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4月 29, 2007

手機採訪將成主流

手機記者/從Google到PeoPo 公民新聞上路

■ 何國華

月中參加了拉斯維加斯NAB廣播電視器材大展系列論壇,以News 2.0為主軸,公民新聞與新媒體發展成為對話焦點。

會中動見觀瞻的Google執行長Eric Schmidt指出,年輕人已重新定義傳播中介機制,傳統媒體進入公民主導世代,部落格興起,就是因為公民有話要說;廉價攝影機、低階剪輯軟體,迅速侵蝕傳統電視的產製專業。

這也是「點擊產業」(Hit Industry)的新競爭時代,Google內容協力副總裁David Eun在「寬頻影音革命性衝擊」討論中指出,Google對未來的思考,已跳脫傳統網頁點擊概念,轉而鼓勵內容擁有者,透過Google架設電視頻道。

Google與Yahoo影音新聞,已經改變傳統新聞產製流程;閱聽人拒絕配給式新聞提要,而是透過網路,自主排序個人新聞。因此,Google鼓勵每一個人上傳內容,透過分享、複製,提高個人影音流量,獲取應得利益與知名度。

美國前參議員George Allen在「上傳、下載、超載:二○○八美國大選媒體策略」強調,今天美國選民的投票行為,明顯受到MySpace、Facebook、YouTube 的影響。民主黨競選經理人Joe Trippi,更以引起爭議的希拉蕊與奧巴馬「1984」影片為例,指出短短幾週即有超過四百萬人次進入YouTube瀏覽「1984」,凸顯的正是影片爭議性高,殺傷力也不小。

回顧四月十六日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事件時,學生透過手機,拍下現場畫面,上傳CNN iReport。在CNN主頻播出的畫面,觀眾可以清楚聽到連續槍響,看到現場紊亂景象。這也引起NAB論壇「廿一世紀網路社群」與談者的熱烈討論,「公民新聞已經上路,手機採訪將成主流」。

不少與談人認為,公民記者集創意、社群、自由軟體開發能力於一身,強勢主導議題、自我審稿,已超越傳統獨斷式的新聞產製專家,不管是Newsvine、Digg、Gabbr都強調編輯權下放、多元內容、社群自治概念,包括Twitter在內,無不在改變傳統媒體生態。

年輕人扮演News 2.0重要推手,他們要求內容可以即時、同步上傳手機、iPod等。不只在國外,我國經濟部四月下旬舉辦的「Web 2.0創新服務點子大募集」當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整合Google、Flickr、YouTube的funp.com,以及我們報報WeNews的台灣年輕人創意。而今天開站的「公廣集團公民新聞影音網|www.peopo.org」,更是國內第一個公民自主影音新聞平台。PeoPo所強調的正是公民產製內容、影音創意分享、深入地方、結合NGO(非政府組織),進而產生行動方案的公民自主機制。

事實上,從不少高中一、二年級學生,透過「生活科技」等課程,採訪製播影音內容,就可以看到「全民都是記者」概念正在扎根。相信,對台灣民主發展也將具有正面價值。

(作者為公共電視新媒體部經理)

義民廟祭拜 濃濃客家情

詩人獨行

詩人獨行 / 莫 渝

――送葉笛

走過許多道路
最愛浮世繪

神態瀟灑 笑容脫俗
淡淡情誼 詩酒人生

這次,再也留不住
你要單獨遠行
我們強忍內心的痛

陪伴到此
微微揮揮手

在記憶裡
重溫你走過的文學烏托邦

星期六, 4月 28, 2007

網路電視台的經營模式

網路電視台的經營模式
■ 魚夫

要推動媒體公平權,讓傳統的電視台崩盤,就要看網路電視台能不能出現獲利的經營模式?徹底的把傳統電視台的廣告搶過來。

我基本上是不相信網路可以賣影音的,只消你的影音產品出現在市場上,就會被人以點對點(P2P)的方式上傳下載,再周密的保護都不敵網路的盜版行為,因此,現有的IPTV,比如邱復生的I’m TV,我就猜不出要怎麼獲利?

現在連販售色情影片都很辛苦,雖然A片女優多如韓戰時的共匪,但看三天看到眼睛脫窗也才九十九元新台幣兩兩。

然而,我發現最近情勢在逆轉了。網路電話Skype的兩位共同創辦人Janus Friis與Niklas Zennstrom又開發出點對點傳輸的網路影音平台Joost,最近我就接獲下載瀏覽器的電子郵件,下載後,可以邊看全世界的全螢幕高畫質節目,又可闢建聊天室,呼朋引伴,一起來觀賞。

現在影視內容的提供者,如好萊塢的華納公司現在都變聰明了。有了唱片業者不敵MP3紛紛倒閉的經驗,他們反過來和點對點傳輸業者合作,你播我的內容,可以,但要插入廣告,影音則免費請你觀賞,我們要賺的就是廣告錢!

這種模式越來越多了,如Blip.tv也提供一般人這種廣告機制的合作。謝長廷和我創辦的台灣玉山網路電視台現在影片也插入廣告,廣告每被點擊一次,可以獲利0.35分美金,雖然是杯水車薪,但我們只是在宣告網路電視經營模式的可能性。

傳統電視台拉廣告,依據的是收視率調查報告,這在網路裡,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許多人不知道Google Analytics其實提供了最精準的收視率調查報告,這機制的運用,足以寫一本書來闡述。

自由時報前陣子要買電視台,其實換個角度,廣告由報社業務單位找,內容由報社自製三分之一,網友自製三分之二,然後在影片中插入廣告,對拆其中的收入,網路第二代的精神是民主的、分享的,報社不用養那麼多攝影師,其實也可辦電視台,又不受立場深藍的NCC管轄,講白了,就是可以大剌剌的開起購物台啦。

最後,有那網路半吊子的電腦維修人員一定會問,那要不要頻寬?要不要伺服器?我跟你打賭一百萬,這些都不用花錢!

(作者為台灣玉山高畫質網路電視台執行長)

星期四, 4月 26, 2007

金曲獎實力客家歌手陳雙


【金曲獎實力客家歌手客家 鄧麗君---陳雙 演唱專輯】
新專輯將有別於陳雙之前的幾張專輯風格,收錄有七首客語歌曲-「問海」、「紅嘴唇」、「撒落一地油桐花」、「HAKKA妹仔第一名」、「風同沙」、「五月雪飄落來」,一首男女對唱情歌-「陪你一生一世」,一首客、閩對唱情歌-「千杯酒」,一首心靈歌曲<普通話>-「緣」,一首親情歌曲<閩南話>-「媽媽 無怨的愛」。對陳雙來講是第一次嘗試不同語言的歌曲,由其是「媽媽 無怨的愛」這首歌出自閩南語歌壇頗負盛名的「小雨」、「雙人枕頭」作曲者王登雄的手中(入圍金曲歌手王建傑曾唱過,此為重新編曲)。
另外兩首合唱曲中,男女對唱情歌-「陪你一生一世」將與客家新一代歌手2005客家大專青年秀表現優異的魏志豪合唱;另一首客、閩對唱情歌-「千杯酒」將與三立21世紀新人排行榜冠軍、台視張菲模仿秀冠軍閩南歌手-黃揚哲合唱。這是新的挑戰、新的組合,也期望有更多族群的鄉親來聽陳雙的歌曲,來欣賞客語歌曲,以及更多其他族群的歌曲。

陳雙 / 相思


http://www.wretch.cc/blog/ling650222

羊令野詩展 / 無題十二行

第一帖


每一次走過那峭立的岩壁

你的腳音就摹臨出漢魏碑意

鏗鏘亦如悲涼的志文

重複一則柔美的故事



水準一樣清澈的

你的名字回轉於那條曲巷裡

仿佛三月的羽觴盛著滿滿的酒香

緩緩流向我的小小的書屋



忙碌的雲趁著雨後張羅

吩咐那些高高低低的野樹抱山而來

把我們秘藏在春意最深最濃處

祇允許月光入夜醞釀



第二帖



昨夜我的冷冽把你揉成雪

今朝你的體溫把我溶為水

究竟想用雪還是水

釀一尊清得澈骨的春酒



等所有的花都開了

等所有的鳥都啼過

剩下一座無聲無色的空山

能否趕上一片閒雲共住



就讓酒還給水

  水還給雪

  雪還給雲

雲和我們還給天地



第三帖



儘管河床還躺在春雨的夢裡

你的弦上汨汨而來的流水

已經漫過了

我心中隱隱飛橋



偶然窺見

掠起的雪裳雲裾



縹緲間山水的腰身

遠遠橫陳那最熟悉的背影



若果一星如月

引領陌生的天路走去

該當聞及雲的疲倦的腳音

落向岑寂的銀河兩岸



第四帖



背後一片峭壁飛來

面前一泓清流靜止

誰用金屬的回聲喊你

把你的影子暗中引渡



引渡中的影子

是一襲浮沉的雲裳

它的名字

腐蝕在未定的方向



也許霜冷之後

必然雪白

而影子漸漸隱入地平線

而回聲淹沒了遠方潮汐

花叫詩人彭邦楨 / 何均

春天來了,這就是一種花叫的時分。於是我便
有這種憬悟與純粹。櫻花在叫,桃花在叫,李花
在叫,杏花在叫。像是有一種秘密的琴弦在那
原始之時,就已植根在這沉默的設計之中

叫啊,這才是一種豐盈的洋相。於是我曾在
一隻貓眼裡看見花叫,於是我曾在一隻狗眼裡
看見花叫,於是我曾在一個女子的眼裡看見
花叫。當她們曾經想在春天裡咀嚼我的舌頭

而春天也就是這個樣子的。天空說藍不藍,江水
說清不清,太陽說熱不熱。總是覺得我的
舌頭上有這麼一隻鷓鴣,不是想在草叢裡去
啄粒露水,就是想在泥土裡去啄粒歌聲

叫吧,凡事都是可以用不著張開嘴巴來叫
的。啊啊,用玫瑰去叫它也好,用牡丹去叫它
也好,因而我乃想到除了用眼睛之外還能用舌頭
寫詩:故我詩我在,故我花我春

這是台灣詩人彭邦楨1970年寫的名詩《花叫》。想象之豐富,思維之奇特,意象之新穎,結構之整飭,可謂上等妙品,讀之耳目一新。正如《彭邦楨詩選•詩人簡介》說:“彭邦楨博覽群書,尤鐘於文學論述,因而嘗以為‘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其詩意象豐富,沉鬱淵深,且感應靈敏,故可聽得花叫的奏鳴。”這正是詩人盛年之作。《花叫》詩在台灣各大院校巡迴朗誦,風靡一時,獲得極高的讚譽。彭邦楨被稱為“花叫詩人”,可謂實至名歸。我有幸能讀它和知曉詩人,已是34年後的2004年了,詩人已離開人世一年多。我參加詩人彭邦楨紀念詩獎的徵稿大賽,很榮幸拙詩《春的光華》獲紀念詩創作獎,得一座獎牌、一本《詩象》雜誌和一本《彭邦楨詩選》。朋友問我得了多少獎金,我說沒有。他們先不相信繼之遺憾,而我已滿足了。從此,我才有機會品讀詩人。
詩人彭邦楨(1919—2003),湖北黃陂人。抗戰爆發,投筆從戎。1949年,至台灣,妻兒遺留大陸。1950年,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詩歌首獎,結識鐘鼎文、覃子豪、紀弦、方思等知名詩人,詩名雀起。1953年,出版第一本詩集《載著歌的船》,詩名大噪。1957年,與墨人主編《中國詩選》,深受好評。1969年,退役,結束軍旅生涯。1970年,與詩友創立詩宗社。1973年11月,參加第二屆世界詩人大會,結識美國女詩人梅茵•戴麗爾博士(Dr.Marion E. Darrell)。1975年2月,應世界詩人資料中心主席洛托博士之邀飛往美國,2月26日,與梅茵•戴麗爾締結良緣,傳為中美詩壇佳話。先後榮獲巴基斯坦自由大學名譽文學博士、世界桂冠詩人獎,當選世界詩人資料中心主席。之後,每年參加世界詩人大會,足跡遍及世界各地。1991年,邀請方思、宋穎豪、尹玲與陳寧貴協力,獨資創辦《詩象》年刊。晚年仍筆耕不輟。現有《彭邦楨文集》行世。
詩人彭邦楨的創作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8—1960),是詩歌探索時期。詩人出版詩集《載著歌的船》(1953)《戀歌小唱》(1955)《詩玫瑰的花園》(1956)《鹿苑》(1960),以《載著歌的船》為代表。詩風明快、向上,如“土地都洋溢著微笑,/ 河水都奔流著快樂,/ 重建愛情的城市和鄉村,/ 重建一個新鮮而健康的家園。”(《載著歌的船》)。多用重章疊句,前後呼應。如《歌在春天》首尾兩詩節都是“啊!歌在春天,/ 春天在這美麗的國家”,只不過首節末尾用逗號,末節句號;而《載著歌的船》的首尾兩詩節也大體一樣。這是《詩經》常用的手法。詩集《戀歌小唱》的詠物詩別具特色,如《一片樹葉》:“一片樹葉從樹上飄落在我的手中,/ 為什麼它不向天空飛去?/ 這是牛頓說的:/ 蘋果落在地上的定律。// 你想,這發明該多愚蠢啊,/ 不然,我大可向太空裡自由的來去,/ 何必一定要同我們地球的人類相處?/ 為了清靜,且讓我上天去讀書。”想象奇特,饒有情趣。這一時期的詩歌,明快向上的詩風雖有別於當時詩壇的晦澀南懂,但思想和藝術都較淺白,個人風格還沒形成。
第二階段(1961—1974),是詩歌成熟時期。詩文創作日豐,散見各大報刊。詩人連續出版散文集《情感日記》(1965)《虛空與自我》(1968),文論集《詩的鑒賞》(1971)《品茶與論詩》(1971),詩集《花叫》(1974),以詩集《花叫》為代表。
1974年,詩集《花叫》問世,詩人贏得崇高聲譽。詩集收錄1960年到1973年的創作,是詩人創作的里程碑,標誌著詩人創作的成熟,而且形成了“彭邦楨體”或者“花叫體”,如《花訊》《聯想》《茶經》《誕生》《花叫》《風之流》等。這些詩形式相對整齊,頗有聞一多先生提倡的“建築美”——現代白話格律詩,看《花叫》詩便明白。詩句散文化,親切,流暢,如“茶給我解飲,我給茶寫詩,於是茶便與我同情 / 同一種孿生的情感與風貌:因而我乃想起 / 一種茶經來了……”(《茶經》)。多用賦的表現手法,也即鋪排,層層推進,內蘊豐贍,如“……開始呼吸 / 閑逸,開始吮吸寧靜,開始又睜一回眼睛 / 來看……”(《誕生》)。語言典雅,文白相間,而且多有新意,如《聯想》“……亦如風之掀起黃沙,黃沙之涌起雲層 / 雲層之席捲落日……”“當春天還是這麼春著,花開還是這麼花著的時候”。詩人“遵循傳統的直切的抒情路向,圍繞一個中心,或人或事或物或景,形成一個‘詩想’,然後通過想像和聯想,一波一波地輻射開去,在直接的傾訴中,藉助長句的突然切斷和跨行,成一種連綿的節奏和心緒,從而獲得特殊的藝術衝力”(阿弘《旅美詩人彭邦楨論》)。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組詩《純粹的美感》,由《手》到《結著領帶的男子》十二首情詩組成,是詩人1973年11月18日到1974年2月14日,近三個月的時間創作的,獻給美國女詩人梅茵•戴麗爾,從中可以看到詩人的一片純情、真情、痴情。如《夜》 :

黃昏了,我的夜已到了印度與非洲的
森林。在那裡我已聽到虎嘯,聽到獅吼,
而且還更聽到Marion在那裡均勻的呼吸
之聲,此刻她正酣睡在我的夢腕之上,
因我就是一個詩人與戰士,所以也願
是Marion的守護之神。

而愛情就是保護啊,因此我就要夢在
你的身邊作一名冠軍,別為一些精靈
前來騷擾,也別為一些夜梟或蝙蝠前來
驚駭——因為此刻這個世界多麼黑暗
——當太陽沒入泥土之後,就是有幾顆
閃爍的星星,這又管何用?

Marion,你就這樣每夜每夜睡在我的
思念中吧,或者你就是一粒紅豆常在
我的眼中睡眠。

這是詩人給Dr.Marion E. Darrell之書的第二首。如此痴情純情的男子,才華橫溢的詩人,哪個女子又不動心呢?更何況梅茵•戴麗爾博士本身就是一位詩人?
第三階段(1975—2003),是詩藝日臻化境時期。詩人遷居紐約,周遊世界,先後出版詩集《巴黎意象之書》(1985)《清商三輯》(1986)《秋之青天》(1990)。《巴黎意象之書》多為異國風情,詩藝爐火純青,如《香榭麗舍之秋》《凡爾賽宮之賦》《聖吉爾曼之思》《大貓餐廳之夜》《協和廣場之聲》《紅磨坊之舞》等。《清商三輯》多為鄉愁和故國之思,如1977年聖誕夜在紐約創作的《月之故鄉》:

天上一個月亮
水裡一個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裡
水裡的月亮在天上

低頭看水裡
抬頭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鄉
一個在水裡
一個在天上

詩明白曉暢,鄉愁濃郁;1980年6月,經延生、劉慶譜曲之後,風靡華人世界,就像李白《靜夜思》,婦孺皆知。這為詩人贏得“月亮詩人”的稱號(見四川詩人梁平的詩《月亮詩人——致台灣詩人彭邦楨》)。《秋之青天》多為讚美大自然,詩情洋溢,聯想豐富,如《秋之紅葉》《秋之蘆花》《秋之北雁》等。詩人83歲高齡,在紐約市醫院為“九一一”有感而作的詩《紐約•第五大道之聲》:

清醒頭腦,認識這一場恐怖與浩劫。
所幸不是雲霄,不是空氣,不是陽光;
所幸不是園圃,不是奇花,不是異草;
所幸不是吾這老叟及第五大道!

所幸吾還不知老往何處:是清都?
是蓬萊?是暘谷?是咸池?是木蘭山?
茲據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
久而不聞其香,與之俱化矣!

是故吾嘗想與屈原同游:不論湘江
還是汨羅,旨為學離騷;是故吾嘗欲上
草堂問杜甫學律:感時花濺淚!

是故吾又亟思朝覲上帝:哈利路亞,
主喲,緣何還不給這世界顯靈:以恕
止恨?以仁止暴?以止殘忍?

詩人未老,“頭腦清醒”,躺在醫院仍然關心現實。開首以憤激之詞來表達自己的憤怒;第二詩節寫自己不逃避,人啊,要與人為善;第三詩節追思屈原杜甫,“學離騷”“感時”,都是不忘殘酷現實;最後,詩人祈求上帝,祈求主,開出救世良方——恕、仁、善,這又是典型東方的、中國的,表達詩人對和平的熱愛。而詩本身揮灑自如,亦文亦白,引經據典,渾然天成;漢文化意象頻繁出現,更加豐富詩歌的傳統意蘊。
於此,由於能力和水平有限,而手邊只有《彭邦楨詩選》,未能深入研究,所以,我只能勾勒概貌,得其外形。而詩人的神——詩與詩人的精髓——有待更多的方家去研究。我寫此短文,一為緬懷詩人,二為拋磚引玉而已。

2006年10月14日—17日於普明村。10月25日修訂

我認識的詩人彭邦楨 / 宋穎豪

我之認識詩人彭邦楨先生緣於1953年。那年,他的第一本詩集《載著歌的船》出版,我是在高雄大業書局看到這本書,深為激動。因為在當時苦澀的詩壇,忽然出現了饒有詩趣,意象鮮活,且抑揚有致的詩品,的確令人奮舞。於是我便斷然花掉了我半個月的薪資購得一冊,但始終未能有緣認識這位詩人。

1955年春,我考進軍官外語學校英文班第五期,因緣際會,竟然步上譯詩這條艱辛之路。曾以拙譯《朗費羅詩選譯》,結識了詩壇前輩覃子豪先生,後因覃先生的愛顧與鼓勵,一往直前,優游其中,樂譯而不疲,猶能獨得其樂。

可是,我之與彭邦楨的晤面,則是1968年秋後之事了。當時我剛從金門輪調回到台北,才有機緣,又有時間,經常利用公余,前往位於台北峨嵋街的作家咖啡屋。當時允為台北地區文藝界人士薈聚之處。除彭邦楨之外,羊令野、洛夫、向明、辛郁等都是座上的常客。當時,我也答應了定期為羊令野主編的《詩隊伍》譯介美國詩選。隨後,寫詩的朋友們基於共同理念,成立了“詩宗社”。記得在一次座談會中,我曾為新舊詩的合流,建議定期邀請知名的傳統詩人或學者,交換意見與經驗,以增進新舊詩的藝術境界。可是當時的寫新詩的朋友們,銳力精進,意氣風發,故而未能有立竿之效。

作家咖啡屋歇業之後,大家的活動轉移到國軍官兵活動中心三樓茶室。那時,彭邦楨和我正致力於十四行詩的創作。我們共同討論過十四行詩的源流、分派、以及其輸入我國後之青藍輝映的發展狀況。稍後,我考進輔仁大學夜間部英文系,因課業與稿債的關係,而中輟了十四行詩的撰寫;可是彭邦楨對十四行詩鍥而不捨,一往直前,經之營之,益求精進。他特意在詩中植入迭現的音韻,抑揚頓挫,起落有致,且內韻的綿延流長,卓然有成,可謂獨步於詩壇。當時,我也曾建議他應當繼續努力,堅持創作下去,必然有所突破,有所創建,開拓出煥然一新的風格,而為新詩創建一新的風貌。這時候,彭邦楨的一首《花叫》開創花的鮮活意象,博獲廣大讀者的共鳴,也開拓了詩朗誦的新境界與新氣象。一聲「花叫」喊出了現代詩的開放精神,也開創了新詩的古典風趣。

1973年冬,第二屆世界詩人大會,因中國代表團團長鍾鼎文先生的引薦與策劃,始能在台北市圓山飯店召開。彭邦楨榮任副團長,協助規劃,井然有序。因之,使得家變新鰥的他,獲得一次驚艷於美國女詩人梅茵.戴麗爾博士(Dr. Marion Darrell)的機會,乃自喻為護花使者,照顧備至。彭邦楨在他的《純粹的美感》詩集的序言中,這樣說:

「我們在第二屆世界詩人大會上,於晚上七點在台北市圓山飯店麒麟廳晚晏中,初次相逢在三百餘位中外詩人之中,只有她有一種異於他人的膚色、臉色、眼色、特色,而且嬌小玲瓏,我想這就是一種極為純粹的美感── 一種奪我心目的美感。因為她是從紐約伸出一隻手來,我便從台北伸出一隻手去。所以在這次大會七天之中,便陸續的建立了友誼。」

他們一見鍾情,兩心相悅,梅茵離開台灣時,袖交其環游世界的行程,彭邦楨頓感鼓舞,遂即發動信函與情詩的攻勢,一往情深。可是他們二人一個不通中文,一個不精英文,我則義不容辭,充當他們來往交通傳譯的鵲橋工作。魚雁傳書,頻頻傳情,穿梭往返,不絕於途,記得當時我駐地桃園龍潭,彭邦楨每次收到來信時,便立即打電話告訴我,「她來信了,你快來。」於是我便乘坐公路局班車,由中壢趕赴台北。誠實說來,當時彭邦楨新鰥不久,生活孤獨而清苦,一個人蝸居在位於仁愛路二段華欣公司辦公室,一張行軍床,一條棉被,西裝就掛在木櫃的環扣上,簡陋竟如此,令人不勝欷吁。後來司馬中原又告訴我說,那一條棉被還是他的。每次,我倆都非常認真切磋每一句的措詞而審慎翻譯,總是希望能以適切傳達原詩之濃情,且希望能使梅茵深深感受到愛情之真誠。真的是,皇天不負苦心人!

「1973年11月18日至1974年2月14日,我們二人相互愛慕已將近三個月時間。在空間上說,她是在環游世界,而我的想象也跟著她的環游逐個地方旅行。雖說她去的地方都是我不曾去過的地方,但我給她的詩,除愛之外,還有關懷有待???在情人節前夕她為我寄來一條賞心悅目的領帶,因此我這天也就為她寫了第十二首詩〈結著領帶的男子〉。」

1975年2月,彭邦楨應世界詩人資料中心(World Poets Resource Center)主席路洛托博士(Dr. Lou Lu Tour)的邀請,赴美參加會議。他滿懷十足的信心,僅購買了一張單程飛機票(據說還是蔣孝武資助的),飛往紐約。從此脫離困阨,邁步踏上人生的新境界。真的是吉人天相,皇天沒有辜負了苦心人!二月二十六日,彭邦楨與戴梅茵花好月圓,在紐約締結連理,傳為中美詩壇佳話。稍後,彭邦楨復又活躍在太平洋兩岸的詩壇。先後曾榮獲世界桂冠詩人獎,並膺選為世界詩人資料中心主席。爾後,又榮獲巴基斯坦自由大學驓與文學博士的榮譽學位。每一年,他們夫婦都參加世界詩人大會,足跡走遍世界各地,也曾增進了各國詩壇的連繫與溝通。而且他每年都翩然飛回台北,投宿在英雄館,於是那裡便成為台北詩友、畫家、文人匯聚聊天的場所,熙來攘往,蔚然笑談古今中外。1975年《純粹的美感》在台北出版。該詩集系匯集他寫給梅茵的十二首詩,並且說明每一首詩的寫作的情景與旨趣,當然這也是他們二人的定情詩。出版後,彭邦楨接受中華日報記者宋晶宜(現任美國世界日報社長)的訪問,贏得讀者普遍的激賞與讚美。而且彭邦楨每次自台北返回美國之時,從不空手而回,也總是選購成箱的古籍書卷郵寄回紐約。

1986年7月,我按照既定的計劃飛往美國,直赴哈佛大學,開始搜尋海明威家族的數據。8月初,行抵紐約,彭邦楨夫婦開車前往接機,一見面,大家相互擁抱,並且熱情地說:“大媒人來也,不勝歡迎之至!”我在紐約停留三天,彭邦楨陪伴遊歷博物館、時代廣場、摩天大樓、唐人街、自由燈塔、並漫步布魯克林大橋,並且相互約定三年後,大家再游該橋,並且相互出示各人有關該橋的作品,因為那座橋曾是美國文學史上耀眼的表徵。可是後來因為家人患病的緣故,我卻失約了。

稍後,彭邦楨奔馳於海峽兩岸,開啟詩之交流與激揚。當時大陸的詩尚在隱晦朦朧之期,但他的詩意象鮮活,音律諧趣,到處引發奮揚的反響。而且在活躍北京、上海、武漢、重慶、成都、廣州、香港等地訪問詩人、詩社,皆獲得熱烈的回應。他跑遍了大陸、香港、歐、美各地,並積極與當地詩人接觸、協調之後,深感亟應建立詩之連繫,積極興建一座現代的、國際的「詩的長城」。基於這個理念、他便於1991年,創立了詩象詩社,禮邀方思、尹玲、宋穎豪、陳寧貴、彭邦楨等為發起人,獨自出資,即於1991年6月發刊《詩象叢刊》第一號,包含大陸、台灣、香港及歐美知名詩人的詩作以及譯品,中譯英、中譯法、中譯德、每首作品皆非同尋常,各具特色,而且琳琅滿目,不勝枚舉。1993年,《彭邦楨文集》順利在武漢出版,更是得到極為熱烈的回響。全集四冊 第一、二冊為詩集的匯編,第三、四冊為歷年來撰寫的評述文章,印刷精美,井然有序,可惜武漢武漢社仍運用當時大陸慣用的簡體字。

《詩象叢刊》先後出版五期,成為兩岸三地以異軍突起的姿態,令人刮目相看。而且可惜他的健康日漸衰疲,曾數度進出醫院,但他總是念念不忘《詩象》以及台北的詩友,甚至試圖分段飛行回台灣,藉以償酬綿綿的鄉愁。因之,其濃重的鄉愁,則自然而然洋洋灑灑,赤裸裸地發揮在他晚年的力作《秋之青天》一書之中。真的,梅茵曾經安排他先到洛杉磯,在他的兒子班比家中小歇,然後直飛台北,這樣或可減低旅途的勞頓。結果,他們到了洛杉磯的班比家,病情復發,最後梅茵決定花費了16,000美元,雇用一架專機飛回紐約。於是彭邦楨的纏綿思鄉夢,便日益遙遠了。不幸於2004年3月19日,溘然辭世於紐約。噩耗傳到台灣,聞之令人哀傷,悲慟不已,詩壇好友發刊紀念專刊,追思會有近百位藝文界的朋友參加,而對這位藹藹親和的詩壇長者表示無限的懷思。稍後,我又催馬加鞭,重新整理多年迻譯彭邦楨的詩,反覆推敲,從各詩集中再選優譯介,當然包括彭邦楨和梅茵定情時匯編在《純粹的美感》的十二首情詩,全譯《巴黎意象之書》及其晚年的力作《秋之青天》。就這樣,中英對照的《彭邦楨詩選》由詩藝文出版社全力協助下,乃得在那年的七月於焉問世。新書發表會與會者,逾百十詩人與學者,與會詩友欣見其詩的譯本均表慰藉。會中又個別追述彭邦楨寫詩精要與其評論的點點滴滴,而對這位花叫詩人表示最後的敬禮與懷思,並有人朗誦彭邦楨各期的代表詩作,反應非常熱烈。梅茵看到中英對照的《彭邦楨短詩選》之後,極其訝異的口氣對我說:“我從來不曉得彭的詩寫的這麼好。”

梅茵鶼鰈情深,特意設立彭邦楨紀念獎,每年一次,徵詩,選優並頒發獎金。於是便邀請向明、辛郁、張默、碧果、張騰蛟、賴益成、宋穎豪等為評審委員。特別感謝中生代詩人賴益成的全心投入與全力支持。第一年則以「懷思」為題,第二年以「花」為題,以紀念這位「玫瑰詩人」。因為我國新舊詩中宣揚父愛的詩作甚少,故第三年則以「父親」為題,用以探看詩人對父愛的孺慕之情。每次應徵的詩稿都超過一百五十件,詩稿的來源遍及海峽兩岸、亞、歐、美及香港等地,反應極其熱烈。於此可見彭邦楨之在青壯年詩人群中受愛慕的程度了。今年是第四屆彭邦楨紀念獎,計劃搜集彭戴梅茵(Mrs. Marion Darrell Peng)的詩,予以中譯, 匯集為書,2007年十月出版,用以表彰彭邦楨與戴梅茵中美詩壇璧聯的美事以及梅茵多年來對台灣詩壇的關愛之至情。

詩人彭邦楨湖北黃陂人,生於「五四運動」那年,自幼聰敏穎悟,束髮之年,即以詩名見知於鄉里。抗戰軍興,投筆從戎,畢業於中央軍校十六期,在校時享有「黃埔文豪」之譽。嗣於1944年以少校軍階率青年軍赴印度參加遠征軍,編入炮兵團,參與緬甸反攻大戰。勝利後,任職國防部新聞局。1949年隨政府來台,遺其妻子於武漢,竟生別五十年。1950年,榮獲中國文藝協會頒贈詩之首獎,而詩名雀起。1953年,調任軍中廣播電台左營台長,1955年,與詩人墨人合編《中國詩選》,評譽極佳。1969年,從軍中榮退,結束其三十年的軍旅生活。

詩人彭邦楨的生命中有三個春天。第一個春天,因內戰而中斷。第二個春天,因意見不合而離異。第三者個春天,使他奪得詩人心目中的美國黑珍珠梅茵?戴麗爾博士(Dr. Marion E. Darrell)的真愛,終於找到了幸福的歸宿。不過,他認為:「人生最幸福的,是隻結婚一次。」

詩人說:作為一個中國詩人,總在顛沛流離,總在憂患踵生,總在背負一種戰爭與革命的影響,然,亦總在兢兢業業,總在孳孳矻矻,總在驚策惕厲,總在踏歌行吟,總在追求一個至性至情,至大至剛,至真至善的自我,不遺餘力!也就是說,詩是要訴諸一種卓絕的靈魂與智慧寫的,而後纔見詩心晶瑩!愛心晶瑩!童心晶瑩!

彭邦楨一生戎馬倥驄,軍書旁午,但他仍以博覽群書為樂,尤其鍾愛於詩文論述,而嘗「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詩興昂然,不絕如春蠶吐絲。故其詩意象豐富,沉鬱淵深,且感應靈敏,故可聽得花叫的奏鳴,而其對詩的朗誦,抑揚頓挫,饒富音樂性,感人最深。晚年鄉愁沸郁,繁複濃郁。既在耄耋病苦之年,依然時駕輪椅徘徊於紐約中央公園的植物園,望斷雲天。思鄉的情愁,益見濃烈。面對秋之青天、紅葉、蘆花、北雁,思緒洶涌起伏,則不勝已矣然。

星期三, 4月 25, 2007

詩想起

孩童時代
我就接觸中國的陰陽五行

由於祖父是當地知名漢醫師
他的葯房裡瀰漫濃郁漢藥味
觸目所及是祖父親手寫的毛筆字:
「醫理無窮,脈學難曉」
「看了王叔和,還要臨症多」

祖父看見我總是露出慈祥笑容
然後從口袋掏出零用錢給我
高興起來他還說起
「寸、關、尺」浮沉遲數的三指禪醫理
唸起四君四物八珍十全大補湯頭歌訣
或寒熱暑濕燥火、東方木色青屬肝等等
我覺得好玩跟著唸
雖不解其意唸久了也朗朗上口
(這也是我後來洞悉漢醫的源由)

直到那年我偶然接觸命理學
才知道天干地支方位五臟六腑
不但都可轉化成
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追蹤人的疾病
也可追蹤人的命運
難怪五術相通渾然一體

試看八字四柱
五行沖剋化合之後
還可衍生八柱十六柱三十二柱互補合計
好像電腦記憶体4、8、16、32、64m----
一直衍化下去沒完沒了
所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真是渾渾沌沌怎麼會不準呢
這叫做不準之準乎?

但是如此的思考運作方式
將塑造我們怎樣的個性和人生觀呢?

星期二, 4月 24, 2007

族群和解之道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榮譽總主教屠圖表示,根據南非經驗,歷史上的大屠殺從來沒有贏家,也沒有輸家,但不論誰試圖抹去歷史,歷史終將反撲。

台灣民主基金會舉辦「轉型正義與國族融合國際研討會」,邀請屠圖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南非彌平種族隔離裂痕,以及他主持「真相暨和解委員會」的經驗。

屠圖說,和解不能靠任何機構,而是一段漫長過程,必須有人承認錯誤後,才有和解。和解要靠全國人民,但人民要了解,只有不報復、不以眼還眼的胸懷,才有和解;如果只想「以眼還眼」,不能寬恕,最後只會讓大家都失明。

屠圖肯定台灣回顧過去,希望消除陰影的努力,也看到政治受害者寬容的心。他說,當年南非走出種族隔離,有人堅持要舉行類似「紐倫堡大審」審判迫害者,但這不是好的選擇,所以改以協商、和解來處理。

他指出,轉型正義期間大家都渴望找出真理,有時難免悲傷、忿怒,想把迫害者繩之以法。但他認為,對加害者審判根本行不通,不僅司法不堪負荷,證據也會遭湮滅,讓判決遙遙無期,最終媒體變得冷感,淡化對受害者的關心。

因此他強調,只有人們以慈悲與溫柔來相處,過去的傷痛才會消失,不承認過去,總有一天它會繼續傷害我們,人們會後悔,沒有即時面對過去。

屠圖表示,凡是受國家指揮而被迫犯下的迫害,南非後來決定只要完全坦白,迫害者可獲特赦。
〔記者王平宇/台北報導〕

myfone新文學運動

【myfone行動創作獎】分為「簡訊文學組」與「原創歌曲鈴聲組」,兩組徵件時間均自2007年4月26日至6月10日止。「簡訊文學組」再分為「情書」以及「雋永」兩個主題,以手機簡訊投稿。「原創歌曲鈴聲組」作品長度以45秒為限,參賽作品須為原創詞曲,創意、詮釋與伴奏技巧均會列入評分標準內。創作者必須在70字與45秒音樂的字數與時間限制下,以最精練豐富的文字與旋律,發表創作。

為了鼓勵創作,【myfone行動創作獎】提供豐富的獎金,總金額合計近百萬元。「簡訊文學組」首獎為現金70,000元,以簡訊一則70字上限的字數來說,真可謂一字千金!自5月18日起,於誠品信義店6樓視聽室舉辦一系列【myfone行動創意講座】,邀請評審與讀者面對面,深入討論新的科技媒介所掀起的「新文學運動」。詳細活動辦法、獎項與注意事項請見http://myfone.lagio.cc。歡迎各界有志創作者共襄盛舉。

詩想起

foxy很好用
大部份網友都會安裝
近日foxy洩密事件讓大家驚嚇
其實安裝p2p共享軟体時
最好不要設定成開機便啟動
更不要誤設成硬碟資料全部分享
在下載資料夾裡絕不放置自己的資料
此外還得監控防火牆
自從我請俄國來的
抓鬼大法師kaspersky當門神後
發現每次上網
便有幾個要來搞鬼的被拒於門外

由於如今的電腦巳成為網路電腦
電腦一開便習慣自動上網了
由於電腦長時間暴露在公領域
因此那些怪客
總是能輕易找到ip、port登堂入室
其實洩密事件幾乎天天上演
因為不知道或沒人說
才沒有傳開來罷了

在最不文明的時代
或在最文明的時代
正邪兩股勢力都會同時存在
在人間互相鬥爭不巳
真是令人無奈浩嘆!

羅門 / 〈城裡的人〉

他們的腦部是近代最繁榮的車站,

有多行車路線通入地獄與天堂,

那閃動的眼睛是車燈,

隨時照見惡魔與天使的臉。



他們擠在城裡,

如擠在一隻開往珍珠港去的「唯利」號大船上

慾望是未納稅的私貨,良心是嚴正的官員。

星期一, 4月 23, 2007

〈亞細亞的孤兒〉/ 林柏燕

  「亞細亞的孤兒」是吳濁流的成名小說,也被文學界認為台灣文學經典的首席之作。

  五十多年來,研究「亞細亞的孤兒」的論文,不勝枚舉。這本小說,價值在道盡日據時代,台灣人的處境,以及身份的模糊與迷失。

  以一個知識份子而言,作者那種深沉的感受,迄今無出其右者。證諸今日台灣的處境,這本小說,除了文學的藝術性之外,確具有它的前瞻性、代表性。尤其這本小說,在作者不顧生命危險之下完成,其精神膽識,更令人為之動容。

  本書描述小說主角胡太明,出生於鄉間望族,自幼進入私塾讀漢書,私塾被日本關閉後,改讀公學校,並考進師範學校,畢業後在鄉間公學校當教員。

  在學校裡,日台教員常有暗鬥,待遇也不同。胡太明愛上日本女教員久子,但久子卻以身份不同,讓他死心,一方面,校長為了防止他們的戀愛,把久子調職他校。

  久子走了以後,胡太明到日本留學,以為可以提高他的身份,卻照樣受到歧視,回到台灣,立刻又嚐到失業的痛苦,因留了學,反而受到鄉人的冷嘲熱諷。

  他的悲憤愈來愈大,最後憤而走出台灣,到了大陸。然而,胡太明在大陸,感到更大的矛盾,覺得自己只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甚至要隱藏台灣人的身份。

  他在南京謀了一教席,並與他的學生結婚。但兩人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差異很大,使他深感苦惱。中日關係惡化時,胡太明不能跟友人參加抗日,在猶豫中暴露了台灣人的身份,受到間諜嫌疑而入獄。

  不久,得到學生的救助,逃回台灣。他在基隆一上岸,就有特務跟蹤,當時凡到過大陸的,都有間諜嫌疑。接著,發生中日戰爭,胡太明被徵召到廣東做軍屬。

  胡太明目睹戰爭的殘酷,精神發生錯亂,又被送回台灣。他的哥哥是御用紳士,努力於皇民化運動,虐待鄉民,他雖心裡痛苦,但無能為力。戰爭越激烈,日本對台灣人,不但經濟剝削,也開始精神榨取。

  胡太明所見所聞,都是灰色的,工作不如意,辦雜誌也失敗,企圖與日本不合作運動,也沒有實現。一切的理想,都隨著時代潮流化為泡影。他弟弟也因被強制奉公而夭折,他因過度悲憤,終於發瘋。

  以上的故事,透過胡太明的一生,把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不論政治、經濟、社會的層層污泥,通通挖掘出來,登場的人物有教員、官吏、醫師、商人、仕紳、平民、保正、走狗,不論日本人、台灣人、中國人,其思想、民族性,本書的描寫,可稱入木三分。在日本、中國,台灣都無法認同之下,胡太明終成亞細亞的孤兒。

台灣社會一股苦悶的爆發力

撫慰本土心靈 提供宣洩出口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562&bulletinid=65994

其實,觀眾依賴收視【大話新聞】的現象,構成條件雖然牽涉到商業運作、包裝與形象設計的學問,但是奇蹟式的收視熱,也凸顯了台灣社會一股苦悶的爆發力,意圖尋求出口的渴望。民進黨執政將近七年,本土政權卻幾乎要被親中媒體凌遲至死,陳總統選前的諸多改革政策落空,民眾對民進黨政府從七年前的積極期待,轉變成了七年之後無法置信的心靈空虛。在心靈缺乏慰藉的關頭上,鄭弘儀與【大話新聞】的包裝,正好提供了社會集體苦悶的出口,鄭弘儀現象也應運而生,幕後則包含了對台灣本土政權「暴起暴落」的無奈。

從二○○○年總統大選,民進黨意外地在泛藍陣營分裂的背景中,取得執政權,完成政黨輪替的歷史奇蹟。民進黨提出洋洋灑灑的施政白皮書,卻在當年年底的核四停建和後續的總統罷免風潮中,因為民進黨內的鬥爭以及軟弱手腳被泛藍陣營「看破」而一蹶不振。四年執政,少見讓人印象深刻的改革。

二○○四年總統大選前,台灣人藉著二二八手護台灣行動,再一次結合民氣創造政治奇蹟,打破連宋合「一加一大於二」的神話,民進黨政權再度「過關」。事實上,連續兩次在人民對本土政權強烈期待下獲得了執政機會,陳水扁總統並沒有力挺這股強烈的民氣當後盾,反而以「胡亂用人」的哲學,進行政治人事的私心操作,「看媒體治國」的軟弱身段,雖然自奉為「百分百言論自由」,卻在不正常的台灣政治環境中,讓本土政權搖搖欲墜,迴避轉型正義的結果,也讓陳總統在國務機要費飽受凌遲。對於本土政權的士氣低落,支持本土政權的龐大數量觀眾,當然需要另找出口。

「六四詩集」越禁越有人看

中國查禁六四詩集
王丹:越禁越有人看


  美國之音VOA中文網報導,還沒有正式出版的「六四詩集」在中國已經有盜版流傳,但近來被中國政府查禁。

  「六四詩集」收錄流亡海外的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學生領袖王丹等共215名作者的作品,預定今年5月出版。不過,中國已經出現這本詩集的盜版,中國幾處官方網站已有中國政府全面查繳詩集的記錄。

  美國之音引述詩集作者之一王丹的話說,六四詩集被禁,說明民運人士的工作讓中國感到威脅。王丹說,在中國生活過的人都知道,禁書是越禁越有人有興趣看,中國查禁等於是為詩集打了免費的廣告。王丹說,他認為中國達不到目的,只是搬磚頭砸自己的腳。

  雖然六四詩集被禁,但是今年將有多項六四紀念活動會朗誦詩作。編輯兼作者之一的蔣品超說,香港支聯會六四紀念活動上將朗誦六四詩集作品,臺灣民主基金會大型紀念活動上,著名臺灣詩人林煥彰也會朗誦他在詩集中的作品。

  蔣品超說,這本詩集有385首詩,共436頁,其中有3首王丹的詩,其他作者包括張伯笠、北島、余光中、劉曉波和林煥彰等。

  外界最早知道中國查禁六四詩集的行動是在今年2月。安徽省淮南市新聞出版局和版權局,1月在他們的官方網站刊登了一則有關查繳六四詩集行動的報告。目前該網頁已刪除,網站也已關閉。

  六四詩集是由蔣品超、王丹、張伯笠、陳破空、余英時、王軍濤和傅希秋等16人組成的編輯顧問委員會,去年6月開始在網上徵稿,去年12月截稿。編輯和接洽出版過程中可能出現稿件外流,才會在出版前中國已出現盜版。

曾貴海 / 《南方山水的頌歌》

曾貴海,一九四六年生於屏東佳冬客家庄,混有客家、平埔及河洛血統,高雄醫學院醫學系 畢業 醫師。著有詩集《鯨魚的祭典》 ( 一九八三 ) 、《高雄詩抄》 ( 一九八六 ) 。曾獲吳濁流新詩獎及賴和醫療服務獎。高雄市綠色協會創會會長,現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生在台灣南方,生活在台灣南方,才有緣用詩文書寫南方山河大地的景緻。因緣的細線總是無聲無息的縫接每個人的生命史。
一九九九年高雄縣政府委託王慶華兄以攝影作品呈現南台灣的美麗。王慶華兄請我替他的作品配詩,因此才有這本詩集的誕生。其實,這一本詩與攝影的合集,希望我們的作品與江山土地的心靈共鳴,不是我寫江山,而是江山把幽祕的面目偷偷的顯露出來,反而是江山寫我們的心境吧 ? ( 曾貴海 )

《南方山水的頌歌》 ◎鄭炯明/編
【134頁定價400元 春暉出版社】

吳敏顯 / 鄉下人遇鬼

《1》

我小時候住的鄉下,離過去的宜蘭城四公里,兩地之間一路少有住家,便感覺很偏遠。若是再往東去到海邊,或向南向北深入,更是一片廣闊田園。

  我們家和幾戶鄰居的一排瓦房,與壯圍鄉公所面對面,石子路從中間穿過,鄉下人便自詡是一條「街」。這條「壯五街仔」家家戶戶裝有電燈,應當是全鄉睡得最晚,也是唯一可以聽到許多大人在夜間講鬼故事的一條街。

  每到晚飯後洗過澡,家家戶戶在門口擺上長條板凳,還把草蓆鋪在石子路上,人手一把竹編的八角扇子,扇涼兼趕蚊子。

  鄉公所裡,每天留有一名職員和工友值夜。他們喜歡湊熱鬧,我們的長板凳和草蓆,就是他們上半夜的值夜室。我在孩童時期所聽到的鬼故事,大多從這兒來的。

  記得,有個「酒醉課長」幾乎有酒必醉,且每次都堅持要騎自行車回家,那種歪歪倒倒模樣,是孩子們百看不厭的。有一天晚上,輪到酒醉課長當班,月亮都升得老高,還不見他人影。有人說,一定又醉倒在那個地方了。說著說著,他那跑起路來嘰哩嘎啦的自行車,卻從古公廟那頭駛過來,陣陣有節律的嘰嘰嘎嘎聲,被阿火嬸嘴裡應和著「我沒醉!我沒醉!」逗得一街老小笑個不停。

  等到那酒醉課長把車停住,大家才看清楚他竟然渾身溼漉漉的。

────怎麼泡到酒缸裡了!

  ────敢情是被老婆扔進尿桶裡醃醬瓜!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調侃他,等他答案。酒醉課長不慌不忙的脫下上衣擰乾,又抖開晾在車龍頭上,自己倒了一杯茶灌進喉嚨後,才說:

  ────我碰到鬼了!

  阿火嬸嗤之以鼻的說:

  ────才不信有那個查某鬼瞎眼塞鼻的,會看中酒鬼。

  酒醉課長忙辯稱,千真萬確是在路上遇到鬼,而且是個大得不得了的「車輪鬼」。

  他說,當他騎車拐過古亭國小不久,突然有個兩三人高,樣子像石磨的大車輪,迎面朝他滾輾過來。所發出的巨大聲響,尤其恐怖,簡直就是掉在頭上的滾雷,轟隆轟隆的把耳朵都差點震聾。

  酒醉課長比畫著說,那大車輪的寬度,幾乎占掉整個路面,眼看從他面前舖天蓋地的滾輾過來時,他只好把眼睛一閉,用力將車龍頭向路邊的圳溝裡躲去,才逃過一劫。

  從此以後,我們村裡不少晚歸的男人,都會告訴自己的老婆說,他被車輪鬼擋路,不得不繞遠路回家。村裡的小孩在課堂上,只要聽到老師說到「時代巨輪」時,都不免要彼此擠一擠眼睛。

《2》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鬼故事,是一群「囝仔鬼」。

  鄉下窮,村中小孩夭折,很少做法事立墓碑,大多釘口木箱子裝著,然後請那名叫「天送仔」的土公仔,扛到海邊沙崙埋掉。一些喜歡半夜三更到海灘釣魚的,就常遭這些「囝仔鬼」戲弄。

  鄉公所有個職員說,他剛開始夜釣時,一連幾個晚上都釣不到魚,每次下餌都叫魚剝了去,縱使有魚兒上?,拉了一半也會被掙脫。後來他聽村裡的老人說,那是「囝仔鬼」在作怪,只要許小鬼們一些零嘴,請他們放一馬就行了。

  一個中元節晚上,他特別在魚簍裡裝了糕餅,翻過沙崙防風林時,一路撒下。在拋出釣線當兒,也照老人教的,向「囝仔鬼」明說:

  ────請別捉弄我了,我不過是來釣個三、四條魚回家。

  從此之後很多年,鄉公所這名職員每次下竿,很快就有所獲,但無論釣多久時間,一個晚上從未多過四條魚。據說,「囝仔鬼」最討厭大人說謊話,既然這個職員只求「釣三、四條魚回家」,也就不讓他釣上第五條魚。

  另外一名鄉公所職員,也說他看過一群「囝仔鬼」。據他形容,「囝仔鬼」頭大身子小,全身光溜溜的,經常沿著潮水和沙灘的分際線來回奔跑。那些「囝仔鬼」跑得快極了,腳丫子不見著地,卻把沙灘踩得劈劈拍拍響。這個職員說,碰到「囝仔鬼」時,一定要說些孩子們中意聽的好話,才能勸得他們離開。

《3》

  大家都怕鬼,在我們鄉下卻有人曾經捉鬼。這個捉鬼人不是道士或法師,而是一名警察。

  當時傳說只要有月光的晚上,宜蘭河邊的麻竹林裡,便會出現一群鬼,聚在一塊兒賭四色牌。如果有人半夜路過歇腳窺探,那群鬼便會用泥塊擲得人抱頭鼠竄。

  壯圍分駐所一名新來的警察不信邪,說鬼也不可以公然聚賭。有一晚那警察穿戴整齊的持著一根赤皮柴的鋤頭柄,說要到麻竹林捉賭鬼。

  天亮時,聽大人說幸虧那警察算是「朝廷命官」,頭戴有「官帽」,鬼見了才讓他三分,只用土塊砸得他丟盔棄甲;若是一般人敢如此冒犯,恐怕不成了河裡浮屍,也會變成麻竹林裡的吊死鬼哩!

  當然,從那一天晚上過後,麻竹林就不曾再鬧鬼。每天只聽得滿園子的竹葉,窸窸窣窣作響。

客家山歌 / 「刁 秀才與劉三妹」

據說,刁秀才是自稱是天下無敵的「山歌精」,
收集、創作山歌上 千首。
他久聞松口劉三妹的名聲,就乘船到松口找她比賽山歌。
當船停靠在松口碼頭時,正好劉三妹在河邊挑水,
汲水的地方剛好被刁秀才的 船頭阻礙,
無法汲水,她就唱出一條山歌:

兩條大船一字排,霸佔碼頭裡唔該;
相公莫誤我挑水,請把 船頭傲開來。

刁秀才看她是個純樸的村姑,就手搖白扇開口唱:

阿妹要我船傲開,山歌唱出道理來;
傳到碼頭要靠岸,時到 春來花要開。

三妹馬上回唱:

相公講話十分差,強龍不壓地頭蛇;
手搖白扇斯文樣,像个 毛蟹橫橫枷。

刁秀才不服,唱曰:

阿妹唔好恁無情,我係有名山歌精;
僱船上來會三妹,山歌 一定駁贏人。

三妹輕鬆回唱:

敢同三妹駁山歌,問汝山歌有幾多?
一條唱出一條駁,驚怕 歌精敗陣逃。

刁秀才:

我个山歌真係多,大船載來幾十籮;
拿出一籮同你駁,駁到 明年割早禾。

三妹回唱:

相公唔使逞歌才,比得我來愛認衰;
自古山歌從口出,那有 山歌船載來?

刁秀才一聽,無言 以對,倒轉船頭,溜之大吉。

江自得詩集 -- 給 NK 的十行詩

《 江自得詩集 -- 給 NK 的十行詩 》
【136頁定價150元 春暉出版社】

江自得 著

一九四八年生,台灣台中人。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高雄醫學院「阿米巴詩社」成員,「 笠詩社」同仁,「文學台灣雜誌社」同仁,「台灣筆會」會員。曾獲陳秀喜詩獎、吳濁流文學獎新詩正槳。著有詩集《那天,我輕輕觸著了妳的傷口》 ( 一九九 O , 笠 詩社 ) ,《故鄉的太陽》 ( 一九九二,台中縣文化中心 ) ,《從聽診器的那端》 ( 一九九六,書林出版社 ) ,《那一支受傷的歌》 ( 二 OO 三,春暉出版社 ) ,編著有《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 ( 二 000 遠流出版社 ) ,《人文阿米巴》 ( 二 OOO ,台杏文教基金會 )

簡介:

一向把醫事職場上所見、所聞、所思、所悟,化為文學素材,用詩表達深厚關懷情境的江自得,大部分的詩脫離不開醫師的視點,真正體現了「醫師詩人」的身份。

江自得從職場退休,雖然未完全撤離職場,但在詩創作的體念上,卻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脫開「醫師」角色,往純「詩人」的身份移動。
於是,江自得在二 00 四年仲夏,形成一次詩創作的密集高峰期,完成《給 NK 的十行詩》和《時間筆記》二系列的組詩作品,前者得詩三十首,後者完成十五首。前者寫作於 五月八日至五月三十日,後者噴發於六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在短短二個月內,更準確說,執筆時間二段前後加起來,以三十一天完成四十五首詩,甚至在後一段時間裡,在短短四天內產生十五首十行詩,旺盛的創作能量和毅力,至為驚人。 ( 李魁賢 )

錦連 / 關東軍‧糖果球‧紅電燈

關東軍‧糖果球‧紅電燈
日文作者:錦連
翻  譯:錦連、周華斌

台灣的道路是何時開始鋪設柏油?已經不太清楚,但是在我所居住的中部彰化市,應該是在我剛上小學的時候,所以是一九三八年(昭和十年)左右吧。因為材質還很差的關係吧,在盛夏的陽光下,被長時間照射的話,表面會稍微軟化,走路時會熱得受不了,因此小孩子們不會在那裡玩耍。如果鞋子用力踩的話會下凹,或者自行車輾過的話會黏在輪胎上,而露出粗砂石的底層,造成一條長形溝。
  一九四四年三月左右,擔任彰化火車站電信室電報員的我,和同樣是休班的同事結伴,想一起往市場那邊去,走到那條道路時,看見兩個日本兵從前面大步向我們走來。

兩個阿兵哥剛好站在那十字路口,對柏油和熱氣並不介意。

「喂!你!紅電燈在哪裡?」問道。

那裡是繁華街的十字路口,位於左手邊木造基督教醫院以及西門派出所正對面,斜對面則有老舊的教會和日本人經營的柴田照相館並列。

著軍服、打綁腿、穿軍靴,還佩短劍,臉頰泛起蘋果紅的兩位士兵,突然向我們敬舉手禮。一看,體格相當魁偉而且充滿著年輕人的朝氣。

從這十字路口往西,是通往那個衰落的港都──鹿港的道路。鹿港,在清朝時代因貿易而繁榮,但不知從何時,每遇濁水溪氾濫,砂土便流入港口,終於變成連帆船也不太能進入的廢港。大約百米長的柏油路盡頭,有早稻田大學畢業的呂姓名仕所經營的「朝日巴士」,從車站前面,每隔約一小時一班,在這砂石路上,邊捲起沙塵,邊奔馳而去。

從十字路口算起約五十公尺的區間,兩側有五、六間妓院。其中有兩間朝鮮樓,是木造的二層樓建築,每當炎熱的夏天傍晚,妓女們以挑逗撩人的裝扮,向行人叫喊,或者招手,讓這樸素城鎮的良家婦女嫌惡。

市民把在那裡討生活的女人叫做「朝鮮Pi」,或者「鮮Pi」。當然也有一間日本人經營的妓院,日本人或軍人會去那裡玩樂。台灣人主要是往來於台灣的店或朝鮮樓,但是白天也並非不營業,卻好像很少尋芳客。

我們在柏油路的十字路口止步,「紅電燈,走這條路,兩側都有喔!」

他們莞然一笑,正想往回走時,「喂!你們在搞什麼!」大喝一聲。

我們嚇一跳,仔細一看,在後面,個子矮小、體格健壯且留小鬍子的伍長,以非常生氣的面孔直立著。

「太慢了!」伍長大聲叱責。士兵驚懼,直立著不敢動。

數秒後,伍長用幾乎怒罵的聲音:「你們這兩個,根本就是呆子又沒勁!這種傢伙怎麼可能會打戰!」

伍長更逼向前,「你們兩個,是哪個部隊的!報上部隊長的名字,說!」邊叱喝邊露出將要毆打、氣勢的樣子。

士兵戰戰兢兢地回答,某某師團、某某大隊、某某中隊的某某一等兵。 「聽不見!更大聲說!」

士兵提高嗓門,用幾乎吶喊的聲音,甚至連師團、師團長的階級都一一報告。

伍長說:「嗯!」,然後兩手插腰,以叉開腿用力踏地的姿勢,這次突然質問: 「敬禮應該要在幾步前,知不知道?」

「是,是在八步前!」兩位士兵同時喊。還沒當兵的我,第一次知道敬禮要在八步前。

「好!了解的話,就做做看!」

被伍長瞪視的士兵,漲紅了臉,說不出話。伍長看著這情景,站在道路一旁,整理軍裝,端正威儀。

也許常遇上這種情況,士兵們立刻排成橫列,有一個人用精神抖擻的聲音發號令,「立正!起步走!」

開始前進。約走三十公尺後,「停!向右轉!起步走!」

一邊喊號令,一邊前進,在看到伍長的距離時就大聲喊,「踏步走!向長官敬禮──向左??轉!」迅速敬禮。
伍長用懶得動的姿勢,只做有點形式性的答禮,但是事情並非就此結束。

「再做一次!」

「是!」又做了一次。一個人發號命,兩人並排前進,立定、向右轉、踏步走,噠噠噠噠地踏響軍靴,「向左??轉!」叫喊,敬禮。也許伍長感到很有趣,三次、四次、五次讓他們做同樣的動作。路過的市民因好奇心驅使,也聚集過來看這情景。伍長似乎心中暗自竊喜,對這情形一點也不在乎的樣子。大熱天,士兵們已全身汗流如注,他們的面孔痛苦地扭曲著。

正想著差不多可以結束了的時候,他終於大吼「好!」然後,「聽好了,身為軍人應該??」訓斥一番後,接著恐嚇說:「下次,再看到你們這樣呆呆的樣子,給我小心點!就要叫你們真正嚐嚐苦頭!」之後,叫他們敬禮滾蛋,就立刻離開那裡。可憐的兩位一等兵認為伍長還在看,便調整步伐一致,向妓院的方向踏步前進而去。

我們一直往下看,他們在柏油路盡頭止步,回頭確定不見伍長的身影,才散開隊形,沿路罵著什麼,看似悔恨不已的樣子。
大概從那時開始吧,發覺平常不太能看見部隊的市區內,軍人的身影漸漸增多,某一天像突然冒出來似的,市區到處有士兵走動。而且,大多是瘸著走的。以後才聽說因為鐵路某處不通,部隊全軍重裝備,從南部的嘉義強行軍約一百公里的路程而來。

終戰一年前,由於珊瑚海海戰、中途島(Midway )馬里亞納(Mariana)外海大戰以及雷伊泰(Leyte)大海戰相繼發生,使日本海空軍潰滅,導致南方海域幾乎喪失制海權和制空權,所以無法護送運兵船團,多數的南方增援兵力因而只好折回台灣,承擔島嶼的防衛。

當時,彰化車站電信室僅次於鐵路本局電信室,和主幹車站、高雄車站同等,從北部算起,在宜蘭、基隆、新竹、嘉義、台南、屏東有通信專門車站,小車站則一邊處理售票、剪票、大小行李,一邊接收我們轉發的電報,或偶爾拍發偶發事故的報告,這樣的結構組成台灣鐵路的通信網。

我從十六歲開始在電報室工作,包含預備戰時需要而採用訓練的年輕實習女生在內,約有十幾名通信員。除去女性,和因嚴重肺結核而無法忍受夜間作業的張君,大家都輪三班制,但我主要是擔任夜間勤務。兩位夜勤當班者,在下午五點和下班的日勤者交班後,包含電配(電報配達工)共三人,從傍晚開始直到將工作移交給隔天早上來上班的日勤者為止,熬夜從事各回線的發收報、電話聯絡、和電報原件整理等工作。那夜勤的隔天,稱為明休,可以整天在家裡。因此,明休和直到隔天傍晚出勤,整整有兩天空閒。但夜勤的隔天早上,因為睡眠不足,無法在吵鬧的市區內取得充分的休養,通常就在街道瞎逛、徘徊,變得神經衰弱,過著像流氓般的日子。

那樣的某日,和同學以及休班的同事,一起坐在公園的長椅,閒談無聊的事,或抽菸。在旁邊有葫蘆造型加邊的池塘周圍,時常會有變形、未成熟的蓮霧果實落入水中或落在腳底下的聲音。公園的出口在後方,正好連接八卦山的登山口,山頂到城市北部,視野廣,可以瞭望遠處的大肚山山脈,還可以看見曲折穿過眼下的市街、往台中方向行駛而正在渡過鐵橋的火車,所以被列入台灣八景之一,而且自古就是防衛的要地,因此日本軍在那裡駐守,加強防備。所以戰時市民幾乎不爬山,而在山下的小公園散散步。因為空襲還沒開始,所以非常悠哉。

有一位士兵因外出正要向那個方向回八卦山的部隊,從我們旁邊經過時,隨口問說:「你們在吃什麼?」同事有人回答說:「糖果球喔!」,並將一包粗紙袋拎在他面前。阿兵哥將一粒放入口中,在口中轉了一圈後,突然叫出吃驚的怪聲??「啊!真的是糖果球!砂糖!」瞪大眼睛說。

士兵接過糖果袋,有點不知所措,「嗯──這個可以分一點給我嗎?」

「如果喜歡,全部都給你好了!」

我們三人就拿各自的袋子交給他。士兵又將一粒放入口中,用難以置信的表情。

「這樣的東西,如果能讓我家的小鬼吃到,不知會多麼高興啊!」說著眼眶就濕了。

一問之下,他說:「我出身於新潟縣,是關東軍」。聽說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蘇戰爭開始,快速的德國軍隊逼近史達林格勒(Stalingrad)時,因為日蘇之間簽有中立條約,蘇聯在瀕臨生死關頭時,將西伯利亞及蘇滿國境的軍隊全力投入德蘇戰爭,所以關東軍一部分被分配到南方戰場。

雖說是戰時,台灣的製糖業仍繼續生產。生活必需品因為配給制,逐漸開始匱乏,只有糖有剩餘。據說船隻大多為軍隊徵用,砂糖幾乎無法在日本本國上市。其中,自從日台航線的高千穗輪被擊沉以來,許多砂糖積存於台灣,聽說有時候還用來代替煤炭燃燒,非常好用。剩餘的砂糖無法處理,所以製糖公司時常讓附近農家分幾個麻袋包,分散保管。因此,每個家庭有時也會有糖果球的配給。

話說到一半,有一位同事向士兵說:「如果有菸,可以給我嗎?」

「有!有!」

士兵立刻從口袋掏出約半包的菸給他,並告訴我們:「明天還會帶香菸來這裡,和你們交換糖果球!」因此,大家便高興地離開了。果然隔天、再隔天也都如此進行,正當快樂地交換時,我們那老菸蟲的山藤電信室主任發覺部下們正抽著和他自己不同的菸,「你們在搞黑市交易吧!」他追問。

我們一五一十告訴他後,便破顏一笑。

「那樣,也拿我家配給的份去交換吧?」說著便命令每天要替他回宿舍拿取中午熱便當的電配說:「將詳細情形告訴我老婆,並把糖果球帶來!」

就這麼大約經過一個星期吧,這次士兵沒向旁邊靠過來,還遠遠地繞過池塘對面的岸邊,我覺得奇怪便追去問,「抱歉,抱歉!部隊也有砂糖配給了??」只說這樣。

我是偶爾試著抽抽一兩根菸而已,但山藤主任似乎非常失望的樣子。

我不太關心這些日本軍人、居留民、官吏和他們的家屬如何回國歸隊,但為了補充在車站暫時入營的男子,已經在學習電報技術的沖繩少女小谷小姐應該已經回鄉去了,之後經過數年也沒消息。雖然曾約好回到故鄉後要寫信來,但至今音信杳然。聽傳聞說,坐那艘船回沖繩的人,都不幸在基隆外海碰觸水雷,全員罹難了。怪不得,父親的好朋友在離別宴會上,雖然還露出爽朗的表情,為期待再會而乾杯,但也沒信來。沖繩人的犧牲很大。

那時因交換香菸而認識的士兵是新潟出身,另外在車站的停車場司令部的少尉是從岩手縣的寒村出征的關東軍,他們都是從滿州過來的。為何應該守衛滿州的關東軍,一部分會在台灣?最初是無法赴南方作戰,結果變成駐屯在台灣,但是戰後,因有機會閱讀走私進來的日本書籍,所以我個人就慢慢開始了解事情的原委。

由於今年是終戰六十週年,因此在NHK公佈各種貴重的戰爭紀錄、體驗記及回憶錄等等。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那樣的資料中,曾記載著這樣的事情。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九三九(昭和十四)年九月一日,因德軍入侵波蘭而揭開序幕,在那之前,德軍突然和水火不容的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蘇聯軍在九月十七日從背後挾擊波蘭。二十七天後,波蘭被德蘇瓜分而突然滅亡。事情結束後,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軍無視和蘇聯簽訂的條約,從北自北海、南到黑海的戰線,同時向蘇聯領域入侵進攻。擁有龐大軍隊的紅軍,因突如其來的襲擊而完全崩潰,全面敗走。

接著,從一年後的一九四二年(昭和十七)七月十七日起,經過半年,德蘇兩軍便開始盡全力,展開惡戰苦鬥的史達林格勒(Stalingrad )攻防戰。聽說當時正在神奈川縣大磯別墅靜養中的前外相松岡洋右趕緊進京,向近衛首相提議, 「此時,關東軍應該突破蘇滿國境,為了和勢將取得勝利的德國之間確保緩衝地帶,大致需要前進到交通要衝伊爾庫茨克(Irkutsk)為止!」首相大吃一驚,認為事態嚴重,便親謁天皇,稟告松岡的意向時 「此時,近衛你認為該怎麼做最好呢?」,對於天皇的下問,「按這局勢的變遷,看來要挽回態勢,對於蘇聯來說已經是不可能,但外交是百年的大業,所以目前先按兵不動,不要有所動作。將來,蘇聯人便不會長久懷恨日本!」據說聽了近衛的回答,松岡失望地回大磯時,感嘆說: 「如果這樣,日本的命運就此決定了!」

假設這是事實的話,命運的確是相當諷刺的東西,不是嗎?

蘇聯瀕臨存亡危機之際,日本考慮種種得失,不從背後襲擊,卻算準時機下決心偷襲珍珠港。局勢逆轉,德國投降時,美英頻頻促使蘇聯對日參戰,蘇聯卻遲遲不動手。但是八月六日、九日,廣島和長崎被投下原子彈,儘管日蘇中立條約還在有效期間,但蘇聯立刻大舉進攻滿州,紅軍的部分軍隊對日本的婦女施以暴行,大肆掠奪,並將關東軍俘虜扣留在西伯利亞。

現在,在日本因為靖國神社、憲法修改等事情,正吵得沸沸揚揚,而我身為一個台灣人深深感覺「一國和平主義」實為空中樓閣,只不過是非現實的幻想而已。的確,世界唯一遭受過原子彈轟炸的日本,祈求恆久和平的心情,不管哪個國家的善良人民都會心有同感的。不過,既然小泉首相再三言明「參拜是表達對為國捐軀的犧牲者的哀悼與尊敬,以及為了重立不戰的誓言」,鄰近國家雖然有抗議的聲浪,但我不認為日本人光是為反對而反對就能解決問題。

任何理由也無法肯定戰爭的正當性,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事實。

和持續擁有強制獨裁性思維的民族相較,我對於想法過於天真的日本人對和平的幻想及一直對和平過分指望而缺乏自信的心態,不得不抱著某種擔心和失望。短路性的思維,實在令人感到無奈。

對於盼望能將糖果球帶回給故鄉小孩的士兵、近乎虐待訓練的舊軍隊組織、不得不到台灣謀生的朝鮮樓妓女的末路,以及因趁著終戰的慌亂時期走私砂糖而大發橫財的台日商人等等,還有得談,我想再用其他篇幅書寫。

原日文將登載於二○○六年日本橫?《焰》詩誌第七十二號

六堆新聞

六堆天后宮 媽祖下月遶境


【記者黃俊榜 / 內埔報導】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保護的內埔鄉天后宮,慶祝媽祖聖誕千秋,將從5月2日至5月12日舉辦禮斗法會、遶境、義診、平安宴、卡拉ok晚會及「媽祖生」客家夜等一系列活動,歡迎鄉親踴躍響應參加。有200餘年歷史的六堆天后宮,建於清朝嘉應八年,雖然是六堆客家信仰中心,地位也相當崇隆,但客家鄉親民風純樸保守,天后宮向來行事低調,廟會活動卻不興旺,截至目前為止,不僅10多年為曾辦過法會,連出巡也已中斷4年之久。

六堆天后宮管理委員會主委李樹國表示,今年廟方決定發揚客家民俗傳統文化,計畫配合媽祖聖誕擴大舉辦客庄廟會文化活動,從五月二日起一連舉辦5天的全家植福禮斗法會,拜斗法器為秤、鏡、劍、尺、剪,並用紙紮方式搭天壇、供奉王船、忠勇祠、大士爺等,俟法會結束後,再帶往東港溪與佳平溪匯流處焚燒淨化,以求消災解厄,招財納福。

5月5日兩天安排民俗活動及義診;7日8日媽祖出巡,計有車鼓陣、八家將等進20個傳統藝陣參與,在鐘鼓齊鳴下遶境,遶行路線集中在內埔、內田、和興、東寧、美和等五個村落。

5月9日至12日,除有平安宴外,還舉辦卡拉ok歌唱聯歡晚會及「媽祖生」客家夜活動,是天后宮十多年來難得的熱鬧,目前陸續受理報名,歡迎鄉親踴躍響應參加。

吳敏顯 / 心情像孩童


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wum330

我寫散文,也寫小說,
高高興興地寫,寫得昏天黑地,
像我們鄉下乩童起乩那樣,
經常忘了現在是民國幾年,
今天是什麼日子。
只要是寫作或閱讀的時刻,
心情都可以像孩童那樣純真快樂。

陳寧貴 / ●詩想起

勤儉不窮
慈悲無敵

陳慧琳 Kelly Chen 薰衣草 Lavender MV

星期日, 4月 22, 2007

陳寧貴 /●詩想起

得者
驕縱淫逸
失者
煩惱痛苦

驕縱淫逸者
可能墮落
煩惱痛苦者
可能菩提

瞬息萬變
得終究非得
失終究非失

因此人生究竟之道:
默然坐斷兩頭
欣然清風八面

How to paint the MONA LISA with MS PAINT

台灣玉山高畫質網路電視台播出了!-----魚夫

  在網際網路科技發達的今天,居然還有人爭著去搶購台視,這在我看來,叫做匪夷所思!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您聽過吧?在二十一世紀科技發達的今天,知識不再是力量!

從前英國《大英百科》的每則條目,都要該領域的專家來撰寫,碩士學歷可能不夠,博士才夠格,在網路上要觀看,對不起,這得收費;後來,《維基百科》出現了,每則條目,人人都可以寫,寫得不好,後面來寫的人又可以改正,雖然良莠不齊,但莠多到了一定數目,還是可以三個臭皮匠湊成一個諸葛亮,「良率」可以過關。

 這種維基觀念,有人戲稱為「維基經濟學」(Wikinomics),全球通力合作,知識內容的產生,不來自專業,而自全民接力。

 搶購台視,有人說:那不是為了頻道,而是為了台視的土地資產。如果是為了土地資產,那麼就是阿扁政府笨,笨到接近白痴的地步。我在擔任華視執董時,面對公共化,無可奈何的建議阿扁總統賣華視買台視,來完成他一公一民的政見。

 華視的土地資產約一百一十億,且亳無負債,土地面積,概括的說,約北到台北市市民大道,南到快接近忠孝東路,東到光復南路,西到延吉街,換句話說,不用經營電視台,光賣資產就價值連城。然而卻把華視公共化,把資產閒置在那裡,反而讓負債累累,但擁有國家歷史片庫的台視給賣給了民間。

 知識真的不再是力量,在二十一世紀維基經濟學的架構下,過去開一家電視台,需要高度的專業,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買一台數位攝影機,從拍攝到剪接到上網播出比傳統電視還要好的影片畫質,便直到一般人月薪半個月就可以支付。

 我到華視,老師父展示他的飛梭技術,將影帶非常精準的點擊到所要的畫面上,就好像從前我們聽錄音帶,要倒帶或前進,手指頭很靈光,技術很高超,可是現在哪有人聽錄音帶?數位化後,要點哪裡就哪裡,不爽還可以用拖曳,這叫做非線性的觀念。

 為什麼知識不再是力量,因為人類的左腦,管的是數字、文字、語言、邏輯、理性等等,這些都會被電腦取而代之,而上一世紀的知識基礎就是建構在左腦的開發上的。現西方先進國家的律師、會計師甚至電腦工程師等等可能會失業,不是會被電腦程式取代,就是讓薪資要求不高的亞洲國家如中國或印度給搶走工作機會,同樣的,電視台過去的硬體設備知識專業,一定會被網際網路的電腦科技全數幹掉,而且是當下!

 有線電視的銅軸纜線會被光纖到府幹掉;電視台重達十幾公斤的Betacam會被小而輕巧的高畫質數位攝影機幹掉;電視的製作設備,會被筆記型電腦幹掉;滿街亂跑用微波傳送的SNG車會被3G、 Wimax等等幹掉,所以你為什麼還要買家電視台?您懷疑我說的還在遙遠的天邊?錯了,上網去,「台灣玉山高畫質網路電視台」(http: //yushantv.blogspot.com/)現在就在你眼前播出了!


現在,您一定還有個疑問,那麼經營模式是什麼?是的,傳統電視台的收入主要是廣告,但現在廣告收入大餅正被新興媒體和中國市場分食而大幅下降,各台莫不哇哇叫,再加收視率的惡性競爭,於是只有下重鹹,乃至於造假新聞,如此一來,只有加速傳統大眾媒體的崩亡罷了!

 分眾市場時代早已到臨,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有許多人會花錢去跟電視台買時段,做購物、股市分析和宗教等等,他們靠的不用收視率去爭取廣告,他們的經營模式,其實最適合網路。

 我們之所以強調台灣玉山網路電視台是「高畫質」,其實是因為一般人對網路影片的印象還停留在Youtube那種模糊的影像品質,或者串流系統長時間的等待,其實網路科技已經可以做到DVD乃至於 HD比電視還好的高畫質,一旦高畫質出現,購物台就可以把產品拍得清清楚楚,播放更無所謂時段,那麼分眾市場的經營模式就會出現,在個人品牌時代,越高單價的產品,越無需大眾市場,所以您大可不必去跟電視台買時段,您可以學習台灣玉山高畫質電視台經營個人網路電視,經營自己的客戶群!

 所以,台灣玉山高畫質網路電視台矢志成為台灣文化創意的平台,透過這個平台,我們要號召早已被傳統媒體忽視的藝文消息,在這裡不是只有報導而已,我們也提供了金流系統,讓所有優質的台灣文化創意產品,可以在這裡發光發亮,更可以被贊助收藏,注入文化人的創作動力,創造更美好的文化社會!

敬邀賜稿

*客家【還我母語】運動20週年*
台灣客家語言文化研討會
徵 稿 書

舉辦目的:客語是客家的生命,是承載客家文化的根基,認知母語是表現客家族群最有代表性的所在。台灣客語傳承危機的出現,表明了語言文化教育與傳揚的不足,除了要改善大環境的民主自由發展之外,必須加強客語的理論特點以及應用發揮,始能在多元社會中展現其活力。
有鑑於此,為了闡揚客家語言表現的特色,討論客家族群藝文研究與創作的成果,擬邀請學者專家共聚一堂發表論文,深入探討客家豐富的人文特色與文化生活風貌,特別規劃舉辦一場研討會議「客家語言文化研討會」,期盼學者專家蒐集文獻資料,共同探討客家語言文化及其教學推廣、活動經驗。
主辦單位:HAPA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舉辦時間地點:2007年11月‧台北市。(暫訂)
研討主題:台灣客家語言文化研究、推廣
一、客家語言研究與文化論述。
二、客家語言與教育文化政策的相關調查、分析。
三、客家文藝理論、語言書寫闡述、作品評論。
四、客家語言的教學推廣。
五、其他有關客家語文的學術思想探索等。
論文要求:每篇論文六千至二萬字為限
請將論文大綱於5月15日之前提交籌備會
承辦人:黃子堯
電話:02-22035124 傳真:02-22051828.
◎ 台北縣新莊市民安西路245巷10弄9號
E-mail:hakka_taiwan@yahoo.com.tw
敬邀賜稿。

鄧榮坤 \ 路過台中,與青春撞了腰

茶的溫度散開了
笑聲,躺進茶的色澤中
於是,路過時的心情學會了瀟灑
放縱鳳梨的滋味在嘴邊酥成了
一點丁粘齒的酸
心事的放逐
找到了生活的驚喜
而細長豆干以褐黑的心情
渲染了胡椒的辣
開始蒐集遊客舌尖上跳躍的食慾
之後,在罐裝啤酒的微醺中
我們把城市的繁華
圍坐成日落後蝙蝠肅守的黃昏
在太陽餅的鬆脆臉譜中
以唇齒舌尖的溫度
解讀歲月壓縮於悲歡間的圖騰
星辰把夜讓渡給霓虹燈的閃爍
鞋聲與吆喝把夜的熱鬧點燃了
心情的寂寞回到原始溫柔
在西施與檳榔的等距離中
以弧線切割夜色,你是否看到了
曲線的玲瓏?關於一種動物
習慣於夜間活化青春的技巧
路過台中,心情被夜色的忐忑
走過。於茶與啤酒的抉擇中
粗淺辨識水的沸點與冰涼的身世
當心事被燙熟的茶香走過時
猛然驚醒,我被青春撞了腰
不疼,有點脂粉味

鄧榮坤\台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的5本書

《台北咖啡》極短篇小說

本書收錄了六十五篇極短篇小說,每一篇都是一個現代人生活的縮影,都是一個出人意料的驚嘆號。
「台北咖啡」刻繪的是小市民的心聲,是你我十分熟悉卻又一時想不起來的往事。有些人就好像你身邊的朋友,有些事就好像曾經在你或您的親人身上發生過,在在令人必須面對卻又刻意選擇了迴避……此時,喝杯咖啡吧,你會發現春天似乎沿著女孩高跟鞋落地的跫音,一路燃燒起來。即使蹀踱於台北街頭,陌生是深沉的悸動,繁華的霓虹燈卻是現代人最想擁抱的。
闖蕩台北的莫名衝動,說不出緣由,而許多人間悲歡情事,似乎也非凡人所能詮釋。何妨來一杯「台北咖啡」,讓生活的忙與盲自苦澀的咖啡中沉澱!

《乙未,第三十二首》散文集

辛勤耕耘未必有豐盈收穫的警覺,讓現代人的確清醒了不少。生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比生活還難,但是,為了生存仍必須繼續接受挑戰!中國人在苦難中活了過來,所以,有一些人喜歡到寺廟求籤問卜,希望神佛能指點迷津,而「乙未,第三十二首」想要表達的禍福是什麼呢?
唐朝之後,那群絡繹於京城之途的舉子,是否也曾於路過寺廟,藉著籤詩解讀自己未知的命運?或在昏暗的燭火中,解剖此去經年的心靈所能承受的風霜?寒窗苦讀盡是為了功名的淒苦,摧殘科舉歲月多少人的青春?「乙未,第三十二首」收錄的每一篇散文與隨筆,耐人尋味!

《一隊火把向紫禁城移動》散文集

「一隊火把向紫禁城移動」是一本帶領讀者在中國近代歷史逗留的散文選集,沿著作者細膩而多情的筆觸,陪您走進每一個歷史景點,走進每一段輝煌繽紛過的歲月;你會輕易發現,歷史原來離我們這麼近,恍惚我們剛從歷史的晨昏中回來,身上還沾滿了那個年代的傳說。
路過囚禁光緒皇帝的瀛台,路過樸實而古典的敦煌,路過容易想起夜光杯的陽關;路過洞庭湖畔,品嚐新鮮的魚;路過景德鎮,聆聽說書者詮釋陶瓷的風華;以及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悲歡情愁……而所有的思念似乎就在這裡被點燃了。如果生活是歲月的碑石,紫禁城的天空是苦的探索,還是悶的宣洩?路過中國的土地、中國的歷史,讓我們重新閱讀失落而褪色的聖旨滄桑。

《逆向飛行》短篇小說

除了風箏與老鷹之外,逆飛總是危險的開始。
這是一本多元化的短篇小說,涵蓋的層面寬廣,每一篇都有耐人尋味的故事,我們似乎就置身在那個年代,與故事中的每一個人一起歡笑一起落淚,也一起成長!十六篇短篇小說,赤裸裸揭開了紅塵的悲歡,我們看到了棒球競賽時的心靈廝殺,也看到了寒窗苦讀的狀元之愛情,甚至看到了西元二○二五年地球缺水時,人類於驚悚中顯露的無奈與無情。久遠的歷史雖然讓我們學會了遺忘,卻也那麼清晰地喚醒我們必須學會面對曾經擁有的歲月;至於纏繞在我們身旁的生活記事,雖然忙碌與苦悶,卻也是生命為自己找到出路的歷練!

《螃蟹海岸》散文集

這是一本關懷台灣島嶼人文鄉土的散文集,是自然與人情雙寫的感性紀錄。
走進溼地,眼眸中浮現了潮溪、草澤、沙灘、泥地等棲地,許多叫不出名字而罕見的水鳥,沿著視線飛過蔚藍的蒼穹,此時,你會發現,任何一隻水鳥自眼眸飛起,都是一首美麗的詩,記錄著溼地曾經擁有的風華!
「螃蟹海岸」裡的十九篇散文,有十九篇感人的故事,每一篇都是悲歡交織的歲月縮影。走過濕地,水鳥以完整的溼地悲歡,毫無保留向我們抗議?
水鳥們吃的是軟泥淖間的沙蠶、招潮蟹、彈塗魚、貝類、藻類與蝦,對生活在這裡的水鳥而言,無疑是一片樂土,然而,樂土的純靜能維繫多久?從慌張逃離的招潮蟹足痕中,可以看到日落之後必須面對的黑暗。溼地有著太多的污染源,少了許多人類
的關懷!

杜潘芳格 / 紙人

地上到處都係
紙人
秋風一吹搖過來搖過去。

Ngai 毋係紙人
因為
Ngai ke 身體係神 ke 殿
Ngai ke 心交托分上帝。

頭腦充滿了天賜 ke 啟示
Ngai 有力量,ngai 有能力。

紙人充滿台灣島上
Ngai 尋,ngai 到處去尋,
像 ngai 共樣 ke 真人。

杜潘芳格-1927 年生,新竹北埔客家人。新竹女中,台北女高 畢業,台北女師專肄業。曾任《台灣文藝》雜誌社社長,女鯨詩社社長,也是「跨越語言的一代」的詩人;近年以客語寫作,她是位虔誠的基督 徒。著有詩文集《慶壽》、《淮山完海》、《朝晴》、《遠千湖》、《青鳳蘭波》、《芙蓉花的季節》及日文詩集《拯層》等。

星期六, 4月 21, 2007

客語詩的特色 ◎曾昌發

序 言


在台灣文學界的客籍作家中,他/她們的作品以小說佔大部分,詩 就相對的少了許多,特別是以客語書寫的更少。但我們若對客語詩的定 義放廣些,比如把山歌視為客家人舒發感情的詩作,那就俯拾皆是了。 本文嘗試從山歌、客籍女詩人杜潘方格的作品中來探討客語詩的特色。


一、客家文學或客語文學?


基本上,台灣客家文學是放在台灣文學的脈絡中來思考的。台灣新 文學自賴和1開始至今,基本上是一個立足於台灣的特定時空,站在人 民的立場所呈現的寫實的、參與的文學(Committed Literature ),客家文 學也不例外。葉石濤先生(1998) 對黃石輝先生於 1930 年到 1931 年在
「伍人報」和「台灣新聞」所發表的<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再談鄉 土文學>兩篇評論歸納為:
既然居住在台灣的人,大家喝台灣的奶水長大,眼看耳聞都 是有關台灣本土的消息,所有經驗都來自鄉土台灣,那麼作 家描寫台灣事物是天經地義,責無旁貸的任務。他的論旨很 明白,所謂鄉土文學就是只描寫「台灣事物」的文學。為了 文學能夠激發感動廣大民眾----即勞苦大眾,文學語言不能

1 赖和被譽為「台灣新文學之父」,在其遺作中有一首詩說:「我本客屬人,鄉語竟自忘, 戚然傷懷抱,數典愧祖宗。」確定其為忘記客家母語的「福佬客」。

採取統治者的語文—日文,也不能採用屬於封建地主階層的 古文,也不好採用貴族化的心知識份子提倡的白話文,而一 定要使用勞苦大眾慣用的台灣話文。台灣話文的文法,文字 都可應用漢文建立起來,這樣鄉土文學必定會往寫實主義的 路上跑。2 就精神上來說,客家文學與上述其論旨相通,就是「寫實主義」;
但就「客家話文」來說,也就是「以客語做思考和寫作的作品」而言, 比之量多質優的客家籍作家的作品,實在不能同日而語。


1、為客家文學找定義

  張良澤於 1982 年 7 月應紐約「台灣客家聯誼會」之邀,赴美演講
<台灣客家作家印象>,他可能是戰後第一位提到<客家文學>這說法 的人。3何謂台灣文學已有定論,但何謂客家文學?則眾說紛紜。客家 的大老鍾肇政(1997)說:「客家文學是指成於客家作家手筆的文學作品, 至於其所驅用的語言,則似不妨採取較寬鬆的態度,不管所用的語言是 一般通用,的中文乃至成於日據時代的作品均可不論,一如『台灣文學』 一詞,包含日文、中文、台語文作品那樣。」4作家的客籍背景是其關 鍵。台灣文學評論家-彭瑞金教授採取嚴謹的定義,他認為:「文藝創 作應該反映現實,反映生活,反映族群的歷史和命運」(1995)5因此, 要能「反映客族作家的族群意識或使命」和「積極的客族生活或族群特 質的表達」的文學才是客家文學。6在這前提下,他進一步說:
  台灣客家文學由於台灣客家族群獨特的族群背景,⋯⋯並非沒 有條件建構具有族群特質的文學,事實上,自有新文學運動以 來,無論戰前、戰後,客族優秀作家人才輩出,客族作家的作


2 葉石濤(1998),《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輝出版社,頁 26。
3 彭瑞金(1995),《台灣文學探索》,台北:前衛出版社,頁 135。
4 鍾肇政(1997)主編,《客家台灣文學選》(第一冊),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7,一版 二刷, 頁 1~2。
5 同上,頁 130。
6 同上,頁 134。

品,無論質與量,在台灣文壇都可以無愧地掃除客族在台灣人 口比例的少數弱勢,但卻無改於嚴格的客家文學並未誕生的事 實。7 這是嚴格定義下的結果。不過,他也引用英國文學理論家泰恩的理論來檢視台灣的客家文學,他指出:「種族、環境和時代是文學創作的 三個不同根源,分別代表文學的內部主源,外部壓力和後天動量。」8就 此而言,「台灣新文學運動以降的客家文學是並未失去『內部主源』的 文學,只是環境與時代的色彩掩蓋了它種族的光芒而已。」9在時代及 環境變遷中,一個「屬於平民的、生活的、勞動的、土地的……已成為 台灣客家文學的新趨向。」

10
羅肇錦教授(1993)認為文學的核心在創作情感的根源和創作思維的 工具,因此,「如果一個客家人,用客家話寫作(當然也是客家話思維), 所寫的內涵,整個著眼在客家社會文化感情有關,那麼他的作品就是道 地的『客家文學』了」。11
再來,「一個客家人,自然表達的語文形式是『國語』,但字裡行間 可以看出是以客家話來思考,所寫又都是客家事物有關,那麼這類作品 也應歸入客家文學。」12換言之,只要作品具備客家關懷和客語的思維 就是客家文學。

2、客家文學或客語文學? 清大的陳萬益教授在一次座談會中擬清「客家文學」和「客語文學」
之別,他認為「客語文學」就是以客語為表達工具的作品,而「客家文 學」則是「以客家人立場所寫,除了引用的語言是客家話之外,非客語



7同上,頁 131。
8彭瑞金(1995),頁 134。
9 同上。
10 同上,頁 135。
11 羅肇錦(1993),<何謂「客家文學」>,摘自黃恆秋編(1993),《客家台灣文學論》,高 雄:愛  華出版社,頁 8。
12 同上,頁 8。

作品,只要題材與風俗、社會背景談及客家,都可以叫客家文學。」13
簡言之,客家文學涵蓋客語文學。 作家李喬認為無論從意識、作家、和生活語言上去定義客家文學,都會碰到「瓜葛糾纏模糊而陷阱處處」的窘境。14就以生活語言來說, 除極少數之詩作外,就沒有一位客籍的台灣文學作家是用純客家的生活 語言寫作的。15因此,他以客家通俗文學切入,這些作品反而能完全切 合作者是客家人、語言用客家的生活語言,以及意識上反映客家人的生 活和族群特質等要求。他並將之分為十二類:山歌、四句、對聯、詩作、 故事、傳說、勸善詞、師傅話、詩律口訣、鈴仔、輓歌等。16個人認為 李喬觀點最具說服力的所在是:這些作品是道道地地的族群的,來自人 民的,生活的文學,跨越階級,雅俗共賞,更重要的是它今天仍然是活 生生的東西。因本文主題是<客語詩的特色>,而且只探討山歌和詩 作,故範圍既可如陳萬益教授的界定視為「客語文學」,也可以如李喬 先生的觀點看做是「客家文學」的一部份。


一、 客家山歌及其特色


1、山歌的形成
  山歌,顧名思義就是在山上唱的歌,如漁歌,海歌一般,是不同民 族於不同環境中所唱不同的歌謠。民謠的產生有六大學派,分別是:勞 動學派、感情抒發派、鳥鳴說、戰爭學派、信號呼喚學派、及神說學派。




13 陳萬益(1993),<客家文學的可能與限制(座談會)>,摘自黃恆秋編(1993),《客家台灣 文學    論》,高雄:愛  華出版社,頁 43。本文原刊於《客家雜誌》(第二期)。
14 李喬、許素蘭、劉慧真主編(2004),《客家文學精選集-小說卷》,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頁 2。這是李喬名為「客家文學、文學客家」序言中的一句話。
15 同上,頁 3。李喬先生認為:以客家生活語言來寫作,除極少數之詩作外,純客語文的 小說並  未產生。這種情況源於歷史的不幸,如龍瑛宗、吳濁流的主要作品是用日文思 維,日文書寫  的。現階段,要求用純客家生活語言寫小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16 這是我電訪李喬的內容,他的觀點尚未發表。「四句」是在婚禮中或其他喜事場合對新 人或主 人的祝賀詞,「師傅話」是指歇後語,如:火  燒豬頭-熟面,「鈴仔」即謎語。

17以客家山歌的內容和歌唱的情境來看,以前兩種較符合客家山歌的起 源,因客家民系形成時,絕大部份是居住在窮山惡水的丘陵地區,非加 倍勞動不足以營生;但「境愈苦,詩愈工。」反而在這環境裏藉歌謠舒 發情感。雖物質條件不良,男女必須辛勤勞動;但這不足以攔阻人民追 求精神的豐富和釋放。就在這情境中孕育了山歌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 特質,也在山歌中看見婦女的重要,這是文化的物質條件使然。山歌雖 流傳久遠,也受東洋和西洋音樂的衝擊,卻仍在客家人民的口中活著, 保持傳統的旋律和音樂風格,堪稱一絕。


2、山歌的體裁 依客家前輩陳運棟先生的觀點,他認為客家山歌的體裁,就是詩經
裏「賦」、「比」、「興」的體裁。18雖然在形式上,不那麼講究平仄和聲 韻,卻是「我手寫我口」,渾然天成的平民文學,富於詩的神韻。19羅香 林教授更強調:「客家文人,…以為詩的工巧,首貴自然,典瞻與否, 還是次要,故操筆為詩,往往好以白描見勝;」20而客家詩人黃公度則 認為山個歌是「十五國風,絕妙古今,正以婦人女子,矢口而成,使學 士大夫操筆為之,反不能爾;以人籟易為,天籟難學也。」的「天籟」。
21在客籍作家鍾理和(1997)的長篇小說《笠山農場》中有一段描寫客家 山歌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情景:

  客家人是愛好山歌的,尤其在年輕的男女之間,隨處可以聽見



17 楊佈光(1983),《客家民謠之研究》,台北:樂韻出版社,頁 13~14。
18 陳運棟(1978),《客家人》,台北:聯亞出版社, 頁 210~213. 他舉例說明,如客家山 歌中的:
「同妹聊到兩三更,聽到雞啼就著驚;打開窗門看星斗,樣般閏月無閏更?」就是按事 直敘的「賦」體;「滿山樹木條條長,唔知奈條好做樑;恁多阿妹情恁好,唔知奈儕情較 長?」奈條是那一條,恁多意為那麼多,假借樹木來比喻女人,這是藉彼以喻此的「比」 體;而觸景生情,由情而發的「興」體,在山歌中是很普遍的,如:「河邊石子生溜苔, 思想阿妹唔得來;七寸枕頭眠三寸,留開四寸等妹來。」河邊牧牛的年輕人,看到河邊 生青苔的石子,轉而思春,期待有知心女子同床共枕。
19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頁 223。
20 同上,頁 223。
21 同上,頁 223。

他們那種表現生活、愛情和地方感情的歌謠。他們把清秀的山 河、熱烈的愛情、淳樸的生活、真摯的人生,融化而為村歌俚 謠,然後以蟬兒一般的勁兒歌唱出來,而成為他們的山水、愛 情、生活、人生的一部份。它或纏綿悱惻,或抑揚頓挫,或激 昂慷慨,與自然和拍,調諧於山河。流在劉致平血管中的客家 人的血,使他和這山歌發生共鳴,一同經驗同樣的情緒之流。 他愛好這種牧歌式的生活,這種淳樸野性的美。
      歌聲嫋嫋地在空氣中激盪,低迴,然後消失在莽林岩岫 間。但接著他又聽見了另一種更靜逸更幽細的聲音了。那是 路下磨刀河的潺潺流水。彷彿剛才那歌聲已潛寄在這溪河裡 了,同時周圍好像也更幽靜、更和諧起來了。22 筆者年幼時,在故鄉美濃,每於收割季節,農人在田間,邊割稻,
邊唱山歌;一幅田園之歌,人與大自然在歌聲中和諧的交融。特別是娶 親辦喜事時,八音班一到,村內的老人、婦女、連小孩都聚在主家禾埕
(曬穀場),一連數日,歌聲不斷。其中有憶舊、有祝福、也有嬉笑對唱、 喜氣洋洋,令人難忘。


3、山歌的特色
  客家山歌有九腔十八調之稱,九腔是指:四縣、海豐、陸豐、饒平、 松口、梅縣、廣東、廣西、廣南等不同地區的客家口音;十八調則是指: 老山歌、山歌子、平板、思戀歌、病子歌、十八摸、剪剪花(或稱十二 月古人)、初一朝、桃花開、上山採茶、瓜子仁、鬧五更、送金釵、打 海棠、苦力娘、洗手巾、糶酒歌、桃花過渡(或稱撐船歌)等十八種不 同的曲調。但就歷史而言,當不止九腔十八調,只是有部份隱而未顯; 或在時間的洪流裏失傳;或當時未收集在其中,如:大埔調、美濃的下 南調、老採茶調…..等。

  楊兆楨教授(1994)把客家山歌依詞分類為十七種,其中愛情類佔最


22 鍾理和(1997),《鍾理和全集 4,笠山農場》,高雄:春暉出版社,頁 31~32。

多,生活類次之。23我們就以這兩類的特色來討論。


(1)、含蓄—傳統客家詩的美就在於婉轉含蓄,能「不著一字」,而「盡 得風流。」24其關鍵是善用雙關語和比喻語,來傳達作者的絃外之音, 言外之意。

雙關語是運用「諧音」來影射另一種事物,如:
「買梨莫買蜂咬梨,心中有病沒人知;因為分梨故親切,誰知 親切轉傷梨。
「梨」與「離」是雙關語,故「分梨」就是「分離」。從買梨到切梨, 由切梨到分梨,再由分梨(離)而傷別離,真所謂「愁腸九轉話別離」。 比喻有直喻和隱喻,如形容女子之美,「貌若天仙」是直喻,「沉魚

落雁」則是隱喻。山歌多半是隱喻,如:
「對面看到蓮花紅,想愛摘花路難通,等到路通花又謝,菜籃 挑水沒採工。」
紅色蓮花喻妙齡美女,這位男士心中一直期待能與她成婚,可惜自己條 件尚未齊備而困難重重,此「路難通」;等到條件相當,可以提親了, 女子已嫁作他人婦矣,害我等待、勞苦多年,卻是一場空。本詩不提女 子或成婚一字,但其渴望和最終的無奈,卻盡在不言中。此即含蓄之美。
「入山看到藤纏樹,出山看到樹纏藤;藤生樹死纏到死,樹生 藤死死也纏。」
這首詩以野藤纏樹來暗喻男女間的深情,已到纏綿難分,至死不渝的情 境。這不就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民間版嗎?聞者 能不動容?這是客家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雙關語和比喻語交叉使用,這是更高的境界。如:

「新打茶壺錫較多,十人看到九人摸;人人都話係好錫,究


23 楊兆楨(1994),<台灣客家民謠簡介>,摘自戴興明,邱浩然編,《客家文化論叢》, 台北:地球出版社,頁 160~161。
24 司空圖論詩品「含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己,若不甚憂。是有真宰,與 之沉浮。」

竟唔知有鉛無?」 以前人的茶壺有用錫打造的,工匠為了省較貴的錫而滲鉛在裡面,就像 把銅熔入黃金中一般,外面是看不出來的。本詩由看新茶壺開始,藉著
「錫」與「惜」,「鉛」與「緣」的雙關語,和「新茶壺」是「新結交的 情人」的比喻,而說出心中的情意:人人都說她是值得疼惜的人,只是 不知道我倆究竟有沒有緣?類似的有:

「錫打戒指皮包金,送哥帯在手中心;人人都說金戒指,久
裡正知錫在心」 本詩的關鍵在結尾的一句:久了才會知道真正的疼惜在心裏。


(2)、幽思—愛情詩當中,固然有思春的期待、夫妻傷別離、纏綿斐徹 等。因客家居地多半貧瘠,因此男子成婚之後,出外闖蕩,以求有成者, 不乏其人;此所以丈夫遠行,數年不歸,女子獨守空閨的「幽詩」也不 少,其中的<五更歌>堪稱代表。25其歌詞:
一更想郎夜更深,思想阿哥真傷心,兩人離別幾年久,無信 無息轉涯身。 二更想郎淚淋淋,思想阿哥真傷心,一日唔得一日暗,等到 那日好佳音? 三更想郎淚茫茫,思想阿哥苦難當,兩人當時真恩愛,等到 幾時正回鄉? 四更想郎淚淒淒,妹妹想哥無人知,唔敢對娘來講起,請問 阿哥知不知? 五更嘆了天大光,一夜無睡只想郎,雖捨妹妹無要緊,帶念 雙親在家鄉。
深沉的思念,伴著無盡的幽怨、等待,肝腸寸斷,淚濕孤枕;而滿腹辛 酸,卻無處話悽涼,連相依為命的婆婆也是「話到舌尖口難開」。這條



25 <五更歌>或稱<五更鼓>,又稱<孟姜女>,是一種固定的小曲,一種唱腔,而歌 詞差不多是固定的。

歌的唱腔婉轉哀怨,唱者若是真情融入,無不淚下,聞者也不免牽動愁 腸,一灑同情之淚。26


(3)、灑脫的生活詩—客家人雖重文教,但生活環境卻是相當艱難。對 文人而言,可能是「境愈苦,詩愈工。」但是對客家人來說,卻是善於 苦中作樂。下面這首詩很能突顯這特色:

「上崎唔得半崎坐,手攬膝頭唱山歌;人人說我風流子,命
帯桃花沒奈何?」 客家人多半居住在丘陵地區,道路也崎嶇多坡;一位挑重擔的男性,正 從山下挑上坡頂,但擔子實在太重,挑到一半,挑不上去,即然「上崎 唔得」,只好「半崎坐」了。這時,氣喘吁吁,揮汗如雨,有些人可能 怨嘆命苦,但他卻很瀟灑自在的「手攬膝頭」唱起「山歌」來。明明是 命苦的「挑重郎」,卻自我揶揄的說:「人人說我風流子,命帯桃花沒奈 何?」。這種灑脫,只有在極度艱困的環境中才見真章。而另一首詩也 看出類似的堅毅又灑脫的精神:
「落水天,落水天,水點打到我的身邊,打濕衣裳無所謂喔, 多介 雨水好耕田。」


(4)、生動活潑、男女平權的對唱詩—客家山歌傳唱時,有相當大的部 分是以男女對唱方式進行的,不論是思戀歌、桃花開、鬧五更、病子歌、 撐船歌、送金釵、初一朝、送郎歌⋯⋯等都是男女對唱的歌,而且最生 動的多半是即興創作,配合個人情緒起伏和客觀環境,因問作答,隨意 唱出。27所以男女對唱是客家山歌的音樂表現特徵。在膾炙人口的「刁 秀才與劉三妹」的傳說中最能表現客家婦女才華洋溢的一面。
據說,刁秀才是自稱是天下無敵的「山歌精」,收集、創作山歌上 千首。他久聞松口劉三妹的名聲,就乘船到松口找她比賽山歌。當船停


26 有一回,無意中看到現代蒐奇節目,於餐廳中有付費點唱的歌者,客人若點唱<五更歌
> 則要加倍收費,原因是唱者會淚灑舞台,難以釋懷,特別傷神。這種歌者真難得。
27 賴碧霞編著(1993),《台灣客家民謠薪傳》,台北:樂韻出版社,頁 24。

靠在松口碼頭時,正好劉三妹在河邊挑水,汲水的地方剛好被刁秀才的 船頭阻礙,無法汲水,她就唱出一條山歌:
兩條大船一字排,霸佔碼頭裡唔該;相公莫誤我挑水,請把 船頭傲開來。
刁秀才看她是個純樸的村姑,就手搖白扇開口唱: 阿妹要我船傲開,山歌唱出道理來;傳到碼頭要靠岸,時到 春來花要開。
三妹馬上回唱: 相公講話十分差,強龍不壓地頭蛇;手搖白扇斯文樣,像个 毛蟹橫橫枷。
刁秀才不服,唱曰: 阿妹唔好恁無情,我係有名山歌精;僱船上來會三妹,山歌 一定駁贏人。
三妹輕鬆的回唱: 敢同三妹駁山歌,問汝山歌有幾多?一條唱出一條駁,驚怕 歌精敗陣逃。28
刁秀才: 我个山歌真係多,大船載來幾十籮;拿出一籮同你駁,駁到 明年割早禾。
三妹回唱: 相公唔使逞歌才,比得我來愛認衰;自古山歌從口出,那有 山歌船載來?
因「從口」與「松口」是同音的雙關語,刁秀才一聽,自知失敗,無言 以對,倒轉船頭,溜之大吉。29
  這故事廣為流傳,背後隱含「女勝於男」的精神,也看出山歌對唱 的生動、即興的表現形式。而山歌對唱的形成,則來自客家社會的女性


28 「駁贏」可作辯駁贏對方,但此處是指山歌對唱贏對方。「駁山歌」即山歌對唱的比賽。
29 謝俊逢,<客家的音樂與文化-以山歌為中心>,摘自徐正光編(1991),《徘徊於族群 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書局,頁 61。

與男性普遍擁有獨立、自主的觀念有以致之,加上歷史和生活環境塑造 而成,這在男尊女卑的漢人社會是相當罕見的。30從歷史和生活環境來 看,客家人在南遷的移民早期,男性因抗暴而要躲藏官兵,農事只好由 女性擔任;漸漸穩定之後,因居住地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生存不易, 故有不少客家男性需要離鄉背井往異地經商、從軍或求學,婦女又要負 起耕種、養殖、侍奉公婆、教養子女的擔子。因此,客家婦女在家庭中 不但擁有實權,在客家社會也具有相當強的自主意識,在山歌的男女對 唱中最能表現這種精神。日本史學家小野合子在其所著<<中國女性史
>>一書中說:「客家男子與女子都擁有強烈的獨立與對等性格,尤其 是客家婦女是中國婦女解放的先驅,她們不僅解放了自己的大腳、舌 頭,更進而實現了李汝珍小說『鏡花緣』裡的女科舉⋯⋯奠定了近代中 國婦女社會平等的地位⋯。」31這種觀察放在台灣的客家婦女身上是一 樣的。客家婦女在音樂方面的平等凸顯客家族群背後的偉大女性。這特 色在台灣客籍作家的作品中一再出現,絕非偶然。


二、 客家女詩人的詩


台灣的客籍作家代有才人出,而客籍女作家也不算少,她們有林海 音、黃娟、杜潘芳格、邱秀芷、劉慕沙、張芳慈、利玉芳等人,其中杜 潘芳格、張芳慈、利玉芳三位是詩人。本文只探討杜潘芳格三首詩。
  1、杜潘芳格-1927 年生,新竹北埔客家人。新竹女中,台北女高 畢業,台北女師專肄業。曾任《台灣文藝》雜誌社社長,女鯨詩社社長, 也是「跨越語言的一代」的詩人;近年以客語寫作,她是位虔誠的基督 徒。著有詩文集《慶壽》、《淮山完海》、《朝晴》、《遠千湖》、《青鳳蘭波》、

《芙蓉花的季節》及日文詩集《拯層》等。32



30 謝俊逢(1991),頁 54。
31 謝俊逢,頁 54。
32 林瑞明編選(2005),《國民文選-現代詩卷I 》,台北:玉山社,頁 228。


◎聲音

不知何時,唯有自己能諦聽的細微聲音,

那聲音牢固地,鎖上了。


從那時起

語言失去了出口。


現在,只能等待新的聲音。

一天又一天,

嚴肅地忍耐地等待。


1988 年史碧娃克(Gayatri C. Spivak) 從第三世界婦女的角度發表了

<賤民能否發言?>(Can the Subaltern Speak?)一文,條分縷析指出印度
「賤民」在殖民統治下的多重壓迫關係,他/她們成了「被消音」的一 群。33杜潘芳格是「跨越語言的一代」的詩人,她經歷日本殖民統治、 國民黨政權的「國語政策」及言論的壓制的歷史,這首詩呈現了語言及 其背後的政治社會力量,因此,這詩若從「殖民傷痕」的角度來看,更 能洞見其時代及心靈的張力。壓迫使聲音上鎖,使語言失去出口,只能 忍耐的等待。令人憤怒的嚴肅的課題,在她筆下卻數言而就,且聞不到 煙硝味。本詩呈現了作者的特質:沉穩、堅定與平和。


◎紙人

地上到處都係

紙人

秋風一吹搖過來搖過去。




33 曹莉(2003),《史碧娃克》,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 132~134。

Ngai 毋係紙人

因為

Ngai ke 身體係神 ke 殿

Ngai ke 心交托分上帝。


頭腦充滿了天賜 ke 啟示

Ngai 有力量,ngai 有能力。


紙人充滿台灣島上

Ngai 尋,ngai 到處去尋,

像 ngai 共樣 ke 真人。

  只有軀殼,只會隨風飄盪的紙人,就是沒有靈魂的「假人」,不幸, 卻充斥地上,遍布全島。日本神學家-小山晃佑(Kosuki Koyama) 於七 零年代訪問台灣教會時,被問起:「台灣社會和神學最大的課題是什 麼?」時,他回答:「就是國王的新衣」。換言之,就是舉國上下說假話 時,誰來當說真話的小孩?杜潘芳格透過神學的慧眼指出台灣社會心靈 的病根-不能說真話,謊言使人被創造時所具有的「上帝形象」-身體 是神的殿,心交托給上帝,頭腦有上帝的啟示,做事有力量,行善有能 力-都一個個被玷污、破壞。在有人決定你「不能說什麼?不能寫什麼? 不能讀什麼?」的年代,謊言製造了一群群有腦無漿的台灣紙人,這是 台灣人歷史的悲哀。不過,她靈台的清明並不單單使她洞見台灣的不幸 而已,信仰使她不死心,尋尋覓覓,她要去找有「上帝形象」的真人。

◎含笑花 含笑花喲含笑花

你來過 ngai ke 房間。

Ngai 兜共下食三餐

共下去散步, 生生 ke 含笑花 你甜甜攬 ngai。 我家毋識斷香花 毋識斷愛心。

這首甜美的詩最能呈現她母性的溫柔和愛,以及信仰的深度。有首詩頗 能詮釋這意境:山因希望而綠,海因理想而深藍,花因為愛而飄香。花 香無形,卻充滿房間、餐廳,和心房;也可攜手散步,親密擁抱。聖靈 無形,卻無所不在,住人心中,與人同行。愛使花笑,愛使花香,當花 香與愛難分,人也在愛中與聖靈交融。讀杜潘芳格的詩,若少了信仰的 眼光,就難一窺她心靈的世界。



結 論


  限於篇幅,無法談曾貴海的詩是一大遺憾,特別是<夜合>一詩, 意境絕美,讀來不忍釋手。其客家婦女的形象,可上溯吳濁流、鍾理和、 鍾肇政和李喬等人所塑造的理想女性。客家婦女-不像李昂的《殺夫》,
「用最強烈有力的方式將女性長期受壓迫的現象突顯出來,」34不過「的 確震撼了習惡如常的男性沙文主義者,但女性復仇者在瘋狂的意識下所 表達的反抗自覺,到底能代表多少女性解放運動的自覺意見,恐怕還有 得爭論。」35客家作家依據她們生身的土地和生活的經驗,寫出以女性、 大地與生命、及族群「硬頸」精神為特色的作品。一位台灣客家女性的 研究者-張典婉(2004)說:
客家文學的兩性議題,長久以來,皆附從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寫 作傳統中。直到近代社會發展中,兩性關係權力的變動,客家



34 彭瑞金(1991),《台灣新文學運動 40 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頁 216。
35 同上。

作家寫作女性時,才逐漸有顯明的意識從文學殿堂中掙扎出 來,有著不一樣的書寫風貌。36⋯ 客家文學作品,由於遷徙歷 史、族群特性、語言使用的特質,大量書寫了與土地的情感, 以及人在時代變局下的無奈與悲情;當然更不能忽視的是,長 久以來客家族群中的男女兩性對等關係。37
「客家文學的兩性議題,長久以來,皆附從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寫作傳統 中。」這是可以討論的議題。38不過「客家族群中的男女兩性對等關係。」 卻是客家社會的事實,勿庸贅述。而台灣客家文學中多的是果敢、勇毅、 獨立自尊、定力十足、勇往無懼、散發光與熱的女性。當然,作家筆下 這種「不凡」的客家婦女形象有其形成的社會實況,就如李喬所說:「一 個族群的形象,應該也可以從他們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看得出來;倒過 來說,從她們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是可以看到族群形象的。」39而這 種「刻板印象」是否造成婦女的另一種壓迫,其中有值得反思的所在。 不過,個人卻認為:客家婦女老早就用自己的「大腳掌」走出自己的路, 她們獨立自主的精神已經為自己成就自己的角色和地位。

打造客語創作文學

◎黃恒秋

打造客語創作文學
現階段台灣客語文學發展的觀察

前言:從傳統探尋未來

客家族群有自己的歷史、有自己的文化與族語,就必然會產生自己 的文學與作品,這種文學作品的出現,自有其內在與外在的條件相互促 成。所謂的客家文學有兩種,一是作家的「書面文學」,二是「民間文 學」,皆有不同凡響的表現,它們跟客家文化生活的樣貌是息息相關的。 論述台灣客家的發展與變遷,必須觀察其族群運動的動機、過程與 結果,圍繞在「母語文化」的課題,近二十年的歷程中引發很大的關注,
其中被經常考量、描述的情景有七: 一、過去客家人刻板印象是封閉、保守的一群,具有較深的群體(家 族)精神的一致性。現代化的客家對社會的影響性是加大了力 度?或改變了族群的性格來從事民主運作,相當值得探究。
二、跟隨時代演進,傳統客家多被認為重視家鄉、宗親的家國思想, 也就是客家人的認同意念較強,原鄉意識比較濃厚,因而訴求跟
『落地生根』的在地化運動是否有阻礙,甚至格格不入?這是否 意味著是判斷『客家』人的一項指標?呈現了正反力量的拉扯。 三、客家人的危機出現的比例是以文化教育為首要的因素,在多元 文化中客家『非主流』的文化角色,是否繼續邊緣化?或放棄族
群身份向主流社會輸誠?這中間透露出如何的訊息? 四、客家菁英的出現與言行,是否以爭取客家族群權益為前提?或 者是以個人出色的表現藉「客家」之名來行使,這一來一往之間 擁有巨大的差異性,應當如何標示其言行的正當性與合理性? 五、以族群關係而言,周邊族群是關鍵性的合作又競爭的關連,兼

有水乳交融的鄰居關係,但又有相互制衡及壓迫的作用,因此他 們在共同生存的土地上,是否仍有類似墾殖時期的分類械鬥、排 擠等集體行為,這對社會發展的制約有沒有急迫性?
六、從農業經濟型態的客家莊到當今分散發展的客家「方言島」,客 家人走向工商服務業的生存方式愈來愈多,但做為一個少數族群 來說,客家人投資理財的「本錢」何在?是依靠傳統勤勞奮鬥的 精神,或採取自由開放的方式顛覆客家做「轉型」?實在頗堪玩 味。
七、山區經濟型態的梳理與提振。客家住區的傳統經濟作為,跟隨 交通、資訊流通的發達逐漸改變,以農林維生的生產模式無法承 載城市化建設的需要,接受支配的態度扭轉為「反支配」的衝撞, 這將是很大的考驗。
其實台灣客家研究就是發現問題與累積成果的工作,有歷史背景的條件 也有現實利益的謀求與分配,兩者密不可分而呈現各取所需的現象。

客家社會活動及其呼應

根據客家族群運動的相關論述,認知台灣客家存在的基本問題,可 以分為異化、內化、深化三個層面來分析,將客家歷史社會活動中的因 果關連,以及產生的深遠影響,列出如下:

一、「異化」客家的境地
從傳統客家來看,包括客家話、客家民俗、客家飲食等的特殊性, 經常被周邊族群視為稀奇古怪、很難理解的東西,這就是呈現「異化」 客家的境地;一種約定俗成的刻板印象與觀感,將客家勤儉持家、刻苦 耐勞精神看做「理所當然」的少數族群求生存之道,正因為此種緣故, 久而久之將客家族群「非我族類」的識別清楚界定,相互區隔又競爭, 彼此之間得不到有利資源的挹注和協助而只能自求多福,很容易被大社會孤立或保護起來。

二、客家「內化」的行為模式
當客家被他族視作異類,原本屬於客家本身的優點及特色,迅速 凝聚在一起變成防護或遮掩自我族群的「保護色」,並將傳統優越感的 自大(例如炫耀某某英雄偉人為客家人),以及面對大環境的無奈轉化 為自卑(例如客家話聽懂的人不多),成為客家「內化」的行為模式, 不自覺地隱藏身份,甚至避免參與公眾事務,以免引發議論,當受到打 壓、欺侮也隱忍吞聲,容易滿足於現狀。

三、「深化」客家的效益
為了提昇客家地位,改善傳統刻板印象,客家菁英站出來並積極介 入公共政策,大大提高客家能見度與影響力,這是「深化」客家的文化 延伸與社會效益的作為,因此必須動員或號召客家鄉親加入行列,展現 族群特質與發出聲音,在新世紀裡繼續扮演壓力團體或模擬時代英雄的 角色,來增進客家的主體性建設,進而得到公部門奧援或設立公部門執 掌客家業務,可以視為客家運動的成就。
由此三個層面來看,向客家族群運動相呼應的重要現象之一,台灣 客家文學的主體性也在九○年代以後日漸鮮明。透過鍾肇政、羅肇錦、 黃恒秋、龔萬灶等人的持續投入,一本本帶有開創性的著作相繼出版: 第一部客語詩集《擔竿人生》(黃恒秋著,一九九○)、《客家台灣文 學論》(黃恒秋編,一九九三)、《客家台灣文學選》(鍾肇政編,一 九九四)、《客家現代詩選》(龔萬灶、黃恒秋編選,一九九五),第 一部全面介紹、論述客家文學變遷發展的《台灣客家文學史概論》(黃 恒秋著,一九九八)、客語童詩集《第一打鼓》(馮輝岳著,一九九八) 等,或從理論建構、歷史脈絡,或從作品評選、詩歌創作等不同角度, 探掘、呈現並實踐客家文學的審美及藝術表現。可以說二十世紀的最後 十年,客家文學有了一次全面性、本質性、涵蓋理論與創作層面的反省與實驗,讓客家文學仍將會是台灣文學重要的組成之一。

客語文學的階段性發展

台灣文學史上的客家作家很多,成就了不少經典作品。「客家文學」 一詞的提出,與台灣解嚴前後本土意識高漲、台灣整體文學(包括福佬、 客家、原住民)思考的強化與深化有關。它既有自己獨特清晰的面貌, 同時又與台灣文學同步前進,共同建構起台灣文學的主體地位。一如台 灣文學在爭取應有地位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與語言政策、文化現象、政 治改革等非文學因素相互交纏共構;客家文學的確立,也是一路走來「運 動性」十足:《客家風雲》雜誌的創辦、「還我母語」大遊行、台灣客 家公共事務協會成立、純客語刊物《客家台灣》出版、寶島客家電台設 立、台北市舉辦客家文化節、《客家》雜誌舉辦「客家文化夏令營」等,
「客家」的主體性與活動力,在解嚴之後得到了廣泛的注意與盡情的釋 放,也得到一些成果。
基於上述的解析,說明了客家文學的兩個茁長階段,其一:是早期 溶合著大量客家質素的作品,並不刻意考量客家訴求,例如:吳濁流的
《亞細亞的孤兒》、鍾理和的《笠山農場》、李喬《寒夜三部曲》等,他 們自應屬於「客籍文學家作品」的範疇;其二:正視生活現實的演變, 積極探索客家的傳統與未來,這些充滿著台灣生活背景與文化關懷條 件,著手客家族群語言與意識的作品陸續出現,正是客家文學正式起飛 的時候。
因此,藉著強調客語文化的宣示及族群身份之彰顯,「語言」又重 回先驅及奠基者的位置,詩人作家將文學前途作為社會改革、文化承傳 之催化劑的方法,有了試煉的機會,更為打造「客語文學」的殿堂製作 了階梯。

傳統的再認知:客語說唱

以往,客家文學的探討多忽略了民間文學的存在,但民間文學是最 早最真的客語文學作品的事實,絕對無法抹滅。
民間文學是口頭文學,客家歌謠「自古山歌從口出」的形容最為貼 切,傳統客家山歌、採茶戲等都是在饒富鄉土色彩的背景之下,通過故 事大概的敘述,讓民間藝人、歌手擁有最大即興式演出的空間,因而曲 隨人轉,表演者與鼓樂手相互以音樂、言語呼應,形成一幕幕靈活運用 的藝術與技巧的感染力量。口頭流傳的特徵也極其容易在集體創作後的 發展過程中得到肯定或轉變,正因為沒有文字記錄的限制,客家民間文 學代代口耳相傳,獲得肯定與記錄而演變為格律,例如:老山歌、平板、 山歌子等,獲得普遍傳唱的形成風氣,例如:蘇萬松調、乞食調等,在 某些特定的伴奏及表演時機中存在,是一種高度的客語文學表現方式。 客語說唱是指唸唱的文學。臺灣客語說唱是清末民初正式岀現在臺 灣,流行於客家聚落的民間曲藝,它往往是江湖藝人賣藝兼賣藥或者賣 藝兼算命的一種謀生技能,成為臺灣客家民間文學、客家音樂、戲曲藝 術融合在一起的綜合體,具有自娛娛人的況味。內容以蘇萬松《大舜耕 田》、劉蕭雙傳《曹安孝娘親》等為典型的代表。它是台灣客語諸多曲
藝之一,是客家人心情、生活的忠實寫照。 臺灣客語說唱是眾多說唱藝術的一支。是在客家語言、客家山歌的 基礎上,融合了寶卷、佛曲的題材與表現手法,大約在清末隨著客家先 民流傳到臺灣,而在臺灣落地生根,並予以加工、創造,是富有生命力 的客家曲藝。到底臺灣客語說唱的特徵、定義如何?羅肇錦教授認為:


民間說唱一般稱為曲藝,有明顯的地方色彩,早期的說書人的
「俗講」和「變文」是說唱佛經的一種說唱形式,集文學、表 演、唱誦為一體的作品。客家山歌多為韻文體,說唱則是韻散 夾雜的講唱體。


而另一種客語說唱的作品,就是客家戲劇「採茶戲」。客家戲劇是庶民語言的藝術,內容以忠孝節義等傳統劇目為主,初期三腳戲皆以張 三郎賣茶為系列劇情,經過改良及本土化過程之後,客家戲劇才從野台 戲搬上劇院舞台,在農業社會中風光一時,台灣客家戲劇中的名角阿玉 旦、卓清雲、曾先枝、黃秀滿等,都是耳熟能詳的演員。
客家採茶戲又稱為「相褒戲」,演出的戲碼有「十送金釵」、「 打海 棠」、「上山採茶」等,改良戲較有名的有「三娘教子」、「乞米養狀元」 等,台灣最早的記載,應是一八九四年印行的《安平縣雜記》風俗現況 篇:『酬神唱傀儡班,喜慶唱官音班、四平班、福路班、七子班、掌中 班、老戲、影戲、車鼓陣、採茶唱、藝妲唱等戲』,所謂「採茶唱 」必 是客家戲也。採茶戲開演之前的「戲棚頭 」,是客家戲劇中最具代表性 的口頭文學作品,用字用詞緊湊有趣,它們跟節目演出的內容可能沒有 直接、密切的關係,是以丑角率先上台運用逗趣的方式,營造出預示、 招引、熱場的效果,以此凝聚觀眾的眼神和注意力。
這些對傳統語言藝術的探究,正逐年得到肯定,除了山歌----,客 家還有很多的文化資產,相關的客語研究也獲致了一定的支持。


客語詩創作的版圖
做為客家文學的一環,客語詩歌的創作量顯然較大,一方面因為初 期嘗試客語寫作,詩句簡短容易掌握,另一方面則是詩文形式朗誦效果 較佳,感染力也較強,讀者容易接受,因而客語詩的創作已有些成績, 可以列舉幾個代表性的例子來做觀察。
率先以客語從事現代詩寫作的,應數女詩人杜潘芳格,根據論者分 析,她之所以有此覺悟而積極創作,原因有三:
一、本身乃「跨越語言的一代」,中文運用較不流暢,而客家母語 可以成為最佳的選擇。
二、受「客家話聖經」傳譯的激勵與影響。 三、母語文學澎湃,福佬語創作此起彼落,有意突出客語創作的本

土觀。

可見現代客語文學的寫作是台灣內部相互激盪的一個結果。最早出版客 語詩集的黃恒秋則特別標榜鄉土文化與客語的美學,希望藉著客家文學 理論的鞏固,能夠充分的表現出客家特色來:

事實上,白話文運動「我手寫我口」的主張,適巧給客家文學 的開展,有了明確的宣示和認定,換一句話說,真正是客家文 學的作品,首先它必需是「文學的」------包含詩、小說、散 文、戲劇等文體,同時必需是「客家的」---這個命題有兩大 意義值得說明:
(一)、「客家的」就是飽含客家意識,描述客家人及其生活文 化,表露客家領域的優越感或劣根性的模式。
(二)、「客家的」就是操作客家語言的美感經驗,鋪呈為「言 文一致」的篇章。
不容否認的,上述兩大意義正好吻合「文學自主性,語言本 土化」的企圖,當客籍文學作家回歸客家情懷,應用客語做 創作材料,客家文學的根基將更加奠定,語言文化的擴充也 就更加多姿多采起來。


客語詩集的出版印證了新時代因素的契機,包括邱一帆《田螺》、《油桐 花樹下介思念》、葉日松《一張日曆等於一張稿紙》、《台灣故鄉情》、曾 貴海《原鄉‧夜合》、張芳慈《天光日》等著作,大大開展了客語文學 的抒發空間,詩文學的腳步也就施展了開來。
針對仍為「輕薄短小」取向的客語現代詩人,小說家李喬、林柏燕 在寫作大量小說與散文之後,竟然涉足長篇詩歌的書寫,如此膽識大有
「我也是詩人」的情懷,開展了新客語文學的一種敘述局面。 一九九五年九月,李喬的《台灣,我的母親》史詩集出版,承載著 窮絕山居、悲苦童年的蕃仔林客家生命經驗,與對生命本然的追求關 懷,李喬懷著虔誠嚴肅的心情,寫下了平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寒夜三

部曲》。這部以深厚的生命體悟做基礎的歷史著作,在李喬利筆的開拓 下,型塑了大地、母親、生命(子嗣)三者連環無間的莊嚴行程,並造就 了一條氣勢磅礡的大河,細述著先民墾荒闢地與堅忍挺受歷史苦難的血 淚史實;也因此,諦造了台灣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走過建構浩大嚴謹 的大河小說,李喬秉著相同的抱負與心情,跨入了文詞優柔的客語史詩 創作;《台灣,我的母親》以更精鍊深刻的詩句,綿遠細緻的聲韻,勾 勒出台灣先民的生活圖樣來。在一片回歸母語本位的時代潮流裡,李喬 的《台灣,我的母親》史詩集,是另一種「由土地走進台灣歷史」的情 感落實方式。
一九九七年底,由林柏燕所主筆的《新埔鎮志》完成,這是他傾力 之作,對自我家鄉的文化與歷史重新瞭解及整理,書前並有〈新埔庄史〉 長詩,長達二百六十八行是一項創舉。《新埔鎮志》的寫作,應是林柏 燕文學之筆的新高峰,全書豐盛流暢,親切而幽默,精采之處甚多,輔 以客語形容,愈加生動詳盡,在歷史寫實的情境之中仍不忘予以譏謹或 評述,其中〈民俗誌〉的新埔花燈文化、〈歷史誌〉的劫殺河南兵、火 燒新埔街等,〈宗教誌〉的義民廟記述等,皆能旁徵博引,注入〈新埔 庄史〉長詩之中,綿延不絕的典故發人深省,對客家庄新竹新埔的描述, 是一份文化疼惜,更是一種詩文學的超越!
不同於詩人們的精鍊而短小、壓縮而細緻的表達方式,小說家的書 寫當然可以歸納為敘事詩形式的客語文學闡揚,填補了一片尚待開拓的 荒野地帶。


客語散文集的出發
一九九八年,范文芳《頭前溪介故事》是台灣第一部客語散文集出 版,他以關懷自然與鄉土的筆觸,寫出許多美妙而動人的客家篇章。稍 後繼續有張捷明《客家少年》、《細老鼠同番豆》童話集、龔萬灶《阿啾 箭介故鄉》散文集出版,出現前所未見的客語書寫熱潮。

其實,能見到大量客語作品的出現,跟客語文字化的努力是大有關

係的。從一九九二年第一本本土《客話辭典》(中原客家文化研究會編) 問世以來,已經無人質疑客語書寫的可能性,其後劉添珍《常用客話字 典》、彭德修《客家話發音字典》、楊政男等《客話字音辭典》、徐兆泉
《台灣客家話辭典》、詹益雲《海陸客語辭典》、徐登志等《台灣大埔音 客語辭典》等陸續出版,提供選字與拼音的方便,再加上許多縣市,例 如台中縣、苗栗縣、桃園縣客語諺語、故事、謎語等的調查與整理出版, 以及包括鍾肇政編《台灣客家文學選》、李喬編《台灣客家文學選集》、 黃恒秋編的《收冬戲:客家詩與歌的慶典》等選集,提出了大量客語文 學作品的閱讀,在欣賞客語作品之餘,透過客家母語普遍文字化的落 實,語言學者與作家攜手合作,這個看似沉重又無法取代的使命,真是 要讓所有關心台灣客家文學的詩人、作家一起來承擔!


客語作品的流通與闡述
創作成果成為文化出版品,具有流通與傳揚的作用。正因為人與人 之間溝通與互動的關係,台灣客家人知道並開始熱衷於公共事務,將文 化出版品包括客語圖書、戲曲(音樂)作品、教材教具等視作禮物,在 親友、鄉親或社團之間傳送,並交相口耳介紹或轉送出去,成為一項有 意義的人際來往,這在台灣本土社會已日漸普遍,如此基於文化危機及 鼓勵創作與出版的用心,希望子女親人得以受益的心態,實在難能可貴。 尤其是在二○○○年總統大選前夕,族群動員的操作達到高潮,在 競爭激烈的選戰中,族群政策的訴求愈趨明確,各黨候選人紛紛推出『客 家白皮書』,發表「客語」講話,將客家族群事務提高到中央部會的層 級。政黨輪替之後,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正式成立,這是有史以來客家最 受重視的時候,公部門有了直接照應客家的機構與預算,以往弱勢族群 的陰影,出現了很大的轉機,文化活動的展開得到鼓勵,軟硬體的建設 也獲得助力,本土社會中逐漸脫離所謂『隱形』的客家形象,能見度大 大增加。最明顯的事證是南北客家文化園區規劃動工,『客家文化藝術 節』串連各客家縣市展演,『客家桐花節』賣力呈現、客家電視頻道媒

體(第 17 頻道)的設立------表面上可以帶動客家文化的延續,對地方 產業亦有提振的效益;主管業務中特別是客家學術研究計劃之補助,客 家優良出版品之獎助出版、學術文化活動補助等,也都發揮鼓舞的作 用,促進了文藝寫讀的熱忱與活動舉辦的功能,是為透過公權力的操作 送給客家選民的最佳「禮物」。
因而,從二○○○年至二○○五年之間,大量社會活動舉辦與出版 工作在官方與民間力量運作之下陸續登場,下面以文學活動為例:
一、文學研討會方面,有『吳濁流國際學術研討會』、『龍瑛宗與 北埔』研討會於新竹舉行,二○○一年起『台灣客家文學研 討會』於苗栗舉行,二○○三年『客家文學』、『客家民間文 學與藝術』研討會於台北舉行,這些研討會內容涵蓋作家文 學與民間文學,論文發表十分密集而深入。
二、文藝營隊推廣方面,有『吳濁流文學營』於新竹舉辦,『笠山 文學營』於高雄舉行等,客家文學課程逐年開辦,激勵了文 學青年的興趣,認知客家文學家的作品及時代背景,影響較 大。
三、文學研究方面,隨著中央大學、交通大學客家學院與聯合大 學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之 設立,學院內針對客家社會與文學的課題研究,以及各台灣 文學系所的研究論文發表等,大大增進了客家學術研究的質 量,累積了一定的水準,成績可觀。
四、文學創作與出版方面:早年客語文學寫作以短小的新詩為大 宗,近年來範圍逐漸加大,文學理論或批評亦著墨增多,同 時以有聲書方式出版的情況也相當普遍。至於涵蓋詩與歌的 結合,從顏志文、鍾永豐、古秀如、曾貴海等都有精彩音樂 專輯呈現。
五、作家資料彙整與全集出版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鍾理和全 集』的多次版本出版,最近一次是由高雄縣文化局出版,又

如二○○○年『李喬短篇小說作品集』由苗栗縣文化局出版,
『鍾肇政全集』 從二○○○年起分成四年由桃園縣文化局出 版三十八巨冊等,都是大部頭的作品整體呈現;而行政院客 委會委託辦理客家作家作品數位化的工作,業已完成鍾理 和、吳濁流、鍾肇政、龍瑛宗、鍾鐵民、杜潘芳格、李喬、 謝霜天、黃娟、利玉芳等資料之彙整,提供參閱與查詢,工 程十分浩大。
六、客家文學作家紀念館方面:新竹縣已展開『吳濁流紀念館』 的籌設,桃園縣客家文化園區(龍潭)亦以『客家文學館』、
『鍾肇政館』方向整體規劃,盛況可期。 這份「禮物」的具體呈現,實在是客家世界中的一大台灣奇蹟。


省視與評估:現階段客語文學發展的歷史意義 綜合上述台灣客家族群的文學樣貌,現階段的各項發展基本上是愈 來愈豐盛的趨向,尤其是得力於公權力的扶持與經費挹注,有效地引領 了文學的愛好者專注於作家的研究與歷史建構,獲得前所未有的成績。 但令人擔心的是,文學生態的維繫與文化的延續一樣,更多是來自民間
草根的力量,依靠的是自力成長的努力,當政府部門強力介入,其所代 表的客家情懷到底是地位的提昇或自主性的沈淪?甚至演化為選舉的 動員號召工具?仍然有待更長時間的觀察,此其一。
再者,承受數百年來的壓抑之客家,從不斷遷徒而落地生根於斯, 族群面目難免日趨模糊,如何應用文學的手法來描述客家?如何用文學 的思想來建構客家?這些具有反支配、爭民主的運動,正日夜逼視著台 灣客家的走向,也檢視著台灣相異族群文化尊重與學習的用心,當客家 人懂得珍惜自我的文化傳統並予以發揚光大,當客家作家們回歸文化母 體,為族群立場暢所欲言,這才是台灣文學新世紀的多元活水,更應是 文學與時代最真實的聲音吧!

---------------------------------------------------------------------------------------


參考文獻: 黃恒秋,《台灣客家文學史概論》,愛華出版社,1998。 羅肇錦,〈苗栗民間文學〉,《苗栗文獻》1999 年第 14 期。
謝文華,〈客家母語運動的語藝歷程 〉,2001,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論文。 徐肖南,《走向世界的客家文學》,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李喬主編,《台灣客家文學選集 1》,前衛出版社,2003。 〈對台灣客家文學的一點期待〉,2003。 黃子堯,《客家民間文學》,愛華出版社,2003。 楊寶蓮,〈客語說唱研究藝術〉,2004,市立台北師院應用語言研究所論文。 梁榮茂等,《台灣客家族群發展史》學藝篇,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5。

城市詩國的發言人

城市詩國的發言人---羅門
葉祝滿老師導讀

一、羅門小傳:

羅門,本名韓仁存,一九二八年出生於海南省,十二歲進空軍幼年學校,後就讀空軍官校,到台灣後入民航局工作,一九五四年結識女詩人蓉子,開始寫詩,於《現代詩刊》發表第一首詩〈加力布露斯〉,被當時《現代詩》季刊的主編紀弦特別以套紅刊登出來,自此展開創作生涯,一九五五年與詩人蓉子結婚後,兩人成為文學界中的傑出的文學伉儷,這也讓沈浸在愛情的滋潤中的羅門在創作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領域,激發出了更多的創作,所以羅門曾說:「貝多芬培養我的詩人心靈,蓉子引燃我的詩人生命。」並說蓉子是「打開創作之門的執鑰者」。第一本詩集《曙光》在一九五八年出版,曾與蓉子一起主編一九六四年的藍星年刊,一向熱愛創作並以此為職志的羅門,曾說:「生命太短了,我只能以藝術作為我的精神的事業。」因此,他於一九七七年辭去所有工作,專心從事詩的創作。



二、羅門詩的創作歷程

羅門對詩的創作、探索數十年如一日,不管是對於詩論的探討,詩語言的求新求變,他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對創作的熱情,使他在創作上不斷有所新作呈現,從最早的詩集《曙光》〈收錄一九五四~一九五八年的創作〉到《第九日底流》〈收錄一九五八~一九六一年的創作〉、《死亡之塔》〈收錄一九六二~一九六七年的創作〉《隱形的椅子》〈收錄一九六八~一九七八年的創作〉《曠野》〈收錄一九七五~一九七九年的創作〉《日月的行蹤》〈收錄一九七九~一九八三年的創作〉《整個世界停止呼吸在起跑線上》〈收錄一九八四~一九八八年的創作〉《有一條永遠的路》〈收錄一九八九~一九九0年的創作〉等,都可以證明他是一位對在創作上有著極大熱情與執著的詩人,除此之外,羅門不僅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有建樹的詩論家,他把詩歌創作與詩歌理論加以結合,使得他在這兩個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所出版過的詩論著作有《現代人的悲劇與現代人》、《心靈訪問記》、《長期受著審判的人》、《時空的回聲》、《詩眼看世界》。而這些詩論著作也展現了羅門的創作觀。



三、羅門創作的分期特色介紹(以一九五四到一九六四年的創作為主)

羅門詩的創作,一直是被一種真摯且熱烈的情感所支配,三十多年來,他對詩的執著追求始終保持不變的熱情,從不懈怠,所以,詩評家陳寧貴曾說:「在近代詩壇上,像羅門如此純真、專一的詩人極為罕見。加以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窮的才情,使他從事現代詩創作三十年,已為現代詩開拓出一搖嶄新亮麗的大道。有時我想,如果現代詩壇沒有羅門,將會是多大的遺憾。」[1]所以作為一個詩人,羅門在創作上一直是一位有創新有生命力的作者。



(一)、帶火歲月之歌─《曙光》時期〈收錄一九五四~一九五八年的創作〉

自一九五四年發表第一首創作開始,到一九五八年,這四年時間是羅門創作的青春時代,當時的羅門以熾熱的情,浪漫的格調抒發他對人類美好之愛的歌詠,同時也記錄了自己心靈之歌,表達出對崇高的詩國事業以及理想人生的嚮往。所以《曙光》中的三十九首創作,洋溢著青春的活力、生命的狂想,呈現著濃濃的浪漫色彩。如〈曙光〉一詩,詩人說「注視維納斯石膏像的臉/我刻畫你的形象/傾聽蕭邦的鋼琴詩/我跟蹤你的步音/天上亮著星月,地上明著燈火/遍找不見你的蹤影/在夢裡,一支金箭射開黎明的院門/擬以在天庭的白榕樹下/搖落光明於地上/大自然因見妳而變換呼吸的節奏/人間因妳來便都一一把窗門打開/我如無邪的孩童闖入妳開滿百合的早晨花園/止步在妳刺繡著花紋的象牙窗前……..」以曙光的到來隱喻愛情的美好,給人幸福之感,這是青年詩人的的心靈之歌,愛情之歌。而詩集中的〈四月的婚禮〉、〈蜜月旅行日月潭〉、〈給愛妾〉寫的都是新婚的歡樂,幸福的心聲。 除此之外,詩集中也已經表現出詩人對於都市生活的注視,如、〈三座城〉、〈夜城的喪曲〉……開闢了以都市為題材的創作。而〈城裡的人〉寫的就是工業文明中人思維深處的矛盾與衝突:

他們的腦部是近代最繁榮的車站,

有多行車路線通入地獄與天堂,

那閃動的眼睛是車燈,

隨時照見惡魔與天使的臉。



他們擠在城裡,

如擠在一隻開往珍珠港去的「唯利」號大船上

慾望是未納稅的私貨,良心是嚴正的官員。



在這些創作中,羅門像預言者般望見了文明下人的矛盾與痛苦,而這一類有關於城市主題的創作,後來也成為羅門詩的一大特色,也為羅門贏得了「城市詩國的發言人」的封號,整體而言,羅門在此階段的作品所體現的是「仍是處在燃燒的『紅色火焰』的階段尚未燃燒入穩定的藍色之境。」[2]透露的是一股青春的熱情和稚氣。而這也是許多剛從事創作者的共通特性。



(二)、超越的里程碑─《第九日底流》時期〈收錄一九五八~一九六一年的創作〉

《第九日底流》這本詩集包含了三十三首創作,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是:《第九日底流》、《麥堅利堡》、《都市之死》。如果說《曙光》時期是呈現出羅門青春時代的稚氣的話,那麼,《第九日底流》的創作歲月中,詩人對於生活的省視與思考和藝術上的探索與建構都有所超越,並逐漸顯現出創作的耀眼光芒,也象徵著詩人由「年輕時代狂熱的浪漫情感的紅色火焰」「轉變為穩定而冷靜的藍色」如果說《曙光》時期的創作是一種不斷外放的精神力量所主導,那麼《第九日底流》所呈現的則是一種不斷向內襲擊的精神力量,他像是人內心的覺醒,所以羅門在詩集中說:「《第九日底流》確已將我送到那藝術廣大世界海的海岸邊,使我面臨著這神秘的創作遠景內心感到一份從未有過的覺醒與驚異,它像是一美好的呈現,形成為我過去與未來藝術生命的分界線。」[3]也說:「把曙光時期浪漫情思外射的紅色火焰,向內收斂,而冷凝與轉化成為穩定與較深沈的藍色火焰。從此也開始走進抽象與象徵乃至含有某些超現實感覺等表現的路途上來了。」[4]因此本詩集可視為是羅門創作由浪漫主義轉向現代主義,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而此時的羅門在創作藝術上,想建立的是人和世界的新關係,所以在創作中他特意的製造出繁複的意象,透過意象之間的張力,產生富於暗示性的象徵意味。如《第九日底流》這首力作,是首長達一百五十行的巨型長詩,從表面上看是詠歎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而深層的主題卻是詩人對於人類存在時空永恆的美的追求,是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如《第九日底流》中的詩句「眼睛被蒼茫射傷/日子仍迴轉成鐘的圓臉/林園仍用枝葉描繪著季節/在暗冬 聖誕紅是舉向天國的火把/人們在一張小卡片上將好的神話保存/那輛遭雪夜追擊的獵車/終於碰上鎮上的燈光/ 遇見安息日」(第三節)運用象徵的暗示性與朦朧美,透過抽象與半抽象的感覺傳達出心靈與時空遭遇之下的內心活動。



(三)對藝術與心靈作雙向的探索─時期《死亡之塔》〈收錄一九六二~一九六七年的創作〉

藍星詩刊著名詩人覃子豪的死後,引起了羅門對於死亡的深層思考,於是羅門創作了〈死亡之塔〉,第一節詩以詩人之死及它的作品對後世的影響「當落日將黑幕拉滿帆影全死在海裏/你的手便像斷槳/沉入眼睛盯不住急流裏/抓不住火曜日/握不住陽光的方域/也划不動藍波的醉舟」以大海落日,斷槳等意象,寫生命的完結。而在這首詩的結語裡,羅門寫著:「當棺木鐵錘與長釘擠入一個淒然的音響/天國朝下一條斷繩在懸崖上/我們即使站在眼睛裡 也看不出眼睛在看什麼坐在心上 也想不出心裏在想什麼而它是光 我們是被透過的玻璃它是玻璃 我們是被納入的風景/它是造在風景上的塔 我們是被觀望的天外」詩人藉由生與死的思考,站在死亡之塔上,觀望天外的空茫,而這種空茫之境是一種具永恆與實感的存在。



四、羅門詩作的兩大主題─城市與戰爭

〈一〉、城市之詩

在羅門的創作中,以城市為主題的創作一直佔有極大的份量,所以在許多詩評家的評論中都將其列為重要的評論焦點,古繼堂在《臺灣新詩發展史》中曾以「城市詩國的發言人」[5]稱之,並且說:「羅門寫的大量優秀的城市詩奠定了他的台灣城市詩人的基礎,為他贏來了城市詩人的桂冠,也使得臺灣有了專門描寫『城市詩』這一品種的出現」[6]而林燿德也曾說「羅門是中國現代人中經營都市意象迄今歷時最久、成就最豐碩的一位……」[7]所以自一九五七年創作〈都市的人〉、一九六一年的〈都市之死〉到一九八五年的〈麥當勞午餐時間〉羅門寫作了大量城市作品。在這些詩作中羅門是以它詩人的敏感,用預言家的眼光來呈現都市文明與人所產生的種種問題,因為就台灣城市都市化、現代化而言,五六0年代的都市問題,相較於今日,絕對是難以比較的。但當時的羅門就已經有了自覺,自覺到都市繼續現代化,將使人物化,沈迷於金錢、性,人將在物質中渺小。所以在詩人的筆下的都市人是各行各業皆有,包括送早報者、擦鞋匠、歌女、賣花盆的老人到提007皮箱的紳士……等等。詩人在寫這些人物的時候是一種「人道主義」的精神下筆,所以他著重於這些遊走於都市的小人物的不幸,所以在〈都市的五角亭〉一詩,歌女在賣笑了整夜後,盡頭只成了「那死在霧裡的廢墟/荒涼有如次晨她那張/被脂粉遺棄的臉」而〈擦鞋匠〉不停工作的手則成了「在風沙裏/他的手是拉不斷的繩索/將一隻隻運陽光的船/拉上路時/他已分不出自己的手/是帆/還是仙人掌」而送早報者的出場更是充滿著奇特的意象營造,「『昨日』沒有被斃掉/『昨日』坐著印刷機偷渡回來了/那是在牛奶瓶的聲響之前/安娜還未游出臂灣之前/他的兩輪車衝在太陽的獨輪車之前/『昨日』像花園被他搬回來/人們擦亮眼光成瓶子/等待著插各式各樣的花/文明開的花 炸彈開的花/上帝愛看或不愛看的花」。將報紙的新聞以「『昨日』坐著印刷機偷渡回來了」作想像,並且把人的眼睛形容為「花瓶」等待著要插進各式各樣的花。

而城市中除了小人物的生活寫照外,亦有城市人的生活樣貌,所以在〈都市‧摩登女郎〉一詩中,詩人對於穿梭在時代尖端的摩登女郎是如此刻劃的「流她走在街上/整座城跟著她扭動/沒有不被扭開的/所有的/眼睛為她開/服飾店為她開/花店為她開/套房為她開/酒為她開/支票為她開/她只開開口/她口不開/都市這條主題歌/誰來唱呢」用動畫式的筆法將都市隨著「摩登女」的雙股扭動,而透過「摩登女」「開開口」便應有盡有的敘述,也使得都市人迷失於「性」與「金錢」的意涵不言可喻。然而都市人所居住的城市究竟在詩人眼中呈現怎樣的形貌呢?以〈都市‧方形的存在〉一詩為例:「天空溺死在方形的市井裏/山水枯死在方形的鋁窗外/眼睛該怎|麼辦呢/眼睛從車裏/方形的窗/看出去/立即被高樓一排排/方形的窗/看回來……眼睛看不出去/窗又一個個瞎在/方形的牆上/便只好在餐桌丄/在麻將桌上/找方形的窗/找來找去 最後/全都從電視機/方形的窗裏/逃走」,詩人以各種「方形」的總合來勾勒城市人乏味又單調的生活空間,最後並點出想「逃走」的心。

而城市文明的進步也在不同的年齡層上有著不同的影響,所以在〈麥當勞午餐時間〉一詩中詩人有著生動的敘述:



一群年輕人

帶著風

衝進來

被最亮的位置

拉過去

同整座城

坐在一起



窗內一盤餐飲

窗外一盤街景

手裏的刀叉

較來往的車

還快速地穿過

迷你而帥勁的中午



三兩個中年人

坐在疲累裏

手裡的刀叉

慢慢張開成筷子的雙腳

走回三十年前鎮上的小館

六隻眼睛望來

六隻大頭蒼蠅

在出神

整張桌面忽然暗成

一幅記憶

那瓶紅露酒

又不知酒言酒語

把中午說到

那裏去了

當一陣陣年輕人

來去的強風

從自動門裏

吹進吹出

你可聽見寒林裏

飄零的葉音



一個老年人

坐在角落

穿著不太合身的

成衣西裝

吃完不大合胃的

漢堡

怎麼想也想不到

漢朝的城堡哪裡去了

玻璃大廈該不



那片發光的水田

枯坐成一棵

室內裝潢的老松

不說話還好

一自言自語

必又是同震耳的炮聲

在說話了

說著說著

眼前的晌午

已是眼裡的昏暮

【賞析】

本詩共分三節,這三節中分別描寫出現在同一時空的三組不同年齡者的心境,首先登場的是都市的新人類,他們有著風一樣的速度,衝進的也是最亮的位置,並且以比車速還快的速度穿過中午的午餐時間,品嚐著麥當勞這外來的文化。詩的第二節是將焦點轉入中年的一代,他們不同於如風的少年,他們有的是疲累,所以面對新文化他們確是回憶起三十年前的小館,對於如風少年們的快活,他們是「聽見寒林裏/飄零的葉音」。用「寒林的飄零葉音」來寫中年人的心境蕭瑟,末節寫的是老年人的淒涼,對老年人而言,新文化更是難以適應,所以麥當勞對於他們來說,是「不大合身」也與「不大合胃」的時代,所以所有老年人的存在就變成了「一棵室內裝潢的老松」只能自言自語的凝望著生命的「昏暮」。

整體而言,透過都市來追蹤人的生命是羅門都市詩的主要內容,他以各種的藝術手法來呈現都市與人的豐富內涵,在手法上,時而利用「比」、「象徵」、「超現實」等手等表現方法,甚至是用電影、繪畫、雕刻、建築等藝術技巧加以表現。使得詩中除了有都市實景的描寫外也有都市人內心的刻畫,而對於創作中所用的藝術多向性,羅門曾在介紹自己的得意之作〈傘〉時做了具體而詳盡的說明:「他靠著公寓的窗口/看雨中的傘/走成一個個/孤獨的世界」(現實中的實視空間)「想起一大群人/每天從人潮滾滾/的公車與地下道/裹住自己躲回家把門關上」(記憶中的實視空間)「忽然間/公寓理所有的住屋/全都往雨裡跑/直喊自己/也是傘」(超現實的實視空間)「他愕然站住/把自己緊緊握成傘把/而只有天空是傘/雨在傘裡落/傘外無雨」(禪悟中的時視空間)[8]可見羅門是藉由層層的空間轉換,由實入虛,由詩入禪,來表現都市人的孤獨與寂寞。

而意象繽紛與喻詞的連鎖出現,則是羅門都市詩的另一特點,由前面所舉的〈送早報者〉一詩為例,詩人先捉住「昨日」作文章,賦予生動的形象,將本是已逝的時間用「沒有被斃掉」「坐印刷機偷渡回來」做比喻,寫來生動而不紊亂。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羅門的城市詩也非常有節奏感和律動性如〈都市的旋律〉、〈咖啡廳〉、〈眼睛的收容所〉等詩都是用一連串的排比句,來增強詩句的節奏與氣勢,使整首詩都有「動起來」的感覺。



(二)戰爭詩

羅門曾經是空軍,雖然他是一位為沒有歷經戰爭的空軍,而且在他開始詩歌創作時也不再是軍人的身份,然而以「戰爭」為主體的詩作卻是羅門創作中另一個重要的主題在羅門的心中,他認為:「戰爭是人類生命與文化數千年來來所面對的一個含有偉大悲劇性的主題。在戰爭中,人類往往以一隻手去握住『偉大』與『神聖』,以一隻手去握住滿掌的血……透過人類高度的智慧與深入的良知,我們確實感知道戰爭已是構成人類生存困境中,較重大的一個困境,因為他處在『血』與『偉大』對視中,它的副產品是冷漠且恐怖的死亡。」[9]所以羅門市藉由戰爭來透視人類存在的意義及價值,所以在羅門的戰爭詩中,他極少直接對戰爭的場景作描寫,反而是從戰爭所造成的歷史遺跡,或是戰爭造成的心理孤寂來反映人的存在。

〈麥堅利堡〉是羅門的第一首以戰爭為主題的創作,此詩作於一九六一年,並在一九六七年獲頒馬可仕金牌獎,此詩的副標題為「超過偉大的,是人類對偉大已感到茫然」。本詩是羅門在赴菲訪問時,遊經馬尼拉城郊的麥堅利堡時,有感而發之作。因為在麥堅利堡本地建有七萬座大理石十字架以紀念二次大戰時陣亡的美軍。全詩如下:

〈麥堅利堡〉

戰爭坐在此說誰

它的笑聲 曾使七萬個靈魂陷落在比睡眠還深的地帶

太陽已冷 星月已冷 太平洋的浪被炮火煮開也冷了

史密斯 威廉斯 煙花節光榮伸不出手來接你們回家

你們的名字比入冬的海水還冷

在死亡的喧噪裏 你們的無赦 上帝又能說什麼



血已把偉大的紀念沖洗了出來

戰爭都哭了 偉大它為什麼不笑

七萬朵十字花 圍成園 排成林 繞成百合的村

在風中不動 在雨裏也不動

沉默給馬尼拉灣看 蒼白給遊客們照相機看

史密斯 威廉斯 在死亡紊亂的鏡面上 我只想知道

那裏是你們童幼時眼睛常去玩的地方

那地方藏有春日的錄音帶與彩色的幻燈片

麥堅利堡 鳥都不叫了 樹葉也怕動

凡是聲音都會使這裏的靜默受擊出血

空間與空間絕緣 時間逃離鐘錶

這裏比灰暗的天地線還少說話 永恆無聲

美麗的無音房 死者的花園 活人的風景區

神來過 敬仰來過 汽車與都市也都來過

而史密斯 威廉斯 你們是不來也不去了

靜止如取下擺心的錶面 看不清歲月的臉

在日光的夜裏 星滅的晚上

你們的盲睛不分季節地睡著

睡醒了一個死不透的世界

睡熟了麥堅利堡綠得格外憂鬱的草場



死神將聖品擠滿在嘶吼的大理石上

給昇滿的星條旗看 給不朽看 給雲看

麥堅利堡是浪花已塑成碑林的陸上太平洋

一幅悲天泣地的大浮雕 掛入死亡最黑的背景

七萬個故事焚毀於白色的不安的顫慄

史密斯 威廉斯 當落日燒紅滿野芒果林於昏暮

神都將急急離去 星也落盡

你們是那裏也不去了

太平洋陰森的海底是沒有門的



【賞析】

全詩僅有三十五行,首段一開始即以擬人化的「戰爭」出場,藉現場的「哭」與當年殘害生靈的「笑」作對比而「七萬個靈魂陷落在比睡眠還深的地帶」更進一步為麥堅利堡的七萬座大理石十字架做出超越形象的詮釋,而詩人更以「太陽已冷 星月已冷 太平洋的浪被炮火煮開也冷了/史密斯 威廉斯 煙花節光榮伸不出手來接你們回家/你們的名字比入冬的海水還冷/在死亡的喧噪裏 你們的無赦 上帝又能說什麼」來點出戰爭的無情與陰森,接著詩人問著:「史密斯 威廉斯 在死亡紊亂的鏡面上/ 我只想知道/ 那裏是你們童幼時眼睛常去玩的地方/那地方藏有春日的錄音帶與彩色的幻燈片」說出對這些早逝生命的嘆息,而這些被運回故鄉的冰冷生命,除了作為供遊人憑弔的風景外,還剩下什麼?所以他們只是一幅「悲天泣地的大浮雕 掛入死亡最黑的背景」,再次將戰爭的無情及人在戰爭中的悲劇性予以闡發。



如果說〈麥堅利堡〉是以巨視的觀點去看被戰爭摧殘的生命,那麼羅門在在一九七六年所作的〈板門店•三十八度線〉則是要強調出戰爭的荒謬:

難道那張小小的會議桌

會有半個地求那麼重

坐著兩排戰車

兩排炮

兩排槍

兩排刺刀

兩排血

兩排淚

兩排望不在一起的眼睛

兩排握不在一起的手

兩排幫忙工作的雪茄

它究竟是飄然過橋的雲

還是砲管冒出的煙

……

會議桌上的那條線

既不是小孩跳過來跳過去的那根繩子

便是堵住傷口的一把刀

拔掉 血往外面流

不拔掉 血在裡面流

……

【賞析】本節詩中,詩人透過「那張小小的會議桌/會有半個地求那麼重」兩句簡短有力的陳述,便將整個板門店與三十八度的國際會議的政治背景給顯現出來,八個「兩排……」讓鏡頭自「戰車」移自「幫忙工作的雪茄」而這幫忙工作的雪茄所冒出的煙竟諷刺的成了令人分不清楚是「它究竟是飄然過橋的雲/還是砲管冒出的煙」了。說明在談判桌上其實進行的是一場型態與意識之爭。所以小小的一條線,看是輕鬆卻是「堵住傷口的一把刀」用來避免戰爭的延續,但卻也成了阻斷南北韓連繫的劊子手,讓成千成萬的被迫分離者成了內心在淌血的人。

而詩人於一九八四年所作的〈時空奏鳴曲〉被爾雅年度詩選的編者們稱作是「歲末的一聲巨響」本詩不僅是對時空進行思考也是通過戰爭來道出對於鄉愁的感懷。全詩共二百多行,分三章。首章以「只能跳兩跳得三及跳」作開端,並以「整個世界停止呼吸/在起跑點上。」由此遙望廣九鐵路,並進行巧妙的時空相接,將鏡頭拉入台北市。再通過一位保經戰亂的孤苦老人的眼睛,回溯歷史,在老人的眼中,玻璃大廈全都成了「一排排亮麗的鄉愁」,而現實的每一細節又成為童年與戰爭的記憶,所以老人他「見到羅馬磚便問石板路見到香吉士便問井水/見到新上市的時裝/便問母親在風雨中/老去的臉」而第三章為「穿過上帝瞳孔的一條線」由廣九鐵路的一「線」想到三十八度線,柏林圍牆等因戰爭造成的悲劇。於是詩人透過詩句說出了這些被戰爭所撕裂的思鄉者的心情:「只要眼睛碰它一下天空都要回家/這條線望入水平線時/連上帝也會想家」「是誰丟這條線/在地上/沿著它母親/你握縫衣針的手呢/還有我斷落在風箏理的童年」 ,母親如果這條線已縫好土地的傷口/我早坐上早上開出的那班車/沿著你額上痛苦的紋路/回到沒有槍聲的日子/去看你。……」將戰爭的時空交互影響與鄉愁表現得濃烈而動人。

五、參考書目:

《台灣現代詩概觀》張默著,爾雅出版,1997.5.10

《台灣詩人散論》沈奇著,爾雅出版,1996.11.20

《新詩三百首上下》張默,蕭蕭主編,九歌出版,1998.11.20

《中國新詩賞析》林明德,李豐楙,呂正惠,何寄澎,劉龍勳著,長安出版,1981.4

《中國當代新詩史》洪子誠,劉登翰著,人民文學出版,1994.12

《羅門論》張艾弓著,文史哲出版1998.11出版

《門羅天下》張漢良•蔡源煌•鄭明娳•林燿德等著,文史哲出版1991出版

《臺灣新詩發展史》古繼堂,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5出版.

《羅門蓉子文學世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周偉民‧唐玲玲主編,文史哲出版 1994.4. 出版


--------------------------------------------------------------------------------

[1] 台灣《自由日報》1984.11.17日《月湧大江流》

[2] 羅門,〈生命的驛站〉見《時空的回聲》,253頁,德華出版,1982.1

[3]羅門,〈生命的驛站〉見《時空的回聲》,218頁,德華出版,1982.1

[4]羅門,《羅門詩選》,11頁,洪範出版,1984

[5] 古繼堂,《臺灣新詩發展史》,192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5

[6]古繼堂《臺灣新詩發展史》,193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5

[7]林燿德,《羅門論》,頁64,師大書苑出版,1991.1

[8]周偉民‧唐玲玲主編,羅門的詩論《羅門蓉子文學世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5,文史哲出版 1994.4.

[9]羅門,《時空的回聲》,頁16~17,德華出版,1981.1

星期五, 4月 20, 2007

台灣客家詩展

女人樹
-----慧真


痛苦係根

撐起向上个身形

悲傷个葉

托等硬直个花

一只只孤單个果啊

相惜个刺,盡幼、盡燒个心

放勢股吸(恣肆地吸)

希望个空氣

勻勻仔透出



沒放棄

毋識放棄

才情就係生翼个籽

恩愛自由

管佢好天抑落雨

恩愛自由





2007.2.25

記2007年2月25日凌晨「台客女創」聚會暨40歲生日紀念

郭成義 / 僧侶與詩

 僧侶與哲人,或許只有一線之隔。
 佛經寫下了多少醒世警語,一些得道高僧寫的偈詩,更是哲人之詩,幾可振聾發聵,醍醐灌頂,其中饒富的禪理,還猶如心靈之珍珠,令人把玩而愛不釋手。最膾炙人口,最為家喻戶曉的,莫非六祖慧能的「慧能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塵埃,可以是指人的「偏見」,或「我執」,也可能泛指「業障」,或「六根之慾」,但我們都習慣用來形容「煩惱」」,楞嚴經云:「想像為塵,納想為垢。」可見一切都是從私心裡想出來的。有些煩惱本來不存在,是庸人自擾之,這樣的語意,用這句詩來揭示,實在是智者珠璣,暮鼓晨鐘。但是,這世界到處是塵埃,塵埃弗請自來,卻是人類無法避免的事,這是人間的本質。禪雖然講「無我」,佛教卻不敢說是出世的,因為如果不入世,什麼佛啊禪的,都變得沒什麼用處了。所以慧能也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可與「慧能偈」相對應的,是宋朝禪宗茶陵和尚的「示法偈」:
我有明珠一顆,
久被勞塵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這句詩比起「慧能偈」,更顯氣象萬千,慧能偈比較是悲觀的、消極的、無我的,茶陵的這句可就顯得樂觀、進取和入世的,一句「照破山河萬朵」,是何等的豪邁,何等的氣度!足以把人的價值提高到最顛峰。每一個人其實都是蒙塵的明珠,人也難免被塵埃覆蓋,但只要懂得擦掉塵埃,就能還回光亮。
  然而,我最喜歡的,還是日本僧人良寬(一七五八 ~ 一八三一)預知到自己大限將至所寫的「絕命歌」:
       春花秋葉杜鵑在,
       何須他物留世間。
  春花、秋葉、杜鵑,代表的都是美麗的事物,有了這些美麗的東西,世界上還需要留存什麼東西呢?連人都不應該存在了!這種極端、捨我、純淨的思想,令人震撼。
  良寬僧的詩既然叫「絕命歌」,自然是一種臨終的感懷,但是,與其說是灰色思想,毋寧說是對大自然的臣服,相對來說,就是歌頌了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而這力量就是美,是四季秩序運行的自然力量,春天該開花,秋天該落葉,夏天出太陽,冬天要下雪,沒有一樣能逃脫,在這種巨大的自然力量之前,人相對變得毫不起眼,連存在都變得沒有需要了。另一方面,四季雖美,也要按照大自然定下的規律,春必去,秋必來,有生有死,人又何能逃避這種輪迴呢?良寬的豁達其實是用了最美的感悟來呈現。
  連臨終,都還在讚嘆自然生態之美,也許只有禪,只有僧,只有詩人,才有這種慧根吧。
  如果仍覺得良寬的詩還是太灰色,宋朝慧開禪師也有一句可相對應的名偈,詩云: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一樣是對四時美景的讚嘆,但是,美景當前,若心有罣礙,見了春花秋月還嫌它多事,那是怎麼也快樂不起來的!只有擦去塵埃,除卻煩惱,了無牽掛,日日、時時、刻刻都會是好日子。
 僧人看世間,儼然都多了一隻眼,與詩人不遑多讓,這是僧侶突然叫我感興趣的原因。佛陀在談到他自己的悟道時,形容說:
       眼睛生出來了,
       知識生出來了,
       智慧生出來了,
       善巧生出來了,
       光明生出來了!
  用這樣的疊句,把自己觀照世界的image逐一放亮起來了!全部透明化起來了!即使用現代詩的標準來看,這樣的發想和寫法,也應該是令人擊掌的句子。與拾虹的詩「星期日」:「星期一駛來的是什麼樣的一條船呢?星期二駛來的是什麼樣的一條船呢?星期三駛來的……啊,遠遠而來的是什麼樣的一條船呢?」兩者內容雖不能作恰當的比對,而且可能意義和精神正好相反,但論工法,應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善用了疊句的效果,一句一句的把想像的世界擴張了,呈現出智慧。

莊柏林 / 詩人地圖的認知

詩人莫渝經網路傳來詩人陳寧貴一篇〈我擔心詩人良心的退却〉一篇文章,希望有所回應。

該文特別提到一個主題,關於二00五年台灣詩選,是否應呼應遠離政治的「抒情至上」,會不會變成「不願或不敢主張台灣主體意識,所反應出來的明哲保身思想」。

對此,我在〈台灣詩人的地圖〉一文裡(出自金安《莊柏林台語詩選》),提到台灣本土政權的困境,仍然在黑暗中摸索路的方向,這與中國國民黨在這個島嶼實施逾半世紀「大中國主義」教育政策有關,身為台灣詩人,正如陳文所提及的「詩人是最後的良心,如果詩不能成為這個社會良心的指標,只能檢討自己的詩是不是寫出了這個時代的心聲」。

因此,也特別期待台灣的詩人,注意台灣有國無格的原因,以多愁善感的敏銳觸覺,為這種不義發難,在中國主義瀰漫的政治環境內,點出台灣應走的路,做出詩作上的貢獻,因此才有〈郡王牽著我的手〉裡,「郡王跪倒在地,用最誠懇的雙手,牽我踏入,台灣這塊永遠的土地。」〈舞女〉裡,「阿母的義,舞客的情,我猶原是無人格的舞女。」〈關於海〉裡,「對誠黑的暗暝,也看得到,一個象徵海的圖騰。」等詩句。

當然詩的表現,不可流於政治口號,也不是政治術語,從其形式內容中,追尋詩要素的自然韻律,如泰戈爾的《吉旦加利》(譯為:頌歌集),詩行裡,表現美感與感動的心靈,如赫塞的《流浪者之歌》。又詩也重激情與詩質,如但丁的《神曲》等。

詩人處在現實的國度,其良心的尺寸,當然也受其環境的影響,其詩心的出發點以及意象的形成,有其固定的脈絡可循。一九八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布洛斯基,以其出生蘇俄的經驗,當然諸多批判集權專制主義的詩創作,以〈像〉來說,其詩句如:「讓我們立像,在小鎮大街的末端,或是大城的廣場中心,一座可以處處為家的像。為什麼?因為這是建設的和寫實的。讓我們立像,建一座沒人見怪的像。……讓我們為一個謊言造像。」這是諷刺蘇俄共產黨到處立「史達林」「列寧」的像,他的詩乃做個人崇拜的集體主義的批判。

居住日本軍國主義時代的日本女詩人與謝野晶子,曾經以情念之歌《亂髮》而著名,其和歌性質的一百六十五首,曾經李敏勇翻譯,登載一九九九年民眾日報鄉土副刊,但李敏勇特別提到她的一首「你不要死去」副題:「為包圍旅順口軍中的弟弟而悲嘆。」的詩,以不鏽鋼面板,刻在京都立命館大學附設的國際和平博物館一樓展覽大廳,其中寫著:「……你不要死去,天皇不會親自參加戰役。皇恩浩蕩,豈能有這樣的旨意│讓人們流血而死,讓人們死如禽獸,還說什麼,這就是榮譽。啊,弟弟呀,請不要在戰爭中死去。」雖其內容及用語,缺少詩質及意象,但就其雕刻成不鏽鋼板,供人參覽,足見日本對發動二次大戰的反省,讓人們記取戰爭的歷史經驗,其中與謝野晶子的弟弟,確在旅順攻擊戰中喪生,還祈求不要死去,該詩因而產生激情。

同樣,於一九四二年生於巴勒斯坦的詩人,馬穆得、達維希,仍以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間的戰爭為背景,有一首〈受難者〉的詩,寫著「平躺著,他死在一塊石頭上,他們在他的胸前找到月亮和玫瑰燈籠,他們在他口袋裡找到幾個銅板,火柴盒和通行證,他的手臂上刻有刺青。……」其詩句,都有詩人地圖的意象,年輕人懷著為斯土犧牲的盟誓,以刺青做為標記,拿著火柴盒和通行證,隨時準備到「阿拉」那裡去報到。

台灣係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犧牲幾十萬人的生命財產,好不容易在二千年政黨輪替,實踐真正的民主政治,而排入世界自由國家的行列。但在一個中國原則的背景下,面臨極權專制獨裁中國併吞的危機,對此住在這個島嶼的居民,尚無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如何讓本土政權延續,基於這種使命感,最後良心的詩人,應發聲而產生啟示的作用。

葉 笛 / 母親的形象

  最近讀詩讓我咀嚼再三的是《笠》245期上林盛彬的〈我的母親〉。這首五段二十三行的詩,確實是近來少見的令人感動的傑作。我毫無要吹捧詩人林盛彬之意。乍讀,這首詩讓人覺得有點土氣,但再讀、三讀,讓人深深感覺這種毫無裝飾的土氣,無他,緣由詩人朴質的真誠,詩寫得那麼不造作,那麼行雲流水般自然,叫我讀了後,不由得會心微笑,不由得想起我逝世的母親,一股溫馨湧上心頭,磅磅心底。許久以來,讀詩沒有這種感受了。我想把它寫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讀詩的快樂。把原詩〈我的母親〉抄錄如下,再來分析。

    我的母親
    沒受過多少好教育
    卻淋過大小的風雨
    
    在洗衣機的時代
    仍習慣用手搓洗
    就這樣
    在時間的河畔
    搓揉一生
    沖也沖不完的泡沫
    滅了又起希望
    
    我的母親
    不會長篇闊論
    她看得出神與魔鬼的書
    聽得出好與不好的音質
    
    我的母親
    沒有好惡的標準
    像洗衣服
    能潔白去污的就擁護
    
    我的母親
    很務實
    不管泡沫起得多高
    她只相信土地一樣安穩的
    洗衣板

  第一段有三行,一下子就勾勒出母親一生的輪廓,母親雖然沒有多少教育,但在生活上卻經歷過不少大大小小的浪濤,詩人不誇大、不矯飾、平平實實地點出母親的面貌。這就是寫詩極為重要的真誠,因為「不誠無物」。
  第二段描畫在一切家務事的操作都家電化的時代裡,母親一如以往,用手搓洗衣服,就這樣搓搓揉揉,在「時間的河畔」,在來了,消失,消失了,又來的生活的泡沫裡,尋找希望,因為人的生活不應該是泡沫。一個平常人家,誰不是浮沉在生活的波濤裡尋找一個能夠棲身的小島的?
  第三段寫木訥的母親能夠分辨神與魔鬼,音質(人性)的好與壞。這是難能可貴的本性,以及來自生活的磨練累積的經驗。現在的世界之所以可怕,就因為你要神就給你一個神,你要魔鬼就給你魔鬼,幻化自如,而且魔鬼的聲音能夠慈祥如神的福音,人、鬼、神三位一體,難辨孰真?孰偽?
  第四段說母親「沒有好惡的標準」,其實,怎會沒有標準?能﹁潔白去污﹂就是洗衣機公用的標準,所以母親詩有好惡的,污穢的,會A錢的,笑裡藏刀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通通逃脫不了「好惡的標準」。母親最大最單純的一個標準就是「擁護潔白」的。
  最後一段談「務實」的母親,因其「務實」,所以相信土地,相信能搓洗,能去污潔白的單純、無華、結實的「洗衣板」。
  從首段到最後一段,文字樸實無華,靜靜地描寫出母親的日常及其一生,以及深藏在詩人深心裡對母親深摯的愛,雖然詩人在詩裡未曾透露過一個「愛」字。但我們在字裡行間會自然而然地深切感受到對母親的愛。
  這首是最重要的就是寫出我們「台灣的母親」生動的典型。
  這首詩讓我感到林盛彬是個道道地地的詩人。

渡 也 / 統 一

 

雪落在台灣土地上

血落在台灣土地上

飛彈落在台灣土地上



和平統一的

飛彈落在馬英九心臟

飛彈落在連戰豪宅



腸落在台灣土地上

頭落在台灣土地上

天落在台灣土地上



台灣土地

落在

天上

吳德亮 / 彩色恐怖

無所不在的針孔

如影隨形的跟拍

瘟疫般迅速繁殖蔓延的

木馬以及間諜程式

撲天蓋地的包圍入侵



隱私被剝光

一一晾曬在報刊頭版

個資則以光速流失

在掃毒軟體對應不及的死角

狗仔狩獵疾疾如風

駭客掠奪徐徐如林



至於特務

無所遁逃的我們

拔除網路,緊閉

所有門窗

仍有監聽的綿密吸盤

以國家安全之名

隨時追蹤滲透

直搗交談的最深處


學者們都看不到

在新世紀台灣

他們正為民主的成就歡呼

林豐明 / 距 離

感動,這個以往比較常見於文學作品的用語,近來成為政治口號,推人出來競選的、被推的、罵人的、被罵的,全部朗朗上口;不管在朝在野,搞政治的人不再赤裸裸行其騙術,而開始講究語言,企圖以詞藻影響民眾;這本是好事,可是儘管口號叫得喧天價響,真正被感而動起來的,還是原來的那些人。

在民智已開、資訊多樣化的時代,語言的作用畢竟有其侷限性。

這有點像我們的詩壇。

台灣的現代詩,從早期不食人間煙火的作品當道,經過一連串論戰,許多人對自己生存的現實環境不再逃避,關心人間現實的詩作逐漸抬頭,終至二者到了分庭抗禮的局面。

然而,「看不懂」的問題仍在,「口號化」的現象也照樣為人詬病。二者相譏相非,壁壘仍然分明,而不讀詩的多數人,仍然對詩持其定見,視之為小眾的偏好;太逃避現實的和太投入現實的、太「玄」的和太「白」的,到頭來都不得不承認,詩不隨境轉,必須和一切都保持距離,只有適當的距離才能成詩。
而尋找適當的距離,正是有志寫詩者的功課。

曾美玲 / 電視新聞

一則接力一則

沾染血腥與貪慾

塗抹情色與虛擬

泡沫般的消息

揮舞爆料與真相的大旗

像一支支精力充沛的

機關槍

輪番上陣

日夜瘋狂掃射



射出刻滿仇恨和猜忌

黑色的彈頭

射向看不清未來

盲目的眼睛

射入聽不見祝福

悲傷的耳朵

終於射中整座島嶼

沉重的呼吸

脆弱的心臟!

星期四, 4月 19, 2007

2007 桃園客家桐花祭

「北桃.南庄-桐花爭艶」 2007桃園桐花祭-古道.大陂.桐花村
今年桐花祭桃園文化局將以「古道.大陂.桐花村」經典挑戰素有桐花美鄉的南庄。

由桃園縣政府舉辦的「 2007 桃園客家桐花祭 — 古道、大陂、桐花村」將在 4 月 21 日亮麗登場,在大溪、龍潭、楊梅、復興等四鄉鎮熱烈展開,一連串活動將帶領民眾體驗桃園縣客家特色。以「客家現代民歌演唱及音樂會」讓人感受古老文化的時尚創作,使客家文化在音樂中風華重現;以「桐花深度之旅」引人進入屬於桃園與客家的古蹟、山歌、文史、植物、生態等不同面向,創造多元趣味;以「桐花創意市集」開賣桃園客家村的時尚美學,在文化古風中妝點熱鬧歡愉;以「定點接駁車」接駁遊玩路線,方便交通連結。這次的活動展現客家文化的兼容並蓄,桃園以這次的桐花祭,讓民眾又一次感受到在地文化的新生活美學經驗。

2007 桃園客家桐花祭在縣府的努力下灌注了科技、人文與創意,以古道、大陂與桐花定位桃園在地特色,將古文化重新整理並予以保存後,以新的面貌引領民眾在 2007 年的現在,進入數百年前的生活隧道,並以不同的遊玩路線,串連起桃園的客家特色。在這次的活動中以過去的古道連接現在的經濟文明;坐在大陂(陂:水塘之意)旁,感受龍潭『千池之鄉』的美名,體驗豐富的生態樣貌;深入客家村落中,不論是在廟宇中虔誠祈禱或是在溪流旁閒適散步,五月雪的油桐花都將圍繞四周。

桃園是台灣客家總人口數最多的地區, 在桃園這塊世外桃花源中,孕育出鍾肇政文學裡不分閩客的團結理想,鄧雨賢濃厚台灣情調歌謠裡的好客包容溫暖情意。桃園不僅是融合客、閩、原住民、外省人與外籍住民的新移民之鄉,更讓融合多元文化的客家庄也逐漸在創意產業發酵下換上了新裳,以滿山遍野的油桐花與文化產業新風貌擁抱世界公民的造訪,與寶島內外的遊人訪客分享客家豐厚的人文生活。

六年來,在行政院客委會的指導與推廣下,桐花成了凝聚客家情感的美學代名詞,活絡了客家城鎮、也帶動地方經濟;台灣第一座以客家文學、客家音樂為主題的客家文化館即座落於桃園,是朱立倫縣長對於客家文化產業的深耕企圖,也是在打造出「科技桃花源」之後,將文化產業化的雄心目標。 2007 年桃園客家桐花祭要藉由桃園客家文化在現代與傳統所激盪出的新生命樣貌,確立桐花祭「北桃、南庄」的領導地位,將客家文化豐厚果實化為歡愉體驗,不僅是奠定桃園「文化創意之都」的基石、為城市經濟注入長期繁榮的活水,也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向國際招手的最亮眼招牌。

2007 桃園桐花祭從 4 月 21 日 起至 5 月 13 日 ,活動連連,在桃園龍潭大池、桃源仙谷、桃園遠東百貨前廣場不僅有一連串精采的客家演唱會,還有桐花深度之旅帶您細細感受桐花之美、桐花接駁專車帶您暢遊桐花景點,同時也可在北部地區八縣市所有的 7-11 索取 2007 桃園桐花祭桐花護照,帶您吃喝玩樂一把抓。

活動詳情請洽: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網站 www.tyccc.gov.tw。

星期一, 4月 16, 2007

●恁久沒看 / 客語詩

恁久沒看

老屋家介桂花樹開花否

恁久沒看

庄尾伯公下三頭番檨樹打番檨否

恁久沒看

佇伺堂屋簷唇介燕仔還有做巢否

恁久沒看

大禾埕暗晡頭還有戲團去撮把戲否

恁久沒看

西北橋下介河水底背還有大鯉嘛否

恁久沒看

老北勢三山國王廟有做熱鬧否

恁久沒看

佛母壇還有老嫩大細佇介打嘴咕否

恁久沒看

老伯婆行過千山萬水介腳還會痛風否

恁久沒看

恁久沒看

●詩想起

你安裝防毒軟体了嗎
我說的不是你的電腦
是你的心情

世事多紛擾
紛紛擾擾中病毒滋生
令人心情死當

我們一方面
要強化本身防禦機能外
另一方面要阻拒
有害的心情木馬入侵

如此人生會好過些

至於心情的防毒軟体
比電腦防毒軟体複雜
要依每個人的歧異個性去建構
這比安裝電腦防毒軟体更重要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朱邦復工作室出品(www.cbflabs.com)

星期六, 4月 14, 2007

吳德亮 / 美人也瘋狂

hakka

自從20世紀初葉,勤儉持家的新竹客家人將沒人要的「著蜒」茶菁,以接近紅茶的重發酵度
製成了五色繽紛的茶葉,並在日據時期的總督府賣出天價後,一度被譏為「膨風」的茶品從此躍
上國際舞台,讓英國皇室驚豔為「東方美人」,成了台灣歷久不衰的最貴茶品。

美人身價到底有多高?從文獻資料來看:1896年日據初期總產值高達586萬日圓,佔當年台
灣全年歲入預算的60%。偷襲珍珠港那年(1941)頂級椪風茶每台斤約1000日圓,而當時1000
斤的稻穀價格也不過90日圓而已。即便在21世紀的今天,峨眉茶農徐耀良的冠軍茶也曾創下每
斤101萬台幣的拍賣天價。

不過美人並非天生麗質,無論客家話稱「著涎」、「著蜒」或「著煙」,或閩南語沿用稱為
「蜒仔」的茶菁;都是一種名為「小綠葉蟬」的害蟲叮咬所造成的現象。還記得電影「魯冰花」
嗎?每年芒種至端午期間,小綠葉蟬大量出沒在各地茶園,專門吸食茶樹嫩葉的汁液。禁不起
牠的深深一吻,青綠的葉芽頓時變黃萎縮,殘存的凋零模樣要說不醜也難。因此儘管有個「浮
塵子」的美麗別名,卻是過去茶農必去之而後快的心頭大恨。

偏偏節儉的客家先民不忍遺棄,硬是將其貌不揚的茶芽與茶葉,以重萎凋、重攪拌以及高達
65%以上的重發酵手法,成功「整容」為全球獨有的白毫美人。著蜒造成的醉人蜂蜜香與熟果
味,讓原本人人棄嫌的茶品鹹魚翻生,麻雀頓時變成鳳凰。

小綠葉蟬的成蟲體積只有針眼般大,長僅約2.5毫米,何能有如此驚人功力?其中奧秘就在
於牠吸食芽葉的同時,也分泌唾液,能使茶菁散發出一股迷人的蜜味香氣,即閩南語俗稱的「
蜒仔氣」。尤其茶葉經叮咬後,茶樹本身的治癒能力還會使葉芽的「茶多酚類」活性增強,「
茶單寧」含量也會明顯增加。

因此近年茶業改良場積極在各地茶園推廣「蜒仔茶」,希望為茶農帶來較高收益,並減少農
藥的使用。美人風采從此在全台發燒,目前除了新竹縣北埔、峨眉,以及苗栗縣頭份、三灣一
帶原有的東方美人茶(又稱膨風茶或椪風茶)外,先後有台北縣的「石碇美人茶」、桃園縣的
「龍泉椪風茶」跟進,二者均取代了原本包種茶獨領風騷的局面。還有南投縣鹿谷鄉在921大
地震後註冊的「凍頂貴妃茶」,以及梨山「典藏黑金」、花東縱谷的蜜香綠茶、蜜香紅茶等。
可說一時之間「天下皆美人」,而小綠葉蟬也從人人喊殺的害蟲,搖身一變成了茶農求之唯恐
不來的搖錢樹。例如同樣是花蓮舞鶴的大葉烏龍,烏龍茶的價格約在1200~1600元之間,但
著蜒後的蜜香紅茶卻可以提升至1200~4800元;彷彿只要浮塵子熱吻加持,原本平凡的茶價
頓時可以翻上數倍。

不過近幾年來,台灣的生態環境丕變,過去茶農大量使用農藥的結果,也使得小綠葉蟬數
量銳減。好幾次我帶領學生前往茶園做生態攝影,早年浮塵子滿天飛舞的現象根本不再,往
往尋覓多時才能發現牠們披著青綠舞衣活躍的蹤影。因此面對台灣各地逐年延燒的美人現象,
著蜒的程度令人懷疑。成功研發貴妃茶的鹿谷友人張君就不諱言說,2005年榮獲「神農獎」
肯定,最大因素就是他提出了「多施氮肥可以吸引浮塵子聚集吸食」的研究報告。

目前美人身價每斤約有1200~18000元的極大落差,其中以新竹峨眉、北埔的東方美人
身價最高。如何才能物超所值抱得美人歸?首先要辨別各地美人血緣與容顏的差異:傳統東
方美人以青心大冇為原料,屬重發酵的「條型」包種茶,帶有天然的熟果香與蜂蜜般的甘甜
後韻,茶湯呈亮麗的金琥珀色。貴妃茶與典藏黑金則是以青心烏龍產製的「半球型」中發酵
茶,具蜜味與荔枝香,葉底保有凍頂茶「綠葉鑲紅邊」的特色,茶湯較接近橙紅色。而蜜香
紅茶為大葉烏龍製作的條型紅茶,標榜果香、蜜香與花香。

從外觀來看,典型的東方美人條索完整、白毫肥大,呈現紅、白、褐、綠、黃五色,頂級
茶更有七色之多,形狀自然蜷縮如花朵;少於五色就差了。沖泡後可取出葉底觀察,完整一
心二葉者為上乘,支離破碎絕不是好茶。此外,夏天溫度高,小綠葉蟬最為活躍,「著蜒」
的程度最佳,因此無論何種美人皆以夏茶為優。

如何泡出美人的最佳韻味?一般來說,水溫以85~90℃為佳,並選擇傳熱、散熱都快的
沖泡器,蓋杯或瓷壺雖是不錯的選擇,但蓋杯起泡時較難扣住瞬間高溫,且開口過大讓香氣
無法集中。而瓷壺雖能使香氣迅速釋放,但若浸泡稍長則不免苦澀;因此我偏好朱泥壺,由
於聚熱快,較能沖出濃郁的香氣與口感。

詩人羅門如是說 :

在失去中心
與價值失控的後現代現象中,
大多數人已像是
衝刺在四面牆裡的蝙蝠人。
慶幸的是
詩幫助人類在「麵條」、「金條」,
與現實勢利社會到處的「拉皮條」之外,
看到另一條奇特的線條,
它便是一直牽著
日月進出的「天地線」;
也是宇宙留下最後回聲的一根弦。

星期四, 4月 12, 2007

●詩想擱淺

被排拒在睡眠境外的你
帶著踉踉蹌蹌的心境
躍入波光瀲灩的腦海
泅過千千愛恨萬萬情仇之後
纔輕輕想起那不過是
擱淺在浩瀚人間時空脈絡裡
若隱若現的幾道血絲

《神女》
拍于1934年,是早期無聲電影的代表作。
影星阮玉玲以素描 手法刻劃了下層婦女的悲苦心理,備受讚揚。
《上》

《下》

星期三, 4月 11, 2007

笑看天王部落格

■ 魚夫

民進黨黨內總統初選快到了,各家電視台忙著報導四大天王的部落格,某電視台記者跑來詢問我「台灣玉山網路高畫質電視台」募集了多少錢建置?我戲稱:「三ㄧˋ」。

三ㄧˋ者,誠意、仁義與道義;可恨的是記者報導出來,還是說我花了「三億」,真是莫可奈何!好在我有自己全程錄影,原來的對話可以在網路電視台裡還原。

由於阿扁執政七年換了七位新聞局長,許多政策率皆不能延續,每位局長漸漸明白了網路電視台是什麼碗糕?但很快就下台了,統統人去政息。現在四大天王的網路戰爭,大家還只是停留在靜態部落格的觀念,其實部落格不只部落格,不需大頻寬、不用伺服器的播出高畫質影片的網路電視台的時代早已來臨。

有個中國網站叫Sopcast(http︰//www.sopcast.com/cn/index.jsp),這是個很可怕的網站,用P2P的傳輸技術,換句話說,像許多提供音樂下載的網站一樣,根本「無需」頻寬,他們提供了全世界許多電視台的節目,甚至影集等等,全部看免錢;再一下步,在中國這種毫無智慧財產權觀念的國家,我的推論,大可下載台灣所有電視節目,把廣告去掉,換成他們自己的,這會加速台灣有線電視台的全面崩盤!

網路上,採這種P2P下載的技術,最近還出現了一種所謂的「民主播放器」(getdemocracy.com),輕鬆按一下滑鼠,就把你要看的任何影片,一夕間全數自動下載,看也看不完,要不要等中華電信的光纖到府舖設完成?答案是:不用!現在警察要抓「盜版」光碟,真叫人啼笑皆非,哪裡需要光碟?

現在政府各單位每天抱怨自己做了很多事,電子媒體一件也不報導,辛辛苦苦做好的宣傳帶,送到電視台不給撥,又浪費民脂民膏的去買廣告,這叫笨,笨桶仔掛五輪!

今年選舉,網路是作戰的決戰點,四大天王的部落格不重要,四大天王的網路電視台才重要,至於建置成本呢?我再一次告訴您,比買一台發財車還便宜!

(作者為資深媒體從業人員,部落格「魚腸劍譜」)

-----------------------------------------------
各位朋友、大家好!
一個屬於咱自己的台灣藝術人文平台--
「台灣玉山網路電視台」
就要在2007年4月15日成立了!

台灣是個海洋的國家
咱有海洋國家的開闊心胸,尊重包容多元的文化及聲音
也有玉山般的氣度及格局,為維繫台灣的主體性堅毅不搖
我們希望透過網路無國界的力量
讓更多台灣藝術工作者的作品能與世界接軌
讓無限台灣土地人文風情的魅力能發光發亮
也讓更多人看見台灣!愛上台灣!

2007 年 4 月15 日上午 10 :00
於台北誠品信義旗艦店六樓敬邀各界好友
貴賓蒞臨參與「台灣玉山網路電視台」開台典禮

請來信報名yufublog@gmail.com

台長 / 謝長廷
執行長 / 魚夫

羅門 / 世界性的大政治家塑像 

他站在磅秤上
先看自己學識能力品德
加在一起的重量
然後看另一個磅秤上
由無數的菁英
國家的歷史文化
土地的豐富資源
人民內心的期望
加在一起的重量
相對照下
他便謙卑的低下頭
感到背上有一個十字架


從此他專心看好
物質與精神兩個大庫房
帶領大家為它的富裕昌隆
自由發揮才智
公平享用成果
最後 他把最高的價值
寫入老百姓的戶頭
把最大的幸福留給人民
自己在歡呼與讚美中
走進歷史


此後 世界無論往東往西走
歲月無論往前往後看
他像藍天 能藍過所有的地圖
像綠野 能綠在不同的土地
像樹林 取代所有的鐵絲網
像河海 帶著大自然流動
像雲鳥 帶著自由飛
像日月 進出永恆
進出地球村
全人類都看見他的來去
他的光臨


註:如果說真正的政治家是為人類建構一個自由、民主、公平、合理的生存環境空間———視為「硬體設備」;則真正的詩人與藝術家便是為全世界所有人的內在生命輸送「美」的內容———視為「軟體設備」;他們都同是具有良知、良能,以及懷有人性、人道、人文、人本精神與高度智慧的專業工作者,在不同的作業領域,來造福人類;來建構人存在的美好與理想的世界。

寄件者 poet

星期二, 4月 10, 2007

羅門 / 藝術高峰世界三大論題

此文是我內心「第三自然」磨鏡房,半世紀來磨出的三面鏡子。將這三面鏡,放在如機場通關的檢查站,我相信不但可確實照出真正的「大詩人」,同時也可看出詩人成就歷史定位較「大詩人」更位高的「大師級詩人」,以及誰是能實質上「接近諾貝爾獎」的詩人作家。

一、「藝術家」定位問題

  當後現代叫喊誰都可以當藝術家,於是藝術家人口暴增,這樣的確把藝術家看得太過輕易隨便,那顯然是思想的色盲與殘障現象,也是對藝術家的不敬甚至污損;或許從人權角度看,誰都有權做藝術家,但事實上不是任何人都能真正的成為藝術家。

  因為真正的藝術家,要確實有能美化「哲學」、「科學」、「政治」、「歷史」乃至「宗教」以及生命時空的超越精神思想與智慧,同時也必須有能力機動運用已有與有待突破的諸多來自「美學」的藝術表現技能以及創作上獨創與原創的前衛觀念。所以他既不是藝術的雜耍者,也不是困在狹窄的「文以載道」與「意識形態」框架裡說教的侏儒文人,他是徹底讓人類了解自由與獲得自由的啟導者;他能以「美」的詩化思維,將美的生命與世界活生生的創造出來,事實上他是另一個「造物者」,把沒有生命的一切,變成有「生命」的存在;把美的一切存在,變成更完美且永恆的存在。於是他便必須背起「生命哲學」與「藝術美學」所交加成的十字架,虔誠且專注地為「完美」與「永恆」的存在世界終生工作,流露出對藝術把持執著的宗教情懷與信念。

  誠然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他不但要將一生不知踩過多少「春天的花瓣」與看得見看不見的「流血的彈片」等實際經驗,去同書本中的智識與學問,先交融與內化成「美」的智慧,最後更轉化昇華成無限感悟的「美」的生命世界,存在於永恆的時空中。此刻地球上一座座雄偉的建築都相繼走在倒塌的路上;而從藝術家聖手中,所創造的壯觀的偉大藝術作品,是永存與不朽的。如此看來,真正的藝術家,怎能那麼輕易與隨便的冠在任何的作家頭上?

  其實從嚴格嚴正的「詩眼」來看,寫詩、寫散文、小說,都只是從事文字藝術的作家,他可能是優秀的名「作家」,但未必是「藝術家」;同樣的,從事繪畫雕塑與音樂的創作者,也都只是從事線條、色彩、造型與聲音藝術的作家,他們或許是各在其位優秀且著名的創作者,但未必都是「藝術家」。要達到真正「藝術家」的要求,便的確不能不面對上文一再特別提出的高層思想的考察、檢驗與判斷,而在最後徹底覺識真正的藝術家是必須除了不斷發現與主控高超與新穎的藝術創作機能與實力,更應該是有人文、人本、人道、人性、良知良能以及生命觀、世界觀、時空觀,甚至宇宙觀……等微觀與宏觀的超越精神思想之人;因為他是有能力為人類在哲學、科學、政治、歷史與宗教等所有學問之外,創造了一門更高貴的「美」的生命的學問,並使人類終於發現世界上最美的人群、社會與國家,最後是由藝術來完成;如此可見一個在實質上名符其實的真正藝術家,絕非任何作家乃至?面上被大眾指點的所謂名作家(包括各門類的藝術創作者),能冠上的榮銜;也因而順理成章的將「藝術家」推想與定位為創造完美與永恆存在的另一個「造物主」。

二、「大藝術家」定位問題

  在我從事半世紀的創作經驗中,我認為大藝術家(或大詩人),是必須具有下面三大條件,缺乏其中之一,都很難達成──

  第一是大的「才華」;沒有才華而從事詩與藝術,實在等於大胖子跑百米,啃書與苦練,也永難見效。才華的確已被看成是潛藏在創作者生命中的發光體,有如埋在地下的「煤」、「煤油」、「汽油」與「核能」。大藝術家(如貝多芬與米開蘭基羅等)與大詩人(如杜甫李白與艾略特等)的創作生命中,便都是藏有如「核能」般發光的才華。

  第二是大的「心境」;它不但包括書本智識的力量,同時也包括了作者對整個宇宙生命與事物做深入性探險的體認與感悟以及始終純正、執著、超越的心性與氣質,這確是使創作生命進入偉大的精神架構與思想境界的主要力量。一個藝術家詩人,若缺乏這種「心境」,又被社會庸俗的勢利觀念所污染,使自己存在於是非不明的劣境,內在生命的結構已形破壞與陰暗,「大」家的風貌,便從根本上無法呈現;可見「心境」是更為重要。

  第三是大的「功力」;雖然功力一方面是由於「才華」與「心境」於相互作用中不斷的衍生,但它更包括了作者對藝術探索的毅力在美學修養上(技巧方法)不斷的研鑽與創造,方可能使偉大的「才華」與「心境」於作品中展現。縱使藝術上表現的功力,是如法國批評家考遜所說的,它只為顯示藏在形式與技巧裡邊的東西而存在;但缺乏表現上的大功力,其創作內涵原本的偉大性,仍是無法全部呈現出來的。

  可見上述的三大條件──已事實上構成大詩人與大藝術家創作生命的「三角形」的三邊,底邊是「心境」,左右兩邊是「才華」與「功力」,缺少任何一邊,這個「三角形」都將崩塌;任何一邊不夠強,都將影響這個三角形的穩妥與完美。

三、「大師級作家」定位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相信對文學史或從事批評稍有見識與眼光的人士,都不難分辨哪一樣的作家,確具有「大師級」的實力與實質;而只是優秀、傑出與現實上有名的作家,都尚不能稱為「大師」,除非另有人為的其他因素與標準。基本上,「大師級」的作家,都勢必要面對並通過下面的層層驗證,方可能被確認。

(一)他應該對創作具有專一與投入的敬業精神,並持之以恆,不中途退卻,以流露出對創作始終執著嚮往近乎宗教性的虔敬情懷與誠摯高貴的文學品格。

(二)他應該是一個確具有大才華、大思想、大智慧與大心境的作家,因他是「大師級」,而非只是具有某些聰明才識與相當思想的作者;因為後者只能達到相當的傑出與優秀,同「大師級」顯然尚有一段可見的距離;而前者方有確實的實力基礎,可望在不斷的創作與努力中,成為「大師級」作家的可能。

(三)他應該是一個在創作上,能同時擁有高層次的思想內涵力與美學理念的作家,並確實表現出當代創作的前衛性與創新的精神。

(四)他應在作品的「質」與「量」雙方面,均具有確實豐厚與相當輝煌可觀的成果,方能顯現出「大師」應有的巨大實力與夠「大」的格局。

(五)他應該建立起一己獨特的創作理念、思想體系、風格以及文學家純正的典範與形象,並具有啟導與顯著的影響力。

(六)他應該有不少作品,確可達到世界水準能超越時空,進入人類心靈深處引起永久的震撼力與感動,並呈現出具永恆性的存在實力。

  此外,當然在做人方面,尚應保持良知、良能、有原則、有是非感,盡力使文品人品合一,建立文學家好的品格,料必也是身為「大師級」作家不可忽視與應兼顧的。

  若能做到上面說的種種,我們不說他是「大師級」的作家,恐怕也不成了,反之,「大師」只是隨便亂送的一頂「高帽子」。

  以上提的六點驗證真正「大師級」的意見,是不是對或有理,我想「繆司」與有「真知良知」的文藝人士,是心裡明白的。

星期一, 4月 09, 2007

彭邦楨《故鄉樣子》

他遵循傳統的直切的抒情路向,圍繞一個中心,或人或事或物或景,形成一個“詩想”,然後通過想像和聯想,一波一波地輻射開去,在直接的傾訴中,藉助長句的突然切斷和跨行,造成一種連綿的節奏和心緒,從而獲得特殊的藝術衝力。

試讀《故鄉樣子》:

故鄉大彭家彎,故鄉淳樸自然。故鄉依山
傍水,故鄉積翠盈妍。而它就是這樣人家
常與煙波雲岫毗連。最是虯松拔地,勁柏
參天,要是冰封雪掩氣象更鮮

當春來時:沒有一戶蒔花,到處自鬧花喧;
沒有一戶飼鳥,到處自傳鳥言。是真處處
薰風碧野:種豆蜂黃豆圃,種瓜蝶粉瓜園
旖旎此村,就是俺姓高第蓬門

何須富貴?景物都依序蕃滋。垂綠千條
柳葉,飛紅萬朵桃枝。咕咕!咀聽鸕鳩
在喚:布穀布穀呀!要趁其時

水耕旱植:記得小小年紀,童心總是菁花
無比。種田放牛,讀書學詩,而且尋芳
愛美;現已不知它是
什麼樣子。

這首詩的核心是由對故鄉樣子的回憶而引出的“鄉愁”沿著這一“詩想”出發,層層拓展開去,由地理位置而自然環境而春天風景而春耕夏種,由對童年印象中的故鄉樣子的描繪,“鄉愁”的主題歸至:現已不知它是什麼樣子。這一層一層的回想,幾乎全靠直抒,也不避諱散文化的連接詞,在切斷、跨行和接續中,造成連綿不絕的節奏效果,從而造成層層逼迫的感情衝擊波。

星期六, 4月 07, 2007

客家歌詞精選

●天問

「寒夜」片頭曲

詞:古秀如、陳永淘
曲/演唱:陳永淘
編曲:范宗沛

 ▲同麼人借來介命

(這是向誰借來的命?)



落秤比風還輕

(放在秤子上竟然比風還輕)

 問神明神明無聲

(問神明神明什麼都不說)

 同麼人借來介命

(這是向誰借來的命?)

 風雨苦寒無時恬

(風雨苦寒的日子從來沒有一刻平靜)

 半夜醒來 著驚

(半夜醒來 想到這種命運 心驚不已)

 不管天地情無情

(不管天地對我有情還是無情)

 莫愁血汗潑哪位

(不擔心自己的血汗潑向何方)

 行絕路向天比膽

(既然走上絕路 就是得跟老天比膽量)

 尋 自由所在

(找一個自由的天地)

 想 燒暖人情

(追尋有溫暖的人情)

 等大落大晴

(等待大雨滂沱後的晴空)

濛煙散盡

(迷霧散盡的日子)

發揚客家音樂 期待新契機

客家山歌是客家音樂的代表圖騰,曲調悠揚,意境豐富。近年新的客家族群音樂出現,提煉並再創了客家文化,如何保存前者,發揚後者,都是重要課題。

客家山歌包含了客家人對生活經驗、生命情懷的表達,沒有了客家歌謠,客家文化恐怕會缺了一塊。中國就搶先將梅州客家山歌登記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

客委會一年多前也委託學者研究將台灣的客家山歌登記為文化遺產,特別是客家山歌受到地域不同,也衍生出不同的形式,因此登記應該不會衝突,不過,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坦承:「涉及兩岸政治問題,對方是聯合國會員,佔了不少便宜!」

客家大老、前國策顧問李喬則認為,中國及客委會的做法都是好的,因為保存客家文化,刻不容緩。

「收集、錄音、歌詞文字化,這都只做到保存的一半!」李喬表示,收集之外,還必須詮釋,而考證、詮釋的工作需要人類學、地理、歷史等相關學門的人投入支持才行。

面臨青黃不接 專業人才培育孔急

致力於客家傳統戲曲、山歌保存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校長鄭榮興則認為,當前客家傳統戲曲、山歌面臨青黃不接,問題在於全國只有台灣戲曲學院唯一設有「客家戲曲科」,政府應培育的是專業人才。

李永得強調,重點是未來的延續。李永得表示,客委會正利用數位方式保存客家山歌、建立客家多媒體,同時鼓勵歌手用舊的曲調,配上全新的曲風、樂器伴奏,讓更多人學習、投入客家文化。

年底即將為台灣首部客家音樂劇擔任總製作人的北藝大教授吳榮順表示,現在有部分客家年輕朋友從母語的失落中,開始尋覓代表客家族群的音樂語言,或許是一個契機。

客家電視台讓客家歌手免付費上節目、打歌,還支付歌手來賓費,台長徐青雲說,過去三年來每年規劃一季的客家現代音樂節目,今年將客家MV、音樂故事、老照片等包裝成十分鐘的小塊時段,於每天節目之間的破口時段播出,一年播兩百首,要讓客家音樂天天都能聽到。
〔記者袁世忠、謝文華、趙靜瑜/台北報導〕

詩想起 / 為什麼寫部落格?

詹宏志在數位時代雜誌專欄提到:
為什麼寫部落格?
為名?為利?為影響力?
如果這些目的都不是呢。
他想到瓶中稿-----
每個部落格像漂浮在網路大海的瓶子,
等待有緣人,
隨手拾起打開取出內容觀賞。

如今全世界的部落格數目,
巳是台灣總人口數的四五倍,
部落客的目的千奇百怪,
打破往昔人們狹隘認知,
發表的園地無限寬廣,
巳不再是某些高級知識份子的專屬場域,
從達官貴人到販夫走卒,
都能發表精彩炫麗特異的見解。

而部落格是我的雜記簿,
延續了我多年來寫筆記的習慣,
從前我每年都要買好幾本筆記簿,
裡面擠滿詩的草稿、思想浮光掠影、
讀書札記、朋友的電話話碼、計劃表-----
等等雜七雜八的東西。
現在將一部份搬到部落格,
差別是除了我自己外,
有人願意看就不妨看看吧!

當人生被許多陰謀鬼計的目的填滿之際,
人生早巳變得沉重無趣,
用沒有目的方式隨意寫部落格,
別管什麼點閱率了,
才能釋放出自由自在的自己,
看見真正的自我!

星期五, 4月 06, 2007

方便好用的linux live CD

windows出了狀況
又急用電腦怎麼辦
立即啟動
方便好用的linux live CD
電腦又是一條活龍
何須坐困愁城

knoppix download
ftp://linux400.dfes.tpc.edu.tw/pub/KNXicewm_20061219.iso

ubuntu download
ftp://ftp.dyu.edu.tw/pub/ISO/Linux/ubuntu.iso

星期一, 4月 02, 2007

詩想起 /虔誠的心性

有人問
聞名東南亞神祕高人
白龍王好運之道
他回答
你放鞋子的時候
要用手放
不要用腳踢

所謂
寫字一筆一劃
歷歷分明
就是修行

●陳寧貴詩想起小集

[心中的亮光] / 文經社出版
[讓生命微微笑] / 宇河文化出版

人與世界存在的解讀 
在兩本書中,透過詩的靈視,
對人世以及生存的現實時空環境,所做的探索與判視,
不但切實,而且觀察入微,
並流露出人本、人文、人性、人道的思想關懷...

Yahoo!奇摩購物中心、金石堂網路書店 均售