓才發現
我是唯一的一扇門
當我用心打開之際
法鼓山變成我千里耳目
法喜充滿的的梵音
彷如千萬朵蓮花,頃刻
由天而降

於是頓悟,所謂隱者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觀世自在,無來也無去
尋尋覓覓才發現
原來我就是
那個神秘的隱者啊!

那年某日,一群文友四十餘人,一同去參訪法鼓山,平日難得相會,此刻趁機一聚,並做了一場心靈洗滌之旅。記憶中有--林錫嘉、孫煒、張拓蕪、丘秀芷、林煥彰、一信、風信子、莫渝,、落蒂---等等。有些老作家雖不良於行,如孫煒、張拓蕪也趕來此盛會,他們不只行走在法鼓山,更行走在內心極深處的路上,他們能看見的風光景緻,一定超乎一般人的想像。記得聖嚴法師說:「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星期四, 11月 17, 2016

陳寧貴的<旅程> 詩裡發生了什麼事? /畢仙蓉老師

試探陳寧貴的作品《旅程》
詩裡發生了什麼事?    /畢仙蓉老師

試在畢得
http://bcrtw7.blogspot.tw/2016/11/blog-post_17.html
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一首詩在教學上的功能   /畢仙蓉老師

有些詩,不僅可美化生活,可怡情養性,可成知音,可培養聯想力,還可訓練理解力與說服力,……或許還有更多功能待你分享。
     
有些詩,因為意境美,使人讀來,心情也美;心情美了,看什麼都美。詩,需要慢讀,就像好茶,需要慢慢品嘗,才不糟蹋詩人醞釀許久的詩意;慢,可以養性怡情。或許你會說:「表示情緒激動或場面緊張的句子便不可慢。」是的,但相較於一般文章的閱讀,仍屬於慢,因為詩常如一首歌,歌頌詩人的心聲,也歌頌你我的心聲,因此詩又成了知音。
 
一首詩,將它帶入中學課堂裡,往往讓它成了「考試」的角色。太委屈它?不!它的生命正此延展。因為考生眾多,大家一起讀詩,即使僅為考試,至少讓更多人看見它。若要發揮一首詩的功能,並讓眾人看見它除了考試以外的價值,國文老師我究竟如何運用?就以詩人陳寧貴這首〈旅程〉為例,從我和三名學生的對話內容可知。只能適用於三名學生和一名老師嗎?當然不!三十名學生更能集思廣益(過去已分享類似經驗,請見畢老師教學網誌之一《試在畢得》),只不過這堂課是在資優班進行,班級本就只有三名學生。(師生對話內容,即將呈現。先給各位聽聽經由學生詮釋後的朗讀。朗讀者就是我畢仙蓉。)

陳寧貴的<旅程>發生了什麼事?請依循詩的線索說明,並交代清楚詩中主角當時的精神狀態。此外,詩之前的兩段話與整首詩有什麼關聯,若能一併納入小組報告中則更完整。

旅程
作者:陳寧貴
齊克果: 「人生不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待體驗的現實。」“Life is not a problem to be solved, but a reality to be experienced.”
奧修:一個內在的旅程就是一個走向完全單獨的旅程,你不可能帶任何人去那裏,你不可能與任何人分享你的中心,甚至無法與你的愛人一起分享,因為這不是事情的本質,對此也毫無辦法。當你進入自己的這一刻,與外部世界所有的聯繫都中斷了,所有的橋都斷了,事實上,整個世界都消失了。
◎旅程/陳寧貴
搭上捷運 空座位拉我坐下
閉上眼睛 進入黑暗的城市
兩站後 一陣濃香撲鼻,一股體溫襲膚
座旁焚燒起來了
她可能是個像烈火般的女郎
過兩站 她將火從我身上捻熄,離去
有個人立即過來投入她座位的懷抱
白花油味兒辛辣刺入鼻孔
咳兩聲粗礪如沙紙的嗽,令我聽覺微疼
他可能是個正和疾病打架的七十老翁
過兩站 從我鼻孔拔出辛辣,離去
有個人立即過來接住那老翁的咳嗽
他一坐下來竟霸去三分之二空間
我聽見他很艱苦的搶吸著空氣
他可能是個鯨吞空氣維生的大胖子
過兩站 他掠奪大量空氣拋下我,離去
這時播音響起警告我得在下一站轉車
此刻我才睜開一直貪戀著黑暗的眼睛
伸個懶腰用力把自己推起
離去時座旁仍空無一人,跟上車時一樣
我懷疑我剛才做了一個夢
也許剛才坐在我身旁的只是
一些鬼魂

小組成員: 蔡沅蓁/劉子葳/郭佳穎/徐欣妤/蕭依庭/陳盈安
打字員 :郭佳穎
小組討論紀錄:
蔡沅蓁:作者能感受到身邊的人來來往往,所以他是半睡半醒
劉子葳:作者醒來之後發現身邊的人都不見了,所以感覺剛像是一場夢
郭佳穎:奧修說的是自己的單獨旅程,較虛幻,陳寧貴說的是親身體驗的事與想像,        也是屬於自己內心的旅程,二者相呼應
徐欣妤:閉上眼睛之後,其他感官會更加敏銳,對周遭環境的改變也會更佳敏銳,所   以才把現實跟夢境混在一起
蕭依庭:作者在很疲累的狀況下,很容易就進入半睡半醒的狀態,一開始的〈空座位    拉我坐下〉還有最後的〈貪戀黑暗的眼睛〉就能說明。
陳盈安:鬼魂會出現又消失,就像生命中的過客一樣來來去去。所以從那些現實中來     去的人可知這些不是真鬼魂,而是生命中的過客。

小組成員:馬其駿/許開穎/黃羽睿/鄒東霖/凃奕瑄
打字員 :許開穎
小組討論紀錄:
    詩中有說到香味、聲音、觸覺,這是現實中體驗的,呼應「人生不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待體驗的現實。」
    奧修:「一個內在的旅程就是一個走向完全單獨的旅程,你不可能帶任何人去那裏,你不可能與任何人分享你的中心,甚至無法與你的愛人一起分享,因為這不是事情的本質,對此也毫無辦法。當你進入自己的這一刻,與外部世界所有的聯繫都中斷了,所有的橋都斷了,事實上,整個世界都消失了。」作者的想像,例如:「她可能是個像烈火般的女郎」「他可能是個正和疾病打架的七十老翁」「他可能是個鯨吞空氣維生的大胖子」因為是想像並非一定就是事情的本質(現實),是個人的想像,呼應「一個內在的旅程就是一個走向完全單獨的旅程。」
    作者的精神狀態因是十分疲憊,詩中「拉我坐下」「貪戀著黑暗的眼睛」「我懷疑我剛才做了一個夢」都能看出作者十分想睡,但她因外在現實的干擾,而無法完全入睡。
    因為自己很疲累,意識不清,讓作者感覺一切似夢非夢,在離開時,睜開了雙眼,發覺身旁座位與上車時一樣空無一人,也沒看到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特別是沒看到人),所以才覺得是夢也可能是鬼魂。

小組成員: 張鳳文/陳芷柔/黃亮昀/鄒名立/
打字員 :張鳳文
小組討論紀錄:
芷柔:主角正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態,他坐在捷運上,閉著眼睛,他利用自己的想像和      自己的嗅覺,來想像身邊的每一個人,想像身旁每個人的長相。又因為主角精      神狀態不好,那些乘客一個一個的下車,當他醒來後車上又空無一人,就覺得      自己好像做了一個夢。
芷柔:「進入黑暗的城市與一直貪戀黑暗的眼睛」呼應「當你進入自己的這一刻,與外部   世界所有的聯繫都中斷了,所有的橋都斷了,事實上,整個世界都消失了。」
亮昀:那些不是鬼魂,他覺得是鬼魂可能是因為那事發生的時候,是他半夢半醒的時候,   而因為是在睡夢中所以眼睛閉著,只有聽見聲音而沒有影像。當他睜開眼時,那些   人都下車了,所以他才以為是鬼魂。

小組成員: 尤靖文/徐約瑟/張哲瑋/劉展佑
打字員尤靖文:
小組討論紀錄:
尤靖文:精神狀態〔累—羞澀—同情—被壓迫(些微不悅)—想休息〕
        關聯性:完全單獨的旅程表示沒人能永遠陪著你,呼應到文章的:「剛才做了
        一個夢,也許剛才坐在我身旁的只是一些鬼魂。」好似鬼魂是要表示他們是
        生命的過客,不會在生命的旅程中留下腳印。
徐約瑟:精神狀態〔勞累—感到自身的孤單—渴望休息〕
關聯:「完全單獨的旅程」對應到「進入黑暗的城市」,因為黑暗的城市都是黑暗的,  所以就像一人世界。「你不可能帶任何人去那裏,你不可能與任何人分享你的       中心」呼應「離去時座旁仍空無一人」。「一個待體驗的現實」對應到文章中作   者遇到的各種人。
張哲瑋:精神狀態〔孤獨加疲憊—迷戀—同情—不自在—想回到原本的寧靜體驗現實〕
關聯:閉上眼睛用其他感官體驗現實,但進入自己的世界,切斷所有對外界的聯繫
       所以就算是座位旁的人是真的也感覺像鬼魂。
劉展佑:精神狀態〔疲憊—害羞—心疼—被壓迫—疲憊〕
關聯:「一個內在的旅程就是一個走向完全單獨的旅程」呼應到「閉上眼睛 進入黑
        暗的城市」

小組成員:張凱博/陳至楷/楊硯傑/廖冠維
打字員:張凱博
小組討論紀錄:
陳至楷:從倒數第六句貪戀著黑暗的眼睛看出著者當時非常想睡覺。
楊硯傑;他不是在睡覺,由他的嗅覺、觸覺感受旁邊乘客的習性可知。
張凱博:齊克果說的:人生不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待體驗的現實。與文章   呼應,因為每次過站時車上的乘客都有變動,顯示出趟旅程充滿「待體驗的現
       實」。
張凱博;文章指出他身邊整是一些鬼是因為這些人只是作者透過感官感覺(猜想)他們的習性而寫出來的人物,不是他睜眼看到的。
廖冠維:作者張開眼睛時,發現身旁都沒有人,因為乘客總得下車。所以他說:也許 剛才坐在我身旁的只是一些鬼魂。

小組成員: 芊譁/柔涵/佳玉/妍楨/家瑜
打字員 :柔涵
小組討論紀錄:

芊譁柔涵:我覺得旅程"我懷疑我剛才做了一個夢/也許剛才坐在我身旁的只是/一些
         鬼魂"奧修及文章中外部世界所有的聯繫都中斷了,所有的橋都斷了,事實         上,整個世界都消失了就會覺得作者閉上眼睛在自己的想像世界裡而醒來,         發現空無一人覺得好像有發生過可是又看步道感覺像夢。
佳玉:我覺得作者處於想睡覺的狀態而文中"拉我坐下閉上眼睛""進入黑暗的城市""我才 睜開一直貪戀著黑暗的眼睛""做了一個夢"都可以證明。
妍楨家瑜:我覺得齊克果"待體驗的現實"與旅程" 一陣濃香撲鼻""一股體溫襲膚""白花
        油味兒辛辣刺入鼻孔""咳兩聲粗礪如沙紙的嗽""從我鼻孔拔出辛辣'"我聽見他
        很艱苦的搶吸著空氣''播音響起"都是閉著眼睛想像且用其他感官來體驗。

小組成員:張庭瑄.陳聖盈.游雨珊
打字員 :陳聖盈
小組討論紀錄:
游雨珊:作者上捷運時,是閉目養神的狀態,在沒看到周圍的狀態下,利用聽、嗅、觸覺來感受身邊的事物。
張庭瑄:作者的精神狀態是昏睡狀態,默默地感受到,座位旁的人的一舉一動。從濃香 撲鼻、體溫襲膚、辛辣刺入鼻孔、咳兩聲粗礪如砂紙的嗽、聽見他很艱苦的搶
  吸著空氣,這幾處可以感受到作者,用著嗅、聽、觸覺來感受旁邊的人事物。
游雨珊:作者在體驗,進入自身世界的那刻...例如:閉上眼睛 進入黑暗的城市。
張庭瑄: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例如:座旁焚燒起來了、他可能是個正和疾病打架的七十      老翁、他可能是個鯨吞空氣維生的大胖子。
陳聖盈:但我覺得,作者雖然在閉目的狀態,但他仍能感覺到身邊的事物,進而影響作      者的精神狀態。例如:第一個在作者身旁坐下的人,作者覺得他可能是個烈火般      的女郎,這裡可能透漏著一絲期待,直到女郎離開後,作者以捻熄來表示失落      的感覺。
畢老師:請問作者所感受到的,都是鬼魂嗎?
陳聖盈:會講那些感受,是來自於鬼魂,可能是出於一種自嘲。
張庭瑄:那些感受並不來自於鬼魂,作者明顯感受到聽、嗅、觸覺,如果是鬼魂,應該      不會有那麼深刻的感受。
游雨珊:不是鬼魂!我贊同聖盈的想法,不管在捷運上所感受到甚麼,都如同鬼魂一般,       對自身不會有任何影響,下車後,一切又都過去了。

另附上畢老師與三名資優生的問答內容
師:畢仙蓉老師
奕儒:性別:男。國三(九年級)資優類別:語文資優生(簡稱「語資生」)
冠吟:性別:女。國二(八年級)資優類別:一般智能優異(簡稱「一般資優」)
家伃:性別:女。國一(七年級)資優類別:語文資優生(簡稱「語資生」)

師:「我懷疑我剛才做了一個夢 也許剛才坐在我身旁的 只是一些鬼魂。」你們覺得從這裡看來,他到底剛才是作了夢?還是其實是現實生活?
吟:我覺得是夢
儒:我也覺得是夢。因為從前面的用詞可以猜測他可能是在睡覺
師:眼睛閉起來一定是在睡覺嗎?你覺得呢家伃?
伃:有可能他只是在想像而已
師:想像(複誦)。會不會有時候你閉上眼睛卻只是在想事情,沒有真的睡著。旁邊真的
有人?
儒:我覺得他應該是真的有感覺到旁邊有人
師:所以你覺得他沒有真的睡著囉?如果他沒有真的睡著,這樣是夢嗎?
儒:不是。
師:那有沒有更明顯的線索可以證明那不是一場夢,而是真實的身邊有那些人?
吟:他有用到感官!像是他有寫到「辛辣刺入鼻孔」,就意示著他有聞到味道
師:他有聞到?有沒有可能是想像呢?或許是在夢裡面聞到的伃:好像也有可能
師:那妳覺得他真的是夢嗎?還是當時現實的情況?「我懷疑我剛才做了一個夢 也許剛才坐在我身旁的 只是一些鬼魂。」如果只從這句話無法判斷剛才是不是夢,對不對?因為他說:「我懷疑。」也許剛才真的是夢,也許並不是夢。那我們來投票一下,覺得真的是夢的舉手。(無人舉手)覺得不是夢的舉手。(三位皆舉手)好,既然你們都覺得不是夢,那應該會有些證據。從詩句裡有辦法找到證據嗎?嗅覺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點。
伃:有可能是半現實半想像
師:喔?那你覺得哪一部分是現實,哪一部分是想像?
伃:「咳嗽」可能是現實,「味道」可能是他休息時自己的想像。
師:為什麼聲音是代表現時聽到的而味道就不是呢?
伃:休息時比較容易想到一些東西。味覺比較容易想到。作夢的時候會先想到一些可以聞到味道的東西
師:夢裡真的會聞到味道嗎
吟:能聞到味道通常是現實裡有味道
師:是現實?
吟:嗯!
師:好像喔!那我們先暫停,查一下:夢裡真會聞到味道嗎
伃:我覺得會,因為我作夢常夢到吃的 (一笑)
師:哦!真的喔!(一笑)那不用查了,每個人都不一樣,對不對?(笑問)
師:學長覺得這是夢嗎
儒:我覺得不是夢
師:有力線索呢
儒:(思索後笑著回答)沒有!(眾人皆笑)
儒:其實我覺得他寫出的不會這麼簡單。我覺得他是在諷刺某些事
師:哦!所以認為不是簡單寫一場夢?
儒:嗯!
師:你感覺他是在諷刺我們環境的一些事?
儒:對!
師:哪些地方有諷刺意味?(大家思索中……)
師:你們同意學長說這首詩有諷刺意味嗎(繼而無聲中……)
師:學長從哪裡判斷出諷刺意味
儒:「這時播音響起警告我得在下一站轉車/此刻我才睜開一直貪戀著黑暗的眼睛」所以
我在想他是不是在諷刺那些一直沉迷在自己世界裡而沒有跟其他人互動,只是活在
自己想像世界的人。
師:哦?
儒:嗯!
師:(轉向學妹)你們兩個呢?有被學長說服嗎(繼而無聲中……)
吟:如果從諷刺的角度看,像是「他一坐下來竟霸去三分之二空間」可能是在諷刺社會上一些霸道的人
師:霸道?
吟、儒:嗯!
師:好!霸道的。我們來看「搭上捷運 空座位拉我坐下」你們覺得用一個「拉」字的感覺如何?如果直接說「我往空座位坐下」呢?
吟:他已經很累了,身體不自覺得往空座位倒過去。
師:所以……
吟:有被拉過去的感覺
師:好!同意嗎(問另二人)
儒:有點像是命令
師:命令?
儒:有強制性的感覺
師:誰強制誰
儒:嗯……現實裡許多身不由己的時候。「閉上眼睛 進入黑暗的城市」應該不是只想
表達眼睛閉上時的黑暗,應該有暗示人生裡面被迫的那個時候。不能抗拒,就有
被強制「拉」過去的感覺
師:好!好有想像力(眾人皆笑)
師:真的很好呀!(笑著肯定)
師:不過……,如果我說這真的是寫當時閉上眼睛而看見的黑暗呢?有沒有線索證明?
如果沒有,學長的假設就比較可以成立
儒:我感覺是諷刺低頭族
師:低頭族(複誦)咦!哪裡看出?
儒:雖然沒有明顯的線索,但是我看詩中出現的人,作者沒有敘述他們完整的長相。形容他們的那些部分都不是用眼睛去判斷的。「這時播音響起警告我得在下一站轉車」感覺是一直專心低頭至最後才被迫有些清楚該做什麼事了。還有這句「搭上
捷運 空座位拉我坐下」就像滑手機的人不自覺的就坐到椅子上,然後繼續滑。
師:咦!好有道理喔!可是一定就是低頭族嗎
吟:不一定
師:好!怎麼說?
吟:嗯……(思索中)
師:當然不能完全否定學長的說法,只是能找到有力的線索會更具說服力
吟:沒有線索!
師:好!只能說學長聯想力頗強(一笑),而且也可能正中下懷—正中詩人的心意
伃:作者的知音(眾人皆笑)
師:我們不談低頭族好了。如果今天是一般人坐上捷運,就像冠吟說的「很累了」,不自覺的就往空位坐上去。我們先從這裡去想。好!「進入到黑暗的城市」是那時天色暗了嗎
伃:那是因為眼睛閉上就只能看見黑暗,就這樣而已
師:對!有「閉上眼睛」這四個字!但為什麼多納「城市」二字?直接說:「閉上眼睛,眼前一片黑暗」就好了呀
伃:我覺得這「黑暗的城市」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真的因為閉眼睛只能看見黑暗,一個就真得暗示社會有一些黑暗面
師:你們同意嗎(問另二人)
師:同意哦!好!
師:如果直接講「過兩站,他離去了」跟「過兩站 她將火從我身上捻熄,離去」有什麼差別(大家思索中……)
吟:那火從他身上被捻熄,應該是給他很大的壓力,或者是他很排斥
師:所以冠吟的意思是他真的確實感受到那烈火而終於捻熄囉
吟:嗯!
師:好!家伃覺得呢
伃:我同意學姊說的
師:好!「白花油味兒辛辣刺入鼻孔咳兩聲粗礪如沙紙的嗽,令我聽覺微疼」他喜歡這些味道嗎
伃:有一點不喜歡
師:有一點而已還是非常不喜歡?
伃:「微疼」而已
師:好!
吟:我覺得他不喜歡白花油的味道,因為「辛辣」和「刺鼻」
師:「他可能是個正和疾病打架的七十老翁/過兩站 從我鼻孔拔出辛辣,離去/有個人立即過來接住那老翁的咳嗽/他一坐下來竟霸去三分之二空間」表達了……
伃:生氣
師:是從那些字眼看出?
伃:「竟」還有「霸」
師:好!「他掠奪大量空氣拋下我,離去」這「拋下我」是那種「你怎麼可以拋下我!不可以拋下我」那個「拋下我」嗎?他究竟希不希望對方離去呢?
儒:希望!因為從「烈火」、「辛辣」、「刺鼻」、「微疼」、「竟」、「霸去」是一連串表示負面情緒的語詞
師:烈火女郎火辣辣,很多男人喜歡喔(眾人皆笑)
儒:但是其他是負面的,所以這「烈火」也應該是……(思索中)
吟:連帶的
伃:所以「拋」不是生氣也不是遺憾
師:好!都同意?
儒、吟、伃:同意
師:「這時播音響起警告我得在下一站轉車/此刻我才睜開一直貪戀著黑暗的眼睛」究竟他喜不喜歡黑暗?
儒:喜歡
師:喜歡(複誦)為什麼?你看到什麼字眼
伃:貪戀
師:貪戀(複誦)
師:他真喜歡黑暗嗎?(大家思索中)……
師:如果真喜歡黑暗,為什麼在黑暗中出現的那些人似乎都有一種不被喜歡的感覺呢?這樣他還喜歡黑暗嗎(眾人思索中……)
師:這樣他還喜歡黑暗嗎?(眾人繼續思索中)……
師:他真的喜歡黑暗嗎?
伃:我覺得他不想面對現實
師:不想面對現實(複誦)
師:你是說那些人?
儒:作者
伃:不喜歡現實,想睡覺,不想睜開眼睛
師:不想睜開眼睛(複誦)
師:好!冠吟你覺得呢
吟:(思索中……)
儒:我們很累的時候會想睡覺,但可能跟自己說不要睡著,只是眼睛仍繼續閉著。
伃:會一直跟自己說:「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儒:太累了,覺得自己好想有作夢又好像沒作夢
伃:半睡半醒的樣子
師:你們現在是在回答他喜不喜歡黑暗是嗎?就是解釋「貪戀黑暗」的意思嗎(笑問)
儒:他就是很想睡覺,但仍感覺到身邊有一些人陸續出現
伃:他有辦法感受到現實,但是因為很累很累,所以有一點作夢的感覺
儒:對!
吟:他並沒有睡著,只是很累,用「貪戀」表示很想睡覺,偏偏旁邊都出現這些人
師:好!我們回到學長剛剛說的這好像不是單純在寫這件事而已。如果我們深入疫點去想,這個「貪戀黑暗」是指喜歡一個沒有光明的世界嗎?還是要推翻學長剛才
說的,而只是純粹在寫他很疲倦這件事?
伃:「鯨吞空氣維生的大胖子」有點像是在寫實安問題中的那些黑心老闆。「空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需要,而那些黑心老闆卻作些要百姓命的事
師:可是他為什麼還「貪戀」這樣的環境?會不會很矛盾?(眾人思索中……)怎麼會有
人去貪戀那惡劣的環境?(笑問)
師:學長要不要推翻自己說的這不是單純的黑暗而是諷刺社會黑暗?
儒:我現在想一想覺得是我們把它想得太複雜了
師:太複雜了(複誦)
儒:我覺得他是說當你很累很累的時候,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你沒有辦法跟別人形容這種感覺,但是你自己已經感覺到了
師:所以你覺得這個「黑暗」是真的在黑暗中而不是社會的黑暗?
吟:我覺得學妹剛才的聯想很好,但是注意「貪戀黑暗」這四個字就真的會令人疑惑為什麼有人會貪戀社會的黑暗?所以真的是我們想太多了。這個「黑暗」應該就是很累了,累得閉上眼睛後所看到的黑暗
師!很好!那麼「伸個懶腰用力把自己推起」起來就起來,為什麼要把自己用力推起?
儒:因為真得很累了
師:起來的原因是什麼
吟:要下車了
師:「離去時座旁仍空無一人,跟上車時一樣/我懷疑我剛才做了一個夢」它到底有沒有作夢?
儒:我覺得他意識不清,真得很累了
伃:真得很想睡覺,所以不知自己在想什麼
吟:所以那些真的不是鬼魂
師:好!那你們覺得這首詩之前引用齊克果說的話以及奧修的觀念和整首詩有什麼關係?
儒:勞累,不是任何人可以完全體會,除非有和自己一樣經驗的人。或者不同的人,他們生活的感受不是我們旁人可以完全體會的
師:不同的人(複誦)
師:這首詩裡有哪些地方呼應你說的不同的人?
儒:那個女人、生病的老翁還有那個大胖子,他們可能都有自己的故事不是我們可以體會的
吟:所以那些聽起來負面的形容詞並不是作者想罵他們
儒:我們不能一直要求別人去改善或是改變,我們應該先了解他們的生活背景以及苦處
師:所以你們都覺得作者並沒有要排斥陸續出現他身邊的那些人的意思囉(三人點頭)
吟:如果說這首詩呼應前面引用齊克果和奧修的說法,可能是說自己想忽略社會一些不令自己愉快的事物,但那些有都是自己必須面對的。所以不要憑自己的感覺去
否定身邊出現的一些不同於自己的事物
伃:就好像他在勞累之中否定那些出現的人一樣
師:太棒了!就這樣!下課!

星期三, 11月 16, 2016

詩人夏菁中英文對照詩集對流《convection》

●詩人夏菁中英文對照詩集對流《convection》
前年四月間,承蒙詩人劉正偉寄來前輩詩人,著名藍星詩社發起人夏菁中英文對照詩集對流《convection》,我一直放在顯眼處,以便隨手取閱,一面看中文一面又看看英文,覺得詩人夏菁可能久居美國,非常嫻熟英文,因此譯文不僅譯出詩的意思,也譯出詩的意境,讀來非常快慰,同是寫詩人心靈相通,不時掩卷會心一笑!

為什麼要寫詩?我不知道
鳥為什麼要飛?雲為什
要飄?春天為什又來到?
Why do l write poetry ? l don't know
 why do clouds float and birds sing
and why every year back comes Spring?

從周遭冷冷厚厚的雪地裡
我的一股按捺不住的詩意
像鬱金香頂出了凍泥
 In the cold and heavy snow fields
My budding inspirations can't be suppressed
Like tulips cracking the frozen ground


星期二, 11月 15, 2016

獎的視界

●獎的視界

文學獎得獎名單公佈
風吹詩花滿店香
報社壓酒喚客嘗
一時間,眾聲喧嘩
其實,各取所需
報社,獲得堆動台灣文學令名
得獎者,獲得獎金
享受鯉魚躍龍門之樂
評審者,獲得扮演裁判的虛榮
觀眾,則比對得獎作品
與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作品
引發一場茶壺裡
風暴的吐嘲之樂
然後然後然後
一哄而散
曾經相濡以沫
究竟不如相忘於江湖
最後,還是回到創作初衷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陳寧貴 說來非常奇特,我從科普的書中找到答案,混沌理論說明天下事物演變,混亂與秩序不斷輪迴的演化。評審會關注,作品出現新形式的表現,有發現嗎,羅門洛夫他們那一代創作詩表現形式,已經與新生代的不同。目前進入混亂之變中,可以我寫我詩,靜觀其變。
陳寧貴 (從前的詩人,注重文字的鍛鍊新穎,詩的分行較制式,新生代的詩已將文字放鬆,斷行形式很作怪,玩弄的意象有時是不通之通,所以讓不習慣閱讀這種形式詩的人,感覺散文化且混亂之感。其實現代小說也有這問題,有許多人反應看不懂,致使情節懸疑的網路小說大行其道。〉

星期一, 11月 14, 2016

洗 面 記

羅門:過去是故鄉,回憶是美麗的後花園。未來是異鄉,前面由夢想和想像帶路。

●洗  面  記
該日朝晨,佢捧出
一盆水準備洗面,一犁頭(低頭)
無愐到一下間,佢介(他的)
面,跌落面盆裡肚

啊 !佢大聲喊出來
佢看到佢介面
在水肚搖搖晃晃
漸漸擴大,漸漸碎去

佢趕緊伸手去撈
撈起來係佢從來無識介面
一陣寒意浸入佢心肝底肚(裡面)

這時節
佢又趕遽將面盆水潑向禾埕
佢詳細尋歸朝晨
到裡尾麼介都無尋到

佢盡不安問自家:
我熟識介面去哪位耶?

星期日, 11月 13, 2016

旅程

齊克果: 「人生不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待體驗的現實。」“Life is not a problem to be solved, but a reality to be experienced.”

奧修:一個內在的旅程就是一個走向完全單獨的旅程,你不可能帶任何人去那裏,你不可能與任何人分享你的中心,甚至無法與你的愛人一起分享,因為這不是事情的本質,對此也毫無辦法。當你進入自己的這一刻,與外部世界所有的聯繫都中斷了,所有的橋都斷了,事實上,整個世界都消失了。

◎旅程
搭上捷運 空座位拉我坐下
閉上眼睛 進入黑暗的城市
兩站後 一陣濃香撲鼻,一股體溫襲膚
座旁焚燒起來了
她可能是個像烈火般的女郎

過兩站 她將火從我身上捻熄,離去
有個人立即過來投入她座位的懷抱
白花油味兒辛辣刺入鼻孔
咳兩聲粗礪如沙紙的嗽,令我聽覺微疼
他可能是個正和疾病打架的七十老翁

過兩站 從我鼻孔拔出辛辣,離去
有個人立即過來接住那老翁的咳嗽
他一坐下來竟霸去三分之二空間
我聽見他很艱苦的搶吸著空氣
他可能是個鯨吞空氣維生的大胖子

過兩站 他掠奪大量空氣拋下我,離去
這時播音響起警告我得在下一站轉車
此刻我才睜開一直貪戀著黑暗的眼睛
伸個懶腰用力把自己推起

離去時座旁仍空無一人,跟上車時一樣
我懷疑我剛才做了一個夢
也許剛才坐在我身旁的只是
一些鬼魂

星期六, 11月 12, 2016

墾丁

●如是我聞
「著名的雅典哲學家柏拉圖宣稱,我們在周遭所見的雜亂、不完美的物體,只不過是完美「原型」的影像而已。」→ 持續創作就會讓自己的作品趨向完美。

  ●墾丁
該年,我等開台祖
同一群壯丁
泅過會食人介黑水溝風浪
來到南台灣墾荒

用山歌做钁頭
用血汗來灌溉
用分恁烈日頭烤香介肌膚
築起做得簡單著腳介家園

用緊來緊烏金介面目
畫出南台灣介新地圖
現下我等已經變成
南台灣歷史介紅尾伯勞
永遠毋再過境

星期五, 11月 11, 2016

黃糖飯161112

●如是我聞
「歌德和拜倫的許多詩作完全是天才的傑作,而這些作品顯然也是根據現實寫下的。讀者卻因詩人經歷了那麼多愉快的事情而妒忌,但不去妒忌詩人無比的想像力,正是這種想像力,把至為平凡的經驗變得偉大輝煌。」的確,我們依據現實創作,其佳妙處未必在現實本身,而在作者強大想像力。

●黃糖飯
不知你從前很久以前,童年住客庄鄉下有沒有這種記憶:「黃糖飯」即是用大碗公裝冷剩飯,加紅糖再加白開水攪拌均勻後食用。在那生活清貧的年代,是非常流行的充饑速食,當然不能與現在的麥當勞速食相比,然而卻是在我童年裡,泛著淡淡的甜蜜與芳香,永遠不能忘懷的記憶。

從田坵蒔禾歸屋家介阿伯
肚飢到等毋掣食夜飯
佢拿起大碗公添飯
放二大匙黃糖
沖入滾水後摝一摝
就稀瀝弗嚕食起來

我等細孲仔企在佢身邊
看佢食到嘴巴巴
欲流口瀾落來咧
下把我等也會
學阿伯食黃糖飯
你一口我一口
食到五臟六腑笑哈哈

五十零年後有時節
會愐起黃糖飯
黏時嘴角湧起
恁甜恁香介味緒
流到心肝頭
變成看毋到邊介幸福感

星期四, 11月 10, 2016

紫狐161111

蒲松齡的誌怪小說《聊齋志異》,其中拍成電影的〈聶小倩〉,令人印象深刻,幾乎無法忘懷。如今曾因馬奎斯的百年孤獨的流行,用現在的說法可說是魔幻小說,以超現實寫現實,卡夫卡的《變形記》(德語:Die Verwandlung,台灣志文出版社譯《蛻變》)早已為世上讀者大眾所知。莫言的《生死疲勞》,余華的《第七天》…也是這類作品。小說可有情節推展,詩則只能偏向內在情緒書寫。《紫狐》是跨界書寫,故事來源是讀了華文現代詩刊編委曾美霞最近出版的一篇小說。原想寫個短評,後來改變主意用詩評介小說,是否自有另一番滋味?

●紫狐
那個儒雅的男子,躲在
幽暗的內心極深深處
偷偷種植萬紫
千紅的花花草草
竟崇拜著紫色的魅惑
竟迷戀著紫羅蘭的花香

而那個令他魂飛渺茫的
靚女子,即之
微醺似酒,有春風
拂面的柔情浪漫,卻
以棉裡藏針的心細
暗暗縫合邂逅的傳奇

那個儒雅的男子,想了又想
沾染在衣服的紫跡清洗了
心頭的紫跡是永遠不會消失了
他伸長鼻子,追蹤到夢外
夢裡,嗅覓著紫羅蘭的芳香

直到重逢,紫羅蘭的芳香
卻異味成罌粟花香
眼波依然,在相擁的
體溫裡蕩漾。
透明輕薄的思念,穿逡在秘密森林
猶在寒暄的唇齒間回味。

她說,你就把自己
想成聊齋裡的書生吧。
而他心裡苦苦追問,妳
就是那隻魅惑我
前世今生的紫狐嗎?

老榕樹

有道是:「宇宙好比萬花筒,是不斷變換的形態,只會局部重複,而不會全部相同。宇宙永遠都呈現嶄新而不同的面貌。」因此可知,即使我們使用相同的題材創作,由於個人不相同的經驗與才情,也能寫出殊異燦爛的詩風貌。

●老榕樹
有一頭老榕樹
聽講對阿公以前介阿公時節
百過年前就生在水涵頭唇
大人佇介撂涼唱山歌
細人佇介跋上跋下
佢係這兜小山狗仔介遊樂園

有人用索仔做晃晃
晃來歸熱天介涼風同歡喜
十八歲介年我離鄉後
只有在發夢中
正會佇佢熟識介身項跋上跋下
有時轉老屋家正會去尋佢聊
像睹到老朋友
佢用鬍鬚拍我介肩頭
用樹葉仔摸我介頭那

有一日我盡暢轉去
老榕樹怎會毋見忒
存到硬頸介老樹根
狠狠攬住頭擺古老介地泥
我蓋像聽到當時
斧頭在佢身項鑿出哀嚎
鋸子逼佢濺出
同目汁共樣介屐屎

再過半年後
介老地跡生出
一頭毋會喊唔毋笑
我從來毋識介
大樓房

星期三, 11月 09, 2016

●恁靚客家女聲

●詩想起
川希之戰讓我們看見
網路媒体擊敗傳統主流媒体
大眾意識擊敗菁英意識
果然
高人在民間
高人亦素人

●恁靚客家女聲,
分人耳目一新!!!

●葉莎
特別的日子,特別的女聲!
感謝季閒幫我們製作海報*_*
貴賓已額滿,我們將於表演結束後
在臉書分享實況錄影,敬請期待!

星期一, 11月 07, 2016

懷念介時節

●詩想起
弗朗克·韋爾切克和戴維·格婁斯發現了量子色動力學中的漸近自由,因此獲得 2004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說:「如果你沒有犯錯,那代表你手上的問題不夠困難,而那正是一個錯誤。」“If you don’t make mistakes, you’re not working on hard enough problems. And that’s a mistake.”寫詩的人皆有這種經驗,一首詩的完成總得經過許多次內容和形式的修改,即使定稿後又覺得不妥再修改幾次,彷彿是苦差事,卻是創作進步的必然過程,對真正愛詩人來說,也是一種刺激的樂事。

●懷念介時節
打開心窗   懷念慢慢醒來
打開心窗   看汝遠遠行來

天色漸暗  汝係暗中介光
風在耳邊  緊講離別心傷
天星閃爍  係汝深情目光
風柔入懷  愐起攬別心慌

打開心窗   懷念慢慢醒來
打開心窗   看汝遠遠行來

天色漸亮  夢想還在流浪
我在心肝  緊尋頭擺歡唱
天星已睡  汝介目光未眠
你柔入懷  思念乍苦還甜

打開心窗  看你行兼(近)來------

山的意象



星期日, 11月 06, 2016

人消失了?

現在到處是 自動販賣機 自動發鈔機
未來將是 自動無人駕駛汽車飛機船艦 自動老師
自動詩人作家小說家畫家歌星 自動醫生
想得到的都由智慧機器人代替包括妻子丈夫

政府发钱政策将会覆盖全体国民的基本收入体系?这并非天方夜谭,今年夏天瑞士政府就曾经考虑实施一项措施,向全民发放2500元瑞士法郎/月的基本收入 等於台幣八萬,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了全民基本收入体系的做法。  在全民基本收入体系探讨的背后,是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冲击。 那么似乎未来的“就业机会”将会有完全不同的定义,人类社会的状态和运作机制,也将被“重新定义”。

●詩想起●審美

●詩想起
有人說,平庸的讀者顯然是創作者最大的敵人,他們或許沒有足夠的能力理解卓越的作品。這段話聳人聽聞,日本的文學獎,分大眾文學獎,純文學獎,兩者讀來都很卓越動人,作者與讀者不是敵人,而是各取所需的夥伴關係。

●審美
美的金字塔
底層是通俗
大部分人皆能欣賞
好的通俗亦頗有可觀

美的金字塔
頂端是反通俗
其登峰造極之偉大作品
不是人人可欣賞

通俗與反通俗之間
交融繁衍出的作品
我們稱之為傑出佳作
我們一般讀到的好作品即是這種

美的金字塔頂端之作
起初可能讀者不多
然而一旦被欣賞
就轉而形成倒金字塔
廣為流傳進入歷史長河

星期六, 11月 05, 2016

面對

●如是我聞
對詩人來說
不擅與孤獨相處
是最寂寞的

● 面對 --碎裂之戰


暗到同墨水共樣
我等蓋像佇墨水肚
恬恬緊泅

一隻一隻介猴仔、鳥仔
一頭一頭介樹仔
全部都睡落覺
連透氣聲也聽無到

我等輕手輕腳
慢慢慢慢摸到
中國海盜林道乾賊營前
囥佇榮榮樹叢

這時節,恨意
既經驚濤駭浪
湧入心肝底肚

我等正愛摸入賊營
無愐到該兜賊仔
蓋早得到攻擊消息

一大陣銃聲
打破分黑玻璃
蒙等介恬靜山林
黑玻璃突然 
裂 ~ 開 ~ 四 ~ 散 ~
銃子像恁毒虎頭蜂穿入我等介
頭那
胸脯
肚司
手腳

我等介圓身
還赴毋到來喊痛
血,就火山爆發樣
噴到歸山林

日頭一出來
分人看到台灣
處處黏等血紅介歷史

● 附記
1563年中國海盜林道乾,躲避朝廷
追緝,率數百賊眾,隱遁來台。
他們任意劫虐打狗山西拉雅瑪卡道
平埔族人,卡道族人憤怒至極,
商議多時,某夜,全體男女出動
進行反擊--

一次又一次,面對,血淚滂沱的台灣史;
也一次又一次,面對,立場光怪陸離,
思想魑魅魍魎的我們自己!

人生濕夢

●如是我聞
據說
鳳梨源自布農族語bonglai
虱目魚源自西拉雅語
此語又源自西班牙語的麻虱目
虱目魚是由荷蘭人引進養殖
追蹤語源
裡面充滿有趣知識

●人生濕夢
三更冬夜
一聲比寒流較冷介
燒肉粽!

突然鑽入我燒暖介被骨裡背
發等介夢
蓋像分一盆水潑濕咧

這時節我醒來
又聽著該粗利聲音
像刀仔
一刀一 刀將我切開

一下間
看毋著介血
流到一眠牀

星期四, 11月 03, 2016

偉大的幻覺

如是我聞:
「人工智慧的黃金時代來了!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2)日出席「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進行專題演講時,開門見山就說,未來的10年內,全球90%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慧(AI)或者是機器人所取代。」
詩人作家藝術家也會被取代嗎?拭目以待!機器人24小時全年無休為國家工作上班賺錢,全民分享每月領3萬元福利金的時代將來臨,棘手的年金改革將迎刃而解,龐大花錢的福利機構如勞保局等等可以撤了。

●偉大的幻覺
啊!這是多麼美麗的新世界啊!
經過幾世紀渴望的烏托邦降臨了
為生存奔波而過勞死的地獄
垃圾一樣拋進焚化爐

從此以後,人類將如
千翼之風任意飛翔
放心之雲到處雲遊
或變成一場豪雨,大珠小珠
落玉盤,落在萬山之巔

或幻化成
八風吹不動的
天邊月。

星期二, 11月 01, 2016

詩想起

●詩想起

世間,唯一
的真實是遺忘,唯一
的自由是幻想

將七情六慾的衣裳投入
愛恨情仇的神奇洗衣機
經過一陣天翻地覆
搓揉出千色萬彩的泡沫
泡沫睜開一雙雙美豔的眼睛
微笑著魅惑你我神魂顛倒
不久一個個破滅
七情六慾頓時被黑暗擊昏
墜入一片混沌
現出他們泡沫的空虛原形

從歌詞到歌詩

從歌詞到歌詩  / 陳寧貴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依然趬過大家看好的村上春樹,而落在大家大呼意外的:現年75歲的美國民謠詩人巴布狄倫(Bob Dylan)獲獎理由是:「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裡,創造新的詩意詞句。」記得四十年前,詩人余光中就大力推介過他,余光中當時也因而寫了很多民謠風的詩,加以楊弦的譜曲演唱,廣受年輕一代(如今已五六十歲)的歡迎,啟動了台灣民歌的流行。巴布狄倫(Bob Dylan)可說是台灣民歌的源頭,民歌也大量使用現代詩譜曲。的確,我們不得不承認,世上許多歌詞已很詩化,內涵衝擊威力和流行深廣度超過了詩。以下是巴布狄倫(Bob Dylan)那首膾炙人口的《答案就在風中飄》歌詩:

一個人要走多少路
別人才把他稱為人?
一隻白鴿要飛越多少海
才能在沙灘沉睡?
炮彈要發射多少次
才會被永遠報廢?
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風中飄,
答案就在風中飄。

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才能被大海淹沒?
一些人要生活多少年
才能獲得自由?
一個人要轉多少次頭
還假裝什麼都看不見?
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風中飄,
答案就在風中飄。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看見天空?
一個人要有多少耳朵
才能聽到人們的哭聲?
在他知道太多的人死去前
有過多少死亡發生?
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風中飄,
答案就在風中飄。(張祈 譯)

後來名詩人余光中也寫出精彩的《江湖上》這首詩,經楊弦譜曲演唱後,風行一時,如今聽來依然風味十足,堪稱經典。我記憶猶新,那夜落著細雨,可能與心情有關,總覺得那天台北的夜晚格外詩意,當時我參與了四十多年前在中山堂,楊弦與余光中相得益彰的民歌演唱會,真是盛況空前,散場時記得還遇見主流詩刊同仁詩人羊子喬。余光中的《江湖上》:

一雙鞋,能踢幾條街?一雙腳,能換幾次鞋?
一口氣,嚥得下幾座城?一輩子,闖幾次紅燈?
答案啊答案 在茫茫的風裡

一雙眼,能燃燒到幾歲?一張嘴,吻多少次酒杯?
一頭髮,能抵抗幾把梳子?一顆心,能年輕幾回?
答案啊答案 在茫茫的風裡

 為什麼,信總在雲上飛?為什麼,車票在手裡?
為什麼,惡夢在枕頭下?為什麼,抱你的是大衣?
答案啊答案 在茫茫的風裡

一片大陸,算不算你的國?一個島,算不算你的家?
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輩子,算不算永遠?
答案啊答案 在茫茫的風裡

民歌流行後,民歌紛紛採用現代詩作為歌詞,,除了我們熟知的楊弦搭配余光中,又如李泰祥齊豫搭配羅門蓉子鄭愁予羅青的詩,其他如林建助陳輝雄施孝榮搭配出版唱片「小草、拜訪春天」傳唱迄今。也有採用傳統唐詩宋詞譜曲的,名歌星鄧麗君還特別出了專輯。一時間使得市面歌曲詩意盎然,而至目前以詩寫歌詞已頗普遍,周杰倫與方文山搭配即為一例。記得我主編陽光小集詩刊時,主辦過兩場詩與民歌之夜,一場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另一場在實踐堂,觀眾人山人海的爆滿,可見當時大家對民歌的喜愛狂熱。音樂人知名前輩民歌手韓正皓,也採用我兩首詩「傘」和「居」譜曲,在李宗盛的木吉他合唱團傳唱下,亦曾風行一時。

「傘」:
傘  才一張開  便悄然撐起一場美麗的夢
雨  落在傘上  聽聽是誰在撥弄我們的心弦
手  撫過你的長髮  髮絲如琴絲
忽然彈出幾許  甜情 和蜜意
傘  才一張開  便悄然撐起一場美麗的夢
雨  落在傘上  聽聽是誰在撥弄我們的心弦
聽聽是誰在撥弄我們的心弦

「居」由羅吉鎮演唱,當時許多朋友看見羅吉鎮在電視上打歌紛紛相告。據說羅吉鎮結婚時,也在婚禮場演唱,喜氣洋洋獲得滿堂彩。沒想到一晃眼,二三十年前往事了:
我要在你的內心裡
定居。因為你的心
最美最溫柔,像春天
更像一首詩。當我沉睡在
在你內心裡
你原是一首歌,一首
最美妙的歌。只有世上最美的靈魂
才能唱出這歌。只有你
只有你,才能把我的名字
唱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