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月 31, 2011

Better

CatherineYen
http://taiwanliterature.ning.com
/profiles/blogs/ge-ka-hao-de-bettertai-hua



Better

Better than me
Are you
More sentimental than me
Are you
More passionate, cleverer, faster thinking
You You You
More proud than me
Wilder than me
Lonelier than me
By my subtle and tiny tenderness
To cherish you
Better and better

That day, on the dining table
You said slightly
“Thank you to accompany me for dinner”
Red the eyes
The adversity in life journey
The predicament of days’ back and forward
Frozen in one grasp
On the way home in the starry nights
Silent the lamp warmed at the wall corner

Better than you
Is me
Kinder than you
Is me
More assured, stronger, keener
Is me
More pious than you
Prettier than you
Humbler than you
By your silver huge shoulders
To cherish me
Better and better

That time, I was heart broken as usual
The blurred memories by eraser
Forgot the vast heaven and earth
Neglected the wild wind and turbulent waves
The secret longing
A spiritual hill
The refined and serene poems
Comfortably installed
On the eyelash of mist


擱卡好的

比我擱卡好的
是你
比我擱卡善感的
是你
擱卡多情擱卡聰明擱卡思想敏捷的
你你你
比我擱卡驕傲
比我擱卡狂野
比我擱卡寂寞
我用微渺的溫柔
擱卡擱卡好咧
珍惜你

彼一日,飯桌頂
你輕輕ah說:
「多謝妳陪伴我吃飯」
目睭箍紅紅
生命逆旅
前進後退困頓
凝結佇an an的扲手中
星夜轉來的路
恬恬牆角盞燈的溫暖

比你擱卡好的
是我
比你擱卡善良的
是我
擱卡篤定擱卡堅強擱卡金醒的
是我
比你擱卡虔誠
比你擱卡美麗
比你擱卡謙卑
你用巨大銀色的肩胛
擱卡擱卡好咧
珍惜我

彼陣,我心碎khah過去仝款
被拊仔拊霧去的記憶
毋記著天地的懸低
無看著狂風捲浪
上秘密的渴望
性靈的山丘
幼秀安詳的詩篇
四是khng 佇
霧的目睫毛


更好的

比我更好的
是你
比我更善感的
是你
更多情更聰明更快思想的
你你你
比我更驕傲
比我更狂野
比我更寂寞
我以微渺的溫柔
更好更好地
珍惜你

那天,餐桌上
你輕輕地說:
「謝謝妳陪我吃飯」
眼眶紅了
生命逆旅
前進後退困頓
凝結一握間
星夜歸途
靜默牆角盞燈的溫暖

比你更好的
是我
比你更善良的
是我
更篤定更堅強更敏銳的
是我
比你更虔誠
比你更美麗
比你更謙卑
你以巨大銀色的肩膀
更好更好地
珍惜我

那時,我心碎一如往昔
橡皮擦模糊記憶
忘卻天地高低
無視狂風捲浪
最秘密的渴望
性靈的山丘
細緻安詳的詩篇
恬適地安放在
霧的眼睫

錯假冤案

<金恆煒專欄>陳肇敏與黑暗軍方
(作者金恒煒現任《當代》雜誌總編輯)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11/new/feb/1/today-o11.htm


江國慶案證實是「錯假冤案」,用「人神共憤、天理難容」都難以形容,人民的怒火與憤懣已達鼎沸;會不會動搖「馬統」政府的基石?等著瞧。只要與民國八十六年白曉燕案一比,馬上見出力道。

「白案」只是歹徒綁架、撕票,結果高達十萬人次上街頭抗議示威,迫使當年的行政院長連戰下台。「江案」之令人髮指遠甚於「白案」,台灣人民不會用腳投票?

「白案」是治安問題,「江案」則是人權問題;「白案」是歹徒作案,「江案」則是國家機器殺人,「白案」最後以摘掉閣揆烏紗帽作結,那麼更無法無天的「江案」呢?難道帳只算到時任空軍作戰司令陳肇敏與空總政戰部主任李天羽就到頂了?更何況「江案」不止立院、監院質疑,時間也不是一年、兩年,陳肇敏等還升官進爵,馬英九不需為此負責?

「江案」最令人髮指的是,軍方指使不具司法身分的反情報組織「政四」主導。「政四」是什麼東東?據媒體報導,「老四」在軍中是人見人怕的「東廠」,屬戒嚴怪獸總政戰部麾下,最拿手的本領就是白色恐怖,江國慶不送命才怪。也難怪「政四」魔爪一伸,台北市警察局、調查局與憲兵調查組只有閃邊站之一途;當年參與的官警接受媒體訪問大爆內幕說:「從頭到尾都是軍方自己在辦,警方根本插不上手」,現在事發了,又「硬要他們背書」。可見「政四」權力之大與目無法紀到什麼程度。

陳肇敏、李天羽等人有沒有下令刑求?即使沒有文書佐證,但逾越法律正當程序下令「政四」辦案,已鐵證如山了。更具證據力的是,江國慶寫完自白書,身為空軍作戰司令的陳肇敏竟堂而皇之的前往訊問室視察,可見陳肇敏下令「政四」。這是其一;「偵查不公開」是檢調鐵律,陳肇敏即使貴為司令,也無權與聞,敢大陣仗巡視不說,還在軍方安排下,逼迫江國慶演出「跪地」戲碼,這是其二。

軍方當年敢宣布破案,先是在刑求下取得江國慶〈自白書〉,然後在江國慶跪求陳肇敏後結案。換言之,「自白」加上「跪求」譜成了這齣謀殺空軍上兵的慘劇;只有刑求取供而沒有司令官的首肯,不能結案!難怪當年曾到空軍營區現場勘查的員警會說:「案子還在辦,軍方就宣布破案!」因為陳肇敏說了算。

現在案情基本大白,江國慶沒有殺人已是真相,連國防部都公開出來道歉了,陳肇敏卻不改其志,否認江國慶的「下跪」是「求情」,而是「道歉認錯」。事實擺在眼前,陳肇敏卻不接受,「江案」的罪魁禍首是誰,也就呼之欲出了。

值得追究的問題是,國防部為什麼公開道歉而陳肇敏卻抵死不認?國防部只是「機構」;「機構」犯了錯,誰奈何得了?但陳肇敏不然,他絕不承認正顯示他為自己的「過失」開脫。

「江案」透顯的另一陰暗面就是台灣戒嚴體制的可怕,即使當時解嚴了近十年,台灣民間社會已步入民主化時代了,軍中還處在戒嚴時期;蔣氏父子養大的政戰體系可以壟斷軍方,掌控所有位階。依江國慶家書,「下跪」原是教官一手導演出來,並且騙他藉「下跪」以「求情」,連教官都在「江案」中扮演角色,還有人能逃出「政四」魔掌?

「江案」是軍隊謀殺案,這些反情報成員手上沾滿鮮血,尚不知道製造了多少冤獄假案,「江案」可見是冰山一角。利用「自白」、「設局」、「下跪」完成冤案,剁了好生生一顆人頭,誰要負責?誰能負責?台灣人民一定要問到底。

(作者金恒煒現任《當代》雜誌總編輯)

詩想起---新文體

胡適
在新文學運動小史引論中說
新文體是古文的大解放
因不受駢四儷六拘束
所以氣勢汪洋奔放
而條理淺顯
容易使讀者受感動

他也提到
譚嗣同梁啟超的議論文
已非桐城派所謂古文了
這新文體平易暢達
縱筆所至不檢束
筆鋒常帶感情
對讀者有種魔力
但老輩則痛恨
詆為野狐

證之網路文學廣受年輕讀者歡迎
是否新文體又出現了?

充滿人性的思考

http://twnelclub.ning.com/profiles/blogs/ruth-stone
●陳秋白




Ruth Stone〈1915~〉─
真愛讀Ruth Stone寫的詩,讀伊詩內底hit種誠幼的觀察,讀伊抒情中的強烈議論,簡單詩句內底的深刻思想,伊khia-ti人性的邊緣觀察,享受毒蘋果是對真情體驗的結論〈我an-ni猜想〉;對同性戀的想法,伊提出加害無辜人民真正的罪〈美國對日本的原子彈轟炸〉來辨論,這是政治詩,充滿人性的思考。


Eve, Also


Holding in my left hand an apple;
they told me it was naturally grown.
No sprays. Or if sprayed,
the spray’s not as deadly as some;
the skin, red as a Vermont
sunset in late summer,
when something, insects, pollution,
thickens the lower layers of air
and the light shifts to deep red,
slanting up from the rim of the world
that slopes downhill from us and then
the entire mountain and valley are bathed in it.
As if the sun is a giant ruby—
a jewellike Betelgeuse.
All this while, I am eating the apple;
its insides glowing
like the summer sun that rises
at the edge of morning.
A crisp yellow-white,
full of miracles;
eating its moderately poisoned fruit,
in this careless moment,
in this careless moment of life.

〈From What Love Comes To〉


也是夏娃

我的左手提一粒蘋果;
in gā我講這是自然生長的。
無噴藥。準講有噴藥,
也無像一寡藥仔hiah-毒;
伊的皮,紅甲像佛蒙特
晚秋的落日,
當蟲-thuā,污染物
gā大氣的下層變霧去
光線會轉深紅,
斜斜uì世界的邊緣升起
對阮tsia落-kiā,然後
規粒山gah山谷攏浸ti光線中。
日頭若像是大大粒的紅寶石─
一粒寶石像Betelgeuse*星體。
這站,我當leh食蘋果;
新鮮的內肉
像早起天邊
升起的夏天日頭。
新鮮的黃白色,
充滿奇蹟;
食伊溫和有毒的果實,
ti無煩無惱的這當時,
ti這世人無煩無惱的時陣。


*Betelgeuse:獵戶星座正肩胛頂的紅色星。



Sorrow

Living alone the feet turn voluptuous,
cold as sea water, the thin brine
of the blood reaches them slowly;
their nubby heads rub one another.
How can you love them and yet
how live without them?
Their shoes lined up like caskets
in which they lie all day
dead from one another.
In the night
each foot has nothing to love
but the other foot.

〈From In the Next Galaxy〉


悲傷

獨身,雙跤變性感,
像海水冰冷,血液的
薄鹽慢慢來到雙跤;
跤頂的骨節互相磨擦。
你ná-會愛-in goh
ná-會使無in?
In的鞋像盒仔排列
in規日倒ti內底
互相生死
Ti暗暝
每一支跤無啥通愛
除了另外一支跤。



Sin

I remember a Harvard student,
who couldn’t admit to himself
that he was gay,
suddenly one day
telling everyone
he was a lampshade.
He was so convinced
he tried to stick his fingers
into wall sockets.
The ambulance squad
wrapped him in a straitjacket
and drove him away.
Somewhere he may be lighting
someone’s darkness—
whatever—
More likely,
he is still a lampshade,
a lampshade pressed tight
upon a hot bulb,
a lampshade—perhaps accordion pleated—
as they used to be—
in the opulent fifties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when factories turned
back to confetti
and women took off
their overalls.

Poor boy,
he only wanted
to love some man—
who knows who?
And speaking of real sin,
we had just dropped
that bomb on Japan
and radiation
was two miles high—
just dust in the blue.

〈From What Love Comes To: New and Selected Poems〉




我會記一个哈佛的學生,
伊無法度承認家己
是男同志,
雄雄有一工
gah每一个人講
伊是一頂燈罩。
伊誠堅信
想辦法gah手指頭
thuh入壁頂的插座。
救護隊
gah伊用束衫包起來
載走。
Ti啥物所在伊凡勢會照明
啥物人的烏暗─
不管按怎─
較有可能,
伊猶是一頂燈罩,
一頂ân-ân khàm-ti
一粒燒電火泡頂懸的燈罩,
一頂燈罩─可能有手風琴的攝-kíng─
像過去─
二次世界大戰後
富裕的五十年,
當工廠回到
五彩的碎紙
婦女脫去
in的工作服。

可憐的囡仔
伊單想欲
愛某一个查埔─
啥人知是啥人?
講著真正的罪,
咱tú共原子彈
擲去日本
而且幅射
有二哩懸─
青天佈滿粉塵。

台文戰線第21期出版

台文戰線第21期


每期200元,一年4期700元
請劃撥42264462 戶名:蔡宛玲

台文戰線第21期目錄 

【社長的話】
2010年代的自我期待佮要求/方耀乾
【專 輯】
《累世之靶》選刊/張德本
張德本《累世之靶》中的族群神話與平埔認同/胡長松
台窩灣擺擺․Tayoan Paipai選刊/方耀乾
淺談方耀乾《台窩灣擺擺․Tayoan Paipai》裡的新歷史態度/胡長松
【詩】
我等待/陳秋白
德國影展/陳金順
詩/Phang見佇水內的夢/顏雪花
大人啊/蘇善 
心相隨/高月員 
忠孝東路的KTV/林文平
我共我的手貼佇你的手/胡長松
水車/媽祖魚之淚/陳潔民
你共我囥佇微緲的白雲預/李秀
面囚/風之舞/莊柏林
覺悟的手術/張育嘉
【散 文】
懷念的播音員/陳潔民
伊瑪嘉哇耶去/吳國安
陪伊渡難關/張翠苓
【小 說】
紅面蓮花/小城綾子
失蹤/陳金順
菩提相思經(6)風雨中的哀泣品/林央敏 
【世界文壇交流】
安娜‧史威爾斯辛斯卡的見證 (下)


掌門詩學季刊第61期

掌門詩學季刊第61期目錄

編輯筆記
不幸的語言〈陳秋白〉
母語創作
王希成 / 王 凱 / 何金璟 / 胡長松 / 高月員 / 張德本 / 陳金順 / 陳 胤 / 陳潔民 / 蔡彤緯 / 顏雪花 / 蘇 善
同仁詩采
子 青 / 小 荷 / 王詔觀 / 石 虔 / 徐享捷 / 張 詩 / 陳文銓 / 蔡彤緯 / 鍾順文 / 離畢華
社外詩作
Anneke Buys / Ram Krishna Singh / 李宗諭 / 哲 絮 / 琳 羽 / 黃羊川 / 賴文誠
譯詩選讀
戰後波蘭詩選─塔德烏什‧魯塞維茲 ─ 陳秋白 譯
詩評詩論
陳文銓
小品文選
琳 羽
封面攝影:鷹 來

*劃撥帳號:高雄市郵政劃撥41954399號〈戶名:陳美鳳〉;一年四期新台幣:500元;國外美金35元。
*掌門詩學季刊每逢二、五、八、十一月底出刊;投稿掌門限於未在任何型式媒體,含網路及個人部落格發表之作品。
*投稿電子信箱:chairmanpoetics@pchome.com.tw
*ISSN:977-1995-9194


Contemporary Taiwanese Literature─當代台語文學

height=


當代台語文學本期作者〈Authors〉:
李勤岸(Li, Khin-huann)/張德本(Tiunn, Tik-pún)/宋澤萊(Song, Ze-lai)/胡民雄(Ou, Binsiong)/林央敏(Lim, Yang-ming)/方耀乾(Png, Iau-khian)/李魁賢(Li, Khoe-hian)/王貞文(Wang, Jen-wen)/陳金順(Tân, Kim-sūn)/林文平(Lîm, Bûn-pîng)/李長青(Lí, Tióng-tshing)/柯柏榮(Kua, Pik-îng)/胡長松(Oo, Tiong-siong)/陳正雄(Tan, Tsing-hiong)/陳秋白(Jeff, Tân Chhiu-pek)/陳 雷(Tân, Luî)

每期200元
帳號:42266208 戶名:台文筆會李勤岸

星期日, 1月 30, 2011

秋水詩刊第148期出版



秋水簡史

一九七四年,詩人古丁先生緣於詩壇晦澀詩風十分盛行,派別太多,彼此不容,致報刊雜誌拒刊新詩,而讀者因看不懂詩,亦離詩日遠,為扭轉此不良現象,遂與好友綠蒂先生及愛徒涂靜怡女士,創立了時僅四十八頁的秋水詩刊。

古丁先生在創刊詞上說:「我們創辦〈秋水〉詩刊,卻不是一份同人雜誌,它的誕生完全是一種機緣,一種特殊的際遇,一種靈機的觸動,但也是一種新時勢的催生。我們想由一、二人之力,以共同的理想和願望,使一份詩刊更為單純些。只為開闢一塊乾淨的園地,供愛好新詩的朋友作為歸隱式的吟哦,在寧靜中享受詩與美的人生,將名利放逐於詩國之外。

秋水詩刊堅持走清新明朗的詩風,著實為當時詩壇帶來了一股清流,鼓勵了許多年輕的朋友,也吸引了停筆多年的詩友,再度重拾詩筆,揮灑生命的詩篇。

一九八一年元月,古丁先生不幸車禍去世,〈秋水〉頓失舵手,所幸綠蒂先生仍願支持〈秋水〉印製,使其得以免於停刊的命運。而涂靜怡女士於深切悲慟之餘,為了留住古丁先生的精神,除了克服種種難關為其敬愛的老師出版了三大冊的「古丁全集」外,更是竭盡心力維護澆灌這一塊詩的純淨園地,甚至因而犧牲了健康。

在此苦難時期,〈秋水〉散居各地的詩友們紛紛伸出援手,或自願為〈秋水〉義工,或默默為〈秋水〉做事,或時常給予精神上的慰勉鼓勵,凡此等等,使得〈秋水〉像個溫馨的家,作者與編者之間,無形中存在著一份自然流露的濃厚情誼。

一九八九年,〈秋水〉十五週年,出版了一本美麗的詩選《盈盈秋水》。

而為了集腋成裘,集思廣益,因應時代趨勢,走向更精美的未來,〈秋水〉自一九八九年元月﹝六十期﹞開始,改為同仁詩刊。由於有同仁的資助,〈秋水〉從五十九期的一百頁,曾加到一百一十六頁,又從六十四期起再曾至一百三十二頁,由封面至內頁的設計編排,亦日趨精緻。

時值兩岸文學開放交流,自六十期起,〈秋水〉也開闢了「大陸詩人作品欣賞」專欄,頗受兩岸詩人的喜愛和肯定。

一九九三年,為了讓〈秋水〉二十歲有個美好的回憶﹐再度出版了與眾不同的詩選《悠悠秋水》。

一九九五年七月九日,〈秋水〉與大陸瀋陽的〈詩潮〉詩刊,於新詩學會主辦的兩岸詩學交流研討會上,正式簽約締盟為姊妹詩刊,寫下了兩岸詩刊交流的新頁。

一九九六年五月,秋水同仁接受〈詩潮〉詩刊的邀請,組團造訪東北,與〈詩潮〉在瀋陽召開詩歌研討會,相互切磋,以期彼此更加茁壯成長。

一九九六年八月,主編涂靜怡女士榮獲第一屆詩歌藝術編輯獎。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成立秋水出版有限公司。

一九九八年七月,出版秋水小語筆記書:《秋水有情》、《心隨風月》並將陸續出版《剪雪成詩》、《紅簷小語》、《流過心河》。

一九九八年七月,〈秋水〉一百期,二十五週年紀念,舉辦了內蒙古鄂爾多斯詩之旅,在美麗的大草原上與來自大陸各地的詩友們聚會歡敘。

二十五年來,〈秋水〉最引以為傲的是,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它從不脫期,按時出刊。而其堅持明朗抒情的風格,使得許多愛詩者,當初或因某種因素,或不滿詩壇充斥晦澀,怪誕之詩,憤而停筆多年者,因受到〈秋水〉清新明朗詩風的感召,又重拾詩筆者不在少數。

另外〈秋水〉也長期鼓勵許多優秀的年輕詩人,如早期的雪柔、陳思為、楊維晨、李宗倫、陳欣心、和後來的川、莊秋瓊、張國治、詩薇、徐望雲、陳謙、漢駱、滌雲等,均是經由〈秋水〉的推薦,而榮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秋水〉從不自畫圈圈,不搞派系,只單純的提供「園地」秉持創辦人古丁先生的理想:「開闢一塊乾淨的園地,供愛詩的朋友,作隱歸式的吟哦,在寧靜中享受詩與美的人生,將名利放逐於詩國之外。」因此在這一塊「有情天地」中吟哦的詩友們,彼此之間親愛和諧,情同手足,是其他詩刊所少見的。

〈秋水〉堅持自己的風格,走自己的路,二十五年來默默留下的足跡,是有目共睹的,它將永遠保持此清澈純淨的面貌,流向浩浩泱泱的未來。


--------------

本刊是一本純現代詩季刊,園地公開,歡迎投稿。

凡詩歌創作、詩論、詩話、詩人專訪,均歡迎。

來稿本刊有刪改權,不願者請先聲明。

本刊是由極少數人集資創辦,故暫無稿酬。

來稿請寄:台北市郵政信箱14─57號信 箱,本刊編輯部收。

每逢一、四、七、十月出版。

文學客家第三期出版



主 編:邱一帆
tu6986@webmail.mlc.edu.tw
社 址:台灣台北縣新莊市民安西路245巷10弄9號
電 話:(02)2203-5124 FAX:(02)2205-1828.
郵政劃撥:帳號16686525 黃子堯帳戶
hakka_taiwa@yahoo.com.tw
I S B N 978-986-83804-3-1(平裝)定 價:新台幣140元.

------------

《文學客家》第3期出版

客語刊物《文學客家》第3期 01.26出版
本期以「分客家幸福」為專題
刊出張捷明、馮輝岳、徐清明、彭欽清、魏良雄、李得福等作品
並有陳寧貴創作--1895年臺灣南部六堆客家庄民保衛戰客家史詩
吳聲淼小說以及邱一帆、黃永達的評論 --------

《文學客家》以季刊形式發行
3、6、9、12月15日截稿

出版:台灣客家筆會

歡愛


作者:林文義
出版社:爾雅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6395116
裝訂:平裝

漫畫裡滑稽耍寶,文字裡憂鬱多情,當記者的義憤填膺,內心裡卻又帶著天真童心的義氣,這樣多面衝突又率真個性的林文義,使他筆下的世界華采滿眼,沉鬱豐富。

散文、漫畫、詩與小說,朝向多元多角度發展的林文義,以「歡喜於文字,眷愛於情懷」的散文集《歡愛》作為寫作四十年的定音之作,值得期待!

------------------

無盡渴需、尋索,猶若魚族必得藉水安棲,缺水定然乾涸,濕潤漸遠,如露蒸騰化霧凝於大氣,肉身遂成木石,失神而默言……。



1

香水百合花,我所嗜愛的植種,含苞未開時幽邈的揣臆,彷似男之性器,逐日綻放如女之性徵;撫之瓣葉內側猶然有人舌之蕾微刺,其香氣醺芳著某種情慾地沉陷,是否多少雷同於古人斜臥長榻,吮吸鴉片煙土的放縱肆意?那應是罌粟花白色汁液之移情,橙紅的花朵,充滿血意,太陽的顏色,又是溫柔而暴烈。

我試圖以文字替代油彩描繪,關於香水百合的瓷感以及罌粟花的火燄……我但願是在最闃暗的子夜裡構思或者想像一種情慾的降臨;文學的理由還是生理本能的浮現?因之苦思尋索而倦然入睡,卻又在半醒半睡之間,夢,鬼魅般悄然侵奪而至,總像一次艱辛的征伐。夢,像食人獸,詭異而殘忍,它不是猛然一口吞噬,而是一口、一口輕咬、啃囓,可以清楚地聽見那尖銳利牙撕開皮肉,吮血吸髓的驚怖,零碎而支離;夢啊,前世不解的冤孽是不?

香水百合花美亦帶邪氣,猶若夜夢那吞吐、微刺的舌蕾,挑逗與逞厲,令人冰火交熾,生死難決;天堂或者地獄,救贖或者幻滅,你是前生數度回眸而成鹽柱的癡心女子,也是千年之前,鬥獸場中無以抉擇命運的悲壯戰士,在殉死前刻,最後的記憶竟是戀人的肉體餘影。

食人獸的血盆大口,涎液黏絲著紅血,羶腥氣味如此接近鼻息,在眠夢輾轉之間;忽遞變景況,清晰的花朵無限巨大的舒放、合攏,飽滿的汁液竟然盈滿情慾,那花形直覺是屬於女子最最深邃、甜美的祕密所在,難以言宣的窺探以及索求……溫柔且暴烈的躁動。

彷彿一個難以臆測的故事逐漸展演,浪潮高漲而起,幾乎滅頂的悲哀繼之是全然任它而去,隨波逐流的鬆弛解放,故事中斷或止息;究竟要耽溺在一種情慾的餘緒或者挑戰未可得知的崩裂與毀滅?我試圖描繪的油彩在迷夢迴旋中,是血的紅、葉的綠,無以辨識的自己。

太初之始,無語無字,肉身蠕遊如蛇若蛆,僅存本能需索而生,食花吮蜜,借雷取火,水湄穴居,夜星滿天,兩足行者漫走孤寂……。




2

流蘇與帷幕輕曳,是砂與岩穿過的晚風,夜如此赤裸,即將卸下的瓔珞和遮面的絲綢後面是怎般地嬌羞或冶豔?我揣臆著屬於伊斯蘭女子覆蓋著頭巾下的雙瞳,褐棕帶藍,莫非就是鹽海不朽的顏色,說是土耳其藍吧,月皎星亮,郎君膝下,妻妾成群的歷史依循。

泛道德或者女性主義的貶抑質疑,西方霸權擅藉宗教及文明之名,千年來肆行掠奪、殺戮之實;十字軍東征,征服什麼?昔之黃金珠寶,今之原油礦區……左手十字架頌讚耶和華,右手是鮮血流溢的利劍,亞歷山大就是一次最荒謬的笑話。大漠迷境,儘是海市蜃樓,黃砂染血,部落焚燼,伊斯蘭男人被處決,伊斯蘭女子被強暴;是啊,奉主之名,主在何處?

戒律、習俗屬於伊斯蘭,本就無關於自以為進化文明的西方世界;我卻時而揣臆遙遠的、彷彿歷史迷霧之間,伊斯蘭女子的情慾想像……伊斯坦堡飄雪的冬季旅行,1994年12月下旬,即將行程結束的前夜,粗劣的烤羊排硬如皮鞋,安那托利亞帶著野性的紅酒卻讓我醺然睡去,半夢半醒之際,一道眩眼投射燈竟集於我半傾身軀,被猛烈搖晃,猶若強震忽來,倦然睜眼為之心驚──蛇般細腰,乳若甜橘,濃烈香氣撲鼻而至。奧圖曼銀飾鑲以紅寶珠串,風鈴般輕音,仍未全然回神,就被嬌嬈的肚皮舞孃纖手引領,這才發現身置舞台上。

舞孃是一條靈動之巨蟒,我這醺醉的東方旅人又是什麼?將被吞噬的馴鹿還是狂亂的獅子?鼓聲、琴絃、歡叫……白皙、修長的纖纖十指石榴紅,紅得那般鮮豔如血,緊握我微顫、不安的左手,糾結著她的香水,我的汗意,褐髮藍睛,豐腴雪白的女體,泛散無花果的甜味,沙漠玫瑰的神祕;傾身挪近,乳波臀浪應和低吟且高亢的韻律,舞孃貼耳說了一段我所不諳的輕語,如酒芳醇的紅唇盪開又合攏,像一朵巨大紅豔的食肉花,那般情慾,如此迷離……

記憶湮遠的1994年冬夜,我即將告別伊斯坦堡,飄雪凜冽的伊斯蘭古都,卻未識猶在埋首書寫小說《我的名字叫紅》的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

靈魂在虛無縹緲時,天使是否折翼墜落,衣不蔽體遂以肉身獻祭,亡故作家遺著《天使不做愛》情慾誘之,寧墮地獄而不悔……。




3

有一種謊言,永世輪迴的詛咒,乳蜜與劇毒的成份,人類慣於耽溺、淪落,誇說是:愛情。真心與虛矯的剎那辨識,宜在相見時凝眸一刻。洞悉什麼?怎樣直覺?微笑的瞳眸深若星雲或是空茫的黑洞,巧言花語之唇翕動如歌,有著獵奪的陷阱或則確是花葉繁美的鋪陳……我靜看一整個午後咖啡店的各式人顏。

只有威尼斯面具節,如夢般地看不真切;那是演出,聖馬可廣場彩麗繽紛的嘉年華會,幾百年來早就宣告──神祕地不讓人看清彼此。十分魔幻,卻也一分真實,人生這齣戲,哭與笑、真與假,再再都覆蓋著一張面具,作家的終極本質只是試圖揭穿,揭穿之後,美麗或者醜陋又如何?怕是驚見空白的無邊孤寂。

就是一張床,兩具孤寂的肉體交歡,糾葛綿纏,蛇般交媾,溫柔與暴烈地全然動物本能;吮吻、吸弄、進出……濕濡的狂熱延續,硬挺以及香軟之容納,容納這幽幽千古的憂愁。

死了嗎?愛比死還要淒美、冷冽。熾烈的性慾從雲端急墜到谷底,一切歸於最後的沉靜,自問:這是真愛還是排遣?也許下一刻倦然睡去,夢侵入,竟是彷彿依稀身置遙遠的威尼斯,你是戴著面具之人,臨鏡已不識己身。高潮逐漸低緩,夢中之你自問:我,死了嗎?

夢,也是一張戴著面具的鬼魅,夢不會給你應答,你也永遠尋覓不了真假與否的印證;果真人生如夢,只有情慾是存活的唯一理由。事實是這樣嗎?俗世的生兒育女引以傳承,更真切的,就是天人合一的肉體歡愛無他。

肉體歡愛得以天人合一乃是至樂,靈魂交融情慾,在於能否相知相惜、靈犀於心;愛戀連綿,信守不渝,堅執允諾猶若理念終生,合一之定義在於珍愛對方如同自己。
是生命的圓滿與進境抑或是昔日積累的懺情與救贖?彷彿身臨青春行過的海岸,浪湧礁岩依然是永恆的景致;我則漫步到平灘近水之處,靜思今時靜美的書寫歲月,歡喜以及眷愛的定向與抉擇,不必面具,不須矯飾的自在自得。緩行沙灘,回首背後是留下的長長足痕,如此踏實且如此穩健……。

-------

歡愛/陳寧貴

歡愛
以香水百合的
顏色氣味
魅惑著
眾生從死亡之井打撈自己

今生的歡愛輪迴
在狂野的撕裂自我聲中
死了一回又一回

死亡的瞬間
眾生回到了前世
也來到了來生
那就是傳說的永恆之境

薔薇的剪裁




薔薇的剪裁:郭成義小說‧散文‧詩合集
I S B N:9862214937
I S B N 13:9789862214930
作 者:郭成義
精平裝/頁數: 平裝本 / 254頁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有一日我從心裡看見一朵薔薇的肉體和她的血跡,此後便為她的美所撞痛。是的!薔薇是我的青春,我的肉體,我的愛,我的血…… 這是詩人郭成義的創作集,集合了自十八歲以來,發表在國內各大報刊雜誌的小說、散文、情詩及札記等作品。作者說:「十八歲我迷戀薔薇,把薔薇當成自己的肉體那麼崇拜,四十歲我知道,薔薇的美顏是一種意象,是我青春的圖騰,而四十歲的我依然在心中栽植薔薇,但薔薇不是美,只因它有我的十八歲。」這本書可以說收集了作者的青春美學,裡面有瑰麗的思想與激情的愛戀,篇篇都是引人深思的作品。


--------
--陳寧貴的回應

你用寒極的孤寂
隱藏你多刺的浪漫
黑夜裡讓薔薇默默流著
你愛情的血液

泰雅女孩的魔法森林

http://tw.myblog.yahoo.com/coolingplay




''泰雅女孩的魔法森林''全部30篇及精美插圖都收錄在這本書,
全台各書店有售,

歡喜來相見!
分類:泰雅女孩的魔法森林
2011/01/21 17:49
''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新書分享會
台北場:3/26(六)14:00 台北市立圖書館總管10樓會議廳
台中場:3/12(六)15:00 誠品台中園道店3樓文學區
報名請上時報閱讀網 www.readingtimes.com.tw

苦苓親自為你解說雪霸之美
武陵團:3/18(五)~19(六)
觀霧團:5/6(五)~7(六)
活動參加費用請洽:親山水工作室www.waterwu.com
報名電話:(02)2626-0333


---------------
--陳寧貴的回應

苦苓在本書序中說得好----

原來
生活可以這麼簡單
在大自然
謊言無容身之地

星期六, 1月 29, 2011

甦醒

大地

被一輪落日

擊昏過去



在昏暗中好像有什麼東西在甦醒

好像一群種籽躲藏在土壤中竊竊私語

然後決定將 暗 掘開



掘出一條光河

載動昏暗的夜色

漂流向寧靜



此刻

光流動的聲音 無聲

光擁抱的堤岸 無岸

無聲無岸

輕輕把人間的 暗 掘開

The Old Street

The Old Street

A street was thinned into a line of words
In the palm of the history
Licking the withered autumn in the wind
By the tongue of a resistless silence

The back of the city
A passé play
The pace of movement
Woke up the dust on the screens

The spider in the corner of the house
Making a net under the golden moonlight
Jumped by pole vault
Fall in the oblivious state of a strong affection
Empty the swing
Latched the eyelids
Singing the soundless prayer
A street was thinned into a line of words


---CatherineYen
http://taiwanliterature.ning.com
/profiles/blogs/lao-jie-the-old-street

虎妈

“中式教育”激撞美式文化:“虎妈”们的育儿困境
---http://backchina.com  



2011年1月,《华尔街日报》刊登了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的新著《虎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的内容摘要《中国母亲何以更优越》(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随即新书出版,热销至今。

  中国父母可以命令孩子功课全部拿A、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女儿每天练琴6小时等“弹眼落睛”的观点,让蔡美儿的文章和新书在美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会引起热烈讨论,“虎妈”甚至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

  蔡美儿说的究竟是不是“中国式管教”?其观点在美国华人中有没有代表性?撇开《虎妈的战歌》的光环或偏见,让我们走近生活在美国的华裔妈妈,听听他们真实的育儿困境。

  爱攀比的妈妈

  在美国的华裔妈妈爱攀比,尤其是那些自诩为进入所谓“中产阶级”阶层的华裔妈妈,更爱攀比。

  很多华裔妈妈,为了子女教育,挤破头都要搬到纽约市东部的郊区——长岛居住。因为,住在那里的,多数是白人中产阶级,他们认为自己也属于这个阶级。

  住在郊区的华裔妈妈见面的一个共同话题,常常是如何安排小孩的业余生活。住在长岛南边一个小镇的何太太就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无论是教会的聚会还是朋友的聚会,她都会被一些妈妈主动讨论的话题弄得哭笑不得。中国妈妈们的一个共同话题,三句离不开孩子。

  何太太居住在长岛南边的一个小镇,小镇的居民主要是爱尔兰移民的后裔,感觉不到住在其他镇的华裔家长的那种压力。

  何太太的女儿看了蔡美儿的故事,觉得非常困惑。何太太的女儿平常不在穿着上过度追求。对于自己的学习,也不刻意求第一,是个很快乐、心理健康的女孩。最近,她的学校要选人参加长岛音乐表演,把她选上了。“要知道,这种音乐表演的机会,在华裔集中的学区,可是打破头都争不到的。”何太太说。

  中式教育=补习+拉琴?

  在美国,“中式教育”的代名词是“补习”和“拉琴”。

  华人集中的城市华裔学生学习的一大特点是补习。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最高期待,是子女进入纽约的“三大特殊高中”,为以后进入常春藤大学铺路。为了进入三大高中,不惜强化恶补。

  美国《洛杉矶时报》2011年1月13日发表评论说,中国学生是只懂考试的“工蜂”。孩子为成为“考试专家”付出了极高的代价,丧失了与朋友玩耍的时间,也不会参加志愿者工作,更不用说参加体育活动和课外俱乐部。周末就是他们在补习班补课的“大好时间”。

  留学美国、学业有成并育有一个独生女的华裔妈妈星辰,对女儿上不上补习班这件事情总是感到困惑:“我看到太多的中国学生可以很好地解题,甚至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但是缺乏想象力,也缺乏勇气。我自己也不例外啊。智商是一回事,情商是另外一回事。也许,西方教育注重的是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而中国式的教育是一切为了孩子将来的出人头地。我现在清晰地记得父亲的期望,要我搞尖端技术。也许,父亲希望我能为祖国研制核武器。”

  而来自上海郊区的钢琴师袁先生和来自香港的小提琴师袁太太则是另一类华裔父母。他们把教孩子学琴当成了第一要务;逢人就夸孩子多么聪明,在学校又拿了多少第一,小提琴又拿到什么比赛冠军。孩子的成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中心;孩子的成就,成了他们生活的目标。

  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朱威博士(Wei Zhu):

  “虎妈”教不出比尔·盖茨

  “中国妈妈”式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在学业方面打下好的基础,但在开创新领域及领导能力方面就很难说了。因为孩子只要在规定方面考满分就可以了。这就限制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养成了唯权威马首是瞻的习惯。学习固然重要,但光有知识只是学业发展的基础,能运用现有知识创新、有新发现,并引领新潮流才能不落后。

  培养优秀孩子的关键,是给孩子提供机会,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主动性是关键中的关键。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非一蹴而就,毕竟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才是极少数。事实上,像蔡美儿这样,事无巨细都要按照她的意志行事的霸道母亲,很难教育出比尔·盖兹这样的人才。

  教育孩子,首先要为孩子确定一个正确的目标,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使其一步步达成目标。实验的过程是非常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只要努力了,结果如何,并不重要。太看重结果的实用主义的学习方法,正是摧毁学生兴趣和动力的毒药。

  (朱威教授拥有数项科技专利,10余年来,他用业余时间辅导高中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经他培养,多名学生获得英特尔、西门子等科技竞赛奖)

  没有第一名,怎么活下去?

  中国留美学生宋捷在国内的学校从来都拿第一名,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被哈佛建筑系录取攻读研究生。但等到了哈佛后,他才发现跟美国顶尖的学生比,自己根本不行。

  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宋捷得了忧郁症,不得不休学一个学期,经过心理调整才又回到学校。宋捷告诉记者:“我在哈佛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准备,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学习,否则根本无法融入课堂教学。” 哈佛平均每年20%的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而退学,学生的考评不只是学期末的考试,每堂课的发言成绩占总成绩的50%。学生需要每天用功。

  当惯了第一名、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巨大心理落差成了“虎妈”式管教中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克莉丝汀·刘2岁时跟姐姐一道随父母从中国台湾移民到美国。刘小姐回忆自己的妈妈采用“虎妈”教育方式教导自己和姐姐,她说:“‘虎妈’式的严厉管教在姐姐身上获得了成功。姐姐毕业于哈佛大学,取得企管硕士学位,一帆风顺直到28岁。那年,她服务的公司倒闭,初尝失败的她从此意志消沉,愈陷愈深,最终自杀了。”克莉丝汀的内心充满了悲伤:“我们是这种出人头地文化的牺牲品。”

  在纽约市皇后社区大学工作的丽丽告诉记者:“问题出在华裔妈妈把成功的定义限制在很窄的范围,要‘永远拿第一名’,一旦拿不到,孩子就活不下去。”

  消费主义教出的任性

  华裔妈妈大多不能在家当全职太太,子女教育基本上交给美国的公立教育系统,“华二代”在学校学到的美国文化与父母在家中秉承的中国文化产生了严重冲突。华裔家长在两难中挣扎。

  来自中国台湾的吴太太举了个例子。吴太太在儿子上学的学区学校当义工,学校让她到厨房帮忙时,她惊讶地发现,学生对食品的浪费惊人,有些食品还没有开封就被学生丢掉。吴太太觉得很心疼,问管厨房的主任:“为什么不能给学生带回去。或者吃多少,才能拿多少。”主任答道:“任何食品超过3小时,就不能给学生吃,以免吃坏了肚子。”

  “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孩子学到了浪费型消费方式,跟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节俭持家完全背道而驰。”吴太太说,“华二代”孩子成了美国教育培养的美国主流消费文化的继承者。孩子在家长这种矛盾心理中渐渐“坐大”,成为实际的“家长”,到最后,家长什么都要听孩子的。孩子要买名牌衣服、开名牌车、读名牌大学,家长唯有言听计从,“卖命”满足他们的需要。

  住在纽约东区一个白人中产阶级聚居小镇的钟太太告诉记者,她的孩子最近吵着闹着要买澳大利亚产的UGG羊皮靴子:“在我们这个学区,学生不穿名牌就不愿意上学。”

  失去权威的爸妈

  不少华裔家长告诉记者,在家里他们对孩子没有权威,不光没有权威,甚至在美国“儿童保护法”的阴影下被子女欺负。

  王明港是刚从中国大陆来美国的新移民。有一天,他教孩子读书,因为孩子不听话时动手打了孩子。第二天,他接到学校电话,“请”他到学校“喝茶”。从此之后,王先生的孩子仗着学校社工的“保护”,对家长有恃无恐。王先生一教训他,他就马上威胁说要报告学校。王先生只得让他三分。

  放任自流的结果是,孩子成了没家教的“野孩子”。“女儿的一个同学也是华裔,其父亲多年来对她的各种要求有求必应,结果养成了她横行霸道的人格。有一次,她因为一点小事跟父亲发生争执,竟然听从学校辅导员的建议把父亲告上法庭。结果是,法庭把她的监护权判给了一个临时家庭。星期天父母要看望还得通过社工的安排。”在餐馆打工林太太对记者说。

  “美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把家长的权威和社会的权威对立起来了。孩子一到13岁,也就是teenage,就认为自己是老大,可以反抗父母,什么事都自己做主了。” 来自湖北的华裔妈妈周玲说,她的孩子已经上8年级,“美国教育,只要求学生服从学校纪律。但如果连父母的话都不听,怎么会听学校的话?”

  新闻链接

  “虎妈”那点事儿

  “虎妈”档案:

  “虎妈”蔡美儿(Amy Chua),耶鲁法学院John M. Duff Jr。讲座教授,祖籍福建,父母出生在菲律宾,后移民美国。

  蔡美儿1962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香槟镇,8岁时父母搬到柏克莱。1984年,她作为“极优荣誉毕业生”(magna cum laude)毕业于哈佛大学。1987年她作为“荣誉毕业生”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在校时,她还是《哈佛法律评论》的主编。丈夫是耶鲁法学院教授。

  《虎妈的战歌》:

  2011年1月8日,蔡美儿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题为《中国母亲何以更优越》(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的文章,引起极大反响。

  1月11日,《虎妈的战歌》上市,当天就跃升“亚马逊书籍销售网站”排行第六名。《虎妈的战歌》是本回忆录,阐述蔡美儿“中国妈妈”的教子方法和哲学。在这本书里,她把自己称为“虎妈”(Tiger Mother)。

  1月14日,蔡美儿在《华尔街日报》评论版答复读者说:“我这种教育方式如果运用得当,绝对可以成功。所谓运用得当,是指父母必须用爱心、了解和参与,配合对子女的高度期望。这是父母教我的,我也希望传授给女儿。”

  “虎妈”观点:

  孩子的学术成就很重要,“全优生”是基本要求;

  打是亲、骂是爱,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

  我吃盐比你吃米多,为孩子好就替他们做对的选择。

  中国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虎妈”家规:

  1、不准夜不归宿;

  2、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

  3、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4、不准抱怨没参加校园演出;

  5、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

  6、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

  7、不准有科目低于A;

  8、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

  9、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10、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拼搏

也有另一種年輕人,是我無法明白的。電車滿座的狀況下他一人斜坐獨佔兩個位置。坐一個位置便罷,佔兩個使我非常不解,於是我側坐在他剩下的小空間裡。他也明知有人要坐,還是硬佔著兩個位置不動。這麼僵持著到了某站,他就活蹦蹦起身下車了,像是他贏了甚麼似的。

 我倒也不氣,莫名地心生悲憫。我總覺得這一切都是相關的──這大量的人口和金錢流動,這必須拼命掙錢退一步則絕無死所的競爭法則──在滿座的車裡硬佔兩個位置大概是對社會賭氣,或是為將來的拼搏殺伐作準備練習吧。

---【柯裕棻】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1/112011013000079.html

星期四, 1月 27, 2011

俱往矣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
一代天驕 ,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沁園春 ·雪》
毛澤東(1936年2月)

史海钩沉

http://news.backchina.com
/viewnews-124485-gb2312.html

蒋介石的囚徒孙立人:陷兵变谜案 遭软禁33年

  孙的光明磊落并没有换来蒋的信任,反而更加剧了蒋的不安。只是碍于台海危机情势,加上美国人的情面,蒋介石不得不重用孙立人以防卫台湾,并利用他与美国的良好关系争取美援……

  2010年11月21日,经过多年努力争取,一代抗日名将孙立人在台中的故居终于改建为孙立人将军纪念馆,来自海内外逾两百名孙立人旧部、亲属和台中市市长胡志强共同出席开幕仪式。此刻距离孙立人将军逝世,已经过去整整20年。

  与熙熙攘攘的开幕仪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孙立人将军生前的门庭冷落。这栋高大的日式建筑,自1955年“孙立人案”爆发,陪伴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度过了33年的软禁生涯。直到逝世前两年,他才伴随台湾“解严”而重获自由。

  孙立人1900年11月22日生于安徽庐江,早年以安徽省第一名考取清华学校留美预科,1922年赴美,两年后取得普渡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受聘于美国桥梁公司担任设计师。期间有感国运衰微,投笔从戎,考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自此戎马一生。

  抗战军兴,孙立人参与淞沪会战,在苏州河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为炮弹所伤,身受13处重伤,昏迷3天。后率部加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仁安羌一役,他以一团兵力力战数倍日军,歼敌一个大队,解7000英军之围,获英王乔治6世授予“帝国司令”勋章,为获得此勋章的外籍将领第一人。两次中缅印战役,孙立人和他的新一军战绩彪炳,歼灭日军3万3千人,成为率军级单位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自此声名鹊起,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

  抗战胜利,孙立人率军开赴东北,四平一战,击败林彪并一直打到松花江边。后因与杜聿明不和,被调往台湾练军。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他又陆续担任陆军总司令,台湾防卫总司令,然而旋即爆发的“孙立人案”,却终结了他的辉煌生涯。

  功高震主 遭蒋猜忌

  自缅甸抗战以来,孙立人战功卓著,广受瞩目,然而对于蒋介石来说,孙虽是良将,但并非“黄埔系”,甚至连国民党员都不是,因而始终都不为蒋介石完全信任,从未被委以重任。

  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孙立人与美国的良好关系,孙立人早年留美,后又在缅甸与美军共同对日作战,被美方任命为前敌总指挥,甚至被授权指挥美军工兵和支援之美国空军。二战胜利后艾森豪威尔邀请孙立人参观欧洲战场,蒋介石竟然质问孙立人:“0艾森豪威尔邀请你,为什么不邀请我?”由此可见蒋对孙的不满和猜疑。

  而蒋在内战中的不佳表现,也令美国更加属意能力突出、有美国教育背景的孙立人,欲以孙取代蒋。根据美国解密档案,1949年初,美国国家安全会议经多次讨论,确定了“弃蒋保台”的对华政策,而孙立人,无疑是美方重点考虑的人物。

  1949年2月12日,美国远东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派其少将副官专程赴台,邀请正在台湾负责练军的孙立人飞往东京,共商防卫台湾大计。麦克阿瑟暗示孙立人说:“我们不能让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落到共产党的手里,所以有意请阁下负责巩固台湾,而由我们美国全力支持。”

  但孙立人不为所动,再三表示:

  “我忠于蒋介石,不能临难背弃。台湾军队悉由蒋介石指挥。陈诚(时任东南行政公署长官,坐镇台北)也是听命于蒋介石的。”而且他还表示:“我只会打仗,不会搞政治,不会领导反共”,要美国继续支持蒋介石。

  回到台湾之后,孙立人将此行如实向陈诚汇报,并请转达蒋介石。

  然而,孙的光明磊落并没有换来蒋的信任,反而更加剧了蒋的不安。只是碍于台海危机情势,加上美国人的情面,蒋介石不得不重用孙立人以防卫台湾,并利用他与美国的良好关系争取美援。蒋介石在自己的日记里记载,他并非不愿意用孙立人,但是“吴(国桢)、孙(立人)屡屡挟外(美国)自重”,从1949年5、6月间美驻台领事艾嘉致国务卿的7封电报可知,孙立人对美国外交官一直埋怨陈诚故意雪藏他,以至于他有职无权,他希望军民分治,又说台湾形势发展到人心思变的地步,还抨击陈诚等人落后时代50年等。身为军方要员,向外国官员谩骂本国政府,自然是越轨之举。

  1950年3月17日,蒋擢升孙为陆军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三天后又加台湾防卫总司令,并许诺未来晋升其为三军总参谋长。一时间,孙立人成了蒋身边炙手可热的人物。但就在孙立人就任陆军总司令的同时,掌控台湾情治机关的蒋经国已经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将特务网络渗透至陆军总司令部。

  3月23日,就在孙立人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不到一周时间后,他的英文秘书黄正,以及黄正的姐姐陆军训练总部干部黄珏,便被蒋经国以莫须有的“泄露军机”罪名逮捕,判刑十年。接着,孙立人的旧部属李鸿、陈鸣人、彭克立等人也以“匪谍”罪被拘捕。

  6月底,朝鲜战争爆发,美第七舰队协防台湾。这对岌岌可危的蒋介石来说,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心针,台湾安全可保,孙立人的作用大加削弱。

  1951年3月27日,蒋介石正式派遣蒋经国进驻陆军总司令部,组建陆军总司令部政治部,这等同于给孙立人派了一个监军。孙立人处处为蒋经国掣肘,成了有名无实的陆军总司令。

  孙立人长期接受美式教育,而且个性孤高自傲,一贯不耻官场的相互倾轧、阿谀逢迎,对于蒋经国的政工系统就更为厌恶。而且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孙并没有太多的政治权谋,不善协调各方关系,胸无城府,这也使他与蒋经国及黄埔系将领关系日渐紧张。江南(刘宜良)在《蒋经国传》中提到:“孙是个非常优秀的带兵官,但是位很坏的领袖。讲人际关系,他和他的同僚几乎没有人可以合得来。任陆军总司令期间,每周军事汇报,从来未准时出席,其理由非常可笑:他不愿向周至柔总长敬礼,迟到即可避免,因为总统已经在场。”甚至连蒋经国向他拜年,他都不见。

  郭案牵连 终遭罢黜

  及至1954年,“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署,台湾被正式纳入美国在远东的防卫圈中,台湾的安全得到极大的巩固。对于蒋介石来说,此刻的孙立人不但没有任何用处,相反还是威胁,尽管孙已经没有什么实权了。

  这一年6月,孙立人被调任“总统府”参军长,明升实贬,彻底被解除了兵权。然而这还并不意味着结束,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当中。

  1955年5月25日,在蒋的授意下,毛人凤将孙的旧部、步兵学校少校教官郭廷亮以“匪谍”为名逮捕,由此拉开又一拨整肃高潮,一周之后,台湾南部又爆发了所谓“兵谏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被拘捕的孙立人的旧部达到300多人,意在通过这些下属来寻找打击孙立人的突破口。

  郭廷亮被捕4天后,蒋介石还故作无事地召见孙立人,据孙回忆:

  “一九五五年五月廿八日上午十时正,‘总统’召见我,第一句话问我近来看什么书?我回答:‘看《南宋史》。’他说:‘那很好,很好。’他接著说:‘你没有什么,你以后少跟政客们来往。’我回答他说:‘是的,我一生最讨厌玩政治和与政客打交道。’他随即说:‘这次我要把你给孤立起来。’同时他面色变得很难看(气愤),随即又回转微笑(不自然的)说:‘你对于训练部队很好,不过打仗不行。’

  我当时听了他这话,几乎迷惑了。真是使我啼笑皆非,不知从何说起。我当时直言以对:‘不然,将不知兵,何以为战?盖兵战实为一体两面,而不可分离。窃职总发从军追随钧座卅余年,转战国内外大小凡百余战,从未辱钧命,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守无寸土之失。殊不知钧座所言‘打仗不行’何所指也?若言争权夺利,欺世盗名,则我不屑也。’言毕敬礼而退。未想到这竟是最后一次的见面。”

  面对山雨欲来,谣言满天,许多人劝孙立人尽速出走,但耿直的孙立人自认问心无愧,不为所动。而此时已被逮捕的郭廷亮,被押往高雄凤山审讯,政工干部要他承认有谋叛意图,逼他交出孙立人的所谓兵变计划。郭廷亮自然严词拒绝了这些子虚乌有的问题,于是遭受严刑拷打。他不为所动,坚持不承认有谋叛企图。眼看一招不成,保密局特勤室主任毛惕园又策划出一计。先是将郭的妻儿也关入监牢。然后他与毛人凤共同导演,劝郭廷亮写自白书承认自己是“共产党的间谍”以此来换取早日释放,并且谎称保证出狱有工作,不会牵连孙立人。在威逼利诱之下,郭廷亮写下了“自白书”。接着办案人员拿着这份“自白书”去威胁其他涉案人员,几经反复,终于有了几十份令他们满意的“自白书”。自此郭廷亮“匪谍”案和南部“兵谏”案便告坐实,扳倒孙立人已是箭在弦上。

  8月3日,“总统府”局长黄伯度带着上述“自白书”来到已被宪兵包围的孙立人官邸,要其引咎辞职。孙立人知道其中必定有诈,断然拒绝。黄又透过其部下陆军副总司令贾幼慧,以及孙的侄子孙克刚等,转达“上面”坚决整顿孙立人旧属的立场,要孙立人顾全300多名部下的性命。自知回天乏术,孙立人无奈写下一份简短辞呈。然而这份辞呈并不能令上面满意,反复几次,写出了一份“符合要求”的辞呈。

  8月20日,“总统府”发布“彻查令”,10月23日,歪曲事实的报告出炉,结论是:孙的部下郭廷亮“为中共工作”,利用孙的关系在军中联络军官,准备发动“兵谏”,孙未及时“举报”亦未“采取适当防范之措施”,“应负责任”。郭廷亮被判处无期徒刑,先在绿岛监狱服刑,假释后,却发生了在火车上跳车身亡的离奇“意外”。

  幽居台中 教子有方

  对于被免职的孙立人,蒋氏父子采取“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但也“不放”的“七不”政策。1956年6月,孙立人被逐出台北市南昌路官邸,迁往台中市向上路一段18号居所,开始了漫长的软禁生涯。

  孙的居所原为军方宿舍,四周筑有围墙,戒备森严,门前向上路两头堵死,由“国防部”派来的6名“保卫人员”日夜监视,外人不得入内,孙立人和家人也不能随便外出。孙的任何活动,包括打电话,都须通过“保卫人员”向上请示,得到允许后方可进行。孙立人外出,由“国防部”派车,另外,加派一辆吉普车跟随。孙家围墙外,有军事情报局加盖的一栋三层楼的指挥中心,居高临下,随时监视孙的一举一动。凡是“上头”认为“不方便”的事,孙立人均不得擅自去做。外出也必须“保卫人员”“陪同”前往。当时,蒋介石对孙立人看管极严,连孙立人的厨子身上都藏着刀,只要有人想救孙立人,立马一起干掉。

  幽居的日子里,家人成了孙立人最大的安慰。孙立人与张梅英前后生育四个孩子,他以“中国安定,天下太平”为儿女命名。儿女多了,开销也变大。孙为官清廉,并无积蓄,幽禁之后又不给薪水,生活十分拮据。早在他担任陆军总司令时,家里就十分清贫,菜金要限制,若来人添菜,只有咸蛋、炒蛋或皮蛋,家人背后称为“三蛋轰炸”。张梅英回忆说:“后来四个孩子长大了,进学校读书,每天要带便当,没钱买米,四个孩子只能分三个鸡蛋吃。”

  孙立人也尝试在家养鸡、养鸟,养猪,开辟果园,后来改种玫瑰,他虚心向花农请教,悉心栽培,广受欢迎,被称为“将军玫瑰”。家中有时缺少菜钱,他便到后院剪些玫瑰花,由张梅英骑自行车送到菜市场,交换一些青菜豆腐。粗茶淡饭,一家倒也其乐融融。

  然而围墙之外,却是戒备森严。孙立人的小孩直到读小学之后,才有机会跟外界小朋友接触。即便如此,由于家庭的特殊身份,老师和同学都会以异样的眼神看他们。为了不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影响,孙立人很少在孩子面前讲述他的往事。

  长子孙安平回忆说:“但小孩子们是有感觉的,或多或少对父亲的冤枉知道一点,心中总为父亲的遭遇叫屈。有时候看到父亲想到旧日的部属受到不好的对待,或想到过去一些不公平的事情,总是涨红了脸,不说话,我们就觉察到他很难过。”

  孙立人老年得子,对他们虽疼爱有加,但管教却丝毫不放松。他每天为孩子补习功课,无论国语、英语还是数学,他都能讲解,有时比老师讲的还清楚。在他的悉心调教下,长女孙中平和幺女孙太平考取清华大学,长子孙安平考取中原理工学院,次子孙天平考取辅仁大学。四个孩子上大学,每年开学交学费,是家里的一大难事。孙立人的堂妹孙敬婉回忆说:“二哥脾气很犟,非到山穷水尽,绝不会让人帮忙。有一天,他的大儿子要进大学学费没着落,二哥迫不得已,才打电话给我,要我帮忙,我知道他一定是没办法了,才会开口的。”1974年,长女孙中平由清华毕业,父女希望能一起参加毕业典礼。但上面觉得敏感,未能前往,成为遗憾。1959年孙的亲哥哥孙同人去世时,孙立人也同样受阻未能前往,只好看着哥哥送的砚台痛哭。

  到了1979年,长子安平和幺女太平同时从清华毕业,孙立人再度申请参加毕业典礼,终获许可,但同时上面与他约法三章:不许上台说话,不准带花,不准与任何人交谈。孙立人如此参加过典礼后,在笔记本上写道:有理无处讲,有冤无处申。

  文 |南十方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24期

最环保君主?

http://news.backchina.com/viewnews-124590-gb2312.html

荒诞:成吉思汗因杀遍欧亚减碳有功 获封史上最环保君主

  一项最新研究宣称,建立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打遍欧亚杀人无数,让许多土地因居民死光了而变回树林,相当于减少逾七亿公吨的碳排放量,被封「史上最环保的入侵者」。

  英国每日邮报报导,这项美国史丹佛大学卡内基学院全球生态系科学家发表的报告,比较并计算历史上大量人口死亡的事件的造成的碳排放量改变,包括欧洲黑死病、中国明朝灭亡、美洲大陆开发等。

  研究发现,成吉思汗于13世纪率领蒙古铁骑杀遍欧,

  造成约四千万人丧生,使人类开垦的部分地区因居民遭大量屠杀而恢复至森林的植被景观,这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让大气中减少了七亿公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球消耗石油一年造成的碳排放量。

  这种「减排」手段没有人会认同,但学者指出,成吉思汗的作为可能是史上第一次人类造成的「全球冷化」。

  所有历史上人类大量死亡的事件,都有森林景观广泛回复的共同点。主持研究的科学家茱莉亚&#·彭格烈兹(Julia Pongratz)说:「许多人认为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大量燃烧石油和煤矿,是人类首度影响气候,其实这是个误解。」

  彭格烈兹说,成吉思汗的战争规模既广且远,植被回复的时间也相对较充裕及广泛,因此减少碳排放量居历史之冠。她强调,成吉思汗仍会被史家认为是杀戳君主而非环保君主,这项研究只是提供传统气候变迁研究的另类思考方式。

凃妙沂油畫個展

凃妙沂油畫個展

詩人兼散文家凃妙沂第一次舉辦油畫個展「畫,不應該孤獨」,作品充滿土地的情感和自由自在的韻律,於寫實與抽象中,可見女性的溫婉。

展期即日起至2月28日止。地點在布蘭奇咖啡藝文空間(高雄市鼓山區美術東二路470號),詳情可電洽:07-5537332,或上網:mypaper.pchome.com.tw/news/hwchen。

你問ngai在哪位等你

你問ngai在哪位等你
邱一帆


吾个腳盤
軟怠怠仔踏在
祖先拚命牯整起个田坵
面頂
既經無種半頭禾穀
先人个腳跡
還深刻在吾个腦殼
當開个油菜花
跈等風無力搖擺
你敢還記得這位
該年共下煨蕃薯
打赤腳揢泥卵个所在
經過十過兩十年後
著起高踭鞋个你
敢還會踏入這來

吾个腳尾
頭望望仔躡起
在河壩个石頭
面頂
陂頭圳溝个脈絡
清清楚楚
流在吾个心田
鮮鮮个河水
既經流轉頭擺
你敢還記得這位
該年共下覓蜆仔
脫衫褲洗身仔个地方
經過十年二十年後
著起流行裝个你
敢還會行入這來

你問ngai在哪位等你
ngai問你去哪位尋ngai

2011港都台語文學講座

活動簡介

2011港都台語文學講座繼續推出精采陣容,上半年度將邀請宋澤萊、胡長松、林央敏、藍淑貞、王貞文、柯柏榮等多位台語文學作家來和港都的民眾進行交流。本年度第一場將於2011/1/29 下午2點到4點於高雄文學館推出宋澤萊講座,題目是「從台語小說談高屏西拉雅」。

宋澤萊以小說成名於島嶼,在大學時代即完成了3本心理學色彩濃厚的現代主義小說;1978年以《打牛湳村》系列小說轟動文壇,兩年間又發表了呼應寫實主義、浪漫主義、自然主義風格的多篇小說作品;曾獲邀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班成員;1985年以《廢墟台灣》獲選為當年度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1994年創作魔幻寫實長篇小說《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2001年出版的《熱帶魔界》,揉合了寫實、魔幻、大眾文學於一爐; 宋澤萊獲獎不少,除小說創作,也寫詩和評論。宋澤萊同時也是台灣本土意識及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旗手和理論奠基者,更是台語文學的重要推手,曾結合同志創辦《台灣新文化》、《台灣新文學》、《台灣e文藝》、《台文戰線》等雜誌。近年出版台語詩集《一枝煎匙》《普世戀歌》。

2011 港都台語文學講座
主辦:台文戰線 合辦:高雄文學館
協辦:台灣文學藝術獨立聯盟 掌門詩刊
講座地點:高雄文學館(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號)

上課費用:免費參與,隨到進場(公務人員請上終身學習網站報名,全程參與核給2小時學習時數),歡迎踴躍參與。

講座場次表(每月最後一週的週六下午14:00 ~ 16:00舉辦)

1/29 (六) 14:00~16:00 宋澤萊 從台語小說談高屏西拉雅
2/26 (六) 14:00~16:00 胡長松 談台語二二八小說寫作
3/26 (六) 14:00~16:00 林央敏 位小品到大部的寫作經驗
4/30 (六) 14:00~16:00 藍淑貞 談台語詩寫作
5/28 (六) 14:00~16:00 王貞文 台語文學的世界觀
6/25(六) 14:00~16:00 柯柏榮 台語詩的監獄文學

孤鴻踏雪泥

網路潛泳
與你不期而遇
我知道你
但幾乎忘了你
出版《孤鴻踏雪泥》這本書時
我才二十多歲
拿了一萬塊版稅
交由水芙蓉出版社出版
《水芙蓉出版社現在鮮少人知
當時可是赫赫有名的》

那時的我
不是多情而是幻情
經過三十年後
如今的我
已將男女愛情分解還原為大腦生化物質
那是什麼樣的愛情
不知你知不知道

------------------------------
地下室旅人/
http://www.wretch.cc/blog/vincentwind/7429802

不是一封書信,而是一篇篇純愛的章節,串聯成書如一條彌新的珍珠項鍊。

與情人的私語該是火熱的秘密,然而這又是何等幸運,能將之付梓公開,屬於自己青春最瑰麗刻骨的扉頁。

在陳寧貴的《孤鴻踏雪泥》一書中,第一個集子,便取了一個幸福煞人的名字,「比翼」。裡頭隨筆式的短文,記錄了和情人間的生活故事,一則一則如一顆顆濃的化不開的巧克力。

----入夜以後我就開始想妳,真的!相思如一群魚打從琉璃的夜色裡向我游過來。

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如影子的羈絆,特別是在夜裡。於是我們愛上看月,因為月色恰便似戀人的面容;我們習慣喝酒,因為酒精提醒我們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獨享失眠,因為我們以為自己睡前喝了一杯原味咖啡。然後我們體會,許多事情是無以名狀、不知所起的。

而我們的詩人的思念屬於枝頭的雲雀。

----所以,此刻我們用沉默,默默相對著;無言的語言是最美的,每次和妳在一起時,我便有這種感覺。

是的,和戀人或者情人在一塊兒時,是最滿足愉悅的不是?「大音希聲」,若是能被明白,那不開口的密語便是早已流洩的心音。有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相信,「沉默」是另一種的對待;有時候,只是看著她,宇宙便滿了。

會滿的,會不自覺的沉默,在天地間再找不著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因為是詩人的愛,好純。

---那夜,妳問我:「為什麼愛我?」......愛應該有任何理由或企圖嗎?不!愛的天地是純潔的。

在詩人柏拉圖式的愛的宣言,我們看見的不是「愛慾」,是「愛情」。

其實整個集子都是柏拉圖式的,因為擁有了彼此,因為是「愛情」,所以一些想望便有了浪漫的合理依據,而不會淪為奢望。

-----曾經已遙遠,未來仍不能見;所以我追求永恆,更追求妳,因為我想和妳一起生活在永恆裡。

這是最袒胸開襟的告白了。永遠究竟有多遠呢?也許我們該問問上帝。

啊,詩人!你的青春多麼洋溢!1年多前為了《海岸線》的「客語詩」專欄,曾與陳寧貴先生有過幾個月的mail往來,他是一個很熱心且關愛青年的好先生,可惜當時的我仍未讀過他任何文章,連他的一首詩也未曾拜讀哩!今年暑假在圖書館偶然發現他的作品,便借了閱,探索的船隻在第一個集子便擱淺了,或者化作潛艇在裡頭逡巡不已。這書久了,出版也該是詩人年輕時候的事,頁片間透出陳年的味道,還有一點「愛眉小札」的氣息,是的,不管是文字技巧或者語言風格,至少這一集很徐志摩。

瑰麗浪漫,熱情謳歌,這似乎是犯了病毒而感冒所必然的興奮症候。

能夠在年輕時遇到一個讓自己徹底心動的女孩,是很幸運的;我一直這麼認為的。而能夠一起,如晴空的比翼,那真是莫大的幸福了。詩人!你是何其幸運,又何等幸福啊!

詩人,後來的你,可曾再被寂寞擁抱?我情願相信是沒有的。

星期三, 1月 26, 2011

詩想起

從社群網路會員中
歸納透露出兩種特質
--- 自戀與偷窺

自戀與偷窺
不也是普遍而
原始的人性嗎

我們創作
如孔雀開屏
是吸引異性青睞
亦源於自戀

看不見的廣大網路潛水者
隱藏在冰山底部
偷窺著能看見的耀眼浮冰

年輕的Kuckerberg
太了解自戀與偷窺的人性
因此寫出了臉書
他本質上是個潛水的偷窺著

而不很認同網路的舊世代人類
反而陷入異端自戀中

星期二, 1月 25, 2011

詩想起

魚見食不見鉤
這不只是魚的困境
也是人的困境

大善人行善
不管來自何方
理當景仰
為何有人憂心忡忡
乃因唯恐食中有鉤

民以食為天
弱勢者何辜
大善人的施善方式若不妥
應負全責
行善不妥
非善

-----------------------------------
創世街友:再難也要去找陳光標!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6119029.shtml

下周就要過農曆春節了,由創世、人安、華山策略聯盟舉辦的「100年街友尾牙宴」,今天中午在全台席開2500桌,兩萬多名街友、獨居老人和清寒家庭成員在寒風中共享盛宴;台北市松山菸廠就席開2000桌,規模盛況空前,創下新紀錄,顯示經濟雖然逐漸復甦,但社會需要幫助的人仍然不少。

超級尾牙!捐款名錄長達30公尺

創世的尾牙已連續舉辦20多年,也已是台灣每年歲末最具代表性的公益活動,總會受到很多關注和民眾捐款響應。創世基金會董事長曹慶說,這次街友尾牙,全台共有6000多位善心人士捐款,最大的單筆捐款金額有123萬、最小的單筆金額50元,創世今天更在現場公布捐款芳名錄長達30公尺,見證台灣社會的大愛。

一位在銀行工作的洪小姐,就自發性的在公司號召近30位同事聯合認桌。還有不願意具名的善心協會,在尾牙活動前兩天表示,願意補足經費缺口,一口氣捐了25萬元。 另一家工程公司,多年來老闆默默行善,自掏腰包認捐創世尾牙,今年還出動公司同仁組成義工小組響應,讓曹慶非常感動。

單親媽媽:這是今年唯一吃過的大餐

今年席開 2500桌,曹慶說,他並不是想要創紀錄,甚至一直想縮小規模,但社會上弱勢者實在太多,讓街友尾牙一再「爆桌」,甚至有街頭掃馬路的、拾荒的弱勢者,都爭取能創世吃尾牙,讓他考慮明年擴大邀請弱勢者。

而對許多街友和獨居老人來說,今天的尾牙更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餐。家住三重的蔡姓單親媽媽表示,她打零工為生,要撫養小孩很辛苦,今天的尾牙是她今年唯一吃過的大餐。31歲的街友王先生表示,大企業大手筆辦尾牙,又有鉅額抽獎,他想都不敢想,有創世尾牙可吃,讓他感覺總算還有人關心,很溫暖。

最熱話題「陳光標今晚到」

蔡姓街友:若當場發現金 有損尊嚴拒領

陸客:在大陸沒領過 在台有機會一定去

除了創世的街友尾牙、發紅包,大陸企業家陳光標今晚也要來台,巡迴各地發紅包,上午也引起街友不同的反應。街友蔡進忠表示,如果陳光標是以當場發現金方式,他一定拒領,因為他會覺得尊嚴受損,但如果陳光標願捐款給社福團體,再由社福團體多創工作機會,他就願接受,因為他需要工作,也想自己養活自己。

63歲的方先生則說,他來自南京,近年因來要照顧在台101歲媽媽而停留台灣,他聽過陳光標行善的故事,但未在大陸領過陳光標親自發的現金,如果有機會在台領到陳光標的捐款,他會去領,因為他肯定陳光標的善心。也有人說,因長期失業,生活困頓,如果知道陳光標在哪裡發紅包,再困難也要去。

詩想起

現代
誰還寫--平平仄仄平
誰還說--別來無恙乎

但是說不定
古時的文人
認為不如此便不夠文雅

我們現在寫的白話文
在他們眼裡看來
或許太過淺薄鬆散不入流

因此當你批評網路文學
或許太過淺薄鬆散不入流之際
你想過嗎
你已經成了過時的前朝遺老

文學的好壞暢行
有權力的鬥爭與運作
當紙本的舊網路世代
被電子化的新網路世代所取代

前朝遺老
只有雙目冒火大表不滿
徒呼負負而已

-------------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4/132011012600992.html
圖書館中,哪些書籍最熱門?根據國家圖書館進行的調查,文學類書籍,網路小說獨領風騷,九把刀的《獵命師傳奇》勇奪文學類借閱率冠軍;緊追在後的是中國網路創作高手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系列;台灣網路小說作家蝴蝶、中國的何馬、魯班尺也都榜上有名。

國家圖書館統計全國各公立圖書藉閱資料,借書的主力年齡層在41到50歲,男女比例大約是4比6。

借閱的十大排行,文學類書籍由網路人氣作家九把刀《獵命師傳奇》,奪下閱率冠軍,其次是中國網路作家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系列,第三名則是美國暢銷小說《暮光之城》。國家圖書館長曾淑賢說,整體而言,網路文學引領風騷,成為民眾的閱讀偏好,十大排行中,六本書籍是台灣和中國的網路作家的作品,《暮光之城》的系列作品也都擠入前十大。

星期一, 1月 24, 2011

河流

幾年前,有一個成功的美國人有嚴重的認同危機。他尋求精神醫師的幫助,但是卻沒有什麼結果,因為沒有人能夠告訴他生命的意義--而那是他想要知道的事。後來他聽說有一位崇高的、非常有智慧的上師,他住在喜馬拉雅山上最神秘的、最難以接近的區域。他相信,唯有那位上師才能夠告訴他生命的意義、以及他在生命中應該扮演的角色。他賣掉了所有財產,然後開始尋找這位無所不知的上師。他花了八年的時間,他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他找遍了喜馬拉雅山,只為了找到他。然後,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牧羊人,牧羊人告訴他上師住在哪裡、還有要如何到達那個地方。
  
他又花了幾乎一年才找到他,他見到了那位上師,他的確是個崇高的人,事實上他的年紀已經超過一百歲了。上師答應幫助他,特別是當他知道這個人犧牲了一切只為了找他。

  上師問:「我可以為你做什麼?」

  這個人說:「我需要知道生命的意義。」

  上師毫不猶豫的回答:「生命,是一條沒有終點的河流。」

  「一條沒有終點的河流?」這個男人驚訝的說:「我大老遠的跑來找你,而你告訴我的只是生命是一條沒有終點的河流?」
  
上師被驚嚇到了。他變得非常的生氣然後說:「難道不是嗎?」
  
沒有人能夠給你生命的意義。那是你的生命,生命的意義也必須是你自己的意義。到喜馬拉雅山去不會有幫助。除了你沒有人找得到它。那是你的生命,也只有你能夠進入它。唯有在生活當中,生命才會透露出它的意義。

---奧修

禁錮在玻璃瓶的雙桅船

暴烈中自有溫柔。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肇造民國的醫生先行者卻難以治癒自己的重病,孫先生的遺訓果有幾分深切的感慨……是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其實,在東征、北伐的軍旅中,他早就明白,革命根本不曾真正獲得成果,只是引發更多的動盪與爭逐;彷彿古代中國王朝的諸侯割據,而自己,一個浙江鹽商之子,少年東渡日本習武,冬雪凜冽的士官學校,拂曉即起,刷洗馬匹,為了什麼?1949年之後的台灣孩子,課本上人人必讀的:日本軍事教官拿起泥土,輕蔑、不屑的指說,這泥土中有四億隻細菌,猶如中國有四億人。少年蔣介石挺身憤而反駁……又有一說,在他童稚髫齡,時而近水觀魚,誓言學習魚群逆水而上的堅毅。忠實信徒稱美致敬,反對者卻謔之:「造神運動。」真假何耶?

「手握天下權,醉臥美人膝。」伊藤博文之名言,用在日後權傾一時的蔣介石亦是允宜;英雄、美人本是私己情事,奈何眾目所矚,婚姻與愛情皆被放大、審視。想來蔣氏一生多少不無悔憾,青春正好的日本,春櫻秋楓滿城芳華,國民革命軍行旅千里,紅顏知己自是慰之勞苦煩愁,最後就安頓於宋家三小姐,政商結合,權勢和財富照亮了上海黃埔灘。

史家直言蔣氏善妒。與之親如兄弟的張學良,西安兵諫,不傷其身,僅是苦口婆心勸蔣抗日,竟為之挾持來台,幾乎囚禁一生。次者自始排擠孫中山先生隨側的汪兆銘之斑斕文采,本來,一武一文應是民國一雙棟梁之材,但顯然蔣介石是對自我缺乏信心,軍、政一把抓;日後汪兆銘在抗戰淪陷區自組南京政府,試圖與日本占領軍周旋,以保千萬人民,流為歷史「漢奸」汙名。抗戰八年,汪氏親日、妥協固是誤入歧途,蔣介石攬權嗜位的私心,亦是造成汪兆銘漸遠,離心離德的主因之一。史家嘆曰:汪氏過於天真、浪漫的文人性格,怎能抵過蔣氏的謀略與算計?汪兆銘另號:精衛。取自《山海經》典故──名之為「精衛」之鳥,啣石以填海。怎麼可能呢?十足的悲劇性格注定在近代史上成了爭議人物,徒留年少時果敢行刺晚清攝政王載灃之後的獄中詩──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未能寬厚、包容之心,毀譽參半的蔣介石坐困台灣的晚年,老人家是否會想到故昔的容顏;同志、敵人,以及湮遠的,青春,烈愛?永遠回不去的中國大陸,思念浙江奉化溪口的故鄉……他是最孤寂的老人,最荒寒的傳說。

所有的傳記、評論,稱美或者質疑,善意以及惡意的文字,將因「敗者為寇」的現實,極殘忍的被尊敬或訕笑並且逐日淡漠;他是歷史亦是悲劇,一艘被禁錮在玻璃瓶中的雙桅船,一縷被放逐亦是自囚的,幽傷的老靈魂……

----林文義

星期六, 1月 22, 2011

1895,雷霆

● 陳寧貴

1895,雷霆

1895年11月11日
日本乃木中將的艦隊
如震天撼地雪亮之劍
刺入南台灣
日軍耀武揚威
從枋寮登陸後逼近下六根﹝今佳冬﹞
他們貼出告示----
豎白旗迎皇軍者相安無事
反抗者誅殺至雞犬不留

此刻由台灣北方向南方
一路掃蕩而來的日軍
已直逼高雄屏東
他們南北夾擊
準備一舉收服台灣全島

●西勢---忠義亭

南台灣六堆人民的緊急會議
在熱血中沸騰
主戰與主和的暗中拉扯
感性與理性的激烈交擊
火花四濺!

直透雲霄的聲音
驚天動地響起--
頭可斷!
血可流!
寸土不可失!

從陰暗中遲疑
怯怯的聲音也響起--
台灣大官人
已經全部遠走高飛
吾等勢單力薄
簡直是以卵擊石

語剛落
群情大嘩
像颳起一陣駭人颶風
要將這閃爍的
礙眼的燭光瞬間
吹熄

眾人搜出發言者
將他捆綁在桌腳
大聲叫罵--
懦夫!
懦夫!
懦夫!
懦夫!
懦夫!
懦夫!

主和派終於退卻
然而恐怖的戰事如悶雷
正從天邊烏雲中
驚心滾動而來

●下六根步月樓

日將桑波田的眼睛
已經爬上頭頂
正幻想著下六根庄民
將歌誦著鼓舞著迎接這顆
亮麗的新太陽出現

轟!
撼天巨響
作夢也沒想到
一門古砲
卻從前方衝出
像久未發威的雄獅
撲向來採收勝利甜果的日軍

它的利爪
四處揮舞著
日軍才驚魂一定
卻已變成橫飛血肉
日軍因人多勢眾立即整軍反擊
那門古砲也毫不畏懼退怯
兇猛地不斷
咆哮著怒吼著
終於不堪高溫而自己爆炸
壯烈成仁

此刻下六根義勇軍
已將自己變成砲彈
往敵人身上不斷投射
血肉如雨狂落
大地植滿
保村護土的紅花
最後終因寡不敵眾
只好往後撤守----

●長興庄---火燒庄

惱怒的桑波田
終於來掠奪
六堆最後一塊防守地
也是抗日總指揮大總理邱鳳揚故居---
前堆長興庄

從屏東源源不絕運來的日軍
後面跟隨如蟻群般的大炮
以三面鐵桶包圍方式
引進腥風血雨猛攻而來

長興庄淪入大火海
邱老總理在飛沙煙硝中
與烹煮人心的死亡搏鬥
他一臉黑污滿身塵土
視死如歸奮勇指揮作戰之際
一顆砲彈狠毒飛來
突然
一雙手將他猛力推開
他與死神擦身而過
但用手推開他的三子
卻中彈倒地

看著
到處噴濺的血
已經來不及
阻擋洶湧而至的悲傷
只能將淚水
硬生生趕回哀痛的心頭

此刻更多砲彈瘋狂飛來
義勇軍紛紛倒地
戰士終於所剩無幾
而日軍卻如破堤洪水
將整個長興庄淹沒

唉!長興庄!
我們深愛的美麗土地上
唯有
忠義在火中燃燒得
剝剝作響
肉身經過砲彈
千焠百煉
昇華成忠義之軀
在冷冷的台灣歷史灰燼中
熱熱烈烈,冉冉
昇起


是的
竹篙綁上菜刀
再加上硬頸精神
這時候
我們客家就這樣
準備壯壯烈烈走過
台灣歷史的大風大浪

最後
我們的肉身
留給台灣的大地做肥料
並且留下英魂
像山櫻花
飄滿客家鄉土----------

1721,霹靂

● 陳寧貴

1721,霹靂

1.

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
芒刺般的消息
如悲鳴著的飛箭
穿越溫暖寧靜的南方大地
急速而銳利
直直射入
客家庄人們心頭
連肝膽
都要暗暗泌出血來----

滿天飛舞的傳說---
朱一貴的部隊
像是一大片烏雲
正黑天暗地
飄向下淡水河

客家庄的土地
開始不安顫慄
似乎,連鳥雀都震驚得
忘了歌唱,似乎
姹紫嫣紅的花們
也忘了開花

有人問道:
「這愛~仰般~正好?」
﹝這要如何是好?﹞
有人答道:
「既經無退路
淨存一條路同佢等拼命!」
﹝已經沒有退路
祇剩一條路向他們拼命!﹞

黃昏一降臨
天,怎麼黑得比平常還快
三更的
夜,怎麼特別異樣的深
寒意打從煢煢油燈
濕淋淋鬼魘地入侵骨髓
之後,直接往上
強硬衝開腦門
眼前一幕幕心酸往事
立即撲天蓋地而來----

客家族群從彼岸
賭上風中之燭般的命運
千驚萬恐渡過
會食人的黑水溝到台灣
自從台南安平上陸後
雖然頭頂著天
腳站立在台灣大地
却一直找不到生根的地方

祇好千辛萬苦南下
來到屛東竹田濫濫庄開基
那是一陣大雨過後
土地便化作一片泥濘
泥濘上閃爍著像是鹹鹹的
淚光

以淚水
止住墾荒之渴
手足在夢裡
也辛勤的工作著
不斷搧熱悲涼情緒
如金石般的信念
鏗蹡有聲向內心深處挖掘扎根
植下離鄉後的尊嚴
最終才以銅皮鐵骨圍籬
用血汗和著泥漿建立起家園

如今朱一貴他們就要入侵
他們一來
粗暴足履將踩平了我們的家園
盲目刀矢砍斷了我們的命脈
腥風吹滅了我們的香火

此刻,風中彷彿吹起
讓人驚魂落魄的不祥鴉鳴
看著禾埕邊
孩子們乘坐的鞦韆
入夜後聽不見歡笑聲
空蕩蕩
在風中怯怯搖晃著
不安心事

2.

這時候的客家庄
已跌入人人牽腸掛肚的
險惡的狂風大浪情緒中
客家大老臉色凍結成鐵灰
只剩聲音依然堅定如磐石
他們毫不猶疑
背起鄉親沉重付託
趕緊互邀相聚
在內埔媽祖廟開會

立即決定
十三大庄六十四小庄
成立六隊﹝堆﹞鄉團
中堆﹝竹田鄉﹞、先鋒隊﹝萬巒﹞
後堆﹝內埔鄉﹞、前堆﹝麟洛、長治﹞
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濃、高樹﹞
特別選出盡得人望个大總理李直三帶頭
六隊﹝堆﹞也各選出總理同副總理來領導

此刻發出晴天霹靂般的大號召
硬頸熱血客家好漢
像驚天巨浪
紛紛從四面八方湧來
組織成一萬三千多人的雄獅大軍

他們如雷般宣誓:
我們將與客家莊園共存亡

3.

客家雄獅
在下淡水河的平原
用肉身
築起鋼鐵堤防
擋住
像土石流沖來的敵軍

一定要讓六堆客家庄
每一吋土地
每一粒禾榖
都不受到半點損傷

激戰在血中沸騰
個人英勇之死
交換族群之生
六堆客家的未來命脈
在台灣歷史中
悄悄築起了
延綿不絕的長城

星期四, 1月 20, 2011

尋人

林文義-----尋人

1

  窗外的東河,果真有一片小小的島,以及那棵小樹,像水晶般凝固。

  他坐在窗前,說還有兩年就可以退休,如果拿下眼鏡,把頸後像披頭四一樣的長髮剪短,他真的很像日本明仁天皇。

  台灣退出聯合國第二年,他進入聯合國做事。他一直像則傳奇,保釣運動時的健將,有個被稱之為國寶級的畫家父親……冬季冰雪中我來到紐約,不是為了以上因素,我只是來尋訪一位心儀久久的小說家。

  紐約雪夜,長榮航機在黑暗的大西洋上繞了一個多小時圈子,甘迺迪機場飄雪,所有的航機延誤……我的畫家朋友焦急的等了五個小時,行李被拿錯,穿上朋友厚重的毛呢大衣,一上他們的車子,畫家朋友就說:這是紐約多年來,最冷的一次。

  我還是惦記小說家的名字,手提包裡放著他的選集,從西雅圖看到紐約。

>  不說話的時候,他顯得那麼沈靜,眼睛那麼凝注的看著你,忽然問起宋澤萊還寫不寫小說?真的離開台灣好久好久了……一時間我竟答不上話。

  聽他說多一點的話,是坐在暖和、舒適的客廳,那隻乍看彷如粉紅色、漂亮的小貓跳上沙發,不怯生,愛嬌的以頭撫挲著來客的臉頰及手背,他緩緩的說出對文學的一些看法,很謙遜的。

  小說家的妻子也是小說家。窗檯上種了很多盆花葉,炒好吃的菜請客,他為我們倒上紅酒,笑說:太太要照顧三個孩子,大的是他,兩個小的是兒子,還要寫小說……。

  似乎很少有自己的憤怒,是不是歲月的沈澱?或者已然看透人生中諸多的不真與詭譎?他坐在我的前面,像從書裡的相片走出來,我依然沈陷在他小說裡那些純真,近乎精神潔癖的特質,窗外白茫茫的雪夜,積雪從不堪負荷的樹上跌落,輕輕的一聲脆響……。

  我開始說起一樣是童年時代的大稻埕,小說家在作品中時會寫到的拱型的街屋紅磚砌成的長廊,母親靜靜的從廊柱間走來。或者是河岸的鋸木工廠,在那些粗礪、香氣的杉木之間貪慾的青春,他的小說就這般沈靜中隱含風暴的走下來。

  想到七○年代屬於他那段風起雲湧、怒目熱血的生命,應該正是無怨無悔的痛快淋漓;想是也已足夠。

2

  不知道在那張前清時代,雕滿花鳥、美女的床上作愛,究竟是什麼感覺?

  畫家和他慧黠可人的妻子,掀開床前的白紗縵遮,優雅的用銀鉤掛妥,紅喜被套,金黃絲褥,還有一只小老虎枕。

  我是不安的,我總是早起,坐在面對著無法不令人遍生遐想的前清古床左側臨窗的方桌上寫作或者抽菸、呆坐。

  三個紅得像鮮血的大石榴被我和畫家分而食之,還在棉衣上不經意的沾上幾滴,忽然想起在台北與
郭君喝紅酒,沾在同樣一件棉衣上,總覺得情慾的顏色。

  畫家則坦言,十年前回台展「閨中美女」時,他揮灑的紅藍黃綠,十足的情慾感覺,那種創作的快意,幾乎將生命燃燒到每一個毛細孔深處。

  我坐在燈下翻看他的畫冊,女人們從畫冊裡的床褥間翻身而起,撩人交叉著大腿,雙手微撫乳房或扯亂長髮……慵懶的貓靜靜在床的一角。

  畫裡的貓真實的昂起頭喚我,咪嗚咪嗚的要我抱牠。我把貓的前腳提起,像鐘擺一樣的左右晃動,並且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逗這隻大黑貓,牠睜著眼茫惑的看我。

  畫家要我放下不安的心。

  帶我踩著蘇活區街邊的殘雪,在午後微暖的陽光裡去推開每一扇畫廊的門,或者促狹的偽裝同性戀者去走格林威治村,買像他畫中的顏色一樣的太陽眼鏡,並且扮鬼臉給畫家的妻子拍照說要我暫時做幾天紐約人……。

  睡在他巨大的畫下,以及周圍他精心收集的石灣與漢玉,很冷的晚上,
王鼎鈞先生來,用心的撫看畫家的古硯,要我去法拉盛走走……問我何以來紐約?在最冷的雪天。

  最冷的雪天,也許冷能夠讓我較為平靜,心無雜質的反思未來要走的路、生命要做的抉擇。

  從亞特蘭大回來,畫家直接從機場把我接到賓州鄉間的家,白茫茫的雪地,他們古樸的維多利亞式家居。門一打開,紐約帶來的大黑貓咪嗚咪嗚的滑到我沾著雪的腳邊。

  從薄薄的金黃陽光中幽幽醒轉,暖和的細花被褥好像枕邊存留著心愛女子的體香,還是不敢向畫家問及;不知道在那張前清時代,雕滿花鳥、美女的床上作愛,究竟是什麼感覺?

3

  和盧梭先生的正式相見,竟是在二十五年以後。

  逐漸挪近他那深不可測的闊葉森林,彷彿聽見狒狒們用力拔下果子,急促的叫聲,或者只露出一雙詭異、反光的金綠色瞳孔,像夜一樣黑暗的豹子,撥開濕濡的巨大蕨類植物,美麗魅惑的裸身土著女子,紅日悄然垂落……。

  誓言去唸藝術學校,母親寒著臉,父親撕去我畫了很多天的水彩。常常路過衡陽路,仰著年少不被理解的頭額,瞻望書店木架最上層那排日本出版的精裝美術全集。那是最奢華的盼望,每月進口一冊,新台幣兩百五十元。我明白不可能從憤怒的雙親那裡得到資助,我開始寫作向報社投稿,或者是小插圖,藉以換取畫冊。

  繞過梵谷的星夜,疲倦而沈重的吉普賽歌手,終於在沙漠席地而眠,和他一樣孤獨的獅子,慢慢靠近……。

  十八歲,有些顫慄的少年之手,拿到畫冊覺得心頭猛跳,重磅雪銅紙格外沈重,翻開時,險些割傷了急躁的手指。

  低階稅務官員的另一面,竟是不朽的畫
家盧梭先生。許多年以前,在法國巴黎的小酒館,害羞、不諳學院語言的盧梭初遇意氣昂揚的畢卡索。

  而後,畢卡索與盧梭一起依靠在書房一角,落滿了塵埃。已經很多年不曾翻看。一長排當年奮力寫作、投稿,每月換取一本的畫冊,達利、普魯東、莫狄尼亞尼……不再純真以後的中年,似乎他們也被我遺忘久久。

  玻璃牆外的雕刻庭園已被白雪層層覆蓋,向晚微微泛橙的天色,如果再濕濡一些,應該會飄雪吧?我靜靜的啜飲薄如茶水的咖啡,彷如看見少年時候的自己站在雪地裡,腋下緊挾著
盧梭先生的畫冊向我走來,眼裡有著淡淡的慍意。

  離開少年傾往的色彩、線條彷如告別最初的純真。生命本來就是一條向前不斷淘洗、沖刷的大河啊!我闔上眼,搖搖手,少年像泡沫般的消失在玻璃牆外那片白得像故夢般的向晚雪地……不然,還要怎麼樣?忽然覺得有些生氣了。

  親愛的
盧梭先生,是不是有時也會忽然懊惱的生起氣來?買了一
張盧梭先生<沈睡的吉普賽人>海報,走出美術館,穿上大衣,圍上絲巾,仰首,果然白白的雪花飄下來了。

  剎那之間覺得好寂寥……。

4

  覺得像幽靈般的在紐約旅行。

  逐漸老去,蘇活區的華人畫家從雪後冷慄的街角出現,循著華埠與小義大利區接壤,濕濡、骯髒的市場街向我走來,裹在厚重的羽毛衣裡的軀體已有些許龍鍾……忽然有所疼痛,一生以畫逐夢,他們完成自己當年許諾了嗎?

  秦松的鬍子白了,卻仍像十多年前,在台北東區,拉著席德進的手,要他看從咖啡座前娉婷走過如花的漂亮女子,那種對生命與青春充滿自信的語言。頸間花梢的絲巾能否驅走異地雪天的陰冷?他的油彩凝固三十年青春,那麼,生命中的某種隱痛是不是在他穿梭於地下鐵與蘇活區之間,讓他也一如異鄉旅行的幽靈,那般的孤寂、落寞……?

  還是不曾問畫家關於創作的事。

  一九九六年的第一個夜晚,坐在偌大、古老的劇院,前排同號座位,坐著全場最高大的觀眾,擋住我半個舞台的視野,他禮貌並且勉為其難的壓低肩膀,將一隻長腳盡量塞進前排的座椅下方,並回首稱歉。

  演克莉絲汀的女角換人,歌聲依然悅耳,戴著半邊面具的男主角划著小舟,飄浮在煙霧迷亂、鬼氣森然卻燭光滿布的河面……。

  而後是飄著大雪的哈德遜河,我們要出城走八十七接一百號公路,鄰座的女子微微咳嗽,感冒一直沒好,糖漿愈喝愈多,胃痛不已……午間相約在華盛頓廣場彷如巴黎凱旋門的地標物下相見。朋友畫了張地圖,中央街到西百老匯右轉直走可抵達。開始下雨,咳嗽的女子撐把黑傘,在冷雨中等了四十五分鐘,凍得哆嗦。原因是我迷路了,左轉幾乎走到世貿中心,只見那兩棟巨大墓碑般的建築,在濛霧中猙獰。

  迷路的幽靈飄浮在雨後轉雪的陌生街頭,想起一生曾讓某個女子辛苦的守候,或者爭執的告別,手中朋友所借印著雷諾瓦睡蓮的花傘竟在不經意間為之骨折。

  踩雪前行,大雪紛飛,前路茫茫,家屋亮著一盞暈黃的燈,在積雪的窗前。朋友笑說:你很幸運、遇到美國東岸七十年來最大的風雪。

  台灣永遠不會有巨大的風雪,那四季如春、美麗豐饒的島國。但在生命深處,有時風雪的冷慄與苦楚卻是延綿不絕。

  是應該要回家了。

盤算

胡奧峰會
各有盤算
各取所需

重點必然在背後的交易
營造了中美雙贏
再擴為全球蝴蝶效應

雙贏當然是有時效性
因為現實千變萬化
盤算到時亦然風生水起

我們關切的台灣命運
在他人的盤算下會怎麼走?
台灣人民的意志
或可成為中流砥柱?!

---------------
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
specials/zxxx/201101/21/t20110121_22160736.shtml

全球媒體熱議"胡奧峰會"
稱已成中國崛起里程碑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1日訊(王紅娟)《愛爾蘭時報》(The Irish Times)週五發表文章說,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美國進行的國事訪問不僅極大改善了中美兩國因貿易摩擦而日趨緊張的外交關係而且也成為中國崛起為超級大國的新象徵。這次訪問陣容強大,場面恢弘而熱烈,讓中國人充滿了自豪。

文章中說,此次訪問將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界定世界上老牌超級大國美國和正在崛起的亞洲勁旅中國之間的關係。週三晚間,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夫人米歇爾在白宮東廳舉行國宴款待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眾多美國商界領袖和演藝圈、體育界華人明星也應邀赴宴。

這是奧巴馬執政以來第三次設國宴招待外國元首,也是1997年美國前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設宴招待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後美國首次為中國舉行國宴。出席國宴的賓客名單中有微軟(Microsoft)首席執行長鮑爾默(Steve Ballmer)、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首席執行長伊梅爾特(Jeffrey Immelt)、波音公司(Boeing Co.)首席執行長麥克納尼(James McNerney)和可口可樂公司(Coca-Cola Co.)首席執行長穆泰康(Muhtar Kent)等與中國經濟有重要關係的人物。

北京首都機場一位侯機旅客接受《愛爾蘭時報》採訪時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對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他揚了揚手中的一份報紙高興地說:“胡錦濤主席在美國享受如此高規格的禮遇非常令人開心。”報紙頭版頭條有一張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握手的照片。最近兩天,中國官方報紙和一些地方媒體都對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進行了重點報道,所有與這次訪問有關的新聞都被放在頭版重要位置。

胡錦濤主席與奧巴馬總統握手的照片佔據了英文《China Daily》的整個頭版,該報稱這次訪問是“中美關係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自胡錦濤主席2006年訪問白宮以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已大幅提升,中美關係現在也被普遍視為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在抵達美國之前,胡錦濤本週接受了《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的書面採訪,胡錦濤在書面回答中說,中美關係的戰略內涵和全球影響不斷增加;中美兩國和則兩利,鬥則俱傷。

(責任編輯:苗蘇)

-------------

歐胡會暗較勁/
歐巴馬重申台灣關係法
記者會中當胡錦濤面提出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報導〕

美國總統歐巴馬十九日在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他歡迎台海兩岸在降低緊張和建立經濟連結方面達成的進展,美國希望進展能持續,因為這符合台海雙方、區域及美國的利益。他並重申美國基於三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承諾。

歐巴馬與來訪的胡錦濤稍早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舉行雙邊會談,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兩人並在白宮東廂舉行聯合記者會。歐巴馬在記者會中主動提到台灣問題;胡錦濤在記者會則未提到台灣。

白宮傍晚發佈的美中聯合聲明表示,美國除了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期待兩岸努力增加雙方在經濟、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對話與互動,以發展更正面而穩定的兩岸關係。

由於馬英九政府一再表示,兩岸政治對話的時機還不成熟,歐巴馬政府在聯合聲明中對兩岸政治對話有期待,是否將轉化為對台北的壓力,值得觀察。

聯合聲明強調台灣重要性

聯合聲明也表示,美中重申尊重彼此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兩國元首都重申了對二○○九年十一月的美中聯合聲明的承諾。這份歐巴馬在訪問中國時簽署的聯合聲明,儼然成為美中第四公報,強化了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主張。

白宮公佈的美中聯合聲明中指出,美中都強調台灣議題在雙邊關係中的重要性。中方強調台灣議題關係到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希望美方遵守相關公報並支持中方在這方面的立場。

美方則強調會遵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三公報的原則。美國歡迎ECFA的簽署和台海新建立的溝通管道。美中都重申三項聯合公報為彼此關係打下政治基礎,會繼續指導美中關係的發展。聯合聲明中表示,美中關係重要且複雜,雙方同意進一步培養和深化戰略互信。

匯率、人權議題 雙方過招

歐胡記者會上,人民幣匯率和中國人權問題是焦點。歐巴馬說,他歡迎中國匯率更有彈性,但人民幣被低估了,未來需要隨市場導向持續調整,中國需要擴大內需,美國則需要減少消費並增加出口。他在問答時並開玩笑地告訴胡錦濤,「我們想賣各式各樣的東西給你們。」

歐巴馬重申對人類普世人權的承諾,表示美中同意恢復正式的人權對話,他表示和胡錦濤常在人權問題上有坦誠對話,有時成為雙方政府緊張的來源,他的做法是承認中國三十年來獲得的成就,但同時就歧見坦誠溝通。歐巴馬也說,美國雖承認西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但美國繼續支持中國政府與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代表對話以解決歧見。

胡錦濤在人權問題上表示,中國會繼續推動國內的民主和法制,但美中國情不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在人權問題上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雖然美中有歧見,但中方已同意在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內政的情況下,與美國繼續對話。

在結束聯合記者會後,美國副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希拉蕊在國務院以午宴款待胡錦濤。晚間則由歐巴馬和第一夫人蜜雪兒作東,在白宮以國宴宴請胡錦濤。

星期一, 1月 17, 2011

老街

柯柏榮

凃妙沂油畫個展

柯柏榮 在 2011 一月 18 的 9:44am 張貼

Catherine Yen

老街 The Old Street

Catherine Yen 在 2011 一月 16 的 7:15pm 張貼

星期日, 1月 16, 2011

鍾肇政87歲慶生

http://news.chinatimes.com
/tech/171702/112011011700289.html
鍾肇政87歲慶生
希望大家幸福快樂
【黃文杰/桃園報導】

   「生日願望就是天長地久,希望大家幸福快樂。」前輩作家鍾肇政十六日在桃園龍潭客文館提前歡度八十七歲生日,桃園縣藝文界組成龐大的祝壽團前來暖壽,還買了兩個超大蛋糕,外加舉辦一場「客家文化推手:鍾肇政的文學時光」活動。

 一九二五年出生的鍾肇政,經歷數個世代輪替,橫跨日據時期到台灣近代文學的歷史版圖,鍾老不僅扮演文學史的見證,更是台灣文學的先行者。鍾肇政一九五一年發表第一篇文章之後,筆耕不斷,包括《濁流》、《江山萬里》、《流雲》的「濁流三部曲」,開創了台灣大河小說。

 雖然元月廿日才是鍾肇政的國曆生日,但因為鍾肇政在文學上的卓越地位,桃園縣文化局以及元月剛成立的客家事務局決定聯手替鍾肇政暖壽。龍潭昨天低溫不到八度,一片冷颼颼,不過在龍潭客文館內,卻洋溢著溫暖與祝福。

 龍潭鄉長葉發海、文化局長張壯謀、客家局長賴俊宏及客籍藝術家賴傳鑑、吳長鵬,加上桃縣藝新創作學會四十八位藝術家及眾多貴賓,共同高歌「生日快樂」。暖壽會場主持人是作家黃秋芳,曾出版《鍾肇政的台灣塑像》,以深沉細微的筆法,為鍾肇政作傳,她雖然不是客家人,但是獲鍾肇正稱讚為「比客家妹仔還客家的福佬妹」。

 鍾肇正的兒子鍾延威、媳婦蔣絜安以及孫子鍾隆一與孫女鍾荷衣,在旁吹蠟燭切蛋糕。鍾隆一是鍾肇正的長孫,目前就讀國小六年級,是鍾肇正近七十五歲才盼到的唯一孫子。祖孫倆同住,鍾隆一說,並沒有感受到阿公的威嚴,但對阿公的文學貢獻很敬佩。

詩想起

  大 地 衰 弱 的 手
  再 也 攬 不 住 土地
  土地 懷 裡 的 石塊
  一 聲 驚 呼 紛 紛 跌 落
  水 伸 手 去 接
  怎 接 得 住
  匆 匆 往 山 下 滾 去  
  擋 也 擋 不 住 逃 也 逃 不 了 的
  屋 舍 和 人 們
  最 後 也 變 成 了 土 石 流  
 
啊 ! 原 來 土 石 流
  是 人 們 的 淚 水 混 和 著
  碎 裂 的 五 臟 六 腑 , 以 及
  找 不 到 歸 宿 的 三 魂 七 魄


淚途
 .陳寧貴

佇銀河星雲

http://taiwanliteratures.ning.com
/profiles/blogs/in-galaxy-and-nebulae-by-te
In galaxy and Nebulae(佇銀河星雲)--BY-Te Pen, Chang
---translated-Catherine Yen

In galaxy and nebulae
Mirrors the deep and lustrous
Kind of planet
Reflecting its alike twins
Already existing for trillion generations
The trillion light years beyond the universe and outer space

In galaxy and nebulae
Matters not a daytime or a night
The planets distributed the gravity without right or wrong
Flying stones, dusts and rocks drifting without gain or loss
Nebula alternating its light and dark in deep outburst
The instant birth and death of meteor’s collision

In galaxy and nebulae
Every moment is like this life
Setting forth the human in earth
The future is an unpredictable journey
Subsisting in a spacecraft with constant temperature
The heading direction beyond cold and hot

In galaxy and nebulae
Sperm and ovum combining the continuation of embryo
Youth withered in flight
Life a newborn in flight
Soaring further to a deep and gloomy milky way
The difference of love and hate gradually lost its remembrance

In galaxy and nebulae
The countless stars flashing high in universe
Dodging a farewell , separation is beyond the countless light years
Suddenly find one like the twin of earth
A new birth or a casting shadow?
The contradiction of lonesomeness and intimacy entangled in an encounter

真實

‧人活著,除了「真實」,還能信任什麼?

‧文學尤其是詩(與藝術)被視為人類良知、公平、正義的精神聖業,怎能睜眼讓背離公平正義與良知的事存在?

‧詩人與藝術家是裸在陽光中說與不說話的山與海;只要說的是確實使一切順著「事實」「事理」往「真實」甚至接近「真理」的方向,則那無論是你我他任誰來說都一樣。

⊙學位不一定等於有學問,學問不一定等於有思想,思想不一定等於有智慧,而只有智慧能接近真理;人類存在的最大危機,是做為維護世界公平正義與真理最後防線的知識份子與文化人,怎能「做」出違背公平正義與真理的事?……而更不可思議的是「做」在純正的藝術世界中。

⊙在鄉愿勢利、價值失控,沒有是非與道德的後現代生存環境中,人是孤寂的!而較人更寂寞的是真理!較真理更寂寞的,是看著真理日漸寂寞的詩人。

⊙在完美永恆的詩與藝術世界中,有誰能做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藝術牛」?!

----羅門

星期六, 1月 15, 2011

李白

作者:慧泉
http://backchina.com
“诗仙”李白为结交权贵两次做上门女婿 后代沦为山野草民

  李白死后,他的朋友及崇拜者魏颢,在其所撰写的《李翰林集序》中说道:“(李)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决;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宗。”

  魏颢是与李白的后半生中交往较深的人。所以,对于他写的这篇“集序”,也就成了研究李白家庭的重要参考依据。现根据他的记述,并结合其他史料,来逐一剖析李白的婚姻及其子女等情况。魏颢交待了在李白一生中,分别跟四位女人相结合的事儿,但是又有所分别。对于李白一前一后的两次婚姻,他用了“娶”字;而对于中间的两次男女结合,他用的是“合”字,表明这不算是正式的婚姻,而是一种“男女同居”的关系。

  不过,魏颢却也用错了“娶”字。因为在古代汉人婚俗里,把女子娶进门,叫“迎娶”,或如通俗说的“娶亲”,即是以男性为主体的婚姻;而男子上女方家门做女婿的婚姻,则反过来是以女性为主体的婚姻,就不能称之为“娶”,在古代叫做“入赘”,用现在通俗话讲,就是“做上门女婿”。

  据李白自言:“……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楚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焉。”(引自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这指的是李白在25岁出川后,便一直四处漫游,他见到同乡人司马相如的文章里,大为夸耀楚地云梦的湖泊如何神奇壮观,就慕名而来观赏,碰到离此不远的安陆府地,住着前代相国许圉师一家,把他招进门做了女婿,许家的一位孙女就成了李白的妻子。后来他们还有了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叫平阳;小的男孩叫伯禽,乳名明月奴。李白的后一次正式婚姻,同样是被“见招”,做的是另一位唐代宰相宗楚客家的上门女婿,李白“宗夫人”即是宗楚客的孙女。

  在我国古代,男人做上门女婿的社会地位是相当低贱的,被当时人们视作为“异常之举”。以男性为主体的婚姻习俗,可溯源到我国的周朝。那时,由于以父系为中心的婚姻伦理观念得到加强,而后“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则成为封建社会人伦关系的重要准则。男子汉肩负着顶门立户,维持自性血脉相承的大任;而女子出嫁到男家,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儿。那么,作为一种反常现象,男子汉到女家做“上门女婿”,就被人们贱视而待了!因而古人对此用了相当精妙的“入赘”一词,来给以称谓。

  “赘”在汉语里的解释是“多余的”,比喻“剩余之物”。汉词中,对多余的话叫“赘言”,对人们皮肤上生长的瘊子,叫 “赘疣”(比喻多余而无所用),对男子做上门女婿,便称之为“赘婿”。在我国秦汉之时,是把“赘婿”当成罪犯等“五类分子”对待,还要把他们强征到边关去做苦力,称之是“谴戌”。到了唐朝,虽然当时社会风气已较为开放,但在汉人聚居地,由于接受儒学传统占据主流,儒家伦理观念仍是“正统”人们心中一道难以逾越的藩篱。

  那么,李白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接连两次甘当“赘婿”呢?究其原因,一方面讲,李白毕竟出自“胡地”,在回到巴蜀江油偏居后(当时亦称为西南夷),那里也杂居着以“羌胡”为主的许多少数民族,他必会受到当地婚俗世风的影响。所以,对于深具豪放本质的诗人李白来讲,他是不会在意于内地汉人的“世俗之见”的。

  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在李白出生地碎叶,以西突厥人的活动影响最大。当时生活于西域之地的各民族,还存有许多母系氏族社会中遗留下来的风气,且突厥族的社会发展,相比汉族要落后许多。他们突出女性的身份地位,婚俗上往往体现于“女婚男嫁”。

  在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序论》上,就讲述了这样一段关于西域习俗的话:“黑岭以来,莫非胡俗。……(其)嫁娶无礼,尊卑无次,妇言是用,男位居下。” 而在《隋书·北狄传》中,对突厥族人的风俗也有一说:“(他们)虽姓氏各别,总谓铁勒……唯丈夫婚毕,便就女家,待产乳男女,然后归舍,死者埋殡之,此其异俗也。”

  因此,我们对李白是否汉人姑且不论,但可以肯定一点,他是出自西域迁来的家庭,必然要受到突厥文化的影响。李白对于先后“入赘相门”为婿之事深感荣光,并时在诗文里得意自鸣。可见在他的心理上,并没有这层阴影,也显出李白“奇”的特征。不过事情也不是这么简单。李白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是有着想“攀附名门”来提升身份地位,便于结交权贵,跻身于仕途考虑的。也就是说,李白的某些行事作风,也存在未能免俗之处。

  然而事与愿违,李白的婚姻选择,并没有给他的事业发展增添多少筹码,倒使他在家庭问题上平添了几许愁绪,尤其是对养育子女方面更是欠账难偿!李白虽然在漂泊流离时,对其儿女们表现出深深牵挂且愧疚万分,但这弥补不了他所造成的子女在育养问题上的伤害!

  安陆府的许相国家族,曾经在唐初至高宗帝年间显赫一时,但时过境迁,因无后人在朝为官,难以为李白提供较大势力的保护伞,主要是给他解决了衣食等生活问题。李白是以“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之语,来概括他在安陆所度过的近十年的落魄生涯的。

  仅是因为他错将安州长史李京之,误认成自己的老朋友魏洽的这桩“小事”,竟然也惹得李长史大为不快,差点就被“缉拿归案”。为此,李白不得不上书李大人,再三以卑词谢罪,信中说道:“(李)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悽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南徙莫从,北游无路。”由此可见李白当时的处境,是多么的窘迫无依。

  唐开元末年(约736年),许氏夫人不幸病逝,这可是对李白家庭上的重大打击。有许夫人在,对他们两个小孩的育养照料,是不成什么问题的,许家人里也不能公开反对。于今许氏不在了,基于李白是上门女婿的身份地位,且常年奔波在外,有谁愿意挑起抚养他的小孩的重担呢?如果说,原先许家人对李白还只是冷眼旁观,背后闲言碎语,而现在却会公开地指责他的许多不是之处了,再加上李白在安陆混得并不好,社会空间对他似乎很有限。

  时年36岁的李白,骤然间感到了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他是很难再呆在安陆许家了,匆忙间携儿带女,移居到东鲁(山东)之地。后来李白跟友人提及到这段艰难的岁月,诗中言:

  “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

  李白寓家之地,是在兖州郡瑕丘城(郡政府所在地,今山东兖州县)的东郊外,这里距离曲阜仅约三十里路程。这时李白仍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隐居山林、以隐求名、扬名入仕上面。但家里两个几岁的小孩靠谁照管呢?这同样是李白不得不考虑的大问题。于是,他只得跟一位刘姓女子匆匆开始了“同居”的日子,这不过是想让她尽到照料小孩的职责,因为李白是没有可能在家里“陪老婆”的!

  不料这小女子,看大诗人李白完全不那么回事儿,人财俱无,兴味索然,便赶紧抽身走人。无奈之下,李白又求得朋友介绍当地一妇人,算勉勉强强地凑合着过(也是没有履行婚姻大礼的同居形式)。那么李白自己呢,虽然对这妇人的小心眼非常厌恶,但也只好就这么着了。至于魏颢讲这位妇人生下一儿子,并取名“颇黎”之事,李白以及其他人从未提起过,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误记,不知所云。

  就在李白长期奔走无成,深受困顿落寞煎熬的时刻,他终于时来运转,接到了唐明皇的诏书,命他进京朝觐。李白临行之前,作有《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反映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和感慨,大有欢欣之余而又对家庭问题的不满意。诗言: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在这首诗里,透露出两项涉及到家庭的事情:一是他的两个孩子尚小(此指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见到久别的父亲后高兴不已,欢喜地拉着他的衣衫寸步不离;二是对轻视于他的家中妇人很不满意,并用了汉代名士朱买臣的典故予以斥责。

  李白用此典故,当出自两方面寓意。一是因为自己常年漂泊在外,又无所建树,这样没能得到同居妇人的理解和尊重,还嫌弃他无能。先是刘氏鄙弃离去,后是 “鲁地一妇人”也多有白眼非言,均属买臣之妻一类的世俗小人,给自己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痛苦,故用典嘲讽之。二是两个小孩因前妻所生,故未能得到同居妇人很好的照顾,使自己心感不安,便用典告诫“鲁地妇人”:你可要尽心照看好他们,等我做了京官,不会亏待你的!

  从李白奉诏进京,到后来被迫“赐金还山”,在开始以开封为中心地(十载客梁园)的长年漫游的日子里,他仍将两个孩子寄居于山东的兖州原地。在这段漫长岁月里,他曾经回返过兖州,同孩子们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还曾在客居地款待过挚友杜甫。但不久他返回开封后,就同定居于此地的已故唐代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举行了婚礼,做了宗家的招赘之婿。宗楚客是武则天堂姐的儿子,曾在十年之内几经起落、三度为相,纯属是贪赃枉法、祸国殃民之徒。他最后一次窃取宰相,是因无耻逢迎韦后及武三思而得来的。后来唐玄宗起兵诛灭韦后阴谋集团,也将宗楚客一并处死。

  虽然无论宗楚客身前死后,在朝野舆论里均是声名狼藉,但离奇的是李白并不计较这些东西,他仍然自认能有“相门之女”做妻子,就深引为荣!这样不计较配偶家风是否有清望,而志在联姻于高门的择偶作风,实为唐代其他汉人文士中所罕见。

  既然李白重新组织了“家庭”,又在诗里表现出同宗夫人感情也不坏,就应当赶紧把孩子们接到身边,让他们享受家庭的温暖,得到学习与成长的正常环境。然而,这足使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日子,竟然一天都没有到来,只能属于他们不能成真的美梦!对于这一点,李白深感负疚,也对偏居乡野的儿女们牵肠挂肚。这样的情绪不时出现在他的诗歌里。在友人杨燕与他作别而要去东鲁时,极大地触动了他的相思之情。他还在赠送友人的诗里写道:“二子鲁门东,别来已经年。因君此中去,不觉泪如泉”!

  后来李白还单独写诗给这姐弟俩,托人带去东鲁,以寄托自己的无尽怀想。这首题为《寄东鲁二稚子》的诗道: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谁复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犹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在这首诗里,李白披露了一些他家中的情况:一是有了少许的农田,还有一处酒楼;二是长女平阳当有十三四岁了,小儿子伯禽也长得跟姐姐差不多高了。李白同这姐弟俩已分别了三年,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李白住在宗府,属于赘婿身份。宗家的那些深受内地传统观念熏染的七姑八姨们,想想也不会对他有太多的尊重,而夫人呢,也不会接受他和前妻育养的两个孩子,哪怕是表面上愿意来哺养他俩。这事儿李白有没有主动提出过呢?现已无案可查,看来是他感受到了某些始料未及的家庭内的压力,不方便主动讲。或者他提了出来,却得不到积极的回应,只得怅然作罢。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李白与宗夫人新婚不多久,就匆忙远遁,浪迹天涯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从表象看,李白跟宗夫人之间,感情上还是挺和谐的。在李白长年累月浪游于外时,给妻子写下了不少的相思之诗,又以妻子的口吻,数次写下思念于他的诗作(代内赠诗),想象着爱妻时而倚门待归。

  为何李白又偏要游滞于外、偏不归家呢?从他们之间的“往来赠诗”中,有没有透露出某些个中原因呢?也许细找一下,还是有所发现的。在李白《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诗里,有此几句:

  “岂不恋华屋?终然谢朱帘。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这里李白以燕自喻,说自己并非不爱恋华丽的屋宇,如燕子般与妻子时时相拥在爱巢里,但迫于“宗府”的俗习势力,只得长年漂泊不归,我还不如一只年年春归的燕子。因为,容不下自己雏燕的巢穴,是不能感受于完整家庭温暖的!

  在李白《自代内赠》诗中,也隐约地说了几句:“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游云落何山?一往不见归。”

  这里李白以妻子的口吻叙说,他们刚刚鸾凤和鸣,就“雄惊雌各飞”了,那只雄凤如游云一般,一去再不见归来。是什么难言之事,使得李白孤飞远走呢?也许是因为宗府内壁垒森严,难以迁就李白本人,更难容留下他的两个孩子!此间李白的心思,是在想寻找一个相对合适的落脚地。这样便有了“话语权”,再把他一家人聚合在一起,免除三地相思牵挂之苦。

  但残酷的现实,阻止了他这一愿望的实现。自李白离开长安后,社会上对他的非议相当之多,主要是嘲笑他无论仕途还是生活上,都以失败而归结,这使得李白的进取空间大受挤压。艰难求索途中,李白不得不以一个“正宗道士”的身影,闪现于世人面前。有位非常同情他的好友,就传神地描述他驾车访道中,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

  唐天宝十一年(755年),李白已到了五十五岁。这年安禄山起兵反唐,攻势甚猛,仅在八个月内,就攻进了西部重地潼关,唐玄宗仓皇之间逃往成都。此时,李白也上了庐山避难。不久宗夫人为躲避战火,也跑到庐山找着了丈夫,两人终于因战乱缘由而重新团聚了。远在东鲁的子女们,让李白担心起来,魂牵梦绕。恰逢他的门徒武谔从西部来访,并十分仗义地表示愿意率众去把孩子们接到庐山。但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阻碍,这一计划并未实现。

  此时宗夫人迷恋上了“道仙之术”,并拜师于奸相李林甫之女李腾空的门下,李白也并赠诗溢美了这两位相门之女。后来李白下山随从永王李璘起兵勤王,李璘转而妄图另立中央的阴谋挫败后,李白受此牵连,遭禁于浔阳(今九江)大狱里。宗夫人曾经为营救李白出狱而不避风险地东告西求,他被远放夜郎时,宗夫人还同其弟专程前来送别,表现出了对于李白的真挚情谊。

  李白赴夜郎途中遇赦,返回内地后,就不见他再提及宗夫人了。可能她已经远离人世;或许是她已远避红尘,正行走在深山老林里的求道访仙途中。李白最后生命的归宿之地,是在安徽的当涂。从史料上得知,陪伴他的亲人,除了族叔李阳冰之外,还有儿子伯禽一家。他的女儿平阳,此时可能已经故去(既嫁而卒)。

  在李白逝世五十多年后,他朋友之子范传正出任了宣歙观察使(李白故居地归其管辖),便开始了寻访李白后代的工作。经过三四年的明查暗访,终于打听到了李白的两位孙女尚在本地。她们均是李白之子伯禽的女儿,成年后恰逢父亲病故,后因为女子身份,按当时政策是分不到官田的,故沦为庶民,嫁给了两个老实巴交的佃农,更沦为编户外的“草野之民”。

  范传正得知李白后人的境况如此凄凉,便即刻派人把她们接来府中了解详情。这两位李白孙女来到后,诉出了一肚子的苦水,让范传正简要地记录在案:

  “我们的父亲伯禽病逝于贞元八年,死前无有官府身份。我们有一位兄长,但外出了十几年,一直杳无音信。我们父亲在世时只是士人(比平民高一等级)身份,当他死后我们就变成了平民。虽说有一兄长在,但未能给予任何庇护,我们又变为普天下的穷苦人。我们并非不懂得纺织,但没有桑园来养蚕;并非不晓得种田自给,但没有田地让我们耕作。我们姐妹嫁人从夫,只是为活命而已。这样的凄凉惨景,我们不愿意禀告县老爷,就怕辱没了爷爷李白的声名。于今被当地官家‘押送’来府,只得忍辱负重地坦诚禀报。”

  听罢此言,范大人也不禁伤心落泪,悲悯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决定利用手中的权力,要让这两位李氏改嫁, “跳槽”到有较高身份的士族家门去,这样就可改变她们的悲惨命运。但李白孙女的回答,却使得范传正不敢夺其心志:“既然已在无奈之时做了草民,今若仰仗权势,迫嫁强婚,求助于高门之下;这虽然活得是滋润多了,但到死之后,咱们就没有脸面去见李白爷爷了!”

  由于经历奇特,文化涵养不同,而引导出思想观念、伦理诉求上的巨大差异,既是致使李白功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同样如此,也是致使他子孙后代无所学成,贫困潦倒的重要因素。对于两次入赘相门所产生的家庭问题的复杂性及严重后果,应当是奇人李白所没有预料到的。

  作者:慧泉

星期五, 1月 14, 2011

縮歸小人物介真身

褪下社會小人物介身份地位

著起帝王戲服

佢介身影

一下間澎風起來囉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盡像天地間介一切

都跪落佇佢腳下



看戲介人毋使偭忒多

大家共下坐尖來

歡歡喜喜欣賞

這大鑼大鼓炒作下介鬧熱



看到裡尾

看戲介人同做戲介人

共下流目汁共下笑翻天

戲做束大家拍拍勢窟

趕遽轉去



這時節恁氣派介帝王

褪下蟠龍戲服

縮歸小人物介真身

天光日繼續為下一餐飯打拚


---●陳寧貴--- 戲

猶若這是微醺

衣服的遊戲,大約在酒後
尤其是內衣,怎麼會是一再的
反穿以及,不知所以……

我明白,微醺之後意識多少
模糊,夢什麼時候降臨
無所謂,也許在眠中悄然死去
更好,幸福的極至……

千萬不要癌症,心肌梗塞最好
一下子就過去,猶若詩友:
杜十三竟傷逝於異鄉:中國
我們這代人,什麼是真正的:
幸福?酒後醺然吧,不然
我們,還有什麼?
連內衣都欺負酒後的我們
怎麼?怎麼穿都不對……怎麼?

猶若這是微醺,寫下的詩
明朝醒來,也許就不記得了。


----林文義〈衣服的遊戲〉

星期四, 1月 13, 2011

詩想起

●他們的金銀香辣


他們把金子穿成衣服

讓我們看見他們的榮耀

他們把銀子戴在身上

讓我們感受他們的重量

他們把香吃下去

讓我們聞到他們的芬芳

他們把辣喝下去

讓我們聽見他們呼風喚雨



他們舞動長袖

佯似千手千眼觀音,催眠

讓我們忘記

他們的金銀香辣

是我們的

無感政府

無感復甦,無感政府!
(作者胡文輝,資深新聞工作者)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11/new/jan/14/today-f2.htm
無感復甦,數百萬失業族及窮忙族的感受最深刻;無感政府,對於多數人民的深刻感受卻沒有感受,政府債台高築,還要以追加預算、舉債為軍公教加薪。

財富集中化,分配惡化,貧富差距擴大,經濟復甦的美果,只為少數富人富上加富,無法及於一般人民,失業率數字雖在政府美化下好轉,但失業實況依然十分嚴峻,多數人民無法感受到經濟復甦。

馬英九總統高唱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高達「十%」,做為軍公教應加薪的理由,但是,只要問問勞工、農民、小生意人,尤其是數百萬窮忙族及失業族,他們的生活有比較好嗎?感受到十%高成長率好處了嗎?絕大多數人都會說「不!」

當台灣大多數人們對經濟復甦「無感」,國民黨馬政府高官卻感受「一片形勢大好」,放言加薪,政府與人民的鴻溝更深,反陷軍公教人員於不義。

這絕不是小老百姓對復甦感受太遲鈍,因為生活變好,就像「春江水暖鴨先知」,人民都笑吟吟,不再苦哈哈;這是馬政府對人民的感受太麻木,陶醉在自我感覺良好中,對民意無感,成為一個無感政府。

檢視馬英九執政兩年半以來十季的經濟成長率,五季負成長、五季正成長,十季平均換算年成長才二.四四%,何況受雇勞工薪資都還沒恢復到金融海嘯前水準,實質薪資更不如十二年前,稅收連年短收,債台更高築,去年成長十%怎能做為加薪理由?

如未來經濟成長持續,人民感受復甦,財政赤字未再惡化,失業情勢改善,軍公教加薪就水到渠成;「無感政府」為一黨一人保權位,要追加預算、舉債,為軍公教及享十八趴的退休軍公教加薪,人民當然反對到底!

詩想起

目前 Google eBooks
提供pc、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
可以運用各種格式閱讀電子書
這可能是未來趨勢
每個人以自己的習慣
和手邊工具來閱讀電子書

一切 on line 的雲端
谷歌扮演國際中央廚房
提供新人類精神糧食
由於飲食的太方便
不知會使得人的
大腦容量變大還是變小?

-----------------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全球網路搜尋巨擎谷歌(Google Inc.)收購電子書科技(eBook Technologies Inc.),以提供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以及其他可攜式裝置,更豐富的閱讀經驗。

報導指出,谷歌想如何利用電子書科技的技術,目前還不清楚。電子書科技的技術,包括了點對點的電子書平台,提供完整的電子書產品和服務,諸如電子閱讀裝置、可以買書的線上書店,允許客戶儲存購買書籍的線上書架,以及可將內容轉換為其電子書格式的軟體。

谷歌已證實此收購案,但並未公布交易的財務細節。

谷歌上月才推出外界等待已久的Google eBooks,在目前規模逼近10億美元的電子書市場,迎戰強敵蘋果(Apple Inc.)和亞馬遜(Amazon.com Inc.)。

谷歌股價週四收跌0.03%,報616.69美元。

【2011/01/14 中央社】@ http://udn.com/

睜眼仰望天空

一隻叫台灣的鳥 /杜潘芳格

 

只因羽毛未豐,翅膀緊貼的體軀,

睜眼仰望天空,

蒼天下,大地上,

堆積如山的破爛,

早晚

瀰滿混濁霧藹的天空,

越是高處,越迷朦。

清流以斷絕

相思小花流過的鍍金般水流淤積著汙泥,

依然沖不走的是

那渾濁沉澱的汙染。

到底是:東、南、西、北?

何處得以立足?

何處得以翱翔?

當羽毛已豐,正要搖翅而起的時候。

不,那絕不屬於彼岸,



更不是那酒泉城的四周門-

「東迎華岳,西達伊吾,南望祁連,北通沙漠」

那是一隻叫台灣的鳥,

叫台灣的腳,叫台灣的翅膀

                         
-----------------


●秋,來香/杜潘芳格


細細e水毛仔

街上裝上秋衣e細阿姐

秋陽一露面

看到了深藍天空

舉起右手,讓手拍掌染上藍色

街上來往e細阿姐

頭頂插上一蕾香

微微馨香那位來

從山幽谷跟秋來

不透風的黎明

被一枚果核底爆裂聲震醒了的

渾沌底睡意

哭著──不知到底該怎樣纔能讓夜

這頭頑固而笨重的駱駝

穿過那針孔

微茫,不透風的黎明。

 
隱約自己是一線光

仰泳於不知黑了多少個世紀的深海中

萬籟俱寂

只有時間響著:卜卜卜卜卜

像焦急地等那人來時纔歇止的

誰底清澈的心跳。


---周夢蝶---一月

胸中藏着一只蛹的男子

自成形于午夜
  午夜一阵寒颤后的偶然
  他便归类为一种
  不规则动词,且苦思
  太阳为何坚持循血的方向运行
  窗外除了风雪
  仅剩下挂在枯树上那只一瘦
  再瘦的纸鸢
  鹧鸪声声,它的穿透力
  胜过所有的刀子
  而广场上
  那尊铜像为何从不发声
  他说他不甚了了

  他就是这男子
  胸中藏着一只蛹的男子
  他把手指伸进喉咙里去掏
  多么希望有一只彩蝶
  从呕吐中
  扑翅而出


--洛夫--裸奔

星期三, 1月 12, 2011

人生

累世之靶

張德本詩人 朗讀長詩 "累世之靶"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
  要看,就看荷去吧
  我就喜欢看你撑着一把碧油伞
  从水中升起

  我向池心
  轻轻扔过去一拉石子
  你的脸
  便哗然红了起来
  惊起的
  一只水鸟
  如火焰般掠过对岸的柳枝
  再靠近一些
  只要再靠我近一点
  便可听到
  水珠在你掌心滴溜溜地转

  你是喧哗的荷池中
  一朵最最安静的
  夕阳
  蝉鸣依旧
  依旧如你独立众荷中时的寂寂

  我走了,走了一半又停住
  等你
  等你轻声唤我


--洛夫--众荷喧哗

詩想起--比賽?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問中國
中國第四代戰機「殲廿」試飛成功
前陣子美韓軍演展示肌肉
中國鬱卒至極
如今中國展示肌肉
揚眉吐氣

國際伸展台
健美先生比賽
外行人看熱鬧
內行人看門道
一樣熱熱鬧鬧

其實啊其實
如今人類已面臨共同大敵---
天象變異、氣候詭譎
不管人類怎麼展示肌肉
絕非老天展示肌肉的可怖啊


---------


http://news.backchina.com
/viewnews-122598-gb2312.html
万沐 撰文
美国手中引领潮流、操纵世界格局的三把利剑

  美国除间接影响世界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以外,其直接引领世界潮流、操纵世界格局的则是好莱坞、华尔街和军队三根利剑。

  好莱坞影片以其强烈的光影效果和逼真的艺术形象把美国的意识形态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美国文化正在一步步对世界六大文明板块包括坚硬的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一一消解。而这种寓教于乐的好莱坞文化比起传教士团队似乎来得更有力、更有利、更迅勐。

  华尔街的金融巨头更是通过汇率、各种基金,兵不血刃地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成果。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和美国对世界资源的低成本利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美国人富裕的生活。美国的高消费、高污染其实是建立在对全世界尤其发展中国家不平等贸易和产业转移的基础上的。

  美国军队确实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方面起到了一种所谓“霸权稳定”的作用。因其强大的威慑使得世界六十多年没有爆发世界大战,并因为军事竞赛而最终拖垮了前苏联这隻战争与奴役的怪兽。但美军所引领的军事高科技一旦失控也可能使得整个世界处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笔者欣赏美国的政治文化和民主自由精神,因为这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和幸福的重要价值,但华尔街利用国际社会的无序对全世界巧取豪夺则是笔者深恶痛绝的;同时,对东亚地区儒家文明的逐步衰落也不无忧虑。
----------------------------
http://my.backchina.com/chineseblog
/201101/user-271890-message-99159-page-1.html
歼20宣告韬光养晦的结束

作者:k7k6w8

这次中国第五代战机歼20飞了18分钟就高调亮相,其实在还没有飞之前,也就是在跑道上溜达的时候,已经故意泄密了。飞了18分钟就返回,是高明之举,露一下肌肉,不必玩得太久,点到为止。新式战机,技术肯定还没有成熟,提前曝光,也有风险,万一有点差池,反而自己下不了台。中国人一向喜欢稳扎稳打,喜欢十拿九稳。如今还没到九稳,就急急忙忙拿出来示人,是一反常态的做法。既然做了,肯定有其他的考虑。不管当家人的主观想法如何,客观上已经证明:中国的韬光养晦之策正式鸣金收摊。用收摊这个词,是因为这个锦囊妙计一上来就没有放在锦囊里,乱丢乱放,就像摊在地上的杂货一样,人人都可以摸摸它说:“你的光韬得怎样?你的晦养得如何?”在美国政府每年一度的“中国军力报告”上,明明白白地替中国人把“韬光养晦”四个字写在额头上。

谋略也能明来明去,这是现代人的进步。换在诸葛亮身上,别说是用,就连想都不敢想,卧龙先生已经落伍了。假如当年诸葛亮给刘备去东吴准备的三个锦囊,是开口的,不是被赵云藏起来的,连孙权和周瑜都能瞧得见的,刘主公肯定凶多吉少。赵云领了500 个士兵护卫刘备去东吴。到了南徐,赵云打开第一个锦囊后,按计令士兵们去购买结婚用品,并放出风来:“刘备要与孙权妹妹结亲了。”并劝刘备即刻去拜见乔国老。如果周瑜也知道此计,只要想个办法提前把乔国老支开就可以了。只要乔国老出去云游数日,刘备就无戏可唱,诸葛亮更是鞭长莫及。没有乔国老的传话,孙权母亲就不知刘皇叔要娶她女儿的事,刘备也就没有了甘露寺相亲的机会,老婆没有事小,老命也会搭上。就算周瑜一时没有注意挂在赵云脸上的诸葛亮的计策,漏过了一次机会,也没关系,后面还有两次。

刘备掉进了温柔乡,迷恋起了新婚的甜蜜生活,暂时不想回荆州。赵云屡次劝告无效,突然想到了第二个锦囊,他按照锦囊里的说法对刘备说:“曹操兴兵50 万报赤壁之仇,荆州危急,主公要赶快回去。”假如此时,周瑜已知道锦囊中的内容,只要轻描淡写地对刘备说:“赵子龙的消息已经过时,我的快马刚刚来报,曹操本来想去取荆州的,现在因为健康问题已经中途折返,皇叔不必多虑。”如此这般后,诸葛亮只能在荆州拼命干摇他的羽毛扇,一点折也没有。就算刘备躲过此劫,后面肯定躲不过去。

刘备夫妻以去江边祭祖为名,出城沿江朝荆州方向飞奔而去。快到柴桑地界,被周瑜派出的军队拦住去路。赵云急忙打开第三个锦囊,刘备依计向夫人哭诉孙权、周瑜用美人计诱杀自己的阴谋。孙权的妹妹大怒,对领头带队的吴将严辞斥骂。何人有胆敢得罪孙权的妹妹,不得不让开让刘备他们通过。假如周瑜早已知晓刘备会把孙权的妹妹推出来,他必然自己守在那里。孙权的妹妹再如何骂都是没有用的。那时候,周瑜或许会自己编歌:“周郎妙计安天下,不赔夫人不折兵”。说不定诸葛亮要替刘备写挽歌了。

这个结果没有出现,是因为赵子龙把锦囊藏在了身上。诸葛亮把如此重要的东西交予赵子龙是有道理的。赵子龙,骁勇善战,胆略过人。有何等的胆量?又有何等的身手?在长坂坡,赵子龙匹马单枪,闯进曹操万军之围,救出了刘阿斗。藏三个锦囊总比救阿斗容易得多吧!

不过,虎威将军赵子龙不总是藏藏掖掖的。孙权乘刘备入益州之际,采用张昭之计,假称吴国太染病,派周善到荆州接孙夫人归吴,目的是想把刘备之子阿斗挟为人质。孙夫人抱阿斗登船归吴,赵云驾船赶到,力劝留下阿斗,孙夫人不从,赵云夺下阿斗。此时张飞也赶到了,杀死周善,一起带阿斗返回荆州。

此次中国似乎有一种子龙将军的味道,把绑在额头上的“韬光养晦”一扔,立马提枪,这把枪就是歼20。刘备说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中国人以前没胆,现在有了,歼20的横空出世就是一条历史的线。

星期二, 1月 11, 2011

油桐花下介思念

邱一帆
  油桐花下介思念



  相逢

  佇油桐花下

  你拈起

  一蕊一蕊介雪白

  ngai鼻出

  滿鼻公介清香



  相會

  佇油桐樹下

  ngai拈起

  一蕊一蕊介桐子

  你愐起

  滿樹林童年



  童年介腳步

  離開了山林

  山林

  留下en-li

  滿地泥介腳跡



  童年介腳步

  離開了山林

  山林

  留分en-li

  一生人介思念

禪寺

晚钟
  是游客下山的小路
  羊齿植物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了下去

  如果此处降雪
  而只见
  一只惊起的灰蝉
  把山中的灯火
  一盏盏地
  点燃


--洛夫--金龍禪寺

星期一, 1月 10, 2011

詩想起 --- 迷信

命理風水
已成無稽之談
神佛靈異
也遭宇宙大霹靂理論
以及霍金無中生有之說
而搖搖欲墬

迷信
來自人的知識
尚未能理解大自然的現象
遂以神祕進駐人類的心靈
進而成為人類心靈的宿主
與人的血肉之軀融為一體

人在迷信裡受到驚嚇
也在迷信裡得到安定
幾十世紀以來
人們已非常習慣如此的情境
人類心靈一旦失去對迷信的歸依
勢必感到徬彷無助

然而新的思想已經降臨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幾乎破解了宇宙的奧秘
迷信逐漸
顯現水落石出的真相
人類的心靈遲早要尋找新的宿主

---------------------
鬼來電? 小心幽靈震動症候群

您是否曾感覺手機明明有震動,但定睛一看,卻又沒任何來電?這可不是「鬼來電」,而是科技產品普及後所引發的幻覺,被醫界稱為「幽靈震動症候群」(phantom vibration syndrome),國內醫師指出,如果出現這種幻覺的頻率過高,可能意味著你的情緒過於焦慮,對手機也過度依賴。

研究指出近七成曾有過幻覺

美國麻州Baystate醫院研究團隊最近在知名的英國醫學期刊「BMJ」發表研究報告,針對隨身配戴呼叫器或手機的一百六十九名醫療人員調查後發現,近七成(一百一十五人)曾有過「幽靈震動」幻覺,有一成三幾乎天天發生,另有二%受訪者對此感到非常困擾。由於全世界有半數以上人口擁有手機,實質影響人數勢必更多。

這是醫學文獻上首見的「幽靈震動症候群」研究,但此議題在網路上已討論多時,「臉書」上至少已有三個「幽靈震動症候群」團體。二○○七年另有調查發現,三百二十名手機使用者中,有三分之二曾親身經歷過「幽靈鈴聲」(phantom rings)幻聽。

放在胸前更易體驗震動幻覺

研究發現,將手機或呼叫器習慣放在胸前口袋者,比放在腰間者,更容易體驗震動幻覺,機率高達六成六。此外,配戴時間越長、越常用「震動模式」者,發生震動幻覺的機率越高。透過調整配戴位置或少用震動模式,絕大多數受訪者都能減少幻覺,或能分辨真假震動。

中心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李光輝指出,這是一種「觸覺幻覺」,不少醫師都有親身體驗,可能是大腦對手機來電震動已有高度預期,甚至是細胞已產生記憶,因而易發生錯覺,對一般人困擾不大,但對某些需高度專注力的行業,因集中力會被幻覺打斷,工作可能會受影響,例如雕刻家、演說家、考生、外科醫師等。

例如,有些外科醫師開刀需全神貫注,卻可能因震動幻覺,使手術或縫合產生關鍵的偏差;現實中,甚至曾有醫師在手術中,因震動錯覺,竟用手去觸摸腰際(關閉手機或呼叫器),因此得大費周章重新刷手消毒,才能繼續手術。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則說,「觸覺」是透過皮膚接觸,經由神經路徑傳到大腦「頂葉」後,人們才感受到觸覺。焦慮度高者,其腦部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易釋放錯誤訊息,誤導鄰近的頂葉;此外,若自律神經太活躍,也可能使觸覺過度敏感,一點衣物摩擦,大腦就誤以為是手機震動。

楊聰財表示,這種人多半常接電話或怕漏接電話,焦慮度高,對手機依賴程度高。因此,震動幻覺的頻率,或許可當成焦慮程度與手機依賴程度的指標,發生頻率越高,焦慮與依賴程度往往也越深,建議應適度放鬆,並合理使用手機,以免影響身心。"

〔記者王昶閔報導〕

-------------

■幾乎每個人都傾向於相信,身體死後心靈仍繼續存在。

■即使是那些相信心靈會隨著死亡而消逝的人,也會展現出「心靈延續推論」式的心態或行為。

■這些信念既不是宗教的產物、也不是自我保護的情緒性念頭,它們其實源自於我們的自我意識。


每個人都在想自己到底從何而來、如何而來,

每個人都在擔心死後又將去向何方。

然而沒有人知道明確的答案,我也不例外,

我想這個秘密會繼續下去。


當美國民歌手艾瑞絲.狄曼特(Iris DeMent)用甜美又帶點鼻音的民歌唱腔唱出「讓神秘繼續」(Let the Mystery Be)這首有關死後世界的謙遜詩歌時,我們總會情不自禁地點頭附和,對於這種行為,我們應該感到奇怪才對。事實上,當我們談到「大去之後」究竟會歸向何方時,令人感到神秘之處其實只有一點:為什麼我們會如此深信它很神秘?畢竟,大腦和其他器官一樣,都是人體的一部份,而心靈(mind)只是大腦運作的產物,它比較像是個動詞而非名詞。我們為什麼會疑惑心靈在肉體死後去向何處?它不是應該理所當然地隨之消逝嗎?


然而,世界上各種文化與民族都相信,心靈可以超越死亡而以某種形式延續下去,或者至少無法確定心靈在人死後究竟發生什麼變化。我在心理學方面的研究使我相信,這些非理性的信念既不是源自於宗教,也不是人們在面對虛無時感到恐懼而創造出來的自我保護念頭,這些信念其實是自我意識不可避免的副產物。由於我們從來不曾經歷過失去意識的狀態,因此無法想像死亡將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事實上,問題就在於死亡是無法被我們所感知的。


對於「死亡極為神秘」這種普遍的看法,學者通常會認為,那只不過是人們因為渴望相信「死亡並非終點」,而產生的情緒性念頭。的確,社會心理學中赫赫有名的「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就主張:「心靈延續」的信念以及其他一些比較隱晦的想法、行為與心態,都是人們為了減輕對「自我不存在」的極度焦慮,因而產生的反應。


恐懼管理理論的支持者認為,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一套秘密防禦機制,專門用來抑制對死亡的恐懼,並讓我們在聆聽英國藍調歌手尼克.德瑞克(Nick Drake)的歌曲時,不會悲傷地蜷縮成一團。舉例來說,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我想要留下某種「永世不朽的象徵」,恐懼管理理論的支持者可能會告訴你,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將稍縱即逝的思想具體記錄下來,好讓它的生命能夠超越我的血肉之軀,並且留傳後世(不過我要說的是,如果一年後這篇文章還有任何影響力的話,我就要偷笑了)。


然而,包括我在內的一些研究人員則越來越傾向於支持另一種看法:由於自我意識的演化,人類必須面臨一個全然不同的問題。我們的看法是,人類祖先有著一種強烈的錯覺,認為「心靈是不滅的」,而這個完全不理性的謬誤想法被我們如實承襲了下來。這個承襲而來的認知架構,讓每個人打從一開始就無法理解,什麼叫做「心靈是不存在的」。


你如何知道自己已經死了?

即使是那些聲稱自己不相信「心靈不滅」的人,也都會面臨這個問題。創辦自然主義中心的哲學家克拉克(Thomas W. Clark)在1994年《人文主義者》的一篇文章中提到:


有一個備受爭議的看法認為:當我們死亡之後,隨即而來的就是虛無;死亡是一個深淵、一個黑洞,它是經驗的終結、是永恆的虛空、也是徹底的滅亡。而簡單來說,這種看法的謬誤就在於它把「虛無」具體化,它把「虛無」定義成一種實在的狀態或特性(例如「黑暗」),然後把死去的人放置其中,如此一來,我們便等於是落入虛無,並永遠存在其中。


試想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已經死了。你或許會意識到自己正在逐漸死去,但是當一切都結束時,將不再有一個「你」可以去確認一切真的都已經結束。我要提醒大家,你需要一個正常運作的大腦皮質,來儲存各種命題式的知識(包括你已經死去這個事實),然而在你死去之後,大腦的生產力實際上就跟一顆萵苣沒什麼兩樣。2007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哲學家尼科爾斯(Shaun Nichols)在《綜合》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當我試著想像自己不存在時,我必須要先想像自己能夠察覺或知道『自己不存在』。這種不可能的任務正是障礙之所在!」


乍聽之下,你或許會認為尼科爾斯的這項觀察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我敢說,你絕對沒有思考過它的真正意涵。它的真義就是:你無法從第一人稱的角度來驗證你自身的死亡。據說這個障礙正是讓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感嘆「每個人心中都藏著自身不朽之證據」的原因。


即使我們想要相信心靈會隨著肉體死亡而消失,我們也要先經歷一番努力和掙扎才能做到。2002年,我在《認知與文化期刊》上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當大學生被問到一連串關於已逝者的心理功能時,他們腦海中總是縈繞著心靈不滅的錯覺。


我告訴學生一件意外事故:理查開車撞上電線桿,並且當場死亡。接下來,在受試學生讀完一段有關理查車禍前心理狀態的描述之後,我就詢問他們,是否認為這個已死之人還能夠繼續體驗心靈狀態,其中的問題包括:「你覺得理查還在想著他的太太嗎?」「你是否認為,他還能夠嚐到他在臨死前剛吃下的那顆薄荷錠的味道?」「他想要活下來嗎?」


你不難想像他們當時的表情。很明顯的,沒有什麼人會花時間去思考心靈是否仍有味蕾、性衝動,或會不會感覺到頭痛。多數人給的答案都帶有「心靈延續推論」的意涵;他們想像理查死亡之後,他的心靈仍然繼續運作。這個研究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同時做的另一項獨立評量指出,大多數的受試者都相信,人死後心靈仍然以某種形式存在。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有許多自認為是「心靈消逝主義者」(extinctivist)的受試者(他們在問卷上勾選了「當肉體死亡時,心靈或是人格的意識特徵也跟著永遠消逝了」這一項),有時候也會出現「心靈延續推論」式的答案。在這些心靈消逝主義者回答的答案當中,有32%洩露出他們其實相信「情感和慾望在死後仍然存在」;另外36%則顯示,他們對各種與知識有關的思想狀態(例如回憶、相信或是認知)也抱持著相同的信念。其中一位極端的心靈消逝主義者認為,整張問卷的設計都很愚蠢,而當我問他問題時,他似乎覺得我是個笨蛋。不過這位受試者其實和其他人並沒有什麼兩樣,他隨後指出,理查當然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因為根本沒有什麼來世,而理查就親自見證了這個事實。


【完整內容請見《科學人》2010年第104期10月號】


【撰文/維斯(Arpad A. Vass);翻譯/林雅玲】

5位客家藝術家

【新書出版】

創作的心田
-記述5個台北縣客家故事
黃子堯主編
臺北縣客家事務局出版
呈現臺北縣藝文風貌,本書選出5位客家藝術家做為報導對象,分別是陶藝家-麥傳亮先生、 劉鎮洲 教授;作曲家、演奏家、音樂家- 沈錦堂 教授;玻璃創作藝術家- 廖景淵 先生;書法家- 徐桂盛 先生。依照各人之作品與生平進行訪查,希望蒐集藝術家創作生涯之資料,記錄他們一生的奮鬥故事。

整體來說,是以藝術家們感性的自傳式敘述,透過說故事、聽故事的報導方式,逐一解說其創作的特殊性,以及回饋客家情緣的事蹟。藉由圖文並茂的解讀,增加內容的可讀性、趣味性,讓讀者們能充分認識客家藝術家的風格特色,以及學習、奮鬥的歷史,最後並加入了一些評論.

星期日, 1月 09, 2011

詩想起--代溝

讀--李家同跌進數位代溝裡--一文
頗有感觸
像李家同和洪蘭受人尊敬的學者
卻引發年輕人的反感
真令人遺憾

從電子代溝到文化代溝
甚至文字書寫代溝
從年輕世代作家身上
很明顯讀得出來
尤其是很受歡迎的網路作家
他的書可賣破兩百萬冊的韓寒作品
便很明晰顯現

年輕世代的讀者
喜歡讀的小說要故事炫奇
一般文章必須有很酷新思想
至於表達的書寫文字
並不如年長者那麼重視

如此代溝
還能溝通否?
或是
這年輕世代驚天動地後浪
將帶領新時代的風騷!

--------
http://tw.nextmedia.com
/applenews/article/art_id/33096921/IssueID/20110108
蘋論:李家同跌進數位代溝裡

李家同說上PTT網站的人是笨蛋,知名網路作家九把刀反批李根本不了解PTT,先聲奪人去否定,讓人感覺不受尊重,很可笑。他還說,李家同長久以來一直存有某種文化優越感,不了解網路獲得資訊的可貴。

李家同和洪蘭都是受人尊敬的學者,但他們都喜歡對年輕人訓話,以致引發學生的反感而遭到反擊。這不是是非題,沒有人錯;錯就錯在新形態的代溝問題。

電腦普及以及網路的流行,加上年輕人熟悉網路文化,喜歡網路的溝通方式,肯定與不常上網、口氣老派的長輩話不投機。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網路裡的人際關係是平等開放的,使用的句法是坦率年輕的。網路人生在交談時,沒有階級與專業的差別,教授和打工仔的發言權一樣平等,誰都可以匿名上網表達意見。
文化斷裂引起反感

如果是在人們公開聚合的場合,教授或大官發言,打工仔一定默不出聲,因為有身分地位的氣氛與壓力。當年輕人習慣網路裡平等的人際關係後,再聽到師長權威式的訓話,就覺得刺耳不習慣,反感油然而生。反權威的網路文化,又鼓勵網民坦率發言,所以會出現年輕人反嗆師長的現象,不像以前年輕人怯於反嗆。

這種「數位代溝」加深了傳統的代溝。從前,世代的定義是每30年算一代;後來變成每10年算一代;個人電腦流行後每2到3年就算一代了。從前代溝的現象表現在使用的知識、語詞、句法、文化上,像是五四運動人物與前清遺老間的代溝表現方式,很多是對問題的看法及使用的知識和語言不同,新一代用較多西洋的知識和白話文;挑戰老一代使用的儒家、法家的知識及語言。雖然代溝嚴重,但沒有世代斷裂的問題,老一代講的話新一代都聽得懂。然而,現在的數位代溝比以往的代溝更難跨越或溝通。

數位代溝包括以往沒有出現過的工具代溝。新生代熟練地使用電腦網路彼此溝通,無法理解為什麼老一代還在「手工業」(用手寫)時代。只要看到老一代用手寫字;手機除了撥接電話外,其他功能一律不懂;講話時用的辭句都是年輕人不屑使用的,態度是威權式的訓話口氣,本能上就拒絕聽下去,即使內容非常有道理;尤其是老一代看年輕人沉迷於電腦而怒斥時,格外使年輕人反感,堅信他們根本不了解電腦,因此訓話沒有說服力。電子代溝造成的文化斷裂,就是學生對李家同反感的主因。

--------

http://news.chinatimes.com
/tech/171704/112011011000471.html
李家同批PTT 暴露世代差距
新聞速報 【台灣醒報記者蔡沛琪特稿】

李家同接受奇摩網站專訪時直言「笨蛋才看PTT」、「出人頭地不是靠臉書」,雖然稍後改口表示,是希望年輕人不要花太多時間瀏覽網站,但此話一出,立刻引起網友強烈抨擊。整件事顯示傳統世代對網路世代的憂心,也是兩代之間的認知差距所導致。

知識的傳遞媒介與時俱進,過去是透過書本大量閱讀,現在透過大量網路資訊認識世界,舊世代感謝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術,新世代感謝谷歌推出強大的搜尋引擎。其實連李家同也說自己常上CNN新聞網吸收新知,可見得不論是CNN、PTT的本質都是知識平台,端看網友如何篩選箇中精華吸收,加以應用。

PTT註冊總人數破150萬人,上萬個討論版從基金到抗癌幾乎無所不包,可說是綜合性知識平台,一竿子打翻PTT難脫武斷之嫌,而鄉民(PTT網友)也常戲稱「看PTT長知識」,網路可貴之處不正是快速傳遞知識,又何必拘泥要透過哪些平台?

此外,李家同批評「出人頭地不是靠臉書」也有爭議,去年《時代雜誌》風雲人物正是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伯,因為臉書圖像化呈現錯綜複雜的人際網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事實上,瘋臉書一族不是只有老百姓,美國總統歐巴馬、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甚至連馬總統最近都將透過臉書,與民眾互動,可見使用臉書不但是時代所趨,也不會阻礙任何人出人頭地。

谷歌創辦人之一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曾說過,「有些人說谷歌是神,有些人卻說谷歌是撒旦。」李家同說笨蛋才看PTT,引發爭議,但他也自信地認為「還是有很多人」認同他的言論,可見在多元社會中,見仁見智不足為奇。

星期六, 1月 08, 2011

共謀的沉默

就如芭芭拉的自省:「我們偏向對貧窮和窮人議題採取某種幾近『共謀的沉默』的態度。」這句話意謂貧窮從來不僅是社會議題,而是和權力有關的政治問題。

---楊索

《我在底層的生活》
芭芭拉‧艾倫瑞克
(Barbara Ehrenreich)著,
林家瑄譯,左岸文化公司

星期四, 1月 06, 2011

恁久沒看

恁久沒看



  恁久沒看

  老屋家介桂花樹開花否

  恁久沒看

  庄尾伯公下三頭番檨樹打番檨否

  恁久沒看

  佇伺堂屋簷唇介燕仔還有做巢否

  恁久沒看

  大禾埕暗晡頭還有戲團去撮把戲否

  恁久沒看

  西北橋下介河水底背還有大鯉嘛否

  恁久沒看

  老北勢三山國王廟有做熱鬧否

  恁久沒看

  佛母壇還有老嫩大細佇介打嘴咕否

  恁久沒看

  老伯婆行過千山萬水介腳還會痛風否

  恁久沒看

  恁久沒看

湖濱散記

與美利堅合眾國同日生:

我為我的小木屋命名為

七月四日。


自清涼如薄荷的草香裡醒來

每天,我以湖水以魚肚白洗耳洗眼

之後,躡著林蔭道微濕的落葉

歸來。在第一線金陽下

曼儂的豎琴聲中

吃我自焙的玉米餅。


友愛怎樣奢侈的偏向著我啊!

冬季來時。雪花如掌

撲打著我孤峭而高的窗子。

巧有金光閃閃小飛俠似的黃蜂闖入

於四壁間凡所有處壘窩

且雍雍熙熙難兄難弟一般

與我共用一個火爐:

一襲褞袍一輪太陽。

受驚若寵。至少有一次:

天開了!在某個琥珀色的傍晚

當我扶著鋤頭在荳畦間小憩-

一隻紫燕和一隻白鴿飛來

翩翩,分踞於我的雙肩。


黑甜而無縫無邊無底的夜!

眾目皆瞑。只有荳荳

我的知恩的荳荳醒著

且思量著:如何在我新鋤過的

子宮一般香暖的地心深處深深處

經營慘淡而雙倍豐美對我的報答;

而在一笑如舊相識的枕上,竟不期

而與仲尼與蘧伯玉與因陀羅與毘濕奴

以神遇。……


即使在黑得可以切成一大塊一大塊的深夜

我依舊能摹索著毫無失誤的到家;

七月四日是我的小木屋的名字

雖然也是每一隻飛鳥每一匹草葉的。


---周夢蝶
梭羅湖濱散記二十年後重讀二首之一

附註:
曼儂 (Mernnon) 遠古石雕巨像,刀法精奇,日出則鳴,如笙簧並作。
又:
因陀羅與毘濕奴皆波羅門教聖僧,以修苦行著稱。

星期三, 1月 05, 2011

援手

我記得年輕時候在外地讀大學,每年暑假返鄉,必須要把所有的書和行李打包帶回家;整整兩大袋的衣物,扛起來十分吃力,尤其到了家鄉的車站,還必須馱著行李步行一、二十分鐘才能回到家,那段路程,走起來總是格外艱辛。

有一次,我半拖半扛地走在路上,一位看似工廠工人走了過來,問我需要幫忙嗎?接著便伸手分擔了我肩上的沉重行囊。於是,我們就這樣一路聊著,很快就回到了家。

雖然不過是十來分鐘的互動,但是到現在我還清楚記得那時的感動,每次回想起那一幕,心頭總是暖暖的。

我想,行善就是這樣的一種力量,不論事情的大小,往往都可以帶給受惠者深深的感謝和難忘的美好回憶,並且萌發想要效法的念頭。-----

---張德聰--行善的力量--張老師月刊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
/storypage.jsp?f_MAIN_ID=78&f_SUB_ID=4355&f_ART_ID=285215

轉屋家

馮輝岳作品

  轉屋家



  十過年無轉來

  路唇 ke 紅花

  唔識 ngai 敢怕

  一蕊蕊哩搖上又搖下

  搖上又搖下....



  每擺出門

  都係為著轉屋家

  皮箱打開

  倒出幾多思念

  幾多風霜同繁華

  浪蕩 ke 日仔

  就像翻滾 ke 海浪花

  一滴影跡都無留下



  頭擺 ke 隔壁鄰舍

  討 ke 討 嫁 ke 嫁

  Ngai 今還係一個羅漢腳

  又無賺錢孝敬阿姆阿爸

  唉 緊爪頭那緊想鑽落地泥下

  當係問自家:

  到底腳步 nai 位行差

鞦韆

歲月的細雨落著
鞦韆,輕輕搖晃
只有風
坐在上面

怔怔忡忡望著
心情,輕輕搖晃
看見童年
坐在上面

我走向鞦韆
風和童年卻一溜煙
消失了

陳寧貴---詩想起

雨天訪友

 雨天过访
  尚未敲门
  伞的水渍
  溅入颈项
  沿背而下
  一阵寒意
  如刀划过
  猝然想起
  江南水声
  泠泠响自
  小小运河
  蜿蜒绕过
  我家后门
  三月水涨
  鱼群吹浪
  河中有船
  岸上有人
  隔水相问
  原是同村
  什么样的天气
  什么样的乡愁
  满街只有风雨
  不见一瓣杏花
  骤闻高楼有人
  哀歌胡笳十八
  不待主人开门
  我又隐入伞后
  翻起风衣领子
  追踪雨声而去

---洛夫--雨天访友

星期二, 1月 04, 2011

  花朵把春天的門推開,炎陽把夏天的門推開,落葉把秋天的門推開,寒流把冬天的門推開,時間到處都是門;鳥把天空的門推開,泉水把山林的門推開,河流把曠野的門推開,大海把天地的門推開,空間到處都是門;天地的門被海推開,海自己卻出不去,全人類都站在海邊發呆,只看到一朵雲從門縫裡,悄悄溜出去,眼睛一直追著問,問到凝望動不了,雙目竟是兩把鎖,將天地的門卡嚓鎖上,門外的進不來,門內的出不去,陳子昂急讀著他的詩“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王維也忍不住讀他的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在那片茫茫中,門還是一直打不開,等到日落星沉天昏地暗,穿黑衣、紅衣聖袍的神父與牧師,忽然出現,要所有的人將雙掌像兩扇門(又是門),在胸前關上 ,然後叫一聲阿門(又是門),天堂的門與所有的門,便跟著都打開了;在一陣陣停不下來的開門聲中,我雖然是想把所有的門,都羅過來的羅門,但仍一直怕怕“卡門”與手中抓住鎖與鎖鑰匙的“所(鎖)羅門”。


---- 羅門【門的聯想】

  [附注] 人類活在詩偉大的想像力中;因為詩,時間的門、空間的門、哲學家的腦門詩人的心門上帝天堂的門,都在此刻一連串的全被打開。

辨識

或许你并不因此而就悲哀吧
蟹爪花沿着瓦盆四周一一爆燃
且在静寂中一齐回过头来
你打着手势在窗口,在深红的绝望里
在青色筋络的纠结中你开始说:裸
便有体香溢出
一瓣

再一瓣
蟹爪花
横着
占有你额上全部的天空

在最美的时刻你开始说:痛
枝叶舒放,茎中水声盈耳
你顿然怔住
在花朵绽裂一如伤口的时刻
你才辨识自己

+++++ 洛夫
蟹爪花

1985.2

星期一, 1月 03, 2011

不幸的語言

邱一帆

花火

邱一帆 在 2011 一月 4 的 3:12am 張貼

陳秋白

不幸的語言

陳秋白 在 2011 一月 3 的 9:30am 張貼

陳秋白

戰後波蘭詩選─塔德烏什‧魯賽維茲

陳秋白 在 2011 一月 1 的 11:06pm 張貼

Catherine Yen

復活 Resurrection

Catherine Yen 在 2011 一月 1 的 1:09pm 張貼

邱一帆

香火

邱一帆 在 2010 十二月 28 的 7:57pm 張貼,Äî 1 篇評論

張德本

Ping轎

張德本 在 2010 十二月 17 的 12:54pm 張貼,Äî 1 篇評論

Catherine Yen

詩 The Poetry

Catherine Yen 在 2010 十二月 16 的 4:06pm 張貼

Catherine Yen

跳上哥倫布之船的柴山少年:胡長松

Catherine Yen 在 2010 十二月 7 的 3:30pm 張貼

Catherine Yen

空 The void

Catherine Yen 在 2010 十二月 7 的 12:00am 張貼

邱一帆

童年,摎你來想

邱一帆 在 2010 十二月 6 的 8:58pm 張貼

Catherine Yen

知識份子、詩人與詩

Catherine Yen 在 2010 十二月 6 的 12:00am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