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月 28, 2011

Zenga-Zenga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11/new/mar/1/today-int1-5.htm

一則由格達費日前憤怒演說改編而成的音樂短片,短短三天已在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上造成轟動,截至二十七日晚間點閱率近五十萬!

這首名為「Zenga-Zenga」(Zenga是阿拉伯文的「巷弄」)的曲子, 是由三十一歲的突尼西亞裔以色列記者阿魯希製作上傳。他說他看到格達費在電視上賣力演出,好像參加搖頭派對般高舉雙手憤怒叫囂,說要「挨家挨戶、大巷小弄」搜捕反政府人士,他覺得這真是「經典」。

記錄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11/new/mar/1/today-fo1.htm

這群學生組成「二二六學生自救小組」,將當天過程以影片方式記錄下來並PO上網
(連結如下:http://www.youtube.com/watch?v=b-vr0k0qWdo),
並發出新聞稿質疑,這群自稱警察的人未著制服,也未出示證件,其執法過程引發爭議,-----------------

更新心情

當代台語文學

Contemporary Taiwanese Literature─當代台語文學

height=


當代台語文學本期作者〈Authors〉:
李勤岸(Li, Khin-huann)/張德本(Tiunn, Tik-pún)/宋澤萊(Song, Ze-lai)/胡民雄(Ou, Binsiong)/林央敏(Lim, Yang-ming)/方耀乾(Png, Iau-khian)/李魁賢(Li, Khoe-hian)/王貞文(Wang, Jen-wen)/陳金順(Tân, Kim-sūn)/林文平(Lîm, Bûn-pîng)/李長青(Lí, Tióng-tshing)/柯柏榮(Kua, Pik-îng)/胡長松(Oo, Tiong-siong)/陳正雄(Tan, Tsing-hiong)/陳秋白(Jeff, Tân Chhiu-pek)/陳 雷(Tân, Luî)

每期200元
帳號:42266208 戶名:台文筆會李勤岸

星期三, 2月 23, 2011

詩想起

獨裁者
在位愈久
愈捨不得其既得利益
他們要戰到最後一滴血
人民卻要血流成河

出動戰機
對付不滿示威人民
真是匪夷所思
揚言炸油管
告訴反抗他的部族:
不站在我這邊,
就天下大亂!
即是警告
獨裁者倒了
你們也無利可圖了

然而
人性中只有唯利是圖一項嗎
人民的聖戰
拋頭顱灑熱血
終究渴望為自己
以及子子孫孫
碰撞出更美好的未來!

一生

我半世紀來一直只專注於詩與藝術,詩與藝術已是我存在的主體,名評論家蕭蕭也曾因此在文章中說我是「真正的詩人」。同時在二○○四年「創世紀」五十週年紀念特刊,我發表〈傾斜的廿一世紀──後現代敲打樂〉入選古遠清編的《2004年全球華人文學作品精選》後,二○○五更進一步將半世紀的創作世界,經過五年的整體思考構想與經營,遂形成存在於我「第三自然世界」的「詩國」這一具獨倡性的大型詩藝術作品觀念藍圖,也已在國內《掌門》詩刊與國外菲華商報正式連載發表,尚得到一些好的肯定與回應。我將半世紀的生命,全拋給詩與藝術,等於拋出去的物體,被地心吸力吸住不放;並決心同詩與藝術走完我的一生。

---羅門

含笑花開

劉慧真作品

  二月,含笑花開─記三芝北新莊



  阿婆介身形二十年無變

  像老屋介石壁

  厚厚介「人字砌」

  就係禾田無水咧

  白鶴仔盡久無來

  尋毋著

  到溪底(hai tai)介路

  愛人攬介乖孫



  目珠一眨

  大咧

  轉來看山

  看祖先生養子孫介所在

  毋使計較寒流

  隔壁介阿姊恬恬仔種菜

  二月,含笑花開

《讀詩筆記》

《讀詩筆記》/ 陳寧貴
黃恆秋介『 伙房下』

當歡喜,客家詩人黃恆秋,在1990年晴天霹靂樣仔,出版台灣第一本客家語詩集「擔竿人生」後,經過欲二十年,又出版第三本客家語詩集「客庄鄉音」,顯示出客家子弟在文學項介才能同韌性,想起欲二十年前當時,客家語文學界創作一片荒涼,想愛來學習資料乜盡難尋,毋過到現下,客家語介現代詩創作,已超過二三十儕共下煞猛寫作,也不時有作品發表。

「伙房下」係「客庄鄉音」詩集肚介一首詩,寫出客家庄分人感傷介變化。

「所有介人都走了/伸到一間老伙房」,一開始就透露出老伙房人去房空介孤寂。「開過千萬擺介門 / 無半點聲」,千萬擺係時間介流轉,連以前會愐起介記憶之聲也消失忒。

「只有屋面前介弓蕉樹/彎腰向地泥下/跈等一陣一陣涼風/講歸庄人介故事」,弓蕉樹 lau 風係在老伙房還做得感受到存在介景物。

「禾埕項/留下來介磨石、榖扒/親像毋記得麼介/乜毋想愛做麼介」,目珠轉到禾埕項,看著磨石、榖扒恬恬在該,頭擺介一切,蓋像一場夢。

「一陣屋簷鳥飛來又飛走哩」,該陣屋簷鳥,毋就係頭擺介我等麼?飛來又飛走,一代換一代,老輩走了,新輩也走了,伸到空空老伙房,分我等有時節暗暗掛吊定定----

本詩介表現手法,輕輕淡淡,就像老伙房介素描畫,毋過,其後背囥等盡重盡濃介鄉愁;想起現下介新生代,歇大樓房,仰會再對伙房、禾埕有印象,那欲再有麼介頭擺傳統鄉愁,想來斷真分人傷感無奈。這也關係到創作者,在懷舊介題材中創作,係毋係同新生代介生活脫節了。想起該場--羅思容「台灣客家歌謠中介女性圖像」座談會中,逐儕都講出傳統客家女性介悲情,這對新生代女性來講,單淨係聽講古樣仔,因為農業系統社會,該種一大群人,世世代代守等一大片田地定居,長年月久產生出來介倫理階級權威早就消失忒哩,現代女性既經生活在數位電子時代,就像生活在遊牧系統社會,講究個人能力,毋係講究長者為王,現代客家女性早就擺脫底層弱勢者角色。故所,時代在變,創作也愛變,作品正有新生命,分人新感覺。


--------------------
《原詩》
黃恆秋/ 伙房下

所有介人都走了
伸到一間老伙房

開過千萬擺介門
無半點聲

只有屋面前介弓蕉樹
彎腰向地泥下
跈等一陣一陣涼風
講歸庄人介故事

禾埕項
留下來介磨石、榖扒
親像毋記得麼介
乜毋想愛做麼介

一陣屋簷鳥飛來

飛走哩

文盟

陳秋白

Ruth Stone的詩〈2〉

陳秋白 在 2011 二月 22 的 2:41pm 張貼

陳秋白

Ruth Stone的詩〈1〉

陳秋白 在 2011 二月 22 的 2:08pm 張貼

Catherine Yen

真相 Truth

Catherine Yen 在 2011 二月 16 的 2:00am 張貼,Äî 2 篇評論

星期二, 2月 22, 2011

央廣劉玉嬌---台灣文學作家系列(客)

OnDemand收聽
wma02/22.02/15.02/8.02/1.01/25.01/18.01/11.01/4.12/28.
real02/22.02/15.02/8.02/1.01/25.01/18.01/11.01/4.12/28.

星期日, 2月 20, 2011

創作者的心靈

把一片片的拼圖
都寫下來吧,
日後你可以把它們
集攏在你跟前,
看看能不能拼出
一座山、
一棵樹
或一頭老虎。

◎創作者的心靈
茱莉亞.卡麥隆(Julia Cameron)
知名藝術創作者

星期六, 2月 19, 2011

液態現代性

社會學家包曼(Bauman)的「液態現代性」指出,為追求便利、效率與彈性,職場上的不穩定性、人際關係的液化、時尚消費文化對選擇自由的無限上綱,使生活風格變得輕快、開放,但自由的速度也創造了遺忘的勝利與版本落後的倫理。


http://news.chinatimes.com
/reading/11051303/112011022000083.html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的演講詞

Catherine Yen

詩想起

命是固定的
才能算
命是浮動的
就不能算

算命者以
子之矛攻子之盾
認為命是固定的
又說是可變動的
這樣
算命成了算計
是做生意

八字發明者
徐子平先生
據說去世前感歎
靠年月日時
並無法將命算準

二十歲時
我就熱衷穿梭在干支五行中
如今卻認為
或許並無算命這回事
人生無常
無常即是命
人們因人生無常而算命
終究還是無常
人生風風雨雨
只有不斷向前行

星期五, 2月 18, 2011

秘密

這個五濁惡世
淪入
金錢遊戲

政治操弄

雖不喜歡亦是無奈
因為這就是我們共同生存的現實
在離離落落轉彎抹角處
我們建構唉爸叫母的命運

真相躲在秘密後面
這祕密
說了或不說都一樣
真相總是要有點悲劇樣子
纔夠味
--------
辣蘋果專欄:不能說的祕密(余艾苔)

2011年 02月19日 蘋果日報

前總統陳水扁夫人吳淑珍昨到台中監獄附設培德醫院接受評估是否適合入監服刑,因生活無法自理而被拒收,負責執行的高雄地檢署將吳淑珍責付陳致中帶回,諭令限制吳住居,並禁止出境。如此結果,一點都不令人意外,有可能是一齣早就安排好的戲,只是箇中奧妙,只可意會,無法言傳。

陳水扁與吳淑珍去年11月同因龍潭購地案等貪污案,各被判刑17年半定讞。陳水扁去年12月初便到台北監獄服刑,但有關於吳淑珍的部分,卻出現了人道考量的聲音。

拒收珍恐有劇本

其中明顯的指標是行政院長吳敦義。吳揆幾次被詢及時,一再表示不能干預司法,但也意有所指說,如果被告被關,沒有辦法維持生命健康,法律上可以有彈性處理,任何一個執法機關必須公正和依法,但是義理也很重要。甚至昨天早上再被問到時,吳揆還是強調法律與義理,應該就是這個「義理」,留下了人情的轉圜空間。

吳淑珍孱弱的身體猶如風中殘燭,若真被關進監獄,萬一發生意外,馬政府要承受的責難恐怕難以想像,因此讓吳完成醫療評估後,再予以拒收,或許是兩全其美的方式,只是不會有人證實這樣的劇本,因為這是不能說的祕密。

真相

http://taiwanliterature.ning.com
/profiles/blogs/zhen-xiang-truth
真相 Truth
● Catherine Yen

真相

她的美
早已滄涼
逼視冷絕
是首離奇的詩
不堪一擊的存在
風雨飄搖中抵擋著
用花葉逢補傷痕

另一個人
將心事藏在電視裡
沉默與謊言是完美的深淵
咫尺與天邊
是相同的距離
渡划抵達
愛到乏力的邊緣

弱者成為樑柱
強者反成蠹蟲
樑柱與蠹蟲
共生的諷刺
清醒的玩笑
血管中流著泥濘
集體埋沒真相

Truth

Her beauty
Has been shed in vicissitudes
Cold the compelling stare
Is bizarre the poem
Vulnerable the existence
Resisted the hazardousness
Amending the scar by petal and leaf

Another person
Hiding his mind in TV
Silence and lies are the perfect abyss
So near yet so far
Were the same distance
The ferry has been reached
The edge of a fatigue love

The weaker became the girder
The stronger a moth
Girder and moth
A symbiotic irony
Awaken the joke
Veins with the mud
Collectively a buried truth

星期四, 2月 17, 2011

天穿

客委會近年非常高調
頻頻出招
甚至不惜置入性行銷
有些友朋說
臺灣客家真了不得啊
語調卻有些曖昧

臺灣客家
已捲入政客玩家手中
族群爭議會不會
正等在後面?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11/new/feb/18/today-life7.htm


客委會天穿日摺頁 神話由來惹議

客委會訂農曆正月二十日「天穿日」為「全國客家日」,首年並廣發摺頁宣傳,敘述天穿日的由來;但其中「六千多年前,共工氏與顓頊(ㄓㄨㄢ ㄒㄩˋ)相爭為帝,使天為之穿,地為之裂…」的說法,引發文史工作者不同看法,質疑兩個年代完全不一樣的人物,怎麼會碰在一起爭帝?也有學者認為,漢文化兼容並蓄,無須爭執細節,而應探究神話的轉變與象徵。

文史工作者:人物年代不同

文化工作者張福普指出,一般相傳,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在天庭發生爭執打架,而將天上的不周山撞了一個大洞,女媧不忍人類遭受禍害與痛苦,煉石補天,終止了這場災難,人們為了感念女媧的幫助,在天「穿」之日祭祀感恩。

他質疑客委會的摺頁內容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出生西元前二千多年,而共工氏為遠古時代(一百五十萬年前)水神,應是不存在的神話人物。兩者是完全不同年代的人,且水神又怎會與人爭帝?

客委會:引自《淮南子》

客委會企劃處處長廖育珮說,天穿日的由來,古籍記載有差別,摺頁內容分別引自古籍《淮南子》。不過,客委會的電視廣告引述的卻是女媧神話。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文學系退休副教授何石松說,《淮南子.天文訓》中記載「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而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則取自《淮南子.覽冥訓》。有學者研究將兩者連貫解釋為天穿日的由來,雖引發質疑,但神話傳說並沒有對錯、真假,而是啟示現代人,大自然是會遭受破壞的,人類應好好維護,取法古人。

學者:神話沒對錯 取法古人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助理教授羅烈師表示,漢文化兼容並蓄,與其爭執神話的年代、人物,不如考據其流傳的過程和對當代的意義。

客委會副主委劉東隆表示,客家習俗在「天穿日」這一天「男不下田、女不拿針」,慰勞平日客家人努力打拚的辛勞。此外,拜天公剩下的「甜粄」不能全部吃完,要留下一大塊,在「天穿日」這天切成一塊一塊炸來吃,就是為了幫女媧補天。

至於摺頁中的說法,劉東隆表示,由於都是神話,無從考證,是客家耆老口耳相傳而來;若真要考證,可能得從殷商以後的甲骨文開始才得以考證,日後會請歷史學家再做進一步探究。

星期三, 2月 16, 2011

台灣共識

http://web.pts.org.tw
/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171104
兩岸論述 蘇貞昌首提"台灣共識"

民進黨2012總統熱門人選前行政院長蘇貞昌,首度提出他的兩岸論述-「台灣共識」概念,以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為主要精神。不過日前提出以「憲法共識」取代「九二共識」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質疑,蘇貞昌要如何對「憲法問題」與「一中各表」提出對策?對此蘇貞昌表示,民進黨兩岸論述不該陷入一中框架,而兩岸政策可以保持靈活,一件件來談。

被認為是民進黨2012總統熱門人選之一的前行政院長蘇貞昌,針對兩岸議題拋出「台灣共識」的概念,主張以民進黨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為主要精神,堅持主權立場,並提出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石的兩大原則。

曾提出要以「憲法共識」取代「九二共識」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對此表示,對綠營內部而言,台灣共識沒什麼大問題,但他質疑蘇貞昌要如何對「憲法問題」與「一中各表」提出對策?

而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則認為,蘇貞昌的看法與已經定稿、即將送民進黨中常會討論的十年政綱兩岸論述一樣,都是基於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價值立場,並維持對中國政策的彈性。

蘇貞昌提出台灣共識的兩岸論述,黨內有質疑、也有肯定,但能否得到民意肯定,在黨內總統初選全民調中取得支持,對蘇貞昌來講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記者 張志雄 張梓嘉 林國煌 台北報導

(2011-02-17 12:00) 公視午間新聞

星期二, 2月 15, 2011

未識愛情之前,小說裡的人物毋寧成為年少孤獨生命裡崇仰的英雄,譬如生於蒙古草原的孤兒鐵木真,從被枷鎖禁錮的部族人質到風起雲湧、揮兵奔馬遠征貝加爾湖兩岸的一代霸主成吉思汗……歷史記載很短,小說書寫很長。遙想井上靖身置蒙古大地,鷹飛草長、延綿無盡的地平線,是否亦會有著歲月沉沙、長河流逝月無聲的歷史浩嘆?小說家以「蒼狼」稱成吉思汗,這是文學與生俱來的溫潤與涵容——青春、孤獨的蒙古少年,仰首舉目雲天如卷軸迤邐而去,江山如此多嬌,但見草原千里繁花與溪潭,金鷹高翔,翼如彎刀,少年引箭以待,射鵰英雄的描繪,原可成為秀異詩人的毛潤之(澤東)最為傳神會意,後繼的武俠文學大家金庸則最是令人怡情。少年之我,先讀《射鵰》而未諳〈沁園春〉,如青春情愛的揣臆及苦悶,皆起於政治嚴控年代之禁忌。

循著歷史的遺址,井上靖的絲路之旅真正看見什麼?被誤導的引領抑或以著深情凝視、獨特思辨的文學心懷,索引自我的美感架構?弔詭、謎團是屬於歷史,文學可以容許傾圯千年的廢墟還原為最初的繁盛,在虛構與紀實之間尋找到平衡的破缺或圓滿。西夏、樓蘭、敦煌……砂礫中的碎片,暴風與冰雪,烈陽以及驟雨,英雄早已埋骨成灰;狼,孤獨的存在。

飢餓與孤獨,是狼的本質。詩人紀弦曾以「狼的獨步」形之自我的文學體驗,沉默的狼像一首詩……



◎蒼狼--林文義



------------

<狼之獨步> 紀弦

我乃曠野裡獨來獨往的一匹狼。
不是先知,沒有半個字的嘆息。
而恒以數聲悽厲已極之長嗥
搖撼彼空無一物之天地
使天地戰慄如同發了瘧疾
並颳起涼風颯颯的,颯颯颯颯的:
這就是一種過癮。

羅紹麒客家童謠作品

馮輝岳童詩作品
羅紹麒作曲

水打﹝漂﹞一雙鞋
打﹝漂﹞在泥肚泥
毋知泥埋鞋
抑係鞋埋泥

說話

要有話說
方纔說話

有什麼話
說什麼話

要說我自己的話
別說別人的話

是什麼時代的人
說什麼時代的話

-------胡適

台灣茶器的興起與傳承
文/:吳德亮

七○年代末期,泡茶風氣開始在台灣興起,茶藝館也如雨後春筍般興盛,茶器的需求乃應運而生。不過當時本土茶壺不多,主要為來自中國大陸的潮汕壺或宜興壺,只是兩岸當時尚處於嚴重對峙階段,所有紫砂來源都經由香港或以漁船夾帶的方式引進,包括今天已飆破天價的許多明、清與民初古壺在內。

由於茶壺供不應求,八○年代初期,開始有業者透過轉口貿易引進紫砂陶土,以灌漿或拉胚方式仿製型態神似的「台灣紫砂壺」,甚至仿潮汕壺的作法在外觀噴上朱泥漿;也有陶藝家以陶土拉胚後上釉燒製「陶藝壺」,兩者在當時都有一定的市場,可見當時台灣茶藝的盛況。

其實台灣早在日據時代,苗栗與鶯歌就有茶器的產製,代表人物為客籍傑出藝術家吳開興,只是品項與數量甚少,無法形成氣候。

1974年,蔡曉芳首度以各界驚艷的「寶石紅釉杯」,開啟台灣現代茶器創作的序曲。此後即不斷接受各界如陸羽茶藝中心等委託,製作出系列經典茶器。1978∼1985日本茶道更慕名來委託製作專用器物,以青瓷、青花與釉裡紅為主。1984年接受台北故宮博物院委託,為新設之「三希堂」研製茶具後,「曉芳窯」更是聲名大噪。

陶藝界普遍尊為「當代台灣官窯主人」的蔡曉芳大師,從傳統中創新火候,無論器形或用釉均堪稱無出其右。他所燒製的紅釉、冰裂瓷、仿汝窯等所呈現的色澤,無論圓潤玉肌的嬌黃、深沈飽滿的血紅、翠綠欲滴的碧,甚至粉青與豆青的樸實內斂、溫潤如玉等,將陶瓷的生命力鮮明地呈現。尤其有別於景德鎮製器從拉坯、繪畫、燒製完全分工,各司其職,蔡曉芳則是從土質的選擇、篩選到造型、釉彩、燒窯等,全部一己之力完成。作品不僅深受層峰青睞,作為餽贈外賓禮物;已故國畫大師張大千更推崇說「造型優美、用色精準、高雅古致,感受中華文化內斂的人文神韻」。

1938年出生於台中清水的蔡曉芳,早年曾遠赴日本研習,1975年在台北創設「曉芳窯」至今。以本身的藝術天分,與穩紮穩打的學習功夫,淋漓盡致地呈現中國陶藝的風華。有感於近年台灣茗茶文化已深具特色,但茶具的品項卻顯不足;因此以多年對宋瓷的研究為基礎,開創出一系列深具人文品味與美學內涵的汝窯茶器,之後更發展出許多單色釉茶具,如乳黃、牙白、定白、天青、鐵斑等系列。

人稱阿萬師的曾財萬,則是不同於宜興傳統拍身筒或擋胚工藝,全然以拉胚創作出無數經典紫砂或朱泥壺的佼佼者。作品從煉土、養土、構圖、拉胚、修胚、燒製皆親力親為,顯示他對土、火、藝三者結晶的最大堅持。已故宜興壺大師顧景洲也曾於1993年赴台拜訪,兩人合製一把「壺藝緣」,壺身由阿萬師現場創作,顧老則親自題詞並書畫落款,兩岸壺藝大師的「共同創作」,在當時也帶動了一股養壺賞藝風氣。

在1980年代市場上一片宜興壺天下中,開啟台灣壺創作風潮且獨領風騷的則是人稱「阿亮」的壺藝家陳景亮。緣於自己喜歡喝茶,當時宜興壺卻是價昂稀少的奢侈品,認為買宜興壺還不如自己做。不過他也意識到,宜興壺已經發展了數百年,後人不太可能超越,因此發願做台灣壺,希望「台灣壺的風格可以溶納在中國文化裡,能夠和宜興壺互相輝映」。從29歲開始(1984年)全心投入,至今已是國際公認的壺藝名家,作品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以及歐美韓日等知名博物館都有典藏。

不過陳景亮近年「正常」的茶壺卻少有創作,而以超寫實的技法用陶做了許多樹枝與枕木,而且每一截栩栩如生的樹木枯枝居然都可以泡茶,讓實用壺提升至觀賞壺的境界。

陳景亮弟子鄧丁壽研發的「古逸壺」則在21世紀初異軍突起:話說傳統品茗壺都是依流(壺嘴)、鈕(壺蓋)、耳(提耳)三點金格局製成,而鄧丁壽所設計的古逸壺,卻完全顛覆了中國數千年來的傳統形式,利用氣流對流的「虹吸原理」,將壺嘴由傳統的壺側移至壺底,與壺蓋上的小氣孔相配成垂直線貫穿,只需以食指按住壺蓋上的氣孔,彈指開合即可運用自如地自底部流出茶湯。推出後不僅獲得各國專利無數,限量生產的數百款古逸壺也一度在兩岸市場發燒。

岩礦壺的問世則為台灣壺開創嶄新的材質領域,本名廖志榮的古川子,學生時就在曉芳窯工讀,退伍後先在茶行工作多年,1991年起開始研究茶葉與茶壺的搭配,用本土數十種天然岩礦調配陶土,經過十多年的研究與不斷試窯創作,終於讓台灣岩礦壺的表現臻於完美,並在2004年正式站上兩岸與國際舞台。

古川子說自己在十多年前先「知己知彼」研究宜興壺,甚至不惜將高價購得的宜興老壺打破磨碎,還原後與其他陶土混和試驗,有時也直接購買宜興朱泥或紫砂做壺,發現兩者泡茶的風味迥然不同,更因礦物元素的差異而影響茶湯質量。因此以古代道家取材麥飯石、陽啟石等的「藥石理論」為基礎,用台灣陶土大膽加上唭哩岸石或綠泥石、頁石、鞍山岩甚至璧璽等磨碎混和,產生的多元功能,不僅兼具紫砂壺與麥飯石的優點,且因多次高溫氧化還原,使得質地更加堅硬,壺胎呈現光芒的質感。尤其台灣岩礦壺經久用與滌拭後更增溫潤,可以堅緻如金,不僅可以軟水,改變茶湯口味;還因為壺中的礦物元素,把茶的苦澀轉為中性、變得柔順,讓人喝得更健康,因此最受行家喜愛。

您永遠的好友 德亮敬上

◎文長/觀看完整內容與圖片請直接點擊以下連結:
http://blog.yam.com/teliang/article/35106753

星期一, 2月 14, 2011

名片

  人在火車裡走

  火車在地球裡走

  地球在太空裡走

  太空在茫茫裡走

  誰都下不了車

  印在名片上的地址

   全是錯的


●「全人類都在流浪」--羅門

猛力一推 雙手如流

總是千山萬水

總是回不來的眼睛



遙望裡

你被望成千翼之鳥

棄天空而去 你已不在翅膀上

聆聽裡 你被聽成千孔之笛

音道深如望向往昔的凝目



猛力一推 竟被反鎖在走不出去

的透明裡



羅門本詩正是台灣七十年代流行的晦澀詩,詩往內心深處寫,不易解讀,讀者只好各自解讀。在「台灣現代文選」中﹝三民書局出版﹞有知名詩人這麼賞析--千山萬水總是回不來的眼睛--為暗喻回鄉路遙,有家歸不得的苦楚。如此的解讀並未獲得羅門的認同,羅門在窗的解碼一文中解說--詩中推開的窗,非建築物的窗,而是,自我生命的窗,大自然宇宙時空的窗,天國的窗,與所有的窗之外的窗。--如此詩想境界高不可攀,真教人望窗興嘆!另還有區仲桃教授這個評論—羅門為什麼要把窗推開呢?因為開窗意味著燈屋的想像都一一被破壞。不知羅門要如何回應這個解讀?

然而,撇開各種意識形態的解讀,就詩論詩,「窗」絕對是一首好詩,很可能會在現代詩史上一直流傳下去。

「窗」一開頭寫道--猛力一推 雙手如流—那種要推開窗的渴望和急切用「雙手如流」來表現是得麼的傳神啊,那個「流」字用得多高妙,讓人感受到羅門詩想的卓絕。

接著寫道--「總是千山萬水 總是回不來的眼睛」--一眼望出去,不看見千山萬水,眼睛是不願意回來的,顯示心靈遭受過久的桎梏,已到了不自由毋寧死的地步。

鏡頭輕輕一轉--「遙望裡/你被望成千翼之鳥/棄天空而去 你已不在翅膀上」,羅門常說,人要走出身體,鳥要飛出翅膀,才可能找到真正的自由,這段詩句正是羅門這種理念的出處。一般的鳥只有雙翼,千翼之鳥是什麼鳥呢,大概只有莊子逍遙遊裡的那隻大鵬鳥,牠一打開翅膀有好幾千里長,堪與比擬;而羅門更夢幻更理想的鳥,是不用翅膀飛的---棄天空而去 你已不在翅膀上---整個宇宙,羅門精心塑造的第三自然,才是羅門心目中的大鳥。

詩接著從遙望帶領讀者轉入聽覺----「聆聽裡 你被聽成千孔之笛/音道深如望向往昔的凝目」---千孔之笛就像千翼之鳥,無邊無際浩瀚,只存在超現實的心靈世界裡,此千孔之笛指的可能是我們光怪陸離的回憶情境,此刻詩人的眼睛往前走,思緒卻莫名其妙的往後走,走回羅門說的第一自然---原始的大自然,我們的原鄉。

此刻羅門第三自然與第一自然,產生了千翼之鳥﹝遙望﹞與千孔之笛﹝回歸﹞的強烈拉扯、矛盾、衝突!最後才會有--「猛力一推 竟被反鎖在走不出去 / 的透明裡」的感嘆!「透明」暗示隱喻的是什麼?要如何解讀?想像一下,我們隔著一層玻璃望向裡面喜愛的標的,看得見卻接觸不到的感覺,就是那種感覺,前不見第三自然,後不見第一自然,頓時,陷入巨大空茫之愕,人生的悲劇、無奈呼之欲出!

●陳寧貴

回答

沒有比黑色更明白的顏色
沒有比沉默更響亮的回答
沒有比無知更堅強的阻隔
沒有比文明更野蠻的掠奪

---席慕蓉

負荷

就像阿公和阿媽
為阿爸織就了一生
綿長而細密的呵護
孩子呀!阿爸也沒有任何怨言
只因這是生命中
最沉重
也是最甜蜜的負荷。

吳晟--〈負荷〉

詩味

有一種橘子
小小的表皮還有點粗糙
聽說產自陽明山和八里山坡
它看起來不怎麼樣
吃起來味道真不得了
又酸又甜
既非酸也非甜
酸甜混合出奇特的過癮味道


其實

寧可像小桔子般極酸
就是不要像淡而無味的大橘子
或是淡而無味的高貴大蘋果

星期日, 2月 13, 2011

你的故鄉佇叨位

 http://taiwanliterature.ning.com
/profiles/blogs/ni-de-gu-xiang-zhu-tao-wei?xg_source=activity
●CatherineYen

你的故鄉佇叨位?
荷蘭人來以前
阮已經佇遮足久啊
阮帶來三項禮物
帶來歌聲佮舞蹈
佇一塊沒旋律的土地
唱出愛佮痛苦
熱望佮絕望
阮帶來汗水和筋骨
佇千年曠大原始的土地拓荒
夯頭看荒原和鶆鴞
傷痕佮歡喜
阮帶來勇氣
這四百冬的歷史
除了民族精神佮意志
阮差不多攏被摧殺

火佮血
傳教士和犧牲者
踳踏土地的漢民族
干單佇公正神明的祭壇頂
虛假表現和平
阮相戰
阮通婚
阮分擔哀愁
佮固執、充滿心機、看輕正義、仁慈和真理的
漢人一代一代奮戰
啊!被詛懺攻擊的土地
阮的歌聲
阮的辛勞佮痛苦
阮的快樂和警示
攏奉獻ho土地
遮個無價的禮物
無價的死亡
奮鬥和努力
欠缺阮
福爾摩沙甘會當成做福爾摩沙?

Where is your homeland?

Where is your homeland?
Prior the coming of Dutch
We have been here for a long time
We brought three gifts
Bringing song and dance
On a piece of land without the melody
Singing love and pain
Desire and despair
We brought sweat and muscles
Pioneering in the primitive and vast land of thousand years
Look up the wasteland and goshawk
Grievance and joy
We brought courage
The four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In addition to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will
We are almost destroyed

Fire and blood
Missionaries and victims
Ravaged the land of the Han people
Only on the altar of the God of justice
They pretentiously showed the peace
We were at war
We were in marriage
We shared the sorrow
Fighting with Hans who were obstinate, presumptuous, contempt of justice, mercy and truth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Ah! The cursed and assailed land
Our song
Our hard work and pain
Our happiness and alerts
Are dedicated to the land
Priceless the gift
Priceless the death
Struggles and endeavors
Lacking of us
Can Formosa become Formosa?

文訊

重新黎明的

張德本 在 2011 二月 13 的 2:59pm 張貼

紅葉賦

我是裸著脈絡來的

唱著最後一首秋歌的

捧出一掌血的落葉啊

我將歸向我第一次萌芽的土



風為什麼蕭蕭瑟瑟

雨為什麼淅淅瀝瀝

如此深沉的漂泊的夜啊

歐陽修你怎麼還沒有賦個完呢



我還是喜歡那位宮女寫的詩

御溝的水啊緩緩的流

啊小小的一葉載滿愛情的船

一路低吟到你跟前



--羊令野(1923 ~ 1994)

遠和近

●遠和近╱顧城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
●冬眠╱夏宇

我只不過是為了儲存足夠的愛
足夠的溫柔和狡猾
以防 萬一
醒來就遇見你

我只不過是為了儲存足夠的驕傲
足夠的孤獨和冷漠
以防 萬一
醒來你已離去我忽然想起你

恬靜藏佇內底

佇黃昏的光線
即欲消失晉前
黃金的時刻上燦爛

咱笑講昨暝
眠床頂的狂歡
親像焰熱的爐火
起灼黎明的天光
黃昏的愛
佮咱生命重新黎明的愛
黃金的光線
每一刻攏無差別

佇黃昏的光線即欲消失晉前
隔日黎明的金黃光
已經恬靜藏佇內底

●重新黎明的愛
張德本

http://taiwanliterature.ning.com
/profiles/blogs/zhong-xin-li-ming-de-ai

respond----------
黃昏之愛
隱隱閃爍
新黎明之光
在即將折舊的生命中
聽見
長出新生命
嫩芽的聲音

星期六, 2月 12, 2011

文訊

Catherine Yen

港口 Port

Catherine Yen 在 2011 二月 11 的 11:00pm 張貼

Catherine Yen

窒息 Suffocation

Catherine Yen 在 2011 二月 10 的 7:37pm 張貼

Catherine Yen

擱卡好的 (Better)台華英詩

Catherine Yen 在 2011 一月 31 的 4:00pm 張貼

台語夢

你有較好無?

台語夢 在 2011 一月 29 的 9:32am 張貼

和平演變

怕遭和平演變中國不開放臉書

臉書創辦人左克柏(MarkZuckerberg)榮登時代雜誌2010年風雲人物,以他創辦臉書所改編的電影「社群網站」(SocialNetwork)也贏得金球獎4 項大獎。不過,這位全球風雲人物卻在中國碰了一鼻子灰。

由於中國有高達4 億的網民,加上左克柏的現任女友為華裔,所以他對於打入中國市場一直躍躍欲試。2010 年12 月底,左克柏前往北京訪問,密集拜會新浪網、阿里巴巴、淘寶等中國網路巨擘負責人,外界認為他的中國行是場破冰之旅,希望能讓臉書打入中國。正當外界議論紛紛時,中國各媒體卻對他的造訪一律冷處理,從電視台到電台,對於他的到訪都是不聞不問。

事實上,很多人本來就不看好臉書能夠拓展到中國,因為中國領導高層擔心遭到「和平演變」,或是民眾起而抗暴,對於網路管制極為嚴格,不只利用「金盾工程」建構網路長城,封殺網路上異議分子言論,還實施包括「實名制」( 上網必須查驗身分證)、「掃黃打非」( 掃除黃色與犯罪言論) 等網路安全措施,名義上是為了打擊網路犯罪,實際上是為了箝制網路言論自由。

在經歷去年Google 遭到中國駭客入侵,憤而退出中國市場之後,北京箝制網路自由與發展的惡行歷歷在目,因此對於臉書能否打入中國,實在不必抱持太多期待,要像突尼西亞一樣靠網民推翻暴政,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作者/呂炯昌】
【當期更多內容請見《玉山周報》】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00964

達摩把一面鏡子

掛在沉思的墻上

久久一聲不響,終於

他的影子被墻貼了出來



一剎那,生前的本來面目

從鏡裡走向他的沉默中



禪的翅膀

於是把他的思想

飛入

九霄雲外



達摩因此而菩堤

即使,苦海茫茫,茫茫無邊

祇要一根蘆葦,輕輕

他便渡過去了


---菩堤達摩/陳寧貴

無懼

仰望追尋前人風骨

 張季鸞是是報人無懼的一個代表。他的無懼,舉一例即可知其概括:一九二七年,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當天,蔣曾發電訊告知全國民眾,電訊中有這樣一段話:「確信自今結婚後,革命工作必有進步,即從此始可安心盡革命責任」,言下之意就是,他因為有了美滿姻緣,所以革命必將有成。

 但隔天張季鸞卻在《大公報》上寫了一篇社評,題為「蔣介石之人生觀」,痛批蔣的「婚姻與革命論」,「自誤而後誤青年耳」,「甚矣不學無術之為害」,並嘲諷他「然則埋頭行樂已耳,又何必嘵嘵于革命?」「一己之戀愛如何,與革命有何關聯哉?」

 這篇社評被當時人形容「痛快一時,滿城爭讀」,其中最經典的一段是:「累累河邊之骨,淒淒夢裡之人,兵士殉生,將帥談愛,人生不平,至此極矣」,把軍權在握權傾一時的蔣介石罵了個狗血淋頭。

 傅斯年的無懼,也表現在他的文章中。他在參政會時,以皇親國戚貪污舞弊為名,帶頭發難逼走當時的行政院長孔祥熙,蔣介石為此事邀他餐敘,據說席間有這樣一段對話:蔣問「你信任我嗎?」傅答「我絕對信任」,蔣說「你既然信任我,就該信任我所用的人(指孔祥熙)」,但傅卻答說「委員長我是信任的,但要我說因為信任你,也就該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麼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能這樣說」,正氣凜然,讓蔣介石啞口無言。

 孔祥熙下台後,另一個皇親國戚宋子文接棒登台,胡適雖然在日記中感嘆:「如此自私自利的小人,任此大事,怎麼得了!」但祇有傅斯年敢公開在《世紀評論》雜誌上寫文章,以「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為題,要求宋子文下台。

 當期《世紀評論》甫上市就被搶購一空,但搶購的主力並非讀者,而是「宋幫」人馬,有人諷之為「寓禁於買」。傅斯年後來又連寫兩篇文章,「宋子文的失敗」與「論豪門資本必須鏟除」,當時人形容傅之三文「各地報章紛紛轉載」,成舍我辦的《世界日報》甚至用「傅斯年要革命」這樣的標題,來比喻他批宋倒宋沛然難禦的聲勢。

 傅斯年倒宋三文中最經典的幾段文字是:「孔宋二人雖不睦,但禍國的事卻也蕭規曹隨」,「宋代表的權貴勢力,斷送中國的經濟命脈,簡直把中國葬送在十八層地獄下了」,「國家資本被各種惡勢力支配者,豪門把持著,於是乎大體上在紊亂著,荒唐著,凍僵著,腐敗著,惡勢力支持,便更滋養惡勢力,豪門把持便是發展豪門」,「這一派是雌兒雛兒一齊下手,以政治勢力壟斷商務,利則歸己,害則歸國,有時簡直是扒手」,「他的中國文化,請化學家把他分解到一公忽,也不見蹤影」,「國家吃不消他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該走了,不走一切垮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
/reading/11051301/112011021100919.html
那些星星還掛在天上
【王健壯】

(本文為作者新書《看花猶是去年人》的自序,時周文化出版)

實現

「我在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工作。我有最棒的妻子,我也愛我的孩子。但為了讓夢想成真,我願意失去所有的一切,沒有人能夠阻撓我們實現願望,沒有人。」

「不管是挾持我、挾持我所有的同事、將我們關在監獄、或是殺了我們,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我們都會要回我們的國家。」


-----谷歌(Google)埃及籍主管戈寧

星期三, 2月 09, 2011

文盟

我共我的手貼佇你的手 /胡長松


陳秋白朗讀台語詩作〈批〉


張德本詩人 朗讀長詩 "累世之靶"

1980年
======================
作詞:賴西安,作曲:蘇來
======================

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鈸鐃穿雲霄;
盤柱青龍探頭望,石獅笑張嘴。

紅燭火檀香燒,菩薩滿身香;
祈祝年冬收成好,遊子都平安。

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鈸鐃穿雲霄;
范謝將軍站兩旁,叱吒想當年。

戰天神護鄉民,魂魄在人間;
悲歡聚散總無常,知足心境寬。







----------

"When the power of love overcomes the love of power, the world will know peace."
-- Jimi Hendrix, Guitarist

-----
"There is a spark of idealism within every human being that can be fanned into flame, and will bring forth extraordinary results."
-- Louis Brandeis, Associate Justice of 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星期二, 2月 08, 2011

春天來了

春天來了,

這就是一種花叫的時分。

於是我便有這種憬悟與純粹,

櫻花在叫,

桃花在叫,

李花在叫,

杏花在叫。

像是有一種秘密的琴絃,

在那原始之時,

就已植根在這沉默的設計之中。



-- 彭邦楨 (1919 ~ 2003)

------



---

Only you can make this world seem right
Only you can make the darkness bright
Only you and you alone can thrill me like you do
And fill my heart with love for only you

Only you can make this change in me
For it's true, you are my destiny
When you hold my hand I understand the magic that you do
You're my dream come true, my one and only you

Only you can make this change in me
For it's true, you are my destiny
When you hold my hand I understand the magic that you do
You're my dream come true, my one and only you



-----

Sarah Brightman & Cliff Richard - Only You

Only you
Have the power to move me
And together we'll make
The whole world move in sympathy
But I could not see before

Only you
Have the power to move me

Take me, hold me, mould me
Change me and improve me

It's not funny anymore.
There was I

There was I

Wondering why

I was wondering why

Every day 
Disappeared into the distance

Now with you
The light is shining through

You gave me life not just existence

Only you

You are the starlight

Have the power to move me 
And together we'll make
The whole world move in sympathy

Only you,
Have the power to move me

Move me
There was I

There was I

Wondering why

Wondering why

Every day disappeared into the distance
Now with you
The light is shining through
You gave me life not just existence

Only you

Only you

Have the power to move me
And together we'll make
The whole world move in sympathy

But I could not see before

I couldn't see it before

That only you

Have the power to move me
Take me, hold me, mould me
Change me and improve me

Only you

Only you,

Have the power

To move me

沒有老邁

愛情給我的啟示好比福音書
沒有一個女人是老的
這並不意謂天下沒有老邁的女人
然而只要女人愛人
而且被愛
便不算老
              ──梵谷

星期一, 2月 07, 2011

歷史,被吹翻

風乍起。

先是一張舊報紙,昨天的新聞,今天的歷史,被吹翻,送往馬路的那邊再度被踐踏;而後才是一只塑料袋,淡紅色條紋,近乎透明,騰空而起,擦著台電大樓而上;人們的眼光跟著它昇降搖擺,而後向南,沿新店溪上空飛行,沖散一群鴿子後進入五重溪山區,引起一隻林隼升空偵察,不喜歡袋中人、畜、蟑螂的喧囂嘆怨,急忙避開但仍保持警戒。

垃圾袋繼續往白雞山方向航行,彤雲在西天寫著擘窠大字。


〈飛行垃圾〉/ 商禽

悅納你全部的黑

要嘛你就下來
別老像一堆黑的殘雪
蹲在屋頂
那個除了上帝什麼也沒有的地方
在這個虛構的城市裡
我因你的聒噪而失語
因你的沉默而起戚心
你在高處,睥睨的眼神亂轉
樹林跟著轉
天空跟著轉
我滿屋子的寂靜跟著轉
你請下來吧
白楊伸出和善的手
承接你
和你的黑
如要降落在我的房間也行
但請稍待
容我把月光推出窗外
敞開胸懷
悅納你全部的黑

要嘛你就飛走
我幾乎無法忍受
你那刺破層層濃霧
像刀子叫嘯而來的啼聲
你那聒噪有腐葉的味道
時間腥羶的味道
但由於冷傲
你的啼聲日漸消瘦
如我紙上的墨跡
淡化為一種早就不存在的記憶
那你就飛走吧
別讓你的聒噪
掩蓋了我心中
很久才響那麼一下的鐘聲
我也要跟你走
讓我們
如一根不斷後退的地平線
向遠方逸去
像雪
緩緩地化去


我說老鴉
╱洛夫

星期日, 2月 06, 2011

客語詩展

邱一帆作品

  阿姆介鹹菜



  該日

  就像往擺共樣

  適收冬過後介田竇肚

  阿姆用心血

  種下了一行一行介芥菜



  該日

  就lau往年共款

  適日頭曬等介田竇肚

  阿姆用汗水

  淋出一頭一頭介大菜



  昨暗哺

  屋家人有機會

  圍一圈同心介圓

  坐下來

  窒出一罐一罐介鹹菜

 

-----------------------------------------------------------------

● 游守田作品

  淡水暮色

 

  臨暗仔 e 淡水暮色還靚,

  有男女坐在河唇談情講笑,

  咩有垂釣者孤獨e身影,

  更有許多異鄉子弟思念。



  樣般 e 心情

  lau

  樣般 e 感覺

  詩情畫意, 憤世嫉俗, 惆悵失落

  者片籠總尋得到



  天色漸漸暗

  船家一個個轉港

  所有 e 人物, 景色



  也隨等

  kuai 仔 e 聲沒忒去

  只有

  感覺還在儕儕 e 心底肚

  揮之毌去

 

-----------------------------------------------------------------

● 利玉芳作品

  瓦窯

 

  熟識 ke 人喊佢瓦窯

  這係 ngai 嫁來莊下以後

  分 ngai 毋會感覺到生分 ke 所在



  祖公留下來 ke 這塊土地

  佢識無日無夜在燒自家

  燒紅盡多 ke 台灣瓦



  現在

  屋頂 ke 風景

  分溜苔磧等大家 ke 記憶

  雖然窯肚 ke 火已經烏黑

  Ngai 等莊內 ke 人也無毋記得



  薄薄 ke 紅瓦

  疊在牆角下任在佢生溜苔

  牽牛花手牽手同佢攬緊緊

  感覺著佢 ke 手脈文文跳

  柳樹也同佢抵日

  蓋像聽著佢勻勻 ke 透氣 ke 心



  識生產台灣瓦 ke 瓦窯

  像三月開得泛紅 ke 木棉花

  蓋等台灣紅又紅 ke 土地

史海钩沉

http://news.backchina.com/viewnews-125771-gb2312.html

揭秘:
蒋介石曾同意率领部下回大陆
依旧出任国民党总裁

  本文摘自:《重庆晚报》2009年11月1日18版,
原题:《蒋介石曾同意回大陆任国民党总裁》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曾有过三次高规格的秘密和谈。其间1965年,蒋介石曾同意携旧部回大陆,定居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个省区,仍任国民党总裁;江西庐山地区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地;蒋经国任台湾省长。

  第一次秘密和谈 毛泽东提出“和为贵”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的台湾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单纯靠武力解决的方针改变为立足武力伺机彻底解决和力争和平解放相结合的政策。

  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明确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毛泽东主席也表示,我们跟台湾要“和为贵”,爱国一家。

  这些变化对国共对峙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49年参加过北平和谈的南京政府代表团代表章士钊向周恩来主动请缨去香港,找他滞留在香港的国民党旧故,去向蒋介石做工作,争取实现国共谈判。

  毛泽东和周恩来同意了章士钊的请求。为此,中共中央专门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交章士钊带到香港,通过关系转交给蒋介石。在信中,中共中央主张国共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并提出了两岸统一的四条具体办法:第一,除外交由中央统管外,台湾的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第二,如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拨款补助;第三,台湾社会改革从缓,有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第四,国共双方要保证不做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信中结尾说“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希望蒋介石能回故乡看看。

  1956年春,章士钊带着中共中央给蒋介石的信,来到香港会见了国民党驻香港负责文宣工作、主持《香港时报》的许孝炎先生。许孝炎随即从香港飞往台北,亲手将中共中央的信交给蒋介石,并将他与章士钊的会谈情况向蒋作了报告。

  经过一年的认真考虑之后,1957年初蒋介石决定派宋宜山到北京一行,了解中共的真实意图。宋是蒋的学生,曾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对蒋介石来说比较可靠。

  1957年4月,宋宜山经香港、广州,乘火车抵北京。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出面与宋宜山商谈,李维汉提出了中共关于合作的四项具体条件:(1)两党可以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2)台湾可以作为中央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3)台湾地区的政权仍归蒋介石领导,中共不派人士参与,而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中央政权的领导;(4)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

  宋宜山回到香港后,写了一篇1万多字的报告交给蒋介石。由于报告对大陆的成就颇多赞扬之词,蒋介石大为不悦。再加上大陆此时已开始了反右斗争,蒋介石认为国共谈判的时机并不成熟,从而中止了进一步接触。

  第二次秘密和谈 曹聚仁代蒋为母扫墓

  1956年7月,当章士钊为国共和谈穿针引线的时候,另一个神秘人物也担负着同样使命从香港来到北京,这个神秘人物就是曹聚仁。

  曹聚仁是旧中国颇负盛名的文人,与国共两党的高层人物有很深的交情。曹聚仁回到大陆,周恩来在颐和园宴请了他。10月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曹聚仁。在谈到蒋介石的时候,毛泽东肯定了蒋介石在某些历史时期的作用,并表示了他准备再次与蒋介石握手的想法。回港后,曹聚仁立即将详细情况转告国民党方面。

  1957年5月,根据台湾方面的指令,曹聚仁第二次返回大陆,并代表蒋氏父子到蒋母的墓园扫墓。回港后,曹聚仁立即向蒋经国通报了大陆之行的情况,并寄去了他在溪口拍摄的照片。在另一封信中,他还谈了自己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看法。不过,国民党方面对再次谈判采取了一种既不让曹聚仁放弃,又不具体表态的态度,一拖就是几年。

  1965年,当国民党二号人物李宗仁回到大陆并受到热烈欢迎的时候,蒋介石父子也展开了行动。经常来往于香港和台北负责联络工作的王君通知曹聚仁,蒋经国在近期将亲临香港,接他到台湾商量要事。曹聚仁急忙飞往北京,与中共领导人商讨了谈判的大纲要目,然后返回香港,等候蒋经国。

  一天,王君来到曹聚仁住处让他上船与蒋经国先生密谈。蒋经国让曹聚仁更多地介绍了北京的情况,希望曹聚仁将双方情况吃透,以便曹与蒋介石见面谈话时做到时间短,效率高。

  不久,轮船抵台,蒋介石在官邸由蒋经国陪同,接见了曹聚仁,并在极秘密状态下开始谈话。整个谈话自始至终只有他们三个人。经过几次讨论,很快达成六项共识,其主要内容为:

  一、蒋介石携旧部回到大陆,可以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个省区,仍任国民党总裁。北京建议拨出江西庐山地区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邑(意即台湾最高长官在中国大陆的起居与办公之地)。

  二、蒋经国任台湾省长。台湾除交出外交与军事外,北京只坚持农业方面必须耕者有其田,其他政务,完全由台湾省政府全权处理,以20年为期,期满再洽商。

  三、台湾不得接受美国任何援助。财政上有困难,由北京按美国支援数额照拨补助。

  四、台湾海空军并入北京控制。陆军缩编为4个师,其中一个师驻厦门和金门地区,三个师驻台湾。

  五、厦门和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之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该市市长由驻军师长兼任。此师长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其资格应为陆军中将,政治上为北京所接受。

  六、台湾现任官员官阶和待遇照旧不变。人民生活保证只可提高,不准降低。

  之后,曹聚仁立即返港,将谈判情况及六项条件报告给了中国共产党。然而,1966年大陆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一风浪也波及台湾,蒋介石对国共重开谈判产生了疑虑,从而改变了主意,国共两党重开谈判之事又一次搁浅。

  第三次秘密和谈 陈立夫邀毛泽东访台

  上世纪70年代初,国民党代表被赶出联合国,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中日关系的改善,这些重大事件使台湾的处境急转直下,形势对大陆十分有利。因此,毛泽东和周恩来又把和平解决台湾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国共两党重开谈判,仍然需要一个在两方面都说得上话的人居中联络。由于曹聚仁已于1972年病逝,这方面的人选一下子成了空白。于是,90岁高龄的章士钊再度请缨赴港与国民党方面联络。

  周恩来得知章士钊的想法,感到十分为难。因为章士钊几年前从病床上摔下来造成骨折,一直行动不便,只能靠轮椅代步。如此情况,怎能做长途旅行呢?于是,周恩来便向毛泽东汇报了此事。

  毛泽东反复权衡,认为章士钊的作用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于是提出:“如果准备得好一点,是不是可以去呢?比如说派个专机去。”最后,在征得章士钊家属同意后,中共中央决定派章士钊到香港。

  经过周密安排,1973年5月,章士钊从北京乘专机启程赴港,周恩来亲自到机场为他送行。

  章士钊到香港后不到一个月,因频繁的活动,过度的兴奋及对香港气候的不适,加之年事已高,7月1日不幸病逝于香港。

  章士钊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他在香港的活动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中国共产党多次发出和谈建议和邀请,也出于对台湾的前途的考虑,蒋介石又动了与中共重开谈判的念头。

  1975年春节期间,蒋介石将这一使命交给了抗战前曾主持过国共两党秘密谈判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陈立夫接受任务后,即通过秘密渠道向中共中央发出邀请毛泽东到台湾访问的信息。

  也许是蒋介石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也许是陈立夫心情迫切,在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回音的情况下,陈立夫便写了“假如我是毛泽东”一文,在香港报纸上公开发表。他在文章中殷切欢迎毛泽东或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和人民。他特别希望毛泽东能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时期国共合作的先例,握手一笑,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然而,国共两党当年的主要领导人都没有能够看到国共再次合作局面的出现。蒋介石在此之后不久,于1975年4月去世。一年半之后,毛泽东也与世长辞。

以後還存在著嗎?

寫信與寄信之間、以及寄信與預期收信的時間差,以及那個時間差裡的懸疑之感,衍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情緒轉折。

全毀了。在email的時代,滑鼠一點已經寄出去,幾秒鐘之後,回信也已經近在眼前。

即使今天還有林覺民,恐怕也沒有了訣別的浪漫情緒。其實,一封"意映卿卿如晤"的信,動人之處仍在於延宕,在於:「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 的時間差。如果發的是電子信,妻子是在刪除垃圾信的匆忙縫隙,看到丈夫最後這封情意綿綿的信,怕也很難立即培養.....乃至想像「窗外疏梅篩月影」 的心情。

對著電腦,人們即時得到回覆也得到滿足的時代, 還有多少浪漫愛的延伸空間?

我愈來愈不是那樣確定了,包括「濃縮」、「精煉」這些字,在這個時代,這些字還是原來的意思嗎?我其實不太確定.....愈來愈屬於極小眾的、需要用心去解碼的文學作品,以後還存在著嗎?

無限暢飲的時代
平路
http://blog.udn.com/luping/4846369

星期六, 2月 05, 2011

族群身分認同的尋根

族群身分認同的尋根

【文/蔡宜娟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
/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126/05_05.html



  學生的爸爸是客家人,母親是閩南人,從小便身處在客家話、閩南語和國語語言混雜環境,受閩南和客家兩種截然不同的民族文化衝擊。使學生從小的族群認同產生混亂,總記得每當老師問班上有誰是客家人時,學生總是向同學說自己是「混血兒」,什麼是「混血兒」?學生的自我解嘲說法:「混著爸爸客家人血緣加上母親是閩南人血緣的混血兒。」如此混亂不清的自我族群認同感,讓學生開始思考,我究竟為何?

   上大學後第一個學期的族群與文化課程,講義上所寫的「族群認同」定義,「族群認同」指的是一個人,由客觀的血緣連帶或主觀認定的族裔身份,而對特定族群產生的一體感。用來做為區分我群和他群之別,並以之做為人群互動的標準之一。是少數族群的成員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將我群與多數族群有意識地與予以分類而形成的(許木柱,1989︰30)。學生開始有所體悟並意識到自我的「族群認同」?並開始找尋自己的族群認同為何,反省思索自己以往漠視自己族群身份行為的原因,為什麼以前的自己會如此逃避自己客家女性的身份呢?

   仔細探究原因,其實學生從小對於「刻板」的客家女性形象感到諸多疑惑,因為客家族群長年來建構的性別認同,認為客家女性應當為溫良恭儉讓、刻苦耐勞、孝順公婆等傳統客家婦女形象,嚴謹的限制了客家女性形象,使學生認同客家卻不等同於認同客家女性,學生並開始思索其中的環節出了什麼問題?

  從小生長在客家庄,學生對客家的族群認同因為從小依恃血緣、傳統、習俗自然而有深厚的情感依附,但在客家族群認同下的客家女性認同感卻產生斷裂。因而使學生從小逃避面對客家女性的族群身份。總是一再問自己,如果真是大家想像中的標準客家女性形象,則勞動、節儉、保守等等無形客家女性形象和沉重的族群道德便壓在我的肩上,腦中想著一般為人所歌頌的傳統客家婦女形象,這些塑造出來讚頌客家女性形象的圭臬,真的為客家女性所驕傲的精神嗎?客家女性對於這樣的形象塑造,她們能認同嗎?這樣的諸多疑問,讓學生想進一步探索,找出客家女性對於自我形象定位的真實是如何,希望未來能在研究所的學習當中找到答案,解除學生心中多年來的迷津。

------
回應----

老輩客家人
對年輕女性的觀點
可能感到困惑不解
這不僅是
族群身分認同的問題
還有老少處身不同環境時空
所產生的思想差異

星期四, 2月 03, 2011

寫出新歷史

美国之音拿埃及说事:
百万中国人上街 解放军还会开枪么?
http://news.backchina.com
/viewnews-125777-gb2312.html

  埃及发生大规模抗议以来,埃及军队的反应,一直是举世关注的。中国内外的人士从埃及的局势所联想到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假如今天在开罗等地发生的抗议发生在北京的话,或者说1989年中国的抗议活动发生在今天的话,中国的军队将如何表现?

  美国理士满大学(University of Richmond)政治学系的主任教授王维正(Vincent Wei-cheng Wang)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这几天开罗街上的情形,很难不让人回想到在中国,差不多21年前,类似的画面,那就是1989年天安门的运动。”

  中国军队在1989年6月对抗议示威民众开了枪,这已经写进了历史。到目前为止,埃及军队对待大批抗议示威民众所表现出的理解、平和、甚至是支持的态度,是全世界都极为瞩目、而且高度赞赏的。那么,人们不禁联想到,假如在埃及发生的一切,今天发生在中国的话,是不是还会出现流血?中国的军队是否还会站在政府一边?“中国人民解放军”会以什么样的形像和举动再次写入历史?

  理士满大学的王维正教授说:“如果今天在埃及发生的事情在大陆也发生的话,很难想象说会有军队倒戈,支持人民、推翻领导人的局面;不过也很难讲。”

  王维正说,这其中的原因,首先是1989年之后中共领导人意识到最后是军队解救了他们的政权,所以对军队予以特殊的关注,在政治上、经济上,都给予军队很多好处。他说:“中共将越来越多的资源给予军队,然后再加上过去的几位领导人,像胡锦涛(访美专题)、江泽民,在任内大量晋升一些解放军的将领,目的也很清楚,就是说,要政权稳定的话,一定要有军队的支持。”

  长期关注中国民主进程、在中国被囚禁多年,如今被迫流亡海外的魏京生不这么认为。他说:“我想现在和20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中国的军人,他们的视野,包括他们对事务的判断,都已经不一样了。其实20年前,邓小平也是很勉强地,迫使军队开枪的。现在,我想,20年前的事情不会再重演。”

  魏京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20年后,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使他在这个问题上抱有乐观的态度。

  魏京生说:“我不认为中国的军人都是一些混蛋;我觉得他们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是有良心的,只不过是在89年、20年前的时候,各种原因凑在一起,他们扮演了镇压老百姓的角色,但是今天,我想他们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魏京生分析说,相比20年前,中国人民、包括军人在内,都更加向往一个民主的社会,和埃及人民一样,向往着一个公正、自由的国家。

  魏京生说:“我想他们(中国军人)对中国的前途可能跟20年前有不同的看法;20年前的时候,他们大多数人还是很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够把中国带向一个更好的前途,但是,20年来的现实告诉大家,实际情况并不如此,而且现在的情况比当时还要糟糕,贫富差距更大了,老百姓处于更加困苦的境地,社会上的不公正发展得更加普遍,而且(当局)还蛮不讲理、公开的蛮不讲理;而所有这些,对军人都有影响,因为军人本身也是老百姓,特别是士兵,他们就是普通的老百姓。”

  魏京生说,他的乐观,不仅源于军人的素质的变化,而且也跟现在军人如今能够广泛获取外界信息有很大关系。

  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亚洲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沃尔特.罗曼(Walter Lohman)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中国军队过去这些年里,“听党的话”的程度,似乎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点,他说,从军队在西藏和新疆地区的镇压、或者是中国官方所说的“暴乱”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可以看出来。

  不过,魏京生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说:“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西藏和新疆,至少还有一个民族问题,共产党可以作为借口,来说服军人,但是如果现在还想像89年一样,让军队上街去镇压示威的老百姓,我想他们将很难找到军人们能够接受的理由。如果真的发生像埃及一样的事情,那么军队也会像埃及的军队一样,拒绝屠杀自己的老百姓。”

  魏京生说,中国军队人心走向的变化,发生在各个阶层,而且“即使高级军官下令,我想中下级军官也会拒绝执行;之前,前苏联和东欧已经有过这样的情形。”

  现年60岁的魏京生1969年入伍,曾经在部队里度过三年半的时间。他说“先是在广西和湖南,后来到了陕西,我们那个部队现在还在陕西。”

  胡锦涛(访美专题)等中国领导人如何看中国的军心呢?对此,魏京生说:“我想不用我说,他心里很清楚,实际上比我还清楚。我认为,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们现在不敢下那么大的力量大规模地镇压老百姓。”

  星期三(2月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马伦上将与埃及参谋长安南中将通了电话,再次对埃及军队在国家朝着民主方向和平过渡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高度赞赏。

正統

“当时把斯大林的水晶棺从红场移开,是赫鲁晓夫做了一件好事情,我认为列宁的墓早就应该移开,这些所谓的唯物主义者,这些共产党人,他们不是唯物主义者吗,他们为何要实行埃及法老的‘木乃伊’崇拜啊,干尸崇拜是古代社会野蛮的风俗,到了二十世纪他们搞这一套,其实这不是列宁的本意,这是斯大林他们的需要。他们需要他的遗体来诠释他们接班的正统,其实俄国的文化风俗一直是土葬,人类历史上除了两千多年前的埃及,没有提倡用‘木乃伊’方式安葬的。毛泽东去世也同样如此,华国锋要歌颂中国出了一个英明的领袖,把他放到水晶棺里外这是政治权力较量的牺牲品。在这些尸体上被赋了历史的阴暗的意义,从文明的角度看没有正面的价值。”

http://news.backchina.com/viewnews-125767-gb2312.html

詩想起

母親戴著斗笠

頭巾包住整張臉

祇露出一雙

在大太陽下閃亮的眼睛



她將稻穀一畚箕一畚箕

倒入風車的漏斗



父親在一旁

滿臉早已被太陽烤得通紅

他用力轉動風車

手好像和風車在賽跑



一粒粒

黃金般的稻穀

從風車出口流出來了



彷彿是

一粒粒

金黃色的

血汗



◎風車也稱風鼓車或風箱,為一木製篩除稻穀雜質之農具,

左上方為一狀似漏斗之物,下方為一斜形似抽屜之物,右方

則為一圓形風鼓箱;從田裡收割經過曬乾後的稻穀,經由上

方漏斗放入,再經搖動風鼓箱,莖、葉、蟲、塵土等細小雜

物就會從左邊出口排出,留下精實的稻穀,會從斜形抽屜落

出。

星期三, 2月 02, 2011

詩想起

微軟
深信人們會固守在pc上
而輕忽了雲端的威力
結果讓谷歌坐大

谷歌
深信人們會搜尋至上
而輕忽了社群的威力
結果讓臉書坐大

聰明人
總是迷信自己的真知卓見
結果在演化的新浪潮中
滅頂

詩想起

歡愛
以香水百合的
顏色氣味
魅惑著
眾生從死亡之井打撈自己

今生的歡愛輪迴
在狂野的撕裂自我聲中
死了一回又一回

死亡的瞬間
眾生回到了前世
也來到了來生
那就是傳說的永恆之境

2011新春文化饗宴

敬 邀
2011新春文化饗宴暨新春團拜
時間:2011年2月6日(星期日)年初四下午兩點
地點: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池畔音樂舞台】
指導單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屏東縣政府
協辦單位: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客家公益會、花布衫演藝坊 六堆社
主辦單位:屏東縣六堆原鄉讀書學會

2011新春文化饗宴程序:
節目主持:徐慧玉團長vs林逸民先生
14:00報到-新春見面歡
14:30新春團拜—曹啟鴻縣長、李永得副市長、、
14:35文化饗宴
文學與藝文創作發表
新春拜年舞曲/花布衫演藝坊兒童樂舞團
客家文化運動个回顧-從學術發展談起/徐正光 博士
紀錄片創作-水牛的最後時光 /邱才彥 先生
行政與文化-行政系統內的文化實踐 /鍾孔炤 局長
展演藝術創作發表 /花布衫演藝坊
六堆戰役動畫創作-動畫與音樂創作 /山狗太樂團
文學創作分享 /曾喜城、鍾榮富等€學者
大地書房-林生祥樂團音樂創作
校際新春論壇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經驗談 徐泰雯研究生
從溫義記看大樹鄉窯業發展 溫美倫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